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适合在什么温度下养殖(详细:摄氏度至?摄氏度)
雏雁怕寒,忌潮,应注意保温。1—7日龄温度为30℃—26℃,8—14日龄为26℃—24℃,15—30日龄为24℃—20℃,冬季或夜晚可提高0.5℃— 1.0℃。垫料定期凉晒或更换。
>
有养殖的朋友吗?大雁养殖怎么样呀??拜托了各位 谢谢
冬末雌雁和雄雁开始交配,等到春天到来时,雌雁已孕育着成熟的卵,开始产卵、抱窝,哺育后代。
自然状态下,秋冬季大雁从北方一路飞来,历经千山万水,大约经过一两个月的空中长途旅行,就到达风和日暖的热带地区。它们在那里能够找到丰富的食料,并躲过北国的严寒,同时雌雁和雄雁开始交配。等到春天到来时,雌雁已孕育着成熟的卵,于是就起程急急飞回北方产卵、抱窝,哺育后代。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据了解,雁肉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千金食治》、《本草纲目》等十多部药典中均对雁肉有详细记载: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肾、肝,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据了解,大雁的羽绒保暖性好,又非常轻软,可作枕、垫、服装、被褥等填充材料,比较硬的羽毛可用来加工成扇子及工艺品等。
大雁飞行是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是因为它们整天的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有劲的大雁在扑翅膀飞的时候,翅膀尖扇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轻轻地抬起来,长途跋涉的小雁就不会掉队。
一般靠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由于头雁扇动翅膀的作用,带动气流,若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后面的大雁飞起来会很轻松,就不必休息很多次 。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已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一个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大雁组队飞行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那么,大雁保持严格的整齐的队形即排成“人”或“一”字形又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这种队伍在飞行时可以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会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后面的雁紧紧跟着,可以利用这股气流,飞得更快、更省力。这样,一只跟着一只,大雁群自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飞,就有被敌害吃掉的危险。
科学家发现,大雁排队飞行,可以减少后边大雁的空气阻力。这启发运动员在长跑比赛时,要紧随在领头队员的后面。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南中咏雁》),“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吕氏春秋》等。
怎么饲养雁鹅的方法有哪些
