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鲢鱼吃什么
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和人工饲料。鲢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黑鲢。外形似鲢。侧扁。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一。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鳞细而密。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花斑。腹部灰白。各鳍浅灰。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鲢鱼性温驯,不爱跳跃,生活在水体中层。
想要养殖花鲢鱼,应该怎么养殖?
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1、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
2、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喜食腐烂食物,常与草鱼搭配饲养鲢鱼吃草鱼的粪便,故有一草养三鲢之说。
3、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适宜在肥水中养殖,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
4、鲢鱼的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但胆子小怕惊扰,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便纷纷跳出水面越网而逃。
5、鲢鱼的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产卵期与草鱼相近,每年4~5月产卵,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卵漂浮性,产卵期与草鱼相近。
6、鲢鱼的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草鱼,花白鲢鱼,青鱼苗吃什么饲料长的快
花鲢为四大家鱼之一,生物学名为鳙鱼,俗称花鲢、大头鱼、胖头等等,其鱼以鱼头大而出名。但是这类鱼以主要吃食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为主,所以其生活的水体一般都比较肥,对于这种水体养殖出来的鱼,最好是放在清水里养几天后让其将肚子内的脏物排干净后再吃,这样味道会鲜很多,而且也没那么重的腥味。那么花鲢到家后怎么养才能活的时间更长一点呢?这个还得看您个人的条件来讨论。
花鲢鱼在自然水体中可以正常生存,为什么拿到家里不容易养活,因为在家里通常用的是自来水,水里没有浮游生物藻类等,如果人造属于它生活的生态环境出来的话,它可以活得很长时间,例如配好池塘水,里面有浮游生物,再种一些水生植物。
除了一般鱼所要求的水质方便无污染之类的外,因为花鲢为滤食为主,主要是以滤食水体中的各种浮游动物,有时也会吃食一些小的有机碎碿,所以用来养殖花鲢的水体必须要肥,只有保证水体的肥度才能保证其产量和降低养殖成体(饵料丰富的水体中可减少人工饵料的投喂)。如果养殖水体的PH值为微碱性(75-85)的话,对于鱼的生长更有利。
怎样使水质较肥而不影响水内氧气含量呢,首先水质增肥的物质还是比较多的,最直接的就是投放化肥,但副作用比较大,陈本低。其次就是在某宝购买水质增肥剂,促进水质肥沃成度。花鲢鱼分别为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混养从书就是将其和其他品种的鱼放在一起养,这样可以使鱼塘中的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单养就是直接投苗,不需要掺入其他的苗种。
白鲢鱼高效养殖技术分享
夏花之前基本上使用豆浆培育。
当长到2公分左右即开始分化,青鱼和花鲢开始摄食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和桡足类,轮虫等。
草鱼此时开始摄食水体的有机质团,而白鲢主要是过滤藻类。
夏花之后基本上就投喂颗粒饲料,有粉料和沉性颗粒,膨化料等。主要国内的饲料有:通威,海大,新希望,正大,六和(目前被新希望整合),正虹,还有地方性的饲料厂,如正邦,大江,四海,粤海,海新,海马,天马,双胞胎,铁骑力士等等。你可以到当地的经销商处问下,他会给你推荐相应的全价配合饲料。
花鲢吃什么,如何养殖
白鲢鱼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别称白鲢、水鲢、跳鲢等,为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下面我整理了白鲢鱼高效养殖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白鲢鱼的生活习性
1、食性:白鲢属中上层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
2、水温:白鲢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鲢鱼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胆子小怕惊扰,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3、繁殖:白鲢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每年4~5月产卵,卵漂浮性。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
白鲢鱼的养殖技术
1、亲鱼选留:亲鱼选择天然原种,要求健康,性腺发育良好。个体重鲢鱼在6千克以上,鳙鱼10千克以上,青鱼在15千克以上,草鱼在8千克以上。亲鱼每年更新率应达10%左右。
2、清整鱼池:亲鱼池要灌排方便,鲢、鳙鱼池底有20厘米深的淤泥即可,青、草鱼池底应少含或不含淤泥。面积1~5亩,水深15米左右,放养前应清池。
3、搭配放养:鲢、鳙、青、草亲鱼的雌雄比例一般为1:1~15为宜,同时每亩放养鳜鱼8~10尾和150左右尾花鲢以控制野杂鱼和大型浮游动物的孳生。
4、饲养管理:放养前,鲢、鳙鱼亲鱼池应每亩投放500~700公斤腐熟有机肥以培育浮游生物,以后还要适当施肥。此外,晴暖天气要投喂豆饼浆,以促进性腺发育。
5、适早催产: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松弛即可催产,一般雌鱼每公斤体重注射催产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国际单位,或LRH~A40~50微克,雄鱼减半。
6、孵化管理:孵化用水要用过滤网过滤以防漂浮物和野杂鱼等进入,每次孵化前清洗孵化缸、孵化槽,孵化期间提供适宜水流量,并勤翻动水体检查底角有无堆积卵苗,保持水质。
鲢鱼的食物
