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蚬鱼的学名?

   2023-05-08 互联网艺莲园167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学名青柳蛤,产于黄海浅海处,外壳呈**,其肉也呈**,斧型的贝壳,暗**的斑纹。蚬肉中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硒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含有微量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能有较好效果,营养价值颇高。由于丹东东港附近的海域养分充足,因此这里盛产的黄蚬子比其它地方的个头更大肉更肥,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             :花蚬子花蛤是市场上常见的贝壳类海产品,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广温、广盐、广分布),离水存活时间

做好海鲜菜的前提是你要认识海鲜长啥样!这些海鲜你认识几种?

东港大飞蟹

它叫东港大飞蟹,学名三疣梭子蟹,产于黄海丹东 东港,因为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任 何地区海蟹均无法与其媲美的优势, 其体大肉肥膨润、鲜嫩、卵黄呈红色。

烹调:可清蒸,酱蟹也是一大特色。

石匠鱼(正面)

它叫石匠鱼,又名石甲子鱼、石鲽,俗称 石 江、石板、石夹、二色鲽、石镜、石岗、 石浆鱼,鲽科,海生鱼类。其背鳍腹鳍 边缘均有坚硬状不规则的石骨数块, 故名“ 石岗鱼”。石骨与鱼体 大小 相 关,鱼大则石骨大,鱼小则石骨小,一 般大者如蚕豆大。牙小,上下颌各一 行。头小,略扁。两眼均在头的右侧。 侧线较直、明显、前部微突起。有眼一 侧被栉鳞、呈褐色或灰褐色;无眼一 侧被圆鳞,呈银白色,有的身上和鳍上 有小形暗色斑纹。

烹调:初加工需将鱼鳃挖去,用刀把鱼 身上的小 石头去掉。其口感鲜嫩,有 一根主刺,可做家常、干烧。

石匠鱼(背面)

花手绢(正面)

它叫花手绢,又叫鳎沙、花鰙鳎、花板、花牛 舌、花鞋底、花利、虎皮、花条鳎、花 手绢等,是鳎科条鳎属,体呈舌状, 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重 100克左 右。眼睛小、眼间隔平坦,两眼均在头 的右侧。体两侧均被小栉鳞,头前部 的鳞变形为绒毛状感觉突。有眼一侧 (背面)呈淡黄褐色,并具深褐色横 带花纹,上下均延伸至背鳍和臀鳍; 无眼一 侧胸鳍退化,体呈乳白色,尾 端背面有艳纵点花纹6—7条。背 鳍、臀鳍和尾鳍全相连接。侧线明显, 呈直线状。

烹调:属于细鳞鱼,可以剥皮,但一般不做去皮 处 理,适合 红 烧、清蒸、干 炸、家焖等。这种扁鱼腥味小,即使 是白水煮也不腥。

花手绢(背面)

胖头鱼

它叫胖头鱼,注意,此胖头鱼可不是大家常 说的鳙鱼、雄鱼那种胖头鱼,而是虾 虎鱼的一种,栖息于近岸浅海或河口 处。4月开始产卵,4月末至5月初发育 成幼鱼,8-9月长成成鱼,长30-40厘 米,体重可达400-500克。这种鱼寿命 很短,有“当年生当年死”的说法。

烹调:胖头鱼吃法很多,可以油炸、酱焖或是腌制晒干。这种鱼个头小的 要比大的好吃,太大的肉一烧就容易 “发死”。

采购:养殖的胖头鱼颜色发黑,野生 的黑中带黄。

朝鲜蚌

它叫朝鲜蚌,这种是丹东特有的一种小蚌, 个头远远小于加拿大象拔蚌,鲜美程 度也不及它,但 是口感差不多。是一 种性价比比较高的蚌,加拿大象拔蚌 售价258元一斤左右,而朝鲜蚌98元 一斤。

烹调:适合生吃、炝拌、过桥。

白蚬子

它叫白蚬子,学名为四角蛤蜊,贝壳坚厚,略 四角形,两壳极 膨胀,壳 顶 突出,位 于背缘中央略靠前方,尖端向前弯。贝壳外皮顶部白色,幼小个体呈淡紫 色。白蚬子是丹东地区黄海滩涂上盛 产的贝类,因壳较其它蚬子相比都白 而得名,品质和声誉完全可以和黄蚬 子相媲美,它与黄蚬子鲜得浓艳和沙 蚬子鲜得强烈相比,温柔适中的海鲜 味更能适合大众的口味,它的另一个 特点就是汤汁丰富,味鲜肉嫩。

