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怎样建甲鱼养殖池

   2023-05-10 互联网艺莲园260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首先,新建池应在池底保持一定量的泥土或铺一定量的沙,否则甲鱼入池后由于没有遮蔽物而活动频繁导致水质长期浑浊。其次,新建池在放苗前应先培养好水色,以便甲鱼入池后有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减少甲鱼的活动,保证甲鱼的健康生长。培养一定数量的浮游植物对室外池塘甲鱼养殖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够利用水体二氧化碳及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达到分解有害物质的作用,改良水质,稳定水环境,同时亦可起到遮蔽作用而减少互相撕咬。但超量则易导致浮游植物衰老死亡而引起水质剧变。水体溶氧应充足 虽然甲鱼

甲鱼的养殖方甲鱼的养殖方法

甲鱼怎么养?今天聊聊怎么养甲鱼。

摘要养殖池:宜选择安静向阳的地方,建造新甲鱼池、稚甲鱼池、幼甲鱼池、3龄甲鱼池、成年甲鱼池。选苗:可到正规养殖场或水产市场选购优质种苗,先网箱养殖15天再放养。温度:不可超过32℃。饲料:可选择动物饲料和植物饲料。投喂:分量要适中。水质管理:每隔一周需换水,可种植少量的水浮莲、水葫芦等植物来改善水质。

甲鱼喜欢安静、阳光充足、干净的生活环境,讨厌有噪音、风大、污染的环境,甲鱼的外形是椭圆形的,它的背部和四肢是暗绿色,但有的背面是浅褐色,腹部很白还能看出点红色。

一、甲鱼池的建造

1、建池塘要选择环境安静、无风向阳、排灌便捷的池塘进行养殖,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甲鱼养殖场就要进行5种养殖池的建造,分别为新甲鱼池、稚甲鱼池、幼甲鱼池、3龄甲鱼池、成年甲鱼池。

2、池塘的土壤最好是黏土或者壤土,池塘底要是没有沙性土,就要掺一部分的沙性土,要在养殖池边上建造晒台和饵饲台给甲鱼提供晒背和摄取食物的场所,在养殖池的四周用石棉瓦、砖砌成高度为1m的防逃墙。

二、甲鱼苗的选择及放养

苗的选择:要在正规的养殖场进行订购或者在当地水产市场进行选购,也能在网上订购,但要注意一定不能在小商贩手上进行购买,因为商贩手中的甲鱼苗大小不一致,来源渠道也不清楚,购买后的甲鱼容易生病造成死亡。

放养:不管从哪里买回来的甲鱼苗都不能立即放入养殖池中,要先通过网箱暂时养殖15天左右,观察甲鱼的情况,可以先将一部分的甲鱼放如养殖池中的网箱中养殖15天左右,若甲鱼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或者异常就能进行大型的放养,放养的密度根据养殖池大小及其他因素而定,每亩可以放2-3龄的幼甲鱼100kg-150kg。

三、温度控制

甲鱼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30℃-32℃,而甲鱼的摄食量和温度是成正比的,但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2℃,并且温度尽量保持稳定。

四、饲料的选择

1、动物性饲料:甲鱼的饲料能够用饭店丢弃的畜禽的内脏、做菜剩余的边角料,还能用在水田中或者河沟里捕捞的田螺、小鱼、小虾、泥鳅,以及田地中的蚯蚓、昆虫等等这一类都能成为甲鱼的饲料。

2、植物性饲料:在甲鱼的饲料中还能加入少量的植物性的饵料,比如玉米粉、豆渣、瓜果类以及麸皮等等,进行加工搅拌均匀后投喂。

五、饲料的投喂

在用新鲜的饲料时,必须要进行消毒、清洗处理,要现配现吃,避免饲料腐败变质,在投放饲料时,要距离水面2cm-3cm的地方进行投喂,这样是由于甲鱼胆小,投喂时尽量减少对他们的干扰,投放的饲料要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类吃完,在高温的季节,饲料要在日出前和日落时

六、水质管理

甲鱼对水质的要求严格,因为甲鱼大部分都生活在水中,水质的好坏对甲鱼的生长十分重要,因此要每隔8-10天进行换水一次,每次换水的时候要把养殖池中的水位排除20cm-25cm,再把水灌满,养殖池中的水透明度要控制在30cm-35cm。

