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什么是对虾转肝期?这期间养殖户该如何管理?

   2023-05-09 互联网艺莲园562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转肝期是指南美白对虾仔虾肝胰腺逐渐发育成熟的一个过程,镜检观察这期间肝胰腺绒毛、肝小叶逐步生长并伸长;肉眼观察会发现一层白膜逐渐包住肝胰腺,黑白逐渐分明并形成清晰,轮廓在P5仔虾标粗15天后,开始进入转肝期,历时30天左右,在此期间肝胰腺会处在一个快速发育期,同时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食性由摄食浮游性生物饵料转化为吃食人工配合饲料,由于食性转换、蜕壳频繁、肝胰腺等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属于发病高峰期,所以顺利度过此阶段成为养殖难题。一、水质调控虾苗放养前适当加高、加固池埂,完成池塘

中茬对虾养殖,高位池突破困境的系统管理要点都有什么呢?

一、投苗密度在10到15万每亩即可,条件好的不超过18万。

提高亩产量的方法与出路不是提高投苗密度,而是要有效提高成活率,否则投再多苗也是没有用。

二、重抓提高投苗成活率与整齐度

提高投苗成活率:

是养殖期30天内用抗应激活力剂保虾灵加无机营养钙剂固壳活力钙定期泼洒,每3天一次以有效提高对虾应激适应性;是养殖期30天内用促转肝中草萃取液肝泰康加天然植物提取活性物生命解毒元每70天定期泼洒一次;

提高整齐度:

是投苗后第二天用生物酶营养液拌开口饵料泼洒及幼苗上料台食料后全程拌料投喂;是定期泼洒矿物元素加无机营养钙剂以促进对虾同步脱壳与硬壳,每4到5天定期泼洒一次。

三、定期泼洒矿物元素,做到定期很重要,每3到5天打一次。 

四、强化养殖全程用生物酶营养液拌料,以有效排解对虾肝肠内毒素,提高饲料吸收利用率,促进生长。如拌料勤王天天活菌、俊琪酵素肽乐、虾师傅酵素百分百等。

五、养殖中后期用降解剂泼洒,每晚一次。这是实现高产,控偷死最关键的举措。

六、池底控菌:一是用颗粒状生物底菌定期泼洒以有效分解池底粘附在地膜上的有机物污物,严防底滑产生。二是定期用高稳定性缓释型片状二氧化氯抛撒以进行池塘害菌的消杀,请注意:一定是缓释型的!否则,底改片在迅速消杀池底害菌的同时也会把益生菌杀灭,造成掉菌,水体营养盐失衡,就易引起水体混浊而倒藻。

七、从清塘解毒后开始用超浓缩乳酸粪肠球菌复配体定期泼洒,60天内每10天泼洒一次,以系统控住弧菌繁殖,有效应对弧菌。

养殖大面积失败,养虾人自己如何总

对虾消化腺是一个大型致密的腺体,由于肝脏和胰脏还没有完全分离,故统称为肝胰脏。肝胰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肝胰脏的正常与否,是对虾身体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

在白斑(WSSV)、桃拉(TSV)等病毒性疾病肆虐中国对虾养殖业时,很少养殖户会关注对虾的肝胰脏问题。但近几年来,由于肝胰脏肿大、萎缩、模糊、变色等病变进而引发的各种疾病对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保肝护肝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难题。

为什么最近几年对虾肝胰脏如何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对虾的选育。目前的对虾选育片面追求对病毒性疾病抵抗力、生长速度,忽视了对消化系统强化、免疫力的提高。在能量守恒的条件下,一方面的增强必然会导致其它方面的削弱。

第二则是养殖环境的恶化。目前中国农业废水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这意味着整体农业,当然包括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而且,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第三,养殖密度的增大,配合饲料的广泛使用,忽视或片面取代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对虾和水体的积极作用。正是由于诸多客观原因的存在,所以保肝护肝已经成为贯穿整个养殖全程的常规议题。

正确有效地给南美白对虾保肝护肝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正常肝脏与异常肝脏的对比

正常白虾肝脏一般呈黄褐色,很多时候也受食物的颜色影响,健康的肝脏下端有白色的薄膜,通过白膜与胃相连。非正常白虾肝脏变红、变白、肿大或者萎缩糜烂,组织柔软,缺乏弹性。显微镜下观察,病变肝脏细胞排列不均匀,部分或大部分脂肪化、油滴样变性。