烹调:炝拌、干锅焗、蒜泥拌、原汁。

黄蚬子

它叫黄蚬子,学名青柳蛤,产于黄海浅海处, 外壳呈,其肉也呈,斧型的 贝壳,暗的斑纹。这是只有在丹 东才能吃到的极美之味,被农业部评 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肉质肥美,口 感鲜嫩,从10月到第二年的5月都是品 尝蚬子的绝佳季节,最大的黄蚬子只能可以达到鸡蛋大小。

烹调:可以原汁葱拌、蘸酱、炭烧、炝 拌、水煮。

牛眼贝

它叫牛眼贝,又名青蛤、赤嘴仔、赤嘴蛤、哈 皮、圆蛤,根据水域不同,颜色会有差 异,图中属于比较黑的一种。壳上有 成长轮及放射肋,在紫色的外环部分 特别清晰而成为网纹雕刻。壳的内面 为白色,内壳边缘带有紫色并有细小 的锯齿排列,铰齿发达而坚硬。气稍 腥,味淡。

烹调:

吃惯了大黄蚬子的厚肉,丹东人 吃牛眼贝基本都是搭配萝卜丝、老黄 瓜做汤,也可以原汁、干锅焗、原壳。

鸟贝

它叫鸟贝,为大型、深水埋栖的双壳贝类, 足 部 肌 肉 发 达,能 时 常用 足 从 海 底 飞 跃 跳 起 运 动,故名鸟蛤,俗称“鸟 贝”。有种鸟贝形似金钩,鲜嫩无比, 是鸟贝中的极品,口感劲道有弹性。

烹调:可以做小炒菜,鲜嫩多汁。 链接红贝——这种贝壳与鸟贝外表非 常像,但 是内里的肉完全不同,口味 鲜嫩,适合原壳原汁。

朝鲜马贝

它叫朝鲜马贝,其肉外形与北极贝很相似,由于 价格比较便宜,现在很多市场上用朝 鲜马贝冒充北极贝的做法。一般来说,马贝颜色更暗红、肉硬有嚼劲、味道清 淡;北极贝颜色浅、肉软糯、味微甜。 马贝个头是花蛤的五六倍,水域不同, 颜色差异大,肉呈。

烹调:可做烧烤、辣炒、蒜蓉蒸等。

香螺

它叫香螺,又称黄镶玉螺,壳质较薄、坚 实,呈梨状,壳面黄褐色,壳顶部呈清 灰色。因为东港一带海岸全是天然黑 泥,富含各种矿物微量元素,这种螺 就栖息在泥中,不仅滋味鲜,而且营 养价值颇高。

烹调:味道比海螺香,初加工需要把内 脏、辣根去掉,内部有黄,一般人也不 吃需要去掉。可以烤串、烧烤、孜然、 家常烧。

杂色蛤

它叫杂色蛤,丹东杂色蛤被农业部评为地理 标志保护产品,具有肉质细嫩,味道 鲜美,营养丰富,物美价廉等特点。杂色蛤在南方俗称花蛤,辽宁称蚬子, 山东称蛤蜊。

烹调:辣炒、原汁、焗、烤皆可。除了鲜 食外,还可制罐头、蛤干、原汁带壳真 空包装蛤、烤制干蛤等等。

红贝

金刚螺

海锥

它叫海锥,又名海嘴嘴,是一种极小的海 螺,壳呈螺纹状,尾部脚尖,外部壳呈 ,内部壳呈白色。肉丰腴细腻,味 道鲜美。

烹调:煮熟后用针把肉从螺壳里挑出,味道极鲜美,还可以做辣炒。

红里螺

它叫红里螺,本地称为大海螺,螺肉丰腴细 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 誉,因贝壳橙红色而得名。大连产的 海螺,大连本地也称之为“大海螺”, 但我们丹东称之为“脆螺”,因其口感 脆爽。与红里螺是两种完全不同口感 的海螺,红里螺内带有绿色的辣根, 加工时需要去掉(也有的客人喜欢这 个味道而保留)。

烹调:炒螺片、炝拌、捞汁等。

小仁鲜

它叫小仁鲜,南方人称小蛏子,以7、8、9月最 为好吃,独一无二的江海“两混水” 中生长,大理石般的浅咖啡色纹理天 然形成,口味清甜,肉质丰腴有嚼劲, 辣炒后的小人鲜膏肓丰满。丹东本地 吃小仁鲜比较 少,多运往南方,用来 炒鸡蛋等。

