牛蛙怎么饲养
①牛蛙的驯食: 驯食是为了使牛蛙捕食不动饵料(如配合饵料),使其采食人工的饲料,以解决大规模养殖牛蛙的食物问题。
驯食要早,越早越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成功率越大。驯食要定点定时,在驯食早期,以昆虫等活饵料为主,如蚯蚓、蝇蛆、蟋蟀等并少量掺杂一些不动的死饵和配合饵料。牛蛙经初步采食死饵和配合饲料后,逐渐增加死饵料和配合饲料的比例,直至完全习惯摄食配合饲料。
②幼蛙和成蛙的放养密度:牛蛙养殖效果受放养密度、食物和饲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决定放养密度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幼蛙的放养密度应根据个体大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刚变态的幼蛙100~150只,30天后,体重达25~50克;放养80~100只,体重60~80克,如果条件许可,还可适当加大密度。成蛙放养密度也随着其个体的长大而递减,如体重在15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30~40只,5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放10~20只。
③幼蛙和成蛙的越冬管理:刚变态的幼蛙和成蛙的越冬方式基本一样。根据牛蛙对越冬场所的需求特点,可以人为地创造适合牛蛙安全的越冬环境。越冬前,应使牛蛙体内储备充足能量,以便越冬。越冬池四周挖松土地,设置一些洞穴,洞内铺一些软草等,让牛蛙进入洞内冬眠。冬眠期间,保持水深05米以上。在养殖场地,也可人为地堆放一些草垛,让牛蛙钻入草垛下越冬。
控制水温也是整个越冬管理工作的中心。当水温降到0℃以下并出现冰冻时,牛蛙的体液和血液也会结冰,最终导致牛蛙死亡。所以越冬时,如果遇到连续寒冷结冰的天气,就要进行水面破冰,避免水体冻结引起牛蛙体液和血液结冰。
如用塑料棚保护牛蛙越冬,因蛙的放养密度大,有粪便和残饵积聚、腐败,且棚内空气差,故常会导致水质恶化。要经常清除残饵,更换池水,但换水量不宜太大,换水前后的水温不要超过2℃。天气晴好、温度回升时,要打开塑料棚的门户,让空气流通,增加池内氧气。
牛蛙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进行消毒,
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养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20分钟,幼蛙期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30~40只/平方米。
巡池检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
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
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
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与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饲料投喂:饲料以浮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水泡湿,
促使软化膨胀。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
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牛蛙饲养要采用分级饲养,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将规格较大的个体分级筛选,
把规格相近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塘进行养殖。
疾病防治:牛蛙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泼洒消毒,
分池后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挑出隔离饲养,
并适时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