大雁又称野鹅,是鸭科雁属中的鸿雁、灰雁、豆雁和黑雁等的总称,大型候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性温驯,易于饲养;采食量小,草食性强,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为2.5:1,一般饲养60天左右体重可达4—5千克,重者可达8—10千克。 大雁集肉、蛋、绒、药用于一身,其胸腿部肌肉发达,肉纤维虽比野鸭粗,但肉味鲜美,烹调后味香肉嫩。蛋白质高达20.98%,脂肪为10.62%,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大雁翎可制羽毛球、羽毛扇及羽毛笔,羽绒可防寒保暖。目前,大雁养殖刚刚起步,沿海城市及全国一些野味市场都是供不应求,1只青年种雁600—800元,雏雁100— 150元,养殖大雁前景良好。 1 大雁的生活习性 大雁适应性强,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有时也在湖泊中游荡,喜欢在水中交配。合群性强,善争斗。春天10—20只一起小群活动,冬天数百只一起觅食、栖息。宿栖时,有大雁警戒,发现异常,大声惊叫,成群逃逸。群居时,通过争斗确定等级序列,王子雁有优先采食、交配的权力。 2 繁殖特点 2.1 产蛋 野生大雁性成熟需要3年,为一雄配一雌的单配偶制,而且终生配对,双亲都参与幼雁的养育。人工饲养时,8—9个月达到性成熟,公母比例为 1:2—3。 大雁在春季发情,水中交配。求偶时雄雁在水中围绕雌雁游泳,并上下不断摆头,边伸颈汲水假饮边游向雌雁。待雌雁也做出同样的动作回应,雄雁就转至雌雁后面,雌雁将身躯稍微下沉,雄雁就登至雌雁背上用嘴啄住雌雁颈部羽毛,振动双翅,进行交配。交配后共同戏游于水中或至岸上梳理羽毛。雌雁交配后10天开始产蛋,间隔2—3天产 1枚蛋。年产蛋量第一年为15枚左右,第二年至第六年可达25枚,蛋重每枚150克。 2.2 孵化 小规模的雁场可以让大雁自行孵化,也可用母鹅代孵。大规模雁场,需采用人工孵化,孵化期为 31天。选择大小适宜、蛋形正常、颜色符合品种要求及表面清洁的新鲜种蛋,用甲醛熏蒸法(每立方米加15克高锰酸钾、30毫升甲醛,室温为24℃— 27℃)消毒后,放在孵化室(22℃—24℃)内预热6—8小时后即可入孵。 入孵前期温度为38.3℃—39.0℃,中期为 37.5℃—38.0℃,后期为37.0℃—37.5℃。相对湿度为75%—80%。每2—3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90度,翻蛋时动作应轻、稳、慢,以免引起蛋黄膜血管破裂,尿囊绒毛膜与蛋壳膜分离,引起胚胎死亡。孵化后期每天凉蛋2—3次,凉蛋温度为 25℃~27℃,室温过低,会因“闪蛋”而影响发育。孵化过程中需进行2次照蛋,分别在孵化后第8天和第28天,检出无精蛋和中死蛋,二照后将胚蛋移入出雏机。第30天开始出雏,第31天结束。 3 雁舍条件 雁舍要求冬暖夏凉,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可分为育雏舍、育肥舍和种雁舍。育雏舍应保温防潮;育肥舍要设置棚架,旁边设有食槽和饮水器;种雁舍应较大,舍外有陆地和水上运动场,运动场周围设高1.8—2米的围网。陆地运动场应干爽不积水,铺5厘米厚的砂土,种上树木或作物遮荫;水上运动场的围网直通水底,网孔以大雁头不能钻出为宜。还应有植物丰盛的草地供放牧。 4 雏雁的培育 4.1 “潮口”与开食 雏雁第1次饮水称为“潮口”或“开水”。当雏雁行走自如并开始啄食垫草时,将0.01%高锰酸钾水溶液倒入平底的水盆中,水温为18℃—25℃,水深以刚好淹没雏雁爪部(大约1—2厘米)为宜,让雏雁自行饮水,一般为3—5分钟,以浸脚不湿毛为度。若因故推迟“潮口”,应在饮水中加0.8%— 1.0%的食盐,并控制饮水量,避免雏雁暴饮而引起中毒。 “潮口”后便可开食,开食料可用清洗并经过浸泡的碎米和切碎的菜叶。碎米需浸泡2小时,菜叶要切成细丝状,比例为1:2—3。开食时间大约为 30分钟,以吃至八成饱为宜。开食后要定时饲喂,少喂勤添。1—3日龄不要喂高脂肪饲料,4—10日龄,可在饲料中加一些煮熟的蛋黄、优质鱼粉或脂肪含量低的植物性蛋白饲料。 4.2 保温防湿 雏雁怕寒,忌潮,应注意保温。1—7日龄温度为30℃—26℃,8—14日龄为26℃—24℃,15—30日龄为24℃—20℃,冬季或夜晚可提高0.5℃— 1.0℃。垫料定期凉晒或更换。 4.3 分群防压 雏雁要定期按强弱、大小分群,剔除病、弱雏,防止雁群扎堆压死。