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怎么养蚯蚓的

   2023-05-09 互联网艺莲园562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蚯蚓养殖分为室内和田间养殖两种。一、蚯蚓室内养殖:1、箱养法:可用箱、筐、盆、罐、桶等,适于饲养爱胜属蚯蚓,如赤子爱胜蚓、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红蚯蚓。本属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烂菜、瓜果,以及造纸、纤维、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当然上述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温度下降后,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把基料装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砖池中,然后放人蚯蚓即可养殖,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70%,并用草席、草帘和旧麻袋覆盖

养蚯蚓怎么养殖

蚯蚓养殖的方法:适宜环境、适宜温度、保持湿度、充足食物。

1、适宜环境

蚯蚓适宜生活在土壤的表层中,养殖蚯蚓时,需要准备长宽高为60厘米、30厘米、30厘米的塑料箱,再往塑料箱中装入土壤,可以使用腐叶土、沙土和泥炭土混合配制,而且土壤的酸碱度要在6-8之间,以免蚯蚓生长不良。

2、适宜温度

蚯蚓的耐寒性较差,养殖蚯蚓时,如果环境温度低于5度,就会导致蚯蚓进入到休眠状态,而如果温度低于0度,就会导致蚯蚓死亡,需要将室内的温度调节至20-27度之间,有利于蚯蚓快速生长与繁殖。

3、保持湿度

蚯蚓利用皮肤来呼吸,养殖蚯蚓时,如果其体表过于干燥,就会导致蚯蚓缺乏氧气,需要每天早上或者晚上往土壤中喷洒水雾,使土壤湿度保持在70%左右,而且在喷水后,需要轻轻疏松土壤,以免土壤板结。

4、食物充足

养殖蚯蚓时,如果投喂食物不足,就会导致蚯蚓互相争夺食物,从而使其大面积死亡,需要每隔三天往土壤中埋入一层腐烂的菜叶、果实或者秸秆,而且要在蚯蚓过多时,将其分箱饲养,以免生长缓慢。

蚯蚓特点:

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黏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它们主要在土壤的表层分布,那里有机质比较丰富。土壤的结构、酸碱度、含水量、通气性等都是限制其分布及数量的因素。

如何养蚯蚓

养蚯蚓方法:

1、容器养殖法

取一个大容器,放进3/4的肥土,洒水把土壤浇湿,再放几片菜叶,然后放进几条蚯蚓,盖上一块湿布,使土壤保持湿润。这样就可以饲养蚯蚓了。

2、桑园养殖法

选择地势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都可以养殖,首先在桑树行间挖宽40厘米、深20一25厘米的沟槽,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枯树叶、烂草等,放蚓进行养殖。

养蚯蚓的需注意:

1、湿度

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因而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为宜。

2、通气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叫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怎么养蚯蚓方法最简单

很简单,第一步,要一个泡沫箱,最好是大点的,看情况而定,然后放上泥土,要松软,别用黏土,OK了,放入蚯蚓,保持百分之60的水分,你可以喂养烂菜烂果和有机垃圾,就这样了,发现里面繁殖了很多小蚯蚓,密度很大的时候,就要分箱了

养殖蚯蚓有多种方法,平地堆肥养殖是最常用的一种,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以进行。

取充分腐熟后的饲料投入到蚯蚓床上,此时腐熟好的饲料,黑褐色,无臭味,质地松软,不粘滞。腐熟堆肥的宽度为80-100厘米,长 2-3米。浇水使饲料水分在60-70%之间。

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养殖之前,应做饲料的鉴定投试,在料床上投放少量的蚯蚓,如果蚯蚓不愿进入料中,说明饲料腐熟不完全,需要继续发酵。

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平地堆肥养殖的方法,可以大量的繁殖蚯蚓。每个料床上可以接种蚯蚓1000-2000条,3个月左右,当蚯蚓大量繁殖后,及时进行分池养殖。一般1个月加料1次,保证蚯蚓有足够的饲料,其才能迅速地繁殖生长。

