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蛤蜊养殖市场很火爆,养殖蛤蜊风险有多大?

   2023-05-08 互联网艺莲园341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杂色蛤的养殖就是把蛤苗放在海域的滩涂上,让其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必然导致死亡。有零星蛤不可怕。可能是个别杂色蛤不能适应环境而死亡。还有一个原因是滩涂有杂色蛤的天敌,比如海螺,捕食杂色蛤,所以会造成个体死亡。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适者生存,适者生存,天敌正常,只要数量不失控,不至于造成杂色蛤大规模死亡,不用太担心。在海区进行杂色蛤的滩涂养殖,不一定要尽可能多投苗,但要控制密度,一般不超过每平方米100只。密度过高,海水中浮游生物数量不足,但会影响杂色蛤的生长速度,可能会造成杂色蛤

蛤蜊的养殖环境要求很多人不知道,蛤蜊养殖的环境要求有哪些?

蛤蜊用发达的斧头脚挖沙子和泥巴,生活在洞穴里。当潮水涨到海滩表面时,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潮水干涸后或遇到外界刺激,双壳闭合,或依靠脚的扩张活动,回到洞底,留下两个离滩面很近的由水管形成的洞。

蛤蜊的钻洞深度随个体大小、沉积物成分和季节而变化。当个体小、沉积物软或水温高时,钻洞的深度就浅。较大的,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天,则潜入较深。但一般来说,洞穴的深度通常为3~15厘米左右。蛤蜊的养殖区要选择在潮汐流量大、地势平坦、含沙量高的低潮区海滩,或在水质和底质条件好的池塘,养殖区的交通要好,做好远离工业污染区的工作。潮间带养殖要翻滩换地,将翻出的淤泥经过潮水冲刷和阳光暴晒后,再进行平整,在易受潮水冲刷和淤泥覆盖的地区筑堤防洪,防止苗种流失。池塘养殖则要做好水坝、水闸的修复工作,在放苗前一个月将池水排干,露出底质,进行消毒处理,在出水口过滤后进行海水养殖。

养殖地点的选择应在交通便利、水源清洁的地方,同时要保证养殖池地势平坦、潮汐畅通。此外,在池塘底部要保证70%以上的含沙量,即底质要稳定。一般建议用芒草建防洪池,宽30~40厘米,高出埕面20~30厘米,以稳定埕面,防止苗木流失。最后,要调整海温。蛤蜊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30℃,可作为调节依据。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蛤蜊在养殖过种,最常见的病都有哪些?该怎么去预防?

一、近日海大星入侵青岛胶州湾

近日据媒体报告称,胶州湾旁边的红岛渔港码头上面海星交易火爆。一筐筐海星摆满市场,都是刚捞上来的。市场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海星收购商,他们听说现在青岛海星大爆发,前来收购。

看着一筐一筐海星被收购后,又有新的海星被一船一船运上岸,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红火的海星交易市场。但是这红火的背后,却是以蛤蜊养殖户损失惨重为代价换来的假象。

 二、海星大规模入侵,蛤蜊养殖户损失惨重

按照养殖经验,每年的三月份是养殖户养殖的蛤蜊收获的季节,也是蛤蜊放苗的季节。但是,青岛胶州湾作为全国有名的蛤蜊产区,因为海星入侵,蛤蜊养殖户却损失惨重。

海星是蛤蜊的天敌,它们主要以贝类为食,海星所到之处,海中的蛤蜊几乎全部被海星吃光,使得养殖户辛辛苦苦一季,却颗粒无收。

并且养殖区域海星密布,养殖户不敢投放蛤蜊苗。放苗最佳时期又被错过,意味着来年又是颗粒无收。

蛤蜊养殖户张先生说,自己养了260多亩的蛤蜊,去年投苗成本大概在100多万,现在因为海星入侵基本血本无归了。

并且,水产养殖行业近几年来本身也不景气,风险较高,所以保险行业对水产养殖的业务敬而远之。养殖户无法投保,对于今年受到海星的侵袭造成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胶州湾养殖区目前到底有多大面积受灾养殖户无法估计。虽然可以将海星捞上来卖掉,但是捕捞海星需要雇佣潜水人员从海底一个一个捞起,还需要动用渔船,

