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创业——怎么养田螺

   2023-05-08 互联网艺莲园573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田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滋补强身的功能,是我国城乡人民喜爱的水产品。 田螺在河滨、池塘、沟渠、水田等均有分布,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易于饲养管理等优点。近年来养螺业已成为许多地区家民发家致富的新门路。据调查,人工养殖田螺一般每亩可收获1800~2000千克,产值3500~4000元。 1养殖场地 田螺生活力强,疾病少,对养殖场地要求不严,凡有活水源的平坦沟渠、 水田泽地、休耕田、菜园沟、果园沟、缓流溪滩、水池鱼塘等均可放养。人

田螺怎么养在家里 在家养殖田螺的方法

1、准备容器

准备一个鱼缸,里面除了田螺不宜放其它鱼类,然后把鱼缸清理干净,并在其中放入一些水生植物的茎叶和水草等,以供田螺栖息繁殖,同时为其提供食物。

2、清洁水质

田螺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动物,很少发生疾病,在家养殖时,要保持水质新鲜清洁,可以选择池塘水或者河水进行养殖,夏季强光时,及时将鱼缸搬回室内,以免水温过高影响田螺生长。

3、温度控制

田螺在水温15度左右时,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8度,温度30度以上时,它们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夏季可以通过空调等设备控制温度。

4、合理投喂

田螺日常的饲料投喂,可以选择发酵的有机肥,如鸡、鸭、猪、牛粪肥等,或者为其投喂新鲜的菜叶、瓜类等,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

田螺养殖怎么养好

[编辑本段]养殖技术田螺是我国产的一种淡水螺,是上等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 现简单介绍田螺的养殖技术。  一、田螺的习性  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田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当水温超过40℃,田螺即被烫死。  二、田螺的繁殖  田螺雌雄异体。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只~150只仔螺。  三、人工养殖  1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公斤~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四、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五、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克~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编辑本段]病虫害防治田螺养殖作为土著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圆田螺属,共有4种,分别是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胀肚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目前养殖的主要是中华圆田螺。田螺一般适合在稻田、浅水沟、低洼地、湿地等地方养殖。田螺对养殖的场地要求不高,一般在浅水水域稍加整改,具有腐殖质多的软泥底水域均可养殖,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条件则更佳。田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报道的也不多。但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田螺的养殖其生活适温为10-40℃,最适20-28℃,超过40℃会引起死亡,低于10℃则进入冬眠状态。须注意夏季要防高温,因稻田的水浅,在夏季水温可能会达到上限致死温度;而冬季越冬的泥底有机质含量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有毒物质而影响田螺越冬。 (2)田螺对水中溶氧的量比较敏感,正常生活要求水中溶氧每升在4毫克以上,当降到35毫克时,食欲会下降,当降到15毫克时则会引起死亡。 (3)田螺的繁殖季节在6-7月(有条件的地方秋季还会产一次卵),如果考虑自己繁殖,则在养田螺的稻田中最好不要养鲤鱼,否则小田螺会被鲤鱼摄食。 (4)稻田中农药的使用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即合用也应采用低毒农药,而且应晴天用;宜在稻田一半一半用。 (5)在生长旺季可定期使用有机肥,原则是少量多次,不宜一次施肥过多。 (6)养殖过程中最好有一定的微流水环境,以确保水中的溶氧,但必须注意水源,切勿引用有农药的水源。 (7)可以考虑田螺与水蛭、泥鳅、黄鳝等混养,则其经济效益更佳。

田螺的养殖技术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溪滩、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等。

参考资料:

中国百科网,田螺养殖)

选择场地:选择水源充足、向阳透风的池塘,设置进出口并安装防护网。 科学放养:选择鲜活的种螺养殖,每平米养120个左右。 喂食方法:把鱼肉、豆饼和米糠等食物,泡软后喂食。 日常管理:养殖期间每周换水一次。

田螺如何养殖

1、选择场地

田螺适应性较强且疾病少,在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洁有腐殖土壤的地方都能够养殖,选择养殖地时,要挑选水源充足,向阳透风的池塘,在养制地设置进出口,安装防护网,以免田螺逃跑。

2、科学放养

田螺应该选择鲜活的种螺养殖,水温控制在20度左右时投入池塘中,需要控制放养的密度,每平米120个左右最佳,且在每平米需要同时养4-5尾左右的花鲢,有利于维持平衡,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喂食方法

田螺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嫩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物,也会食用浮游生物,养殖时可以用鱼肉、豆饼和米糠等食物作为饲料,但要先泡软后才能喂食给田螺,以免田螺无正常的取食。

4、日常管理

田螺养殖期间需要注意换水,长期不换水会导致水中的细菌滋生,应该每周换水一次最佳,在换水时,换水量要控制在养殖地水深的30%左右,且在繁殖的季节要保持池水的流动性,在春秋季节可以进行微流水养殖。

 
标签: 田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