肝脏病变的过程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在颜色上通常表现为:黄褐色(正常)、浅红色、深红色(肿大,初期)、稍微发白(开始萎缩)、完全变白(糜烂,后期)。发病初期该病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一旦进入后期,肝脏发白萎缩、糜烂,白虾往往会继发肠炎病、黄鳃病、黑鳃病、烂鳃病、红体病、白斑病等疾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很难医治,最好的情况也只能将病情较轻和健康的对虾保留下来,损失往往比较大。

二、正确有效的保肝护肝流程

1、加强营养——为保肝护肝提供内在的物质基础

白虾保肝,应该从虾苗就开始做起。投苗第二天开始连续投喂虾片或者酵母等营养价值较高的开口料,可保障虾的营养需求,有利于肝脏健康发育,为正常渡过转肝期打下良好营养物质基础。有了充足全面的营养,对虾机体才可以合成肝脏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很多时候,营养的吸收是有相互促进作用的,比如部分维生素有利于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所以营养必须全面。

2、转肝期——顺利转肝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虾的转肝期通常指由摄食天然饵料变成摄食人工饲料的过程,因食性改变,肝脏负担加剧,而此时肝脏同时又在快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服保肝有较好的效果,但开料后对虾摄食量依然很小,若单通过内服保肝药物促进转肝效果一般不太显著。建议在对虾开料前后1-2天(第一造虾通常为20-25天左右,第二造虾为18-20天左右),在加强改良池塘环境的前提下,在饲料中拌入刺激性小、容易被白虾吸收的保肝类产品,以胆汁酸为最佳,对促进转肝效果最明显,此阶段肝脏标志变化为形成明显的白色包膜,脏脏功能逐渐趋于完善。在水产动物饲料或养殖水体中添加胆汁酸能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与抗病力。胆汁酸能有效防治对虾肝胰腺的炎症在其他水产动物上已得到了验证。胆汁酸在鱼类胃肠道中能帮助创造能够杀灭和消化某些细菌和病毒的环境,胆汁酸对急慢性炎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胆汁酸还对体外培养的革兰氏阳性菌、金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刘玉芳等(1998)利用从草鱼胆囊中提取的胆汁酸进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胆汁酸盐对草鱼肠道三种革兰氏阴性菌(金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定期保肝——防止反复,健康肝脏需长期养护

对虾转肝后摄食量增加,肝脏虽然已经适应人工配合饲料,但因其承担了消化、解毒、调节免疫等诸多重任,负担依然很大,常易出现肝红、厌食等不良症状,建议每隔10天(从转肝期至卖虾)拌一次保肝胆汁酸,以预防肝脏发生反复性病变等问题,维护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加强消化吸收和解毒能力。

另外实践证明,健康的肝脏通常不容易产生“白便”,因此预防对虾“白便”应该从养护肝脏开始。

4、严格控料——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脏的维护与稳定

很多养殖户朋友在养殖过程中,有点急于求成,时常出现投料过多的情况,投料过多,大大加重了对虾肝脏的负担,且对池塘水质、底质形成污染,对虾容易应激,甚至发病。这就是为什么偷死的虾塘经常先死的都是大虾的原因。所以,严格控料,可以有效减轻对虾肝脏负担,对维护肝脏尤其重要。

5、环境改良——为肝脏的发育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白虾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相对鱼来说是很高的,甚至近乎苛刻,肝脏尤其如此。很多环境的变化,经常首先表现在虾须、虾尾部,以及肝脏上。良好的环境,是对虾肝脏顺利快速发育生长,成功转肝的外在重要条件。所以要定期进行水质、底质环境改良,经常培水,使虾塘一直处于良性的物质循环中,形成动态稳定的生态系统。

如何饲养对虾?