相对于养殖蛤蜊而言,捕捞海星的成分非常高,但是效率却非常低下。据捕捞效果显示,一条渔船配三个潜水员,每天的成果也只能是打捞4-5千斤海星。

 三、应对方案

其实早在2006年的时候,青岛就曾出现过海星入侵吃鲍鱼的现象,那次入侵让鲍鱼养殖户损失惨重。

本次海星大爆发,去年就开始有了苗头。从去年年底开始,就有养殖户向青岛

海洋渔业部门反应,养殖户区域内海星数量增长的问题。

青岛海洋渔业部门收到反应后,专门派出专家到海星爆发区进行了调研,但是专家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理措施。

面对无法控制的灾情,有的养殖户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批示使用“地笼网”的办法捕捉海星。

新人求助,养蛤蜊需要注意点什么

蛤蜊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为蛤中上品,享有天下第一鲜的盛誉,是我国大宗出口的鲜活水产品之一。

蛤蜊育苗正值夏季,水温较高,敌害生物的防除和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育苗用水须以黑暗沉淀,沙滤,紫外杀菌等方法处理,或用(5-10)×10-6浓度的漂白粉处理。

培育过程中用EDTA来螯合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以0。5mg/L的土霉素防治病害,可抑制幼苗的大量繁殖,利于幼虫发育生长。做好水温水质监测工作,每天早(6:00)和中午(14:00)测量水温,并且观察水色。日常以蓄水为主视水质换水,池内的PH值应控制在7-8之间,溶解氧要达到4mg/l以上,水色应以保持较理想的黄绿色为主,透明度控制在20-40CM。

蛤蜊养殖防止滩面浒苔滋生

浙江沿海基本上都属正规半日潮,池塘养殖文蛤每隔半个月换水一次,换水时让滩面干露1-2天,冲入场地的淤泥,要立即清理,以有效防止滩面浒苔滋生。特别是春、秋季,文蛤涂上极容易生长浮苔,应采用人工清除或药物清杀。当稚贝壳面附有聚缩虫时,投2—4g/m3呋喃唑酮控制聚缩虫的繁殖,效果较好。往饵料池内泼洒4—6g/m3青霉素,链霉素也能取得良好的防病效果。 蛤蜊桡虫病主要症状 大量的桡足类寄生于文蛤的外套腔中,钩于寄主的外套组织、鳃、唇办、肉足及内脏囊器官上,使其遭受机械损伤,为病菌的感染提供了通道。 同时吸取寄主的营养,当其大量寄生时,使文蛤瘦弱,体质下降,引起疾病的暴发与流行。 总结:在平时要对蛤蜊进行预防,以免患上绕虫病产生大量死亡而导致经济受到损失

蛤蜊如何饲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花蛤苗运输

当幼苗生长到商品规格种苗时(指白苗、中苗、大苗),就可移殖养成或出售,洗苗时间还要结合气候、潮水而定。农历初一、十五的十二时(半夜十二点及中午十二点)是大潮。而每天满潮时差大概是50分钟左右。一般在天气凉爽,非下雨天和非小潮水期间进行,这样洗的苗种健壮,运输成活率和养成成活率高。产苗区与养成区经常不在同一地区,因此移苗就需要一段运输过程。由于杂色蛤适应环境能力强,能经受数小时甚至几天不于涸、不致死。体腔内部含存一定量海水,捕捞后能起调节作用,这对贮存与发运带来一定好处,但对贝类的分选时间、包装、运输等因素仍会直接影响它们的质量。在运苗过程中,还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短途运输:一般用车运,亦可用船运。运输历时24h以内,无需采取降温措施。

2)长途运输:运输历时24h以上,需用冷藏车。苗种与冰袋交错排开,并用竹片分层相隔,控制温度3℃左右,运输80h~100h,成活率95%以上。

3)一般用网袋装苗,每袋30kg左右,网目大小以不漏苗为准。

4)蛤苗应是当日采取的,且苗体应洗干净,不含泥沙等杂物。

5)运输时间最好在北风天,温度比较低,成活率高。南风天气易死亡,最好是当天洗苗,当天运输,当天播苗,从起苗到播苗最迟不超过3个潮水为限,以利提高播苗成活率。

6)在洗苗和搬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把蛤苗碰伤击破贝壳,引起死亡,互相感染,影响运输成活率。

7)不论车、船运输都得加蓬,避免日晒、雨淋造成死亡,但是不得密盖,以防闷死。

8)运输前必须准确计算放养场的潮水,以确定启运时间,如果放养在低潮区,应在大潮期间运苗,否则苗运到,埕地不干露,无法播种。

潮间带养殖花蛤

(一)养殖场的选择条件

成蛤的养殖场,应选择风浪较为平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砂多泥少(含砂量为70%~90%)的中、低潮区;海水比重为1010~l025,最为理想的比重为1012~1020;流速为40~100厘米/秒。