1、鲢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
2、鲢鱼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喜食腐烂食物,常与草鱼搭配饲养鲢鱼吃草鱼的粪便,故有一草养三鲢之说。
3、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
鲢鱼的天然饵料
1、浮游植物: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的饵料价值是不相同的,由于鲢鱼和其他鱼类一样不能消化纤维质、果胶质和几丁质等,因而很难利用如大部分蓝藻、细胞衰老的绿藻、裸藻等。能较好地消化利用如金藻、隐藻、硅藻和部分甲藻、黄藻、绿藻、裸藻、蓝藻等。
2、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鲢鱼摄食一部分,一般鱼类在幼鱼阶段都以它们为主要食料,主要的类别有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以及桡足类。
①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属单细胞动物,没有组织器官的分化,但有呼吸、排泄、生殖、感觉等机能。
②轮虫类:轮虫为滤食性,以浮游藻类、原生动物、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适应性很强,在各种类型的水域中都能生存,尤其在人工施肥的池塘、水库和河沟中更为常见,是各种鱼类幼鱼阶段的适口饵料。
③枝角类:枝角类俗称水蚤,又称红虫,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水库等水体中,主要滤食细菌、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生长繁殖快,营养价值高,是鲢的主要饵料,凡是枝角类数量较多的水域,鱼产量一般很高。
④桡足类:剑水蚤、镖水蚤等一类的小型甲壳动物称为桡足类,其多以浮游藻类为食,是良好饵料。
白鲢鱼的疾病防治
1、鳃霉病
症状病鱼不摄食,游动迟缓,鳃部呈充血和出血状,鳃瓣有点充血,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苍白色,严重者鳃丝坏死,影响呼吸功能,导致病鱼死亡。
防治①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恶化。②培育水质需施发酵腐热的有机肥,不宜生施。③发病池要迅速加注清水,改善水质,或者将病鱼转移到水质新鲜清洁的池塘中。④20~3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可降低水中有机质的含量,改善水质。
2、打印病
症状病鱼在背鳍后的体表有近似圆形红斑,病灶处鳞片脱落,最后形成溃疡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
防治①草食性动物的粪便鱼池施用时必须用生石灰拌匀并充分发酵,腐热后方可施用,以防病原体进入。②鱼种过塘时,可用2%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可有效预防此病。③菌毒清05ppm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
3、指环虫病
症状病情严重时,病鱼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呼吸困难,可引起苗种大批死亡。
防治①90%晶体敌百虫03~07ppm全池泼洒。②虫扫净按130~170毫升/亩/米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可隔天再用一次。
4、双线绦虫病
症状患病鲢鱼从外观看,腹部膨大,局部凸起,早春冰融后体质明显消瘦,腹部膨大更加明显,腹肌极薄,用力挤压腹部,裂头蚴可从胸鳍处钻出。
防治①把好鱼苗关,鱼苗下塘前要将第一中间寄主、桡足类杀死。②对绦虫病多发区,一定要坚持用生石灰清塘。
1 小白鲢鱼怎么饲养
2 田螺高效养殖技术有哪些
3 白玉蜗牛高效养殖技术有哪些
4 鳄鱼龟高效人工养殖技术介绍
; 花鲢是一种滤食性淡水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为主食,长达15厘米以上时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人工养殖时,花鲢也吃豆饼、麸皮、米糠、酒糟等人工饲料,以及禽畜的粪便(鸡粪、牛粪等),其中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也能满足花鲢对食物的需求。
一、花鲢吃什么
1、花鲢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为主食,长达15厘米以上时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人工养殖时,花鲢也吃豆饼、麸皮、米糠、酒糟等人工饲料,以及禽畜的粪便(鸡粪、牛粪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
2、花鲢是温和滤食性鱼类,不争食,不抢食,在有其他鱼类抢食的情况下,通常只在外围观望,不进入食台抢食,因此用饲料喂养时只能单养,不能混养其他吃食鱼类。投料坚持定质、定时、定位、定量的“四定”原则,按鱼种采食节律予以投喂,饲料也不能够太单一。其摄食强度随季节而异,一般每年4-10月份摄食强度较大。
二、花鲢如何养殖
1、建立鱼塘
若大量养殖花鲢鱼,首先要建一个合适的鱼塘。鱼塘应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大小可根据养殖的规模来定,鱼塘面积大一些比较好,最好在4-8亩之间,水深要超过2米,而且在放养鱼苗以前要施用有机肥进行培养,这样可为花鲢鱼供应养分,保证其正常生长。有机肥可以选择腐熟的动物粪便或饼肥,但肥料要适量,浓度不能过大。
2、放养鱼苗
养殖花鲢鱼要对鱼苗进行放养,放养可以分为单养和混养两种。混养也就是将花鲢鱼跟其他的鱼放在一起养殖,这样能维持鱼塘中环境平衡,所有种类的鱼都能够正常的生长,而且还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花鲢鱼最适合与鲤鱼、白鲢等鱼类混养。
3、日常管理
花鲢鱼有捕食浮游生物的习惯,因此在养殖期间一定要保持池塘水质肥沃,浮游生物数量较多,这样才能为花鲢鱼提供充足的食物。同时,还要经常更换池水,保证水质的干净。另外,在养殖花鲢鱼期间,人工投入饲料时,要定时喂养,饲料也不能够太单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越冬管理
秋末冬初气温明显下降,要想花鲢鱼安稳的度过冬天,在温度降到10度以下时,花鲢鱼几乎不会再进食,这时必须要把池塘中的花鲢鱼都集中到一起放养在比较深的鱼塘中,这样温度就不会这么冷了。如果没有条件,则需要把所有花鲢鱼全部清空以后出售,到了来年再从鱼苗开始养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