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鲈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2023-05-08 互联网艺莲园250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打造鱼池:建造面积8-12亩、水深2米的鱼池。 鱼苗密度:选苗大小均匀即可,一亩放养1000-1500尾鱼苗。 水质调节:随着鱼苗长大添加新水。 病害防治:饲料不新鲜导致眼球白烛症,可以向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 鲈鱼的养殖方法 1、打造鱼池 www.ziliaopan.com 鱼池选择8-12亩的大小,水深2米为最佳,池塘设立进出水口,放苗前将池水放干,避免二次污染,清除淤泥然后在太阳下暴晒,半个月后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对鱼

鲈鱼养殖技术

1、水质:

鲈鱼可在淡水中生长,但根据其天然习性,养殖条件选择在有海潮到达的咸淡水水域更好,以河海口的鱼塭和围垦区最佳,水质盐度可在5‰以下,在盐度过高的水域养殖生长速度反而缓慢。此外,养殖水质要求清新和溶氧充足。

2、池塘:

每口池塘的面积在8—15亩、水深2米以上,池塘过小,水体窄,溶氧不足,难以高产;池塘过大过深,不利生产操作。池塘要设进、排水涵闸分别通向进、排水河,不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二次污染。

3、机械配备:

每3亩水面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增氧机,这是高产养殖的基本条件;每口池塘配置1台以上的3千瓦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没有进、排水闸的池塘更有必要;此外还要视养殖面积和投喂量决定配置小杂鱼碎肉机。

为了保障生产的顺利,除了电源线路到塘头,供养殖机械使用,还要道路到塘头,以方便饲料和产品的运输。

注意事项:

秋季易患寄生虫病,应做好消毒与杀虫工作,一般每15天消毒一次,频率视鱼吃食情况而定。寄生虫病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表现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般寄生虫容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所以杀虫后一般要消毒。

多采用换水改良水质进行预防,治疗可用每升077~1毫克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每升20~25毫克福尔马林全塘泼洒。

鲈鱼的养殖方法 鲈鱼的养殖技术

鲈鱼的饲料管理及投喂养殖技术应用时,应该采用鲈鱼专用的膨化饲料进行投喂,而在投喂期间,应该提前搭设好相应的投喂饲料台,首先确定位置,保持适中,然后采用竹制或是木质的跳板将其深入饲养池塘的水面中;

在进行饲料投喂时,应该做好喂养时间的控制,实现定量、定质、定时,比较常见的喂养时间会控制在2次/d,投喂时间段为早晨日出一次、晚上日落一次。

投喂的饲料食量具体需要控制在鱼平均体重的2-4%之间。另一方面,在进行加州鲈鱼的饲料投喂过程之中,还需要特点注意投喂的范围和保持适当的节奏,保持“慢-快-慢”的投喂节奏。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在淡水中生长肥育,栖息于清澈流水的底层,日间潜伏,夜晚活动,捕食虾类和小鱼。一年即达性成熟。在上海松江地区,亲鱼于每年11月开始向河口洄游,再由河口移向浅海。

洄游开始时,性腺尚未成熟,洄游入海而逐渐成熟。降海洄游时雄鱼较早,雌鱼稍晚。一般雄鱼先到产卵场,钻入牡蛎堆成的洞穴中,等待雌鱼前来产卵。

产卵后雌鱼离去;雄鱼具有护卵习性,留守洞穴保护卵块,常用胸鳍拂水,供卵子得到充分氧气。繁殖期间不摄食,经过降海和繁殖以后的亲鱼非常瘦弱,繁殖后的亲鱼移向沿海近处索饵。

1、 鲈鱼的养殖分为淡水养和海水养。

2、若是淡水养,要保证没有污染,池塘的面积应在5-6亩之间,深度在两米左右。

3、投放时盐度应在4-7度之间,食物可选红虫,慢慢增加颗粒饲料,每天投喂三次。

4、若是海水洋,水池深度要在两米以上。

5、鲈鱼苗应从海里捕捞,投喂卤虫幼体,慢慢加碎鱼糜喂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