在蚯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对其有较重要影响,温度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于蚯蚓繁殖生长,在温度下降至7℃时,就出现蚯蚓大量逃逸现象,如果在0℃以下就可能冻死。

蚯蚓的生长温度在5-30℃之间,最适合温度为20℃。

蚯蚓是好气性运动,靠皮肤呼吸,因此要求养殖床的饲料氧气充足,必须通风换气,疏松饲料,保证有充足的氧气,蚯蚓才能生长良好,否则就会生长发育受阻,体色发暗不鲜,行动迟缓。

蚯蚓的生长繁殖与饲料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适应范围在 PH60—80之间,最适宜为PH70,超过此范围,蚯蚓会出现脱水、变干、萎缩,体色变黑紫,感觉迟纯,往外逃逸等现象。

蚯蚓怎么养殖

养蚯蚓最简单的方法:

1、搭建蚓床:一般是用稻草搭建蚓床,先铺稻草,再铺饲料,再铺稻草,如此反复。保证蚓床的宽度在50厘米左右,蚓床之间有适当的距离即可。蚯蚓以吃腐烂的食物为主,养殖的时候可以用动物的内脏,腐烂的植物或者是粪便当饲料,一般选择使用粪便的比较多,因为比较好发酵,且成本比较低。

2、放养蚯蚓:选择合适的蚯蚓,比如大平二号,不仅个头较大,而且寿命比较长,繁殖能力较强,也比较好饲养。将蚯蚓放到蚓床上,同时将蚓床浇湿。

3、日常管理:温度保持在20-27℃,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每月喂料2-3次,饲料要新鲜透气。

扩展资料:

蚯蚓的价值:

蚯蚓在土壤中穿行,吞食土壤,能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经过蚯蚓消化管的土壤,排出成蚓粪,含有的氮、磷、钾的成分较一般土壤高数倍,是一种高效有机肥料。

蚓粪又可增加腐殖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起很大作用,有人估计林地或果园每年由蚯蚓形成的土壤团粒结构每公顷达47t-170t,增加氮素75kg-125kg。

同时蚯蚓还可将酸性或碱性土壤转化为近中性。蚯蚓含蛋白质较高,其含量约占干重的50%-65%,含18-20种氨基酸,其中10余种为禽畜必需的。故蚯蚓是一种动物性蛋白添加饲料,对家禽、家畜、鱼类的产量提高效果明显。

养蚯蚓方法:

在近鸡舍,背阴潮湿,土质肥沃的地方挖一养殖沟。沟宽1米,深60~80厘米,长度不定。在沟底先铺上5厘米厚的猪粪、鸡粪,粪上铺5厘米厚的切碎的青草和废弃菜叶,再铺约3厘米厚的肥土,然后每平方米放20~ 40条性成熟的大蚯蚓。

按上述方法,放三层蚯蚓,最后上总覆盖土约3~5厘米厚,沟上用苇席遮盖好。时间在4月中旬至9月中旬均可繁殖,以5~8月繁殖最快。

需要沟内不可灌入雨水,每天早晚要在沟上适当洒水,保持土壤湿润。放养后60天左右可以第一次收蚓,以后每月收蚓一次。

蚯蚓养殖注意:

1通风

蚯蚓的生长也是需要氧气的,但是它们主要是依靠土壤中的氧气生存,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保证土壤的通透性,来维持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如果土壤中氧气缺少,那么蚯蚓就会变为暗褐色,而且爬行速度缓慢,最后死亡。

2酸碱度

蚯蚓适合在中性土壤中生长,这也就是说蚯蚓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中生长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但这一般只是针对强酸和强碱性的土壤,也就是说微酸性和微碱性的土壤蚯蚓也是能正常生长的,但在中性土壤中的繁殖能力更强。

3密度

蚯蚓养殖对密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养殖的密度过小,那么就划不来,而养殖的密度过大,则容易发病,而且也不好管理,所以只有合适的密度才能正常的养殖。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可放养蚯蚓四斤到五斤左右,也就是差不多一万条左右。

 
标签: 蚯蚓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