15日龄前每群大小为30—50只,密度为15—20只/平方米;15日龄后每群大小为 80—100只,密度为8—10只/平方米。 4.4 放牧与下水 若气温适宜,雏雁4日龄就可放牧,初牧应选择风和日丽的晴天,采取“迟放早收,时间短,路程近”的原则,白天放牧5—6次,晚上回舍饲喂2—3次。气温低时可在10—15日龄初次放牧。 雏雁7—15日龄后,选择清洁的水塘第1次下水,水温为20℃—30℃,一般在下午3—4时为宜。放水几分钟后,赶至岸上让其梳理绒毛,毛干后即可赶回育雏室。 5 中雁的饲养管理 1月龄至性成熟的大雁称为中雁或育成雁。此时采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正是骨骼、肌肉、大羽的迅速生长时期。 5.1 放牧 中雁放牧前应进行断翅,割去一侧掌骨和指骨部分或切断指伸肌和腕桡侧长伸肌,一周后伤口愈合者便可放水放牧。放牧地要有足够数量的青绿饲料和谷物饲料,放牧时间选在早晚,中午赶至池旁树荫下休息,每次吃饱后都应放水。放水条件差的,可割草饲喂,另行放水。 5.2 补料 留作种用的中雁,应以放牧为主,适当增加精料,减少粗料,促使大雁提前达到性成熟。补料以糠麸为主,掺以甘薯、瘪谷和少量花生饼,并加1%—1.5%骨粉,2%贝壳粉和0.3%—0.4%食盐。 5.3 育肥 留种剩下的中雁及商品雁统称为育肥仔雁,其消化能力已趋于完善,需经短期育肥达到膘度及最佳体重。采用上棚育肥和圈养育肥均可,主要通过充分饲喂、控制光照、保持环境安静及限制大雁活动等方法,达到快速生长和沉积脂肪的目的。育肥饲料中,玉米70%,豆饼15%,叶粉10%,麦麸4%—5%,食盐0.3%—0.5%。白天喂3次,晚上喂1次,密度为3—5只/平方米。放牧条件好的地区,可采用放牧与补料结合育肥。仔雁经过15—20天的育肥,体重达到上市标准即可出栏。 6 种雁的饲养管理 6.1 繁殖准备期 大雁开产前1个月为繁殖准备期,仍以放牧为主,并根据雁的体质、脱换新羽的状况,适时补料,为产蛋做准备。补料以精料为主,大约为55%— 60%。公母分开饲养,公雁每天补3次,母雁每天补2次,接种禽出败菌苗。 6.2 繁殖期 繁殖期采取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原则,日粮中粗蛋白质为17%—18%,每天喂2—3次,晚上加喂1次,适当补充矿物质饲料。充分放水,尤其在公雁性欲较强的上午,让种雁尽情在水面上游玩交配。驯化种雁定巢产蛋,每天早晨将未产蛋大雁留在舍内,产蛋后,再进行放水、放牧。 6.3 停产期 母雁产蛋至7月份后,产蛋减少,羽毛干枯,公雁性欲下降。进入停产期,将精料改为粗料,转入以放牧为主的粗饲期,可全天放牧,不予补料。但若放牧条件差或连雨天,应适当补饲。冬季,将白菜、玉米秸粉及青草粉等拌入20%—30%的玉米面维持饲养,保持体重不下降即可。严冬季节应喂热食,饮温水,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楼主可以参照,谢谢。
雁鹅你们有看见过吗?雁鹅是如何 饲养 的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雁鹅饲养的 方法 ,一起来看看。
雁鹅饲养的方法
生活习性
迁徙
春季于3月中下旬迁到繁殖地,秋季于10月中旬到达越冬地。从9月开始,黑颈鹤结群南迁越冬,通过环志已确知有两条迁徙路线:①由若尔盖至草海,直线距离800 km左右,从松潘草地沿邛崃山脉、岷江流域南下到乌蒙山脉的湖泊越冬;②由隆宝滩至纳帕海,直线距离700 km,从玉树及其通天河流域等地,沿金沙江河谷及雀儿山、沙鲁里山经四川西北部到云南西北横断山脉的湖泊越冬;依据调查资料分析推测,在西边可能还有第三条迁徙路线:在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繁殖的黑颈鹤通过唐古拉山口,而在藏北、藏西北繁殖的黑颈鹤,则由高海拔向南或东南迁徙到低海拔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越冬。据在草海观察,黑颈鹤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到达,至翌年3月中旬至4月初北返,在越冬地生活150天左右。越冬集群形式有家庭群、亚成体群、以及与灰鹤或其他雁鸭组成的混合群。
