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畜禽养殖粪污集中处理场选址布局有哪些要求?

   2023-05-09 互联网艺莲园263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畜禽养殖污染是畜禽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大量资料和数据表明,畜禽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污染源之一,《畜牧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须“三同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标准中对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和处理设施的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定。作为畜禽养殖场的配套设施或工程,畜禽粪污处理场不得在以下区域建设:(1)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2)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选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规范?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选址规范:

1、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设施选址

通常搭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量大,建设周期较长。应充分考虑地形特点、管线和电源铺设、当地主要风向等因素,符合国家和地方对土地利用、供电、防洪、防雷、防护等方面的规定。严禁在地势低洼、洪水多发地区选择污水处理站。村、市可有条件地考虑中水回用,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选址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选址应充分考虑农户住房位置就近布置。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存在,鼓励在屋前屋后或农家院子内安装户用机型污水处理设备。餐饮养殖场涉及的个体户应使用隔油设施进行预处理,并做好防渗漏处理工作,防止污水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外泄。

此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选址必须符合市政、市政水功能总体规划和区划的相关要求,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保护区、水域等生态敏感区域包括相关监管道路。同时,统筹发展乡村旅游、美丽宜居乡村发展规划、流域管理规划,结合污水处理设备现状规划设计设施。

最后,从设计规划角度,要注意规划收集范围内的管线走向,农村布局,地形等条件,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1、养殖场(小区)选址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

2、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要求距主要交通干线直线距离2km以上,距居民区直线距离500m以上,距河流主干道直线距离200m以上,500m半径范围内没有其它动物养殖场。

3、总体布局合理,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要求有标准公猪舍(含运动场所)、空怀母猪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猪舍和病猪舍等。

4、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1、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要求猪舍座北朝南、高燥、通风;猪舍纵向外墙高度最好在3m以上,最低不能低于28m。

2、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发酵床除外)设施设备。

3、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4、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1、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动物进出要有检疫合格证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2、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染病。

3、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4、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5、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必须要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1、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施,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2、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农田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

 
标签: 畜禽 布局 有哪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