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应注意那些问题?
小龙虾养殖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龙虾养殖是当今热门的养殖行业,新养殖户和老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都忽略了很多细节。新养殖建塘也很有学问,首先要选择交通方便,电力供应充足,优质洁净的水源,排水方便,这些条件都满足,就是开挖虾塘。虾塘要南北朝向,就是南北长,东西窄,这样的塘溶氧方便,新老养殖户千万要注意,虾塘的宽度最好是不超过35米,太宽了,小龙虾不会到中间部位活动,小龙虾也怕水,因水质随时会变坏缺氧,中间部位如果没有障碍物或水草不茂盛,小龙虾不会冒着生命危险远离岸边。
虾塘的坡度1;3,方便小龙虾在缺氧状态下快速爬到岸边呼气,如果太陡,小龙虾很难快速出水呼气,小龙虾在缺氧状态下体质本来就虚弱无力,在逃生的路上又遇到悬崖峭壁,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死也得脱层皮。
小龙虾建塘的细节,很少有人注意这个细节问题,这个小小的问题属于老王首创,百度也度不出这个细节。这都是在养殖过程中观察到的,就是在长期水位线上10—20cm出开一条10cm的凹槽,方便小龙虾打洞,细心的养殖户可以去观察,在陡坡、平滑、无草的坡边很难看到有小龙虾打的洞。在平坡、有杂草、凹槽的地方随处都能看到小龙虾洞。
虾塘建好后,每亩施撒生石灰20kg,再上水,水位保持在30cm,6—7天后栽草,年前建的塘,栽植伊乐藻,6—7月建的塘栽植轮叶黑藻,开春季节周边要种植水花生和空心菜。
澳洲淡水小龙虾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是什么?
龙虾变红是很正常,看他变红的时候有多重,如果很小就开始变红,那品种个头长不大,50克左右看是变红,那样的龙虾可以涨到100克以上。还有就是看龙虾头部跟尾部连接处,用手捏一下硬度怎么样,硬度可以的,运输死亡的基本没有。建议养殖龙虾使用启富水产em菌液可以调节水质
1、增强鱼、虾、蟹、海参的免疫抗病能力,降低水生动物赤皮、烂鳃、坚鳞、皮肤溃疡、营养代谢不良、生长缓慢、瘦弱无力等病害的发病率;
2、快速降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降低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含量、调节水质;
3、降低鲜活水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对防止鱼苗幼体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现象有特效,延长水产品的鲜活期;
4、降低饲料和水生动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提高水产品品质;
5、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
6、抑制有害藻类、真菌的生长繁殖,促进有益单细胞藻类的繁殖,保持水体微生态平衡;
7、稳定水体质量,防止水体老化,提高养殖水体溶氧量,提高养殖密度。
小龙虾养殖到底如何做到预防病害的发生呢?
澳洲淡水小龙虾养殖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清洁不彻底,虾塘如果长时间不清理,会使小龙虾的发病率升高。每隔一段时间一定要彻底消毒。还要保证充足的饲料以及水分。在养殖小龙虾的时候要选择虾养殖。一定要控制虾的密度,避免出现滥用的情况,而且要经常使用氯消毒水。
小龙虾养殖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每年的5月份,小龙虾养殖就会进入发病高峰期,一旦发病,非常难以控制,因此能否做好小龙虾养殖病害预防工作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同时,只有做好预防工作,即使小龙虾发病进行治疗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下是做好小龙虾病害预防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缺氧问题
此阶段龙虾发病的一个很大的诱因是缺氧,所以建议天气不好或者突变时多使用强氧化型底改。
二、营养问题
是导致体质差及龙虾不能顺利蜕壳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龙虾饲料中前期内服平衡营养集中蜕壳的营养,因龙虾的蜕壳次数及频率远远高于河蟹,需要经常性补钙,定期泼洒活性钙及维生素内服药物促进蜕壳。
三、环境问题
引起龙虾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1、水体稳定是预防发病的核心,龙虾池塘水草多,早晚PH值变化较大,气泡病发病率较高,后期易细菌感染。