黑颈鹤越冬时集群较大,它们带着刚刚长大的幼鸟,与其他家族结成十几只,甚至四、五十只的大群,长途飞行时,排成“一”字形,“V”字形成“人”字形的整齐队伍,飞越崇山峻岭,到达气候温和的地方去越冬。它的越冬地要比繁殖地相对集中,主要有贵州威宁的草海,云南东北部的昭通、会泽、永善、巧家,西北部的中甸、丽江和宁蒗,西藏拉孜、谢通门、日喀则、扎囊乃东等地的沼泽、湿地和河流等水域,这些地方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又有丰盛的食物,所以每年来越冬的黑颈鹤很多,还伴随有上千只的灰鹤和多种雁鸭类等众多的水禽种类。刚飞到越冬地时黑颈鹤胆很小,特别警惕,一直要在空中盘旋,直到它们认为安全了才会慢慢降落下来。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分群 配对 ,并转为成对活动。
食性
黑颈鹤杂食性,以植物的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也吃昆虫、鱼、蛙以及农田中残留的作物种子等。越冬期间,早晨7点前后它们就陆续飞到沼泽地或向阳的山坡地觅食,有时也到收割后的农田中刨食遗留的洋芋、青稞、荞麦、燕麦、萝卜以及草根等。它们刨食的时候很少用脚,而是用用尖嘴在浅水中捕捉动物或从泥土中掘取食物。越冬期间很少有大的群体,一般是3到5只的小群分散觅食。时而也会飞到牛群当中,与之和睦相处,并啄食它们粪便中的食物或寄生虫。黑颈鹤的警惕性很高,每当有人走近时,便向远处飞走。
习性
除繁殖期常成对、单只或家族群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在越冬地,常集成数十只的大群。从天亮开始活动,一直到黄昏,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觅食。中午多在沼泽边或湖边浅滩处休息,一脚站立,将嘴插于背部羽毛中。清晨或有危险时常发出‘克uo~克uo~克uo’或‘克a克e~克a克e’的叫声,洪亮、高昂。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泽和芦苇沼泽,以及湖滨草甸沼泽和河谷沼泽地带。是在高原淡水湿地生活的鹤类,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繁殖方式
黑颈鹤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飞到繁殖地,择偶交配后,在四面环水的草墩、芦苇丛或在地面营巢。黑颈鹤的繁殖地比较分散,主要在中国西南的青藏高原和甘肃、四川北部等海拔3500~5000米的沼泽地带,那里空气稀薄,人烟稀少,气候寒冷,5~6月时的气温有时还在零下12℃左右。繁殖期5~7月。一雌一雄制。通常在3月中下旬到达繁殖地后,即开始配对和求偶。求偶时亦伴随着跳舞和共鸣,雌雄鹤头颈伸向前方,并发出‘ge~ge~ge’的叫声,彼此呼应,一前一后的相伴行走。然后雌鸟半展两翅,脚腿微曲,同时发出‘duo~duo~duo~’的叫声,雄鸟亦跟着对鸣,同时从后面跃到雌鸟背上进行交尾。通常营巢于四周环水的草墩上或茂密的芦苇丛中,与其他鹤类不同之处是黑颈鹤在产卵前无营巢期,而是先产卵,后营巢。巢简陋平坦,就近用薹草(Carex sp)、三棱草(Bolboschoenus maritimus)、莎草(Cyperus sp)、针蔺(Eleocharis sp)、藨草(Scirpus sp)和其他干枯的水草筑成。巢甚简陋,主要由就近收集的枯草构成,外径86~90厘米,内径40~43厘米,高10~13厘米,深4~5厘米。
每窝产卵通常2枚,偶尔亦有产1枚卵的。卵为椭圆形,暗绿色、淡绿色或橄榄灰色,其上密被褐色或棕褐色斑,尤以钝端较密。卵的大小为102~108毫米×61~63毫米,重209~234克。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孵卵期30~33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的当日即能行走。由于雏鹤天生好斗殴,3天内的成活率只有60%,直到43日龄之后,斗殴行为方才消失。
雁鹅养殖方法