而成年甲鱼池要每隔4天换一次水,在水中还能种植少量的水浮莲、水葫芦等绿色植物,能够改善水质,让甲鱼更好的生长。

七、注意事项

1、每天要在早晚进行巡视,查看防逃墙和敌害的情况,同时了解甲鱼的吃食和水质状况。

2、投喂饵饲的池子,在每次进行投喂前要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或者用消过毒的刷子对其进行清洗,每隔三天进行消毒一次。

更多相关,也可以去我主页视频查看。

养甲鱼的方法

甲鱼养殖成功要诀:

(一)放养健康鳖苗

目前,养殖用苗主要为中华鳖苗、台湾鳖苗、泰国鳖苗、杂交苗等。实践证明,中华鳖苗抗病力强、病害少、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因此,养殖甲鱼应首选中华鳖苗。健康苗种的特征是体肥、体型宽大、体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苗种应就近采购,这样才容易适应当地养殖。

甲鱼放养前应进行体表消毒处理:(1)用25%的食盐浸泡8∼15分钟可杀死体表寄生虫。(2)用1% 的食盐混合小苏打(1∶1)的溶液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水霉病。(3)用20∼30微克的呋喃唑酮混合15∼20微克的红霉素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减少甲鱼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二)创造适宜环境

放养前应先将水色培育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换水排污,坚持水上投喂,防止残饵污染水体。在池塘中放养一定面积的水葫芦和一定数量的花、白鲢,并定期泼洒光合菌制剂。池底应有适度的瘀泥层,一般 10∼20厘米即可,新塘底层也应准备一层细泥。要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高密度并不等于高产量。养殖密度高,其残饵和粪便排泄量越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越高,水质很难控制。密度高,会使甲鱼之间抓伤、咬伤的几率增加,甲鱼更容易发病。室外大塘养殖,一般放养2∼3只/平方米即可。另外,要尽量将甲鱼养殖区与外界隔离开来,防止无关人员及动物的干扰,以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三)提供优质饵料

甲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食性虽杂。在人工精养情况下,要想使甲鱼的生长、成活率和商品质量达到最佳效果,必须选用优质配合饲料,长期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鲜、无污染的鲜活饵料(如鱼、螺、肝、鸡蛋、蔬菜)打浆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以调节和改善甲鱼的内脏功能。当前甲鱼价格下跌,有的养殖户为降低成本而使用低档配合饲料,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有一些地方甲鱼“白底板”病发生率较高与长期极少或不添加鲜料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也与水质调控不好、预防措施不够有关。

(四)实行科学管理

1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 甲鱼具有沿池边活动的习性,因此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每次投料前应用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消毒用药物一般采用刺激性小、配制方便的药物,如高锰酸钾、百毒杀等。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应用上述药物消毒1次。消毒药物应交替使用。

2饵料的制作与投放 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 10%∼40%。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水上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有些地方将饵料台建于池中,采取人工划船或人工下水方式投料是不可取的。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这时干扰少,饵料又不易变质,而且摄食又快又好。

3水质调节 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微克,漂白粉2∼3微克,强氯精1∼2微克,生石灰15∼40微克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微克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 1∼2次即可。同时放养花白鲢也能起到较好的调水作用(鳙60∼100尾/亩、白鲢30∼50尾/亩)。

4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5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工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严防发病区的工具与健康区的混用,以免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

(五)完善防病体系

1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养殖设施条件,包括养殖工程设施、水源和水质管理等内容。

2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日常操作,使用优质、全价、多样化和无病原污染的饲料。

3选用健康的苗种养殖。尽量做到就地培育稚、幼苗,同时尽量避免引入外地苗特别是进口苗,以防止病原体的继发性感染。既使引入,也必须进行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

4搞好日常卫生管理,建立相对封闭的生产体系,切断病原体的入侵途径,同时根据甲鱼病害的发生季节和特点,定期(每月2次,1次持续5天左右)投喂具有健胃促长、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和一些营养性补充剂。在发病的高峰期再添加一些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并适当延长药饵投喂时间。甲鱼因其本身的生命力、抗病力都很强,一旦表现出发病时就已表明发病个体已有一定数量,甲鱼在发病初期是不易被发现的。因此,定期防病,及时治疗,是甲鱼养殖成功的必要手段。