一、天气: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养殖户补苗8-9次,越补越差

正常年景,北方五月份,立夏前后的气温应该是夜间20度左右,午间温度30度左右,已经适宜放苗了。绝大部分养殖户也是选在这个时候放苗,可是今年的气候反常,连续的低温阴雨,已经放苗的,会冻死绝大部分。残存的那部分,也会成为弱苗,以后很难养殖。再加上补苗原因,绝大多数的养殖者,已经没有资金实力,重新选购优质苗,也有一部分养殖者,贪图小便宜,而选择找原进苗厂家,免费要一部分,或者低价买一部分。因为利益的驱使,那些苗场,是绝对不会给养殖者,优质虾苗的。退一步说,就算有钱,补优质虾苗,也会因为无法估计,池塘内残存虾苗的数量,不是补多,就是补少。而且残存的虾苗已经是弱苗了。所以致使这部分的养殖者,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时候,没有放苗的朋友,会选择观望,等气温升高。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池塘内调水的工作已经完成,都是围绕这个时间点放苗而准备的。放苗不成,可是水系统会正常变动,等到气温升高时,已经不太适合放苗了,而把正常的放苗,变成强行放苗。

另一个原因,苗场的所有育苗工作,也是围绕着这个时间点完成的。到了出苗时间,而无法出苗。苗池会因为超负荷,而无法承载众多虾苗的代谢。苗场是不会坐视,血汗钱付之流水的。他们会通过控料,大力度换水,或者使用违禁药物,度过难关。那些度不过去的,只能是血本无归。也有一些排掉虾苗的苗场,美其名曰,“自己宁可排掉,也不坑害养殖者”,其实是,实在是渡不过去了。能勉强度过来的,优质苗也变成了弱苗,或者是病苗。所以在苗场看虾苗时,才会发现,白苗,颜色各异的虾苗,以及半胃,空肠一半的虾苗。这时候,苗场急,再不出售就死光了,虾农急,再不放苗,就放不成了。所以天气一旦好转,马上进入抢苗。而这种虾苗,放苗到已经不太适合放苗的池塘,其后果可想而知。

等到二批虾苗时,苗场大部分已不再培育优质苗,而多数是二代或土苗。这时候因为头批苗数量的市场欠缺,二批苗会存在,求大于供的局面,造成一路抢苗,而致使病苗,弱苗,不够日期的虾苗,流入市场。接下来,就是恶性循环,接着补苗,有的池塘,甚至可以补苗八九次,一直补苗到六月底。而越往后,虾苗质量越差。这也就决定了,大部分养殖者悲惨结局。

二、虾苗:长不大的“铁苗”或是育苗过程中感染病菌

对于虾长不大的原因,大部分养殖者会认为是苗种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其实不尽然。遗传原因固然重要,但是养殖的朋友你们想过吗?任何一个育苗场,也不会选用100头的对虾作为种虾使用。近亲繁殖是有可能的,但只会造成弱苗,造成铁苗的可能性很小。

其主要的原因,我认为可分为两点。

第一点是,虾苗在培育的过程中,感染了某些病菌,(同一地区附近几家苗场,都不行,估计应该是,水源带病菌),寄生虫,或者是违禁药物。苗场技术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对某些药物的使用习惯,也可能是,他习惯使用的药物质量不稳定,经验的用量,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也就是我常说的,成功的副作用,就在于以为今年的经验同样适合明年)。所以造成了僵苗。

第二点是,养殖过程中,肝脏一直是亚健康状态,水系统失衡造成某些毒素含量太高,饲料的配比,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加上习惯性拌喂某些中西药,影响了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三、成肝期:养殖户无法把控“转肝期”投饲量

也可以给换个名字,叫转型期。就是指,对虾从吃幼苗的饲料,到吃成虾的饲料的肝脏过渡期。这两种饲料是完全不同的,近乎于天壤之别。短时间内,肝脏很难适应。这个时期要求,所有的调节都是围绕着肝脏的成功转型而进行的。仔细观察对虾,肝脏没有成功转型之前,禁止大量投喂。可是很多养殖者,并不知道这一层,往往会出现,正式投料才几天,就开始死虾。稍轻一点的,会在80至150头时,开始死虾,严重的,几乎死光。养殖者,一头雾水,而找不到原因,究其根底,就是这个转型期,没做好罢了。也有因为害怕而不敢投喂,致使营养不良,而发育迟缓,对虾因为亏料,食用大量底泥死藻,而造成肝脏和肠道的病变。

四、用药:被“神化了的”药物使用错误及其副作用

市场上,用于虾池的药物,琳琅满目,截止目前,我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药物,会标明副作用。过大的,不切实际的宣传,甚至神话了某些药物的功能。更可恨的,明明是药品,却标明是保健品。关于它的副作用,更是不见只言片语。也有朋友戏言,虾不是病死的,是药死的。比如拌料一项,误信了使用中西药品,全程拌料的宣传,不知道凡属治病类药品,都具有毒性。长期拌料内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轻者会造成免疫系统的退化和依赖性,破坏某些营养的吸收和利用。重者直接造成肝脏衰竭,而死虾。