(二)整埕播苗

1播苗季节:播苗季节,依苗种的个体规格大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白苗,一般在4~5月播苗;中苗大多在12月播苗,有的地方因天气寒冷等原因,推迟到翌年春天播苗;大苗一般在产卵之前播苗。

2整埕:整埕工作,主要是先在埕地靠近港道处和潮下带的边缘,用芒草筑堤,以防蛤苗流失。堤宽30~40厘米、高约25厘米。大片的滩涂也要用芒草围堤,隔成数块,便于管理。而后捡去埕面上的石块、杂物,用砂填好洼地,整平埕面。若埕地较软,则须开挖排水沟,以防埕面积水。最后,在播苗之前一星期,用漂白粉(15千克/亩)或茶籽饼(8千克/亩)泼洒埕地,杀除敌害生物。

3播苗方法:播苗方法有干播和湿播两种。

(1)干播:退潮后埕地干露时,从停泊在埕地上的运苗船中卸下蛤苗。播苗时,要求播撒均匀,防止成堆集结。若潮水已上涨无法继续播苗或播苗未完成时,则应将蛤苗卸下,浸没于水中,待下一潮水再播。

白苗因个小体轻,易被潮水带走而流失,故多选用此法播苗。

(2)湿播:湿播是在潮水未退出埕面时,用船把蛤苗运至插好标志的埕地上,在标志范围内按量播撒均匀。播苗,应在平潮或潮流缓慢时进行,以免蛤苗流失。

用湿播方法,增加了播苗时间,提高了工效和蛤苗的成活率,但播撒较不均匀。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中苗和大苗播撒。

4播苗密度:播苗密度,直接影响到蛤仔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如播苗密度太大,蛤仔生长较慢;如播苗密度太疏,不能充分利用养成面积,单产较低。因此,要掌握适宜的播苗密度。其播苗量,要根据蛤苗个体的大小、潮区的高低和底质条件等因素来决定(表19-6):蛤苗个体大的,成活率高,可少播;潮区低的,蛤苗摄食时间长,生长快,同时敌害也较多,蛤苗受害率高,应适当多播;底质较硬的埕地,稳定性好,亦可多播。

此外,还要根据海区饵料生物的多寡及流速的大小而酌情增减。

表19-6蛤苗播苗密度与苗种规格、场地条件的关系。

三)养成管理

俗话说“三分苗,七分管”。做好养成期间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1移殖:移殖的主要目的是,转移养殖潮区,疏散养殖密度,促进生长。

(1)苗种增大,稀疏移殖:小苗播种的潮区较高,经过6~7个月的养殖后,个体显著增大,摄食量增加,养殖密度相对显得太密;同时,蛤仔的体质逐渐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应移到较低潮区放养,并适当降低养殖密度,以加速蛤仔的生长。

(2)随着不同季节移植,以提高蛤苗成活率:根据泥层保温性好,冬天不易冻死蛤苗和砂埕贮水量大,温度低,夏季不易晒死蛤苗的特点。随着季节的不同,可移植到不同的场地,以提高成活率。可采用边收获、边移植的方法进行。

(3)加快产后亲蛤恢复体质,移植促进生长:亲贝在产卵排精后,因体质虚弱,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差,易造成死亡。所以,应在繁殖季节之前,把亲贝移植到潮区低、饵料丰富、风平浪静的场地养殖,以恢复体质,加快生长速度。

2防止灾、敌害:严重威胁蛤仔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水和台风。在易受台风袭击的埕地,应争取在台风季节来临之前,收获或移植到安全地带;受洪水威胁的埕地,也应采取类似的措施;对未来得及收成和移殖而受害者,必须及时抢救,清除覆盖埕面的泥砂,集拢散失的蛤仔,以减少损失。

蛤仔的敌害生物及其防治措施如前所述。在养成期间应经常下埕除害,减少损失。

3加强日常管理:蛤苗播放后,要经常到埕间巡管,检查蛤苗有否流失、蛤仔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敌害的危害情况等,以便及时补苗或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疏通水沟、填补埕面、修补堤坝等。特别是刚繁殖后的亲蛤,体质虚弱,多数上浮在埕地表面,若被人为踩踏,死亡率更大。所以,在繁殖季节之后,更应加强管理或进行移殖。

 
标签: 蛤蜊 有多大 火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