2、长期PH值高,吃食差,导致龙虾体质差,也是影响后期发病的因素。
3、阴雨天多,池塘底部易缺氧,致病菌繁殖速度快,所以建议定期使用生态消毒剂。
4、合理控制密度,降低风险,减少发病率。
四极端气候预防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高温季节、阴雨天气等都会对养殖池塘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如高温季节需要合理控制水草,提高养殖池塘水位等,避免水草死亡造成水体污染导致细菌疾病爆发。而阴雨天气,更容易是池塘内菌类死亡,使池塘环境紊乱,因此阴雨天气必须要加强巡塘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五、加强日常巡塘;
小龙虾养殖日常巡塘必须坚持操作,如果出现池塘小龙虾死亡现象首要做的是将死亡小龙虾打捞掩埋,以防健康的小龙虾进食导致相互感染。并对出现问题的池塘进行必要的隔离,加强消毒工作,针对不同疾病做不同处理方案等。一定要将小龙虾可能爆发疾病的因素遏制在萌芽之中。
养殖小龙虾的水质管理方法
引言:小龙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它可以用来做食材,那么小龙虾养殖对水质有什么要求呢?我们在养殖小龙虾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搜集有关小龙虾养殖相关资料,感兴趣朋友可以一起来看看。
一、水质要求淡水小龙虾喜欢弱碱性水体,PH值在75至85之间最好,如果偏高,可以找准原因分析处理,如果偏低,可以适当用石灰水等方案进行提高。溶氧是一个食堂灵魂溶解氧,指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共水产动物,在水中进行呼吸,正常情况下,小龙虾生长需要营养,不能低于三,在脱壳时不能低于五,温度是农业发展最重要指标之一,小龙虾适合生长水温是在15至30摄氏度之间,其中22到28摄氏度之间生长速度最高,小龙虾属于耐低温无耐高温动物,水温高于30度以上,将会抑制生长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当水温低于15摄氏度时,小龙虾生长缓慢。小龙虾喜欢水质清晰环境。
二、判断水质好坏首先我们要看水颜色,水颜色是水中动物品种和数量集中反应养小龙虾水池水颜色以淡绿色黄绿色最好,这些颜色具有肥活嫩爽特色,无其他反常气味,水体富含很多对小龙虾,喜欢吃的绿藻,且溶氧足够有害物质成分少十分,有利于小龙虾成长。如果发现水池中鱼类浮头,螺爬出水面,日落后水池周围有很多蚊虫,有很多海鸥等等鸟类在水池旁来回转动等现象,是因为水体缺氧症状。如果池底变黑,发出臭味,标明变黑出现变黑因素,清理水池时候没有完全水池水分过多,换水不行。要看水透明度,透明度保持在30公分左右,夏天可以稍微高些。
三、PH值怎样调控我们可以放掉水中老水,参加新水,由于水质损坏,一次换水量可以增加到30%左右。
虽然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力及耐低氧能力很强,甚至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但长时间处于低氧和水质过肥或恶化的环境中会影响其蜕壳速率,从而影响生长,因此水质是限制其生长、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小龙虾养殖的水质管理应该怎么管理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养殖小龙虾的水质管理方法吧。
养殖小龙虾的水质管理方法一、水位的控制
小龙虾的养殖水位根据水温的变化而定,掌握“春浅、夏满”的原则。
春季一般温度较低,浅水有利于水草的生长、螺蛳的繁育和龙虾种苗的蜕壳生长。夏季水温较高时,水的深度加大,这样有利于小龙虾度过高温季节。
二、适时进行换水补水
平时定期改底换水,根据虾塘水深情况不定期的加注新水,确保虾塘水位稳定。换水加水原则是蜕壳高峰期不换水,雨后不换水,水质较差时多换水。一般每15~20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左右,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有条件的还可以定期向水体中泼洒一定量的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之类的生物制剂调节水体。
三、定期调节pH值
每半个月泼洒一次含氨基酸、多糖物质的复合生物菌剂产品,使池水pH值保持在75-85之间,在小龙虾达到3钱左右时可使用水体补钙产品,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促进小龙虾蜕壳生长。
发现水质败坏,且出现小龙虾上岸、攀爬甚至死亡等现象时,如何采取措施,改善水环境:
