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鲶鱼的养殖方法及技巧

   2023-05-08 互联网艺莲园605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鲶鱼肉质细嫩,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视为滋补食品,再加上鲶鱼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经济效益较高,所以成为了养殖场青睐的对象!接下来就就跟我来一起看看鲶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是什么吧! 鲶鱼的饲养方法 1、选择优良鱼种 饲养鲶鱼要保持水质良好,在鱼池消毒完毕放养鱼苗前一周开始培肥水质。可在水面上种植一些水浮莲,起到遮阴、防逃及调节水质的作用。池水须经常更换,一般10~15天须换掉1/3池水。应经常观察池水水质的变化,一般水质以黄绿

红尾鲶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红尾鲶怎么养殖

1、红尾鲶的养殖方法:红尾鲶广泛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所以饲养红尾鲶需要为其准备一个和野生环境相仿的水质、水温等要求的环境。红尾鲶的饲养容易,饲养时需要有过滤器,且要求单独饲养,在中性或弱碱性软水水质中生活良好,水温25℃左右。

2、注意事项:红尾鲶属夜行鱼(经多年人工养殖后,夜行的习性基本改变了),夜晚很活跃,喜欢到处乱撞,因此在缸中不要做太复杂的造景,更不要种水草之类,在夜晚突然开灯后,容易受到惊吓而撞缸,在捕捞的时候也会因为惊吓出现短暂的退色现象,食量和排泄较多,需要加强过滤,在水质差的环境下饲养容易出现,蒙眼和翻鳃症状。

鲶鱼钓法 教你四个使用技巧

1.鱼苗培育

(1)水花投放:南方大口鲶鱼苗培育以小水体精养为好。每年4月份当自然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可从苗种场购回纯正的南方大口鲶水花。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具体数量以养殖条件定),放苗时水温差不能超过3℃。

(2)饵料投喂:

鱼苗体长在8cm以前主要摄食水蚤。水蚤可以从天然水体中捞取。随着鱼苗生长,水蚤需要量逐渐增加。但在实践生产中,往往捞取量不足。为此,应人工培育水蚤,具体方法是:在水花购进前半个月,选择10~30、水深05~1米的土池,注入新鲜水,并保持水温在18~25℃。每平方米水面施放粪肥20千克,以后每隔两天施肥1次,每次每平方米水面施肥08~1千克,当池水达到一定肥度,每立方米水体引入蚤种20~30克,5~10天水蚤便大量繁殖,布满全池。此时可捞取水蚤投喂鱼苗。

鱼苗在水温比较稳定,饵料充足的条件下,经过10天左右培育可达到3厘米以上。

2.鱼种培育

当南方大口鲶鱼苗长到8cm以上,摄食量增大,单纯依靠水蚤量不能满足其需要,可用鱼浆、水蚯蚓培育。

(1)鱼浆培育法:当鱼苗长到3cm以上时,可将鱼肉、蚯蚓打成浆,并按02%~03%拌入鱼用诱食剂(甘氨酸三甲脂),投入水体中,使其慢慢摄食鱼糜,以后逐渐增加鱼糜量,直至完全吃食鱼糜。

(2)水蚯蚓培育法:在鱼苗长到3cm时,逐渐减少水蚤投喂量,增加水蚯蚓量,直至完全吃食水蚯蚓。

水蚯蚓可从野外土壤腐殖质丰富有微流水的浅水沟中捞取。亦可采用人工培育方法获得。培育方法是:面积大小不拘,在池底铺上一层淤泥,厚8~10cm,水深30~40cm,然后引入少许蚓种,用发酵的麦麸、米糠作饲料,每3~4d投饲1次,每次250克/平方米,当达到一定数量即可捞取投喂。采用此法每日每平方米水面可生产8~26克水蚯蚓。

3.日常管理

(1)溶氧:南方大口鲶养殖池溶氧要求在3毫克/升以上,低至2毫克/升时则出现浮头。在生产中一般每3~5天注水1次,注意水温差不能超过3℃,保持水质嫩绿色,有条件的可采用微流水养殖。

(2)水温:南方大口鲶生存适温在38℃以下,最适生长水温18℃~32℃。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如果自然界水温偏低,且变化频繁,水温不稳定,要及时注意水体保温工作。在生产实践中可采用薄膜覆盖,以提高水温。

(3)饵料:投喂方法:饵料投喂要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40%,下午18:00~20:00,占日投喂量的60%,日投喂总量为鱼体重的6%~8%。

(4)分级培育:南方大口鲶在鱼苗培育阶段生长不均匀,当达到3厘米水以上,个体生长速度差异大,有自相残杀习性,往往大吃小,因此要适时分级分池饲养,并严格控制密度。

鲶鱼养殖户越来越多,鲶鱼养殖经济效益怎样

1、打窝与否。钓鲶鱼在走钓的情况下不需要打窝,固定在一处钓位守钓时要打窝诱鱼。

2、如何挂饵。保持活饵的活性以刺激鲶鱼捕食。

3、引逗操作。抛钩入水后,用腕力轻轻抖动竿梢,让钓饵在水面或水中做运动状。

4、提竿操作。,当浮漂的反映为鲶鱼咬钩时先不要急于扬竿,一定要稳住3~5秒钟后再扬竿刺鱼,这样的操作十拿九稳。

鲶鱼肉质细嫩,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视为滋补食品,加之鲶鱼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经济效益高,所以养鲶鱼有良好的前景。鲶鱼属于热带鱼,个体大,有刺,肉质少,味道像河鳗,之所以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的说法,是因为鲶鱼具有生长快、摄食量大、病害少等优良特性,是淡水鱼的一个品种,但其弱点是耐寒性不同。

当温度降到7℃以下时容易冻死,所以生长周期短,只有5~6个月;由于不能在天然水域过冬,市场上的鲜鱼量高度集中在捕捞季节,造成鱼的存量过大,价格低,效益差。另外,鲶鱼在养殖过程中自相残杀严重,大大影响了放养密度和产量的提高。但如果运用一些生产技巧,用科学的方法来养殖鲶鱼,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想吃一些野生或仿野生的鱼,人们普遍认为黄颡鱼比黑鲶鱼好。这样一来,有头有胸的鲶鱼逐渐被市场认可,市场消费量和市场份额逐年增加,价格也处于鲶鱼市场的中高端。以前在农村吃鲶鱼还是很多的,但是这几年吃的少了,因为都知道鲶鱼的生长环境很差很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都意识到吃鱼对身体有好处,可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我觉得鲶鱼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少,在我们这个地区的市场大大减少;因为在我们这里主要是养鲤鱼、草鱼、鲢鱼,鲶鱼几乎见不到。吃鲶鱼的人比较少,因为大家都不会做,味道也不好,我觉得鲶鱼还是不错的吃法。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标签: 鲶鱼 技巧 方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