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怎么在家里养蚂蚱?

   2023-05-08 互联网艺莲园234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蚂蚱家庭养殖:1、选址选择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2、消灭天敌在建巢穴前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消灭干净,因为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3、地面巢穴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担不能太软,蝗虫产卵的要求很高。4、密度棚的面积视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800只成虫。5、建巢穴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木棍、竹片

蚂蚱怎么样养殖 会不会生病

场地选择: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僻静的地方,东西走向,棚养。棚宽3~5米,长因养殖多少而定,场地应略高出周围地面。另也应远离棉田、果园等经常喷施农药的地方,以防蚂蚱中毒死亡。

种卵孵化:蚂蚱卵很小,外壳很薄,在孵化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一旦碰破就会影响孵化率。对刚引进的种卵要及时孵化,具体做法是:先在养蚂蚱的大棚内找一处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把土耙细耙平,然后把种卵均匀撒在上面,再用细土覆盖1厘米即可。此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30%之间,如果棚内温度在28℃~33℃,种卵10~15天即可孵化完毕。若利用土粪发酵的温度来孵化种卵,效果更佳。

幼虫管理:刚孵化出来的蚂蚱为白色,一天后变为黑褐色,采食量很小,只吃一些较嫩的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苗和一些单子叶的嫩草。所以在蚂蚱未孵化之前应在棚内种上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作为蚂蚱的开食饲料,这样能减少幼蚂蚱的死亡率,加快其生长速度。

成虫管理:只要温度适宜、饲料充足,蚂蚱每5~6天蜕皮一次,每次蜕皮时间为20分钟左右,共蜕5次皮,所以蚂蚱从出壳到成年只需30天左右。其间的管理重点是:蚂蚱每蜕一次皮为一龄,三龄以前的蚂蚱采食量不大,生存能力差些,所以应精心管理,如遇大雨,应及时用塑料布覆盖大棚,三龄之后就不怕下雨了。三龄后的蚂蚱采食量大增,每天都要供给充足的鲜草让其吃足吃好加快生长。30天左右蚂蚱蜕掉最后一次皮,长出了长长的翅膀,进入成年,先后开始交配产卵。

成虫产卵:长出翅膀的蚂蚱经过10天左右的生长发育,大都开始交配产卵了。雌蚂蚱将卵产于土内2~3厘米处,每只蚂蚱每次产卵60~80粒,最多可达100粒。如温度适宜,15天左右卵即可孵化。产卵后的雌蚂蚱大都先后死掉。自然温度下,蚂蚱每年发生两代,第一代称夏蚂蚱,其产卵于6月底7月初,第二代为秋蚂蚱,产卵于8月底9月初。如早春和深秋都用塑料布进行保温处理,可轻松年养三批,经济效益比自然温度养殖提高三分之一。蝗虫人工养殖技术(一)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完成第一代;很快,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于地下,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

蚂蚱怎么养殖?

养蚂蚁需要用矿泉水瓶、把树叶当作饲料、不要跟螳螂放一起、不要长时间把玩。

1、需要用矿泉水瓶。饲养蚱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要是放在矿泉水瓶子里,一定要给矿泉水瓶子扎好小孔,以免其被闷死在里面。2、把树叶当作饲料。在抓住蚱蜢的地方,可以多采摘些树叶,这些树叶也可以作为蚱蜢的食物,供它们食用。3、不要跟螳螂放一起。不要把蚱蜢和螳螂放在一起饲养,因为螳螂会吃了蚱蜢的。4、不要长时间把玩。尽量不要把蚱蜢长时间的拿在手上玩,一方面蚱蜢不像小猫小狗这种动物一样喜欢和人接触,另一方面长时间买玩蚱蜢也容易加速它的死亡。

蚂蚱,也就是蝗虫。

它的生物学特性与价值: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蚂蚱,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蚂蚱,这两种蚂蚱营养丰富,肉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据《飞蝗之研究》和《飞蝗的饲料价值》等书介绍,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蚂蚱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蚂蚱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痧胀、鸬鹚瘟,冻疮,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十只煎汤服,或炒存性研末服,五只/次,冻疮炒存性研末调香油涂患处。

一、养蝗虫的前期准备:养蝗虫要建养殖棚。地点选择通风向阳的地方为宜,房前屋后,闲置的院落、地块等都可以。养殖棚的地面要高出周围地面10厘米~15厘米,以便雨季排水。棚的建造可用竹片、竹竿、木棍等做支架,再用纱布做一个如温室大棚一样的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一个门口,门口安上拉锁或者用粘连布条对粘。棚的高度为15米~2米,4月底必须建好。棚的面积根据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只~800只成虫,起初养1万只蝗虫有15平方米即可。每只雌蝗可产卵60粒~90粒,随着蝗虫量的加大,再继续扩建大棚。建好养殖大棚后,在棚内地面上种上密密麻麻的小麦,准备让幼蝗食用。

二、蝗虫的管理:先准备无毒土壤,新锯末和土按2:1拌匀,含水量为20%~30%,在器具或木板上铺3厘米~5厘米厚,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经过10天~15天孵化,到“五一”前后,蝗虫就可以全部孵出。幼蝗孵出后,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为一龄,共脱5次皮后变为成虫,再过50天,成虫就可以销售(每公斤蝗虫在500个~700个)或留种产卵了。在1龄~3龄期间,幼虫的采食量很小,经过35天变为成虫后,采食量倍增,除了采集部分野杂草喂养外,还可以采割人工种植的墨西哥玉料草饲喂。

三、养殖蝗虫的注意事项:

1蝗虫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为2次~3次。喂养蝗虫时,要将饲草均匀地撒在棚内。2阴雨天气应当遮盖养殖棚,因为地面太潮湿,蝗虫会不采食而死亡。3饲养的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0只~800只为宜,饲养过密会出现强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脱皮的被蚕食等情况。4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荫,在纱网上或者棚内适当洒些水供应水分,如果棚内过于干燥也会造成蝗虫死亡。5如果蝗虫采食了带毒的饲草,就会立即死亡。所以如果不知饲草是否有毒,最好先洗净再喂。6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天,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死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死亡。

四、相关知识: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于棚内,完成第一代;在7月15日~25日,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于地下,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待到来年“五一”,幼蝗会随着气温变暖自然孵化,破土而出。

 
标签: 蚂蚱 在家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