1、先放掉底部老水、脏水、废水,然后加入新水,此时由于水质败坏一次换水量可增加到30%左右;
2、换水后可使用微生物产品进行全塘泼洒,如:光合菌可增加水体含氧量、改善水质;芽孢类杆菌可分泌各种生物酸类物质抑制、杀死有害菌,防止虾病爆发;乳酸菌可调节小龙虾消化系统微生态平衡、助消化、促进生长,同时乳酸菌还可产生亚硝酸盐还原酶将亚硝酸盐降解为无毒的NH4+。
3、低温期可每隔15~20天左右定期向水体中泼洒微生物生态制剂,高温期可每10天左右泼洒一次微生物生态制剂。利用有益菌种制剂,使之形成优势菌群来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种群数量、生长、繁殖和危害程度,并分解水中有害物,增加溶氧,改善水质。施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蛭弧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均能起到一定的改水防病作用,但单一菌种的作用有限,最好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复合菌剂。
判断水质好坏的小妙招采取“看、观、摸、尝、闻、测、查”方法,能有效地辨别水质的好坏。
1、 看
即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反映。养虾池的水色以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为好,这些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无异常气味,水体富含大量对虾喜食的硅藻和绿藻,且溶氧充足,有害物成分少,非常利于对虾生长。
2 、观
指观察虾池及周围生物的动态。若发现池中鱼类浮头、螺爬出水面,日落后塘周围有很多蚊虫,有许多海鸥等鸟类在塘面上盘旋等现象是水体缺氧的预兆。当水体严重缺氧时,对虾会浮头游塘,眼和触角露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沉躲避。夜光虫、甲藻和发光细菌大量增殖会使水体发光,极易引起虾池缺氧。除了对虾因投饲不足而游塘外的异常活动外,其他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水质恶化所引起,是水质不良的表现。
3、 摸
指用手指捻一捻虾池水,如果手感发涩说明水质正常;如发滑,水质一般较差。
4、 尝
指用嘴尝尝虾池水味道,如只是发咸,一般是好水,如苦味严重,则是水质不佳的表现。
5、查
检查虾池底是否黑化。如果池底变黑,散发臭味,表明底质变坏。出现变黑的原因:清池不彻底;投饵过量;池水过肥,换水不够;水体中有大量丝状藻或水草老化枯死后沉底腐烂;下层水长期严重缺氧。在养殖中后期池底较易出现黑化,为淤积于池底的有机物在细菌等作用下进行非氧化分解,形成池底“黑化区域”。特别是料台是否干净,料台的脏否可以直接体现水质以及底质的变化
水色变化
水色的变化是池水“活”的证明,它有“日变化”和“旬、月变化”两种情况。一般易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大多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由此形成池水透明度的“日变化”。
此外,每10-15天水色浓淡呈周期性的交替出现,这就是“旬、月变化”。凡是水色会变化的池塘是一塘“活水”,否则就有可能是一塘“瘦”或“老”的水。
凡是水色一成不变,水色呈暗红、黑色等深色、水体浑浊的池塘水溶氧量低,如遇到天气突变时,不仅易出现小龙虾浮头的现象,而且常因缺氧而导致藻类大量死亡,使池水变样、发臭,出现泛塘。为此,必须要调水、解毒、增氧、降残,其方法有:减少或停止施肥或投饵,换掉20%左右底层水后注入新水,并用复合微生物菌剂产品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
池塘下风处的油膜
没有水华的池塘,可从其下风处水面油膜颜色面积大小来衡量其水质的好坏。一般肥水池下风处的油膜多,沾粘,发泡,并有日变化现象(即上午比下午多)。上午呈现黄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呈绿色,俗称“早红晚绿”。
如果水面长期有一层不散的铁锈膜,则说明池水瘦而老,必须换注新水。
透明度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可以大致反映池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即池水的肥瘦,一般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中等肥度的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为肥水,大于40厘米的为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