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獐子岛的扇贝又跑了
在2019年下半年再度上演“扇贝门”之后,獐子岛的奇幻之旅还在继续。
1月23日,獐子岛发布2019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19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5亿元-45亿元。其中,由于此前已公布的“扇贝死亡”事件,影响金额达到29亿元。对此,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在第一时间下发关注函,对涉及影响因素进行“刨根问底”。
10月14日,獐子岛业绩预报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预计将亏损3100-3600万元。亏损的原因,是2018年海洋牧场自然灾害之后,扇贝销量大幅下降,产品单位成本上升,导致公司净利润下降。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獐子岛的扇贝又”跑路“了。
赵本山有一句经典台词: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而獐子岛的业绩完全取决于扇贝跑不跑路。
獐子岛扇贝多次”跑路“闻名于A股
2014年10月,獐子岛公告,因北黄海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冷水团,导致公司在2011年撒播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扇贝绝收。受此影响,獐子岛2014年业绩巨亏 1189亿元,股价连续三个跌停板。
总结一句话:扇贝冻死了!那时候,善良的投资者相信了,这是天灾,只能空叹无奈。
然而,缘,妙不可言!
2018年1月,獐子岛的又一则公告,让投资者瞠目结舌。
公告称,公司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2017年业绩由盈利09亿元至11亿元,变为亏损53亿至72亿元。最后,公司在年报中解释2017年亏损723亿元的原因是,海洋灾害导致扇贝瘦死。这样的解释,大有“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意味。
总之,扇贝瘦死了!
2019年4月,獐子岛发布第一季报,公司净利润亏损4314万元,理由依然是“扇贝跑路”。熟悉的套路,熟悉的配方。短短5年时间,扇贝“跑路”三次。
这时候,投资者逐渐醒悟,扇贝“跑路”恐怕不是那么简单。此事件被投资者戏称为”獐子岛扇贝跑路20升级版“。随后,2019年四月和2019年十月,獐子岛业绩下滑,都将罪过推给了“跑路”的扇贝。短短5年时间,獐子岛扇贝频频“跑路”,至少发生了3次,把股民当傻子一般戏弄。
在屡次上演扇贝灾难大片之下,獐子岛近年业绩也随着扇贝的出走、饿死、不知名死亡等理由不断浮动。不过,扇贝的故事终于将要告一段落。今年年初,獐子岛开启“卖海瘦身”计划,并将新的业绩增长点押注在鲟鱼产业之上。
10月23日,獐子岛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截至1-9月,獐子岛实现营收2011亿元,同比下降4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0269万元,同比下跌24553%。对于业绩下滑,獐子岛将主要原因归为净利润为-104372万元,同比下降-2195%。
2014年和2017年,獐子岛两次业绩“大变脸”,总的来说就是:“扇贝跑了”、“扇贝又跑了”。
2014年10月,獐子岛的扇贝“突然跑了”,震惊整个A股市场。当时,獐子岛公告称,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受此影响,獐子岛2014年巨亏1189亿元。
到2018年1月,獐子岛“扇贝跑路”升级20版本。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2017年业绩由盈利09亿元至11亿元,变为亏损53亿至72亿元。最后,公司在年报中解释2017年亏损723亿元的原因是,海洋灾害导致扇贝瘦死。
2019年一季报,獐子岛净利润亏损4314万元,理由依然是“扇贝跑路”。老实说看到这个消息我真的是被这家上市公司折服了。同一招用了三次。堪称A股界的甩锅王。骗股民可以,你能不能注意点次数!
海洋经济概念股相关上市公司都有哪些?
好当家(中国海参第一家上市公司,实力不用讲了)
獐子岛(海参上市公司,比较喜欢营销炒作)
东方海洋(山东第2家海参上市公司)
阿里郎(第一家活体进口野生海参企业,主营六排刺海参,上市后备企业)
棒棰岛(海参行业内的航母,销量比较大,价格高端些)
宫品海参(山东威海旗舰品牌,网络直销龙头,薄利多销型,质量也不错)
神龙岛海参(威海海参大型加工厂,批发做到了全国,有特色)
晓芹海参(一个女人的传奇,女老板,人品不错,销量可观)
双举海参(亲情营销的典范,产自威海这个中国海参第一市)
财神岛(野生海参的营销有一招,值得尊敬的企业)
獐子岛,漳州发展,南海发展,东方海洋,中海发展,海油工程,宝德股份,杰瑞股份,中国船舶,振华重工,中海集运,中国海运,中远航运,宁波海运,宁波港,很多啊。
主要的分类是海运类,海港类,海洋石油及加工业类,海产水产养殖类,海水处理与节能利用类,海湾开发类及海洋概念股类如浙江沿海发展概念股及海峡两岸概念股及海南岛离税概念股等。七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