还有某些不良厂家,生产的伪劣制品。使用单一药品时,副作用可能会相对的小一些,几样药品搭配使用,其副作用累加,有可能就是毒药。这个还有待考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越治疗死的越快的原因。这也就是,养殖者,在虾闹病后,治与不治,一直争论的焦点。往往会把虾治光了,还不如不管的。单说,使用一项,解毒类产品,共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其酸性解毒药,禁止在低碱度和有亚盐的池塘使用;其碱性解毒药,禁止在高碱度和有氨氮的池塘使用。只会越解毒,毒性越大。这是基本常识。不过说实话,没几个虾农知道。而且我也没看到过,任何一个厂家的药品说明上有这一项。再比如,VC类,极不稳定;菌制剂,受pH影响,在底氧条件下,会争氧死虾,还有底改类,消毒类,微量元素,钙镁类……,还有好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富营养:有害藻类易爆发,一旦失控便无力回天

随着养殖的年限加长,池底淤泥累积,其它养殖废水,民用污水,农业废水……等,一系列的污染,而导致水源富营养化。在这种环境里面,有害藻类会大规模,多次数的爆发,同时其它系统也会相应的变动。而导致氮循环缓慢。而虾池属于高速氮循环系统。而养殖者,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没有在放苗前,充分的耗净多余的营养物质,没有建立一个适合以后虾池,高速氮循环的系统。刚刚投入很少量的饲料,池水就失去控制。就已经回天乏力了。

六、弧菌:使对虾致病,还会刺激寄生虫的爆发和蔓延

也可以说,致病菌。细菌病有很多种类,但主要造成危害的是弧菌。弧菌不止能使对虾得病,还会刺激寄生虫的爆发和蔓延。一旦失去控制,就意味着养殖结束。我个人认为,造成弧菌泛滥的原因,无外乎就是系统失衡造成的。造成系统失衡的原因很多,比如天气,调节某个环节的失误,用药的失误,盲目的杀虫消毒……,如何调节系统,不在本文叙述之内。

七、错误观念:养虾靠运气

能充分的,全方位了解,系统养殖观念的虾农,并不多见。所以有一部分虾农,就是单纯的靠着资源好,凭运气赚钱的模式。声称养虾就是瞎养,从不接受学习,科学系统的养殖技术。这些人,凭着资源好,就是单纯的高消费资源养殖,也有成功的机率。赚了一点钱,而飘飘然。可是一旦资源出现其他变化,就是,待宰的羔羊。运气终归靠不住。

棚虾养殖必知的20件事

观赏虾

观赏虾的饲养和观赏鱼有一定的区别,观赏虾需要虾屋或者虾管供其躲藏,而观赏鱼则是需要一些水草,很多方面会有诸多的不一样,那么,除了我们在养殖观赏虾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又该如何饲养观赏虾?

一、淡水养殖观赏虾有两大类

1、小型观赏虾大小在3厘米左右,如樱花虾、水晶虾、苏虾等等。

2、螯虾系列标志就带螯也就是大钳子,大小从5厘米到30厘米不等,如迷你橘螯、蓝魔、白螯也是有好多种。

二、纯白虾这两大类

1、小型虾里有白金虾;

2、螯虾系列里有白螯。

白金虾只能长3厘米,这个大小就能繁殖,但是有一定难度。混养没问题,不会打架。蜕壳不用管。缸里有隐蔽的环境就行,主要指水草多。寿命大概1到1年半。小型虾都空间要求不高,最小20厘米的缸也行,关键是水质要控制好没问题。 白螯最到能长到15厘米,到10厘米多时就能繁殖了。螯虾混养比较困难,除非缸要大,空间大。另外每只虾都要有自己的虾屋或虾管,供虾在里面躲藏,混养一定会打架,寿命能活2年多。

观赏虾

三、饲养方法

要养出优质的观赏虾,最关键的还是水质。观赏虾对水质的要求都比较高,它们不同于一般观赏鱼,它对水质非常的敏感一般情况下,饲养观赏虾的缸内水的PH值在5-8之间, KH值(水的相对硬度)在1-6之间。而且PH值62-68,KH值1-2的条件是比较合适的。饲养的时候还是要根据不同观赏虾的不同需求来调整鱼缸的水质标准

观赏虾对水温的要求也比较高,对水温的变化也非常的敏感,因此在饲养的时候,在温度控制上也有较高的要求。严格来说,观赏虾不适合高温饲养,正常情况下将水温控制在22-24摄氏度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当观赏虾处于繁殖期的时候,还应该将水温合理的提高1-2度。当水温达到25摄氏度的时候,就是其孵卵的最佳温度。

要养好观赏虾,饵料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虾是杂食性的,基本上以“素”为主,偶尔也可以吃吃荤的。粒粮、片粮、红虫、丰年虾、苔藓、水藻、水草、泥中矿物质、淡水虾专用粮、有机波菜等,都可以成为观赏虾的食物。其中菠菜可能是虾比较受欢迎的一种食物。在喂养观赏虾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食物的营养丰富和均衡。要合理的搭配食物来喂养观赏吓死,长期单一的饮食这对虾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观赏虾比较脆弱,养殖过程中最好不要用手去触碰,因为手上的细菌很多,很可能让观赏虾生病,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观赏虾在脱壳时都会被别的虾攻击,应注意隔离。

1放苗前期一定要做好肥水工作,特别是下半年,因为下半年是高温雨季,导致所有菌制剂打下去都没有效果,或起不到预期想要的效果,甚至造成倒藻引起掉苗。

2“养虾先养水”,养水最为关键的就是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而浮游生物的数量就是看水中藻类的数量和种类。想要把一个棚里的水养好,首先就是肥水补充水中的微量元素,当水中的微量元素平衡,水中的浮游生物自然就出来了。但有些地区因水质和土质的不同,造成这些微量元素不平衡,所以要给水中添加一部分水体自身不能产生的肥。

3新开的棚池里重金属高,虾白头白嘴较多,主要原因是如东小棚打的是地下水,矿物质含量高,主要有钙、铁、锰、锌之类;加上第一年开的棚池里漏水比较严重,只能每天多去进水,这样水中的藻类就发生变化,导致虾白头白嘴。

4“虾苗放下去多长时间才是转肝期”这个问题是上半年养殖户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有的厂家告诉养殖户放苗之后7天就开始保肝。但经过一年多的跑塘实践且与养殖户的交流中得知,一般在放苗20天以后虾才开始转肝,我们建议养殖户在这个时候开始减料,因为转肝期至关重要,是养虾成功与否的关键时期。

5养殖前期放苗后水质过肥,倒藻造成水质突然变清,然后开始滋生青苔、泥皮,大大掠夺了水体的营养,从而导致肥水困难。

6养殖过程中要正确使用菌制剂目前市场上使用菌制剂对水体养护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或乳酸菌等。这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想把水质调得肥活嫩爽,给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有些往往适得其反。

7养殖中期虾吃料缓慢,首先要分析是什么原引起虾吃料缓慢分析原因:①前期控料严重,造成虾肠道细;②由于天气变化造成的应激减料。

8引起对虾产生应激反应有以下几种原因:①气候突变,如遇寒潮冷空气、台风、连续大暴雨、昼夜温差变化过大等恶劣气候的影响;②持续阴雨天或夏季闷热低气压天气,藻相突变,极易造成池塘缺氧,如藻类突然大量死亡,水质变浑浊,呈洪水色(俗称“倒藻”),若夜间增氧不足或池水藻类过旺、水体透明度过低也会造成虾池缺氧“倒藻”;③使用消毒、杀藻药物;④匀池分苗风险大,引起应激。

9小棚第二茬虾养殖期在5~8月份,这个时期的温度相对较高。如东平常5~8月份的温度为25~35℃,有时甚至高达40℃。所以要注意。

10养殖过程中应如何预防弧菌

答:近几年,有很多养殖户在对虾培训交流会上都听到一个新名词,那就是“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简称EMS),这类疾病爆发比较严重,有些地区排塘率高达到9成以上,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人认为是因弧菌而引起,那么弧菌是怎么生成的呢其一,自身携带病菌;其二,从各种途径带入虾塘附在饲料、残饵死藻上进而繁殖;其三,有侵袭性,对虾在脱壳时通过虾体破口侵入,引起软组织感染或经血液循环播散(败血症)至肝胰脏等组织而引起坏死性感染。

11在沿海地区,有好多地方的'池塘为盐碱地,自然的就造成水中pH值偏高。

12近几年随着如东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日益娴熟,逐渐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关注,但很多人最主要关注的当地养殖户的养殖模式是怎样的,而不是关注哪种模式更高效,更健康,更持续。可以说,如东的养殖模式也分为两种:传统的消杀模式和养护模式。消杀模式就是长期使用氯制剂,以二氧化氯较为常见,这种方式效果立竿见影,价格便宜。但美中不足的就是刺激性大,养殖风险高,更不符合可持续养殖的目标。

13棚里出现泡沫的原因有:①棚里进的地下水重金属离子超标;②棚里的藻相不同;③棚里倒藻引起水面泡沫增多。

14棚里亚硝酸盐高的原因:清塘不彻底;菌藻不平衡;改底次数少;残饵、粪便及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性细菌的作用。亚硝酸盐指标高的危害:①破坏鳃组织导致虾缺氧引起偷死、冒底;②代谢功能减退,食欲减慢,易产生空肠空胃;③造成虾黄鳃、黑鳃、肝胰脏萎缩;④尾部、足部、触须发红;⑤活力差,刚脱壳的虾易中毒。总之,要提前做好养护措施。水质稳定,亚硝酸盐就不会升高,所以早发现早控制,稳水控水是对亚硝酸盐防护是最好的措施。

15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两种肠炎发生:①细菌性肠炎,症状是虾消化道呈红色,胃部最明显,中肠变红肿胀,后肠浑浊,分界不清,导致虾活力差、吃料缓慢,生长慢;②吞食有害藻引起的肠炎,有害藻进入虾的体内不能消化,导致虾的中毒。晚期病虾有细菌继发感染,症状基本与细菌性肠炎相似,预防也基本相同。

16到了养殖中后期要对底质进行“养护”。因为随着喂料的增加,残饵和粪便也随着增加,塘底就越来越恶化,加之有机质消耗氧严重会导致塘底泛酸、发臭、发黑,腐化变质会导致虾产生浮头、爬边等应激反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容易滋生弧菌,导致虾受到细菌性和病毒性的病变,最终导致虾的死亡。

17小棚进入低温时期就等于到了养殖后期,也是小棚冬季养殖的关键期,这个时候一定要采取养护措施:①调节水温,配水池的水就不要进了,直接打地下水;②加强溶氧:低温季节由于棚里水位比高温季节深,上下水交换差,需要增加溶氧,特别小棚,是密闭环境,空气难溶于池里,一定要采取人工增氧,建议将粒粒神或纳米氧+特力钙混合使用;③保持良好水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和水色的调控,若温度低于15℃,水质浑浊,溶氧不足时,切忌泼洒活菌;④灵活掌握投饵量:投饵量和投饵次数一定要根据气候、水温和水质变化灵活调控,若水温低于18℃时,虾吃料减慢,应控制投喂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内吃完最好。

18如东冬季小棚养虾时间为8~12月份,为期四个月,养殖周期长,养殖户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第一,冬季小棚虾养殖户一般会先下一些光合细菌或者EM菌把池中的有机质分解,从而起到肥水的效果。但根据我们下半年的技术经验得出:放苗前先按6个棚使用特力钙1包+绿藻源2包浸泡一晚进行肥水,用4~6张棚,这样效果显著,不仅能遮阴,起到降温作用,还不会导致后期转水(因前期池子有肥),更有利于虾的健康生长。第二,养殖一个月之后倒藻严重尤其要引起注意,这时候倒藻主要是因为前期下菌数量大,没有及时追肥,导致菌藻不平衡,从而引起倒藻。建议使用六抗培藻膏+特力钙或特力钙+绿藻源进行肥水。第三,白露是冬季小棚养殖的一个关键期。进入白露就是天气开始转冷,天气变化较大,这时候虾会出现吃料缓慢、应激脱壳、空肠空胃等症状,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提前泼洒应激宁,在饲料中添加清源、酶解多糖、泼水多维、金肽康、活性蒜宝、本草大康等拌料内服。

19为了提高虾的商品价值,必须使收获的对虾保持良好的品质,避免收获病虾、脏虾或软壳虾等,从而造成商品价值低下。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接近收获期的池虾的体质状态,强化营养,增强虾的活力。

20 “养护”理念就是在养殖过程中不再定期使用“消杀”药物,结合天理、水理、生理,明白药理,做到以防为主的细节而系统的管理,这样才能降低养殖风险,达到高效高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