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方法有哪些
1、水温调控。中华鲟是一种对水温适应性相当广泛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适合中华鲟生长的水温大概在14-24℃左右,最佳的生长水温在21℃,水温对中华鲟的生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低水温的环境下会导致中华鲟摄食量的减少,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而温度超过33℃,也会对中华鲟造成影响。所以最好把温度调控在20-25℃。
2、水源含氧量。中华鲟对水的溶氧量要求极高,要求溶氧量在5毫克以上。如果水的溶氧量下降的话就会导致中华鲟的食欲下降,低于3毫克的时候会导致摄食量减少,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需要注意的是,中华鲟鱼苗对于溶氧量十分敏感,对于溶氧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水质,不应该做鱼培育鱼苗的水源。
3、盐度控制。由于中华鲟是洄游鱼类,所以对水的盐度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4、光照强度。中华鲟在幼苗阶段,有着很强的趋光性一般来说光照对于鱼苗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要注意光照导致水温变化的问题。
5、饲料选择。中华鲟属于动物性杂食鱼类,主要以虾蟹或者贝类等软体动物为食,幼鱼时期以水中的浮游生物或者昆虫幼虫为食。所以喂食时主要选择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选择合成饲料。喂食时根据天气,水质,鱼的密度灵活把握。
鲟鱼怎么养殖
鲟鱼的养殖技术
水中活化石-鲟鱼的养殖技术
我国有8种鲟鱼分布在长江、黑龙江等水系。除长江水系的中华鲟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外,闪着金光泽的俄罗斯鲟、点缀着亮白斑纹的闪光鲟、灵巧可爱的小体鲟等等都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随着这些像小蝌蚪一样的小鲟鱼一个个被孵化出来,人工繁育鲟鱼的技术也日渐成熟了。这些健康调皮的小东西上下浮动,一刻也不肯停下来,它们炫耀着自己独有的垂直升降本领。倒是有一些心急的挤在一起,盘算着该如何离开这个方寸之地,它们开始在水面徘徊张望,幻想着外面那个等待它们的精彩世界。
它们将要在哪里渡过童年,到底怎样的环境才是它们向往的家呢?通常养殖鲟鱼鱼苗的时候,主要是选择一些内壁比较光滑的,像玻璃缸就比较适合养鲟鱼。苗种,它的造价跟水泥池子的造价相差不了多少,成本较低。另外,它的供水、排污和水泥池相比都比较方便,从玻璃缸的上面进水,排污从中间的出水口进行。
幼小的鲟鱼相对娇弱,一定要对它们的新家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处理。专家告诉我们,用食盐来刷洗池壁是一种既简单又经济的好办法。
家安置好了,小鱼的肚子也该饿了。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恐怕就是鱼苗怎么喂了。其实,刚刚孵化不久的小鱼苗,喜欢吃的是天然饵料,线虫就是它们的美味佳肴。我们可以把新鲜的线虫从水中捞出来,清洗几遍,除去上面附着的脏东西,然后将这些线虫切碎,和水充分搅拌后,均匀地洒到池子里就可以了。小鲟鱼除了要吃得可口,还要有足够的氧气供它们呼吸,因此水槽的水要不断地进行更新交换。咦!猜得出来这挂着的小水桶里装的是什么吗?其实,什么也没有,聪明的养鱼人为了增加水的溶氧量,才想出了这个小窍门: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携带的氧气也就多,小鱼苗当然也就可以多吸几口氧了。
随着鱼苗一天天长大,可以逐渐喂它们一些配合饲料,以保证它们的营养供给,当鱼苗长到5~7厘米时,一般每天要喂5次配合饲料、3次线虫,然后逐渐减少喂线虫的次数,直到鱼苗长到10厘米时就可以只投喂配合饲料了。
虽然是同一天培育的鱼苗,它们的生长速度却不尽相同,很快就出现了明显的大小差异,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为了保证它们正常的生长发育,不相互残杀,就要将大、小鱼苗及时分开。别看只是分一下大小这么简单,这项工作可是保证鱼种质量的关键技术。
经过一个半月的人工饲养,鲟鱼已经完全被驯化成功,作为商品鱼种,它们可以去适应更复杂、更多变的生活环境了。
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实际上鲟鱼有点温水性鱼类的特征,温度要求、养殖区域是比较广泛的,0~30℃都能生存,15~26℃最好。养殖范围广,网箱、水库、池塘养殖效果也不错。
流水池养殖是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一种养殖鲟鱼的方式,它占地面积小,水流量容易控制,投喂饲料也比较方便。在供、排水的时候,可以采取每池单注单排的模式。也就是说,每个池子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是相对独立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交叉污染导致的鲟鱼发病。另外,鱼池的内表面一定要光滑,因为鲟鱼喜欢沿着池壁游动,身体又没有鳞片保护,所以很容易被池壁擦防。