烹调:辣炒、清蒸、炒鸡蛋、蒜蓉、盐 焗、原汁、原壳。

海花

它叫海花,海花也是丹东特色食材,这是本地的叫法,有的地方还叫“海腚眼”, 是海葵的一个品种,其口感脆爽,但 是有很多粘液,需要反复清洗。

烹调:可以搭配蔬菜烧制,初加工时 需要剪刀从中间剖开(如果个头大, 再一切为二),加干淀粉反复搓洗去 掉粘液和杂质,用温水清洗干净。

四大家鱼是什么

青鱼(学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是鲤科、青鱼属鱼类。体长可达145厘米。体长为体高的33~41倍,为头长的35~44倍,体粗壮,近圆筒形,腹部圆,无腹棱。背鳍位于腹鳍的上方,无硬刺,外缘平直。体呈青灰色,背部较深,腹部灰白色,鳍均呈黑色。个体大,最大可达70余千克。

青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生性不活泼。其主要的食物来源为螺蛳、蚌、蚬、蛤等,偶尔也捕食虾和昆虫幼虫。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越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匈牙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马来西亚、墨西哥、摩尔多瓦、 摩洛哥、巴拿马、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泰国、土库曼斯坦、乌克兰、美国、乌兹别克斯坦。

青鱼是中国传统的四大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中文名 青鱼

拉丁学名 Mylopharyngodon pice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硬骨鱼纲

煎蚬鱼的做法步骤图,香煎蚬鱼怎么做好吃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

青草鲢鳙是淡水养殖四大家鱼的简称,分别对应: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的自然分布十分广泛,鲢分布于红河与黑龙江之间,鳙分布于珠江与黄河以北的海河之间,青鱼和草鱼分布于珠江与黑龙江之间。

青鱼(拉丁学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是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中的一个种,也是青鱼属(Mylopharyngodon)唯一的物种。又名青鲩、乌青、螺蛳青、黑鲩、乌鲩、黑鲭、乌鲭、铜青、青棒、五侯青等,在台湾称为乌溜或鰡仔。

本鱼为初级淡水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属肉食性,主要以小河蚌、螺蛳等底栖动物为食,在鱼苗阶段,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青鱼生长迅速,个体较大,成鱼最大的最大个体可超过100千克。如2004年9月19日捕获于江苏省南京市金牛湖的个体,长186米、重218市斤,经鳞片鉴定约四十岁。

草鱼(拉丁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

鲢鱼(拉丁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种,别名白鲢、跳鲢、水鲢、鲢子等。

本鱼为初级淡水鱼,栖息于江河、水库及湖泊的上层水域,性急躁,善跳跃。属杂食性,以浮游藻类及有机碎屑为食。

鳙鱼(拉丁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种,又叫花鲢、黑鲢、大头鲢、胖头鱼、大头鱼。

本鱼体侧扁,头部特大,眼在头的下半部。背部暗黑色,有不规则的深色斑块,腹部灰白色且呈圆滑状。尾鳍叉形,背鳍硬棘3枚;背鳍软条7枚;臀鳍硬棘1至3枚;臀鳍软条12至14枚,体长可达112厘米。

请问这种鱼的学名叫什么?

用料

蚬鱼    6条  

盐    适量  

香煎蚬鱼的做法

把鱼冲洗干净,控掉些水分。

热锅,下油,可以适量多一些些,鱼儿们下锅排起来,煎一分钟左右。中间可以不一会用筷子拨动下,防止粘锅。

翻面继续煎。均匀撒上约15小勺左右盐。

出锅。我保证,吃着比看着好吃很多倍!!

谁知道这是什么鱼吗?

原图如下:

鹦哥鱼科      Scaridae   鱼类的总称  ,也称   鹦嘴鱼

下图为     红紫鹦哥鱼   Scarus rubroviolaceus   ,俗称  钝头鹦嘴鱼

这是花骨鱼。

学名:花䱻( 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鲤形目,鲤科,鮈亚科,䱻属,俗称大鼓眼、麻鲤、麻沙根,分布较广,是常见的中小型经济鱼类。体背部青灰色,稍带褐色,腹部白色,背部和体侧具许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小斑点,生活在水的中下层,为肉食性鱼类,其食物有水生昆虫成虫及幼虫、螺、蚬以及小鱼等。

黑龙江名贵鱼类。

 
标签: 学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