1雁鹅养殖基地舍内的饲养管理: 养大雁养殖基地舍外环境的温度、湿度水平,光照时间和强度,空气的新鲜度和供应量,清洁、卫生、无污染的状况,舍内设施和分群饲养条件等都应符合大雁群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繁殖的需要。要根据大雁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及时供应适宜的饲料营养物质,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营养需要,绝不能随意应付,简单了事。否则,大雁群生长发育不良,优良的生产性能受到抑制,最终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雁鹅养殖基地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都应是无公害的绿色饲料和添加剂。一般应选用消化率高、营养变异小、安全性高、抗营养因子少的原料,不使用工业合成的油脂、畜禽粪便等。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得发霉变质、结块及有异味异臭等,不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氯霉素、已二烯雌酚等违禁药物,不使用高铜、高锌、砷制剂和镇静剂等。要大力使用生态营养饲料。应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如糖菇素、益生素、酶制剂、低聚糖、酸化剂、大蒜素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要采取阶段饲养法,定量投料,既保证动物营养需要,又减少饲料浪费。
2雁鹅养殖基地按季节的不同放牧:春季风和日丽,气候温暖,天然饲料较多,是大雁放牧的好季节,应选好场地早放牧。放牧时尽量做到早出晚归。夏季气温高,放牧时上午早出早归,下午晚出晚归,中午炎热时,将大雁赶回荫蔽处纳凉,或赶回棚里休息,避免烈日直晒。尤其要避免大雁群在晒烫的地面或沙石上行走,以免中暑。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收获后的稻田是大雁放牧的黄金牧场。收割前半个月,应补饲稻谷,以适应日后需要。收割晚稻后,每天天微亮就驱大雁上田,上田后2小时,将大雁群赶到附近的深水处洗毛,并让其在安静的地方休息。上午10时左右,再驱大雁进田吃落谷等。12时左右,将大雁从田里赶出来,放在深而微流的水域、清静的树阴下休息。下午4时后又上田,并尽量推迟大雁群的归牧时间。
冬季的浅水水域比秋季多,因为河流、沟港、水库、池塘冬季处于枯水季节,可以成为放牧区,大雁群可以啄食一些小鱼虾和水生动植物。但冬季放牧,由于气温、水温都低,易受凉而影响生长。因此,每天的放牧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做到迟放早归。冬季气候寒冷,能觅的食物较少,必须增加和补喂配合精料。
此外,雁鹅养殖基地大雁放牧要坚持三不放原则:化肥农药施用不久的区域不放,发生禽传染病的区域不放,受“三废”污染的区域不放。赶大雁放牧要缓行,发出的语言信号要柔和,禁止快赶和大声吆喝,以免惊群或跑伤。
雁鹅的形态特征
黑颈鹤是大型飞行涉禽,全长约120厘米。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和眼先裸出部分呈暗红色,头顶布有稀疏发状羽。头顶的裸露的红色皮肤,阳光下看去非常鲜艳,到求偶期间更会膨胀起来,显得特别鲜红。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飞羽黑褐色,成鸟两性相似,雌鹤略小。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均黑褐色,三级飞羽延长并弯曲呈弓形,羽端分枝成丝状,覆盖在尾上。尾羽黑色,羽缘沾棕**。肩羽浅灰黑色,先端转为灰白色。其余上体及下体全为灰白色,各羽羽缘沾淡棕色。雌鹤上背有棕褐色的蓑羽伸出,雄鹤则不明显。虹膜**,嘴角灰色沾绿,至嘴尖**增多;腿和脚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