因为鲟鱼是标准的河道性鱼类,它们对溶氧和水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保证水中溶氧量的同时,还要注意水的酸碱度,过酸过碱的水质对鲟鱼的生长都不好。所以,我们要将水的pH值控制在75~85之间。
利用流水水池养殖鲟鱼的时候,放养密度以500尾/亩为最佳,饲喂时实行定时、定量的投喂原则,最好选择颗粒饲料,因为这些配合饲料中含有鲟鱼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的各种养分,我们可以将饲料直接投入到水池中,通常每天喂食4~5次,日投饵率在1%~3%之间。
鲟鱼性情相对温顺,动作缓慢,对外界的影响反应迟钝,除了沿着池壁和在池底游动外,它基本不在水的中上层活动,因此在饲养的过程中,饲料转化率相对较高。
特别提示:鲟鱼是一种极爱干净的鱼种。因此我们投喂饲料以后,一定要及时清除池中的残饵,以防水质变坏,影响鲟鱼的生长。
为了使养殖鲟鱼的水质清新,我们还可以在池子里混养一些鲢鱼。这鲢鱼非但不与鲟鱼争食,而且它吃的是影响水质的浮游生物。
这种人为控制的鲟鱼环境,更能充分地发挥它们的生长优势。人工养殖的生长速度远远高于自然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周年水温在20℃左右的情况下,鲟鱼一周年就可以长到1千克左右,四年可以长到10千克,一年收入增加两倍还多。
中华鲟养殖水温条件,附中华鲟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是以无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或深井水等为水源,通过机械提水或利用水位、地形的自然落差,保持养鱼池水体的适宜流速和流量的开放式流水养殖方式。
其水流从进水口进入鱼池,从排水口直接排出或不经过水处理过程直接流到下一级鱼池使用,养殖水不重复使用或少部分循环使用。这种养殖方式主要通过水库底部水或深井水调温等措施,使养鱼池中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鲟鱼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内。采用机械充气增氧或直接充入纯氧,使池水中保持丰富的溶解氧,从而为鲟鱼快速生长创造最佳的生活环境。流水养殖具有占地少、集约化程度高、便于管理、水体环境易于控制等优点。
; 中华鲟是硬骨鱼纲的鱼类,养殖水温必须要在0°C以上,30°C以下,这样的水温才适宜养殖中华鲟。养殖中华鲟要在室内进行,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当水温达到30°C以上中华鲟会停止活动,在冬天水温比较寒冷也会停止活动。养殖中华鲟需要申请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跨区域运输则还需要办理相关运输证。
温馨提示:中华鲟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中华鲟养殖水温条件
1、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一般常见的个体体长为04-13米,体重大约50-300千克,中华鲟对水域有一定的要求,养殖水温必须要在0°C以上、30°C以下,这样的水温才适宜养殖中华鲟。
2、养殖中华鲟要在室内进行,因为在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水温达到30°C以上中华鲟会停止活动,在冬天的时候水温比较寒冷也会停止活动,所以要在室内进行养殖。
3、养殖中华鲟要掌握成熟的养殖技术,还需要申请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若要跨区域运输则还需要办理相关运输证,经营利用还需要办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4、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中国独有,是世界27种鲟鱼中最珍稀的一个种类。 据估计在大约15亿年前中华鲟就在地球生存并繁衍。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水中的大熊猫”。
二、中华鲟养殖方法
1、根据养殖的规模,可以选择平滑的玻璃缸或者水泥池,池壁一定要光滑,因为中华鲟喜欢沿着池壁游,如果池壁粗糙很容易弄伤鱼,然后还要保证供水、排污都比较方便。
2、中华鲟的鱼苗相对比较弱小,而且容易生病,所以水池在使用前,需要用盐水或者其它的水产专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把鱼苗放入开始养殖。
3、喂养中华鲟鱼苗可以用新鲜线虫、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饲料,因为中华鲟是肉食性的鱼类,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比较大,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清理残留的食物残渣。
4、在养殖过程中要保证水流是活动的,中华鲟对溶氧和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要保证水中溶氧量,同时注意水的酸碱度、水温等。
5、作为一种季节性洄游鱼类,中华鲟对于水质的PH也有一定的要求,中华鲟适宜在PH值在7-8的弱碱性水中生活。而当水的PH值过高的时候对中华鲟来说也十分的不利。
6、中华鲟在幼苗阶段,有着很强的趋光性,一般来说光照对于鱼苗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要注意光照导致水温变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