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牛蛙幼苗的养殖技术是?

   2023-05-10 互联网艺莲园174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幼蛙养殖方法:这里指的幼蛙并不是指小蝌蚪时期的牛蛙,而是指身体已经脱离蝌蚪时期近两个月左右的小牛蛙,这时的小牛蛙体重只有20克左右,这时我们给牛蛙进行喂食的话饲料主要是活昆虫为主,可以准备一些蚯蚓及小鱼等,另外幼蛙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性就是不吃死物,所以为了能够让幼蛙适应吃死物的习性,让其慢慢转变过来。可以在喂食先将死物放在饲料盘中,然后再放一些活