甲鱼如何养殖方法 甲鱼怎么养殖方法

选地建池:在水质清澈、水草资源丰富的池塘搭建养殖池,并控制甲鱼的饲养密度。 饵料投喂:定期投喂足量的饵料,如田螺、小鱼、蚯蚓等,有利于甲鱼的生长。 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视一次养殖场,检查防逃设施和敌害情况。

怎么养甲鱼

1、选地建池

在养殖甲鱼的时候,需要在水质清澈、水温较高、水草资源丰富的池塘搭建养殖池,并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养殖甲鱼的数量,合理地控制甲鱼的饲养密度,以免过于密集,影响甲鱼的正常生长。

2、饵料投喂

饲养甲鱼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投喂足量的饵料,如田螺、小鱼、蚯蚓等,而且在喂食时,最好选择水下投喂的方式,比较符合甲鱼的生长习性,有利于甲鱼的生长,但要与甲鱼保持一定的距离。

3、日常管理

养殖甲鱼时,每天早晚各要巡视一次养殖场,检查防逃设施和敌害情况,同时了解甲鱼的吃食和水质情况,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在投喂饵料后的两小时内处理好,此外要定期换水,保证养殖池的水质清洁。

甲鱼的养殖方法 甲鱼怎么养

1、选环境安静、无噪音,既交通方便、接近电源,又离水源近而无污染的地方。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 鳖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建池地宜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

2、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塘底没沙性土的要掺一部分沙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鳖晒背和摄食之用,四周建好防逃墙,砖砌、石棉瓦竖置均可,高度1m左右。

3、鳖苗来源,一是工厂化育苗和专业户批量生产的,二是市场上大小不等的野生鳖。不管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和其他因素而定,亩投2~3龄幼鳖100~150kg,最多不得超过200kg。

4、以前养鳖业的所用饲料主要是以鲜活饵料为主(鲜鱼、虾等),但价格昂贵,且质量有的不合格,鳖吃后易患肠炎。科学养鳖的方法是采用天然饵料。如可到附近饭店、食堂搜集丢弃的畜禽内脏、残料、下脚料;在天然水域捕捞螺、蚌、小鱼虾、各种水蚤。

5、利用天然或零星土地,养殖泥鳅、福寿螺;利用沟埂、池坡养殖蚯蚓;诱蝇育蛆;培育昆虫等。在鳖喜食的饵料中,添加少量植物性饵料,如麸皮、玉米粉、豆渣及少量瓜类和微量元素,加工搅拌混合后投喂。

6、鳖虽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因而水质好坏对鳖生长仍十分重要。幼鳖宜保持水深03~04m,每隔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水色以绿色状态为好,使其相互隐蔽,减少互伤机会;亦可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莲!水葫芦等绿色植物,以利改善水质。成鳖池每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1/4,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肥度适当。

7、每天早晚两次巡塘,检查防逃设施和敌害情况了解鳖吃食和水质情况,如发现问题,一般在投饵料后2小时内及时处理好。

怎样养殖甲鱼 如何养殖甲鱼

1、养殖池:宜选择安静向阳的地方,建造新甲鱼池、稚甲鱼池、幼甲鱼池、3龄甲鱼池、成年甲鱼池。养好甲鱼首先就要选择好池塘的位置,要选择在没有污染,供电供水都方便,都方便的地块上进行搭建工作,当然也可以使用废弃后的池塘进行,比如养鱼,养家禽,等池塘进行搭建,池塘的地点选择好后进行搭建工作。

2、选苗:可到正规养殖场或水产市场选购优质种苗,先网箱养殖15天再放养。温度:不可超过32℃。

3、饲料:可选择动物饲料和植物饲料。投喂:分量要适中。

4、水质管理:每隔一周需换水,可种植少量的水浮莲、水葫芦等植物来改善水质。

1、选环境安静,无噪音,交通方便,接近电源又离水源近无污染的地方建造甲鱼池。

2、苗种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采用天然饵料,添加少量植物性饵料,如麸皮,玉米粉等。

3、将饲料加工搅拌混合后投喂,鳖虽然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水质的好坏对鳖生长仍十分重要。

4、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莲,水葫芦等绿色植物以改善水质,成鳖池要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5、每天早晚两次巡塘,检查防逃设施和敌害情况,了解鳖吃食和水质情况。

 
标签: 甲鱼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