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的形态特征
须5对,最长口须后伸到达或稍超过眼后缘。无眼下刺。鳞小,埋于皮下。尾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连。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尾鳍圆形。肛门靠近臀鳍。
泥鳅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高与体长之比为 17:8。
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亚下位,呈马蹄形。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覆盖皮膜,上侧位视觉不发达。鳃裂止于胸鳍基部。
泥鳅的体表黏液丰富。体背及体侧2/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色斑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浅**。栖息在不同环境中的泥鳅体色略有不同。
泥鳅背鳍无硬刺,不分支鳍条为3根,分支鳍条为8根,共11根。背鳍与腹鳍相对,但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前鳃盖骨的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距腹鳍较远,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后方,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呈圆形。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尾鳍和背鳍具有黑色小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显著的黑色斑点。
泥鳅的养殖实用技术1苗种培育
池塘条件
苗种培育池面积在600㎡左右,池深在50㎝左右,培育池最好是土池,池底泥土要夯实,池四周离岸边1cm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在苗种下塘前用生石灰(150Kg/亩)全池泼洒,池水呈绿色时,可放入苗种。
苗种放养
苗种选择体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能自由平游的泥鳅种苗,按800-1000尾/㎡的放养密度放入池塘进行培育。
投饵管理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要适量投喂一些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已经能够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同时要及时肥水,可适量泼洒一些肥水产品,调节好水质。
2成鳅养殖
池塘条件
成鳅培育池面积以1000-1500㎡为好,池深在1m左右,土池和水泥池都可以,因为泥鳅喜好打洞,所以土池的池底泥土一定要夯实,以免泥鳅外逃,同时对进出水口也要用密眼网拦起来。
成鳅放养
一般选择体质健康、表体无伤、活动能力强的泥鳅苗进行放养。在放养前池塘用生石灰进行先消毒,如果发现池中有大量虫害时,还应用敌百虫进行杀虫。一般池塘内放养100-150尾/㎏规格的泥鳅苗400-500Kg,放养时间在4月底-5月初,水温在15℃-20℃为宜,水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泥鳅苗种的成活率。
泥鳅养殖:泥鳅养殖日常管理五步骤
投饵管理
放养后的2-3天即可投喂少量的蚯蚓、小杂鱼、牲畜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开始时每天只需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20,待水温慢慢升高,投饵量也应适量逐步增加,当水温升至25℃时,是泥鳅食欲最旺的时候,这时可每日投饵2次,每次在泥鳅总体重的1/10,夏季当水温超过30℃以及雷雨天时,可暂不投喂,如看见泥鳅浮到水面吐气时,应及时添加新水,调节水质。冬季当水温低于10℃可不投喂,这时要适当降低池水深度,也可先放干池水后在池底铺一层稻草,以便泥鳅安全越冬。
3稻田成鳅养殖
稻田条件
选作养泥鳅的稻田不易过大,一般在1000㎡为宜。田埂四周要加高加固,最好用1m高以上的密眼网拦好,以防逃跑,进水口应选在田埂的最上部,以便冲水,而排水口应选在田埂的最低处,同时稻田中应多挖几个面积在2-3㎡,深50cm左右的土池,作为夏季高温或施农药化肥时泥鳅的栖息之所。
成鳅放养
泥鳅苗种放养一般在水稻栽插初次耕田时放养(6月上旬),放养前先用3%-5%食盐水进行消毒,3-4天后放养50-60尾/Kg规格的泥鳅苗2-25万尾。
泥鳅养殖:浑水养泥鳅苗,泥鳅、牛、水稻立体生态养殖效益高,年赚300万
投饵管理
稻田养殖泥鳅的投饵方法基本和池塘养殖相似,这里要注意的是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实在要用时也应选择高效低毒的优质农药,并在阴天喷洒。同时因为稻田相应比池塘的水少,更要注意水质清新,防止投饵及施肥过量影响水质。
1泥鳅应保持在24-27℃的最适水温范围内。2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故可用米糠、小麦、蝇蛆作饵料,一般一日三次。摄食率通常由摄食量决定。3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机肥,但施肥时一定不能太频繁,池水要勤换,一般10-15天换一次。4钓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排干,采取抓大留小的方法,保证池中有一定数量的泥鳅苗,有利于后续的养殖和高产。5随着泥鳅品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其适当深度,平时较浅,热天热时可加深,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容水环境。6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15℃,泥鳅的食量减少时,就可以捕捞了。想要泥鳅长得好,就要注意饲料的投喂。这样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喂食平台,方便观察。答:每次喂食的量可以根据泥鳅剩余的食物来调整。一般半个月喂一次即可。扩展数据笔记版本:1注意池塘的水温。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30。如果天气很热,应该给池塘加水,这样可以降低温度。2水质应该正常,有点绿,能见度20cm左右。如果发现水有点黑,可能是里面微生物太多了。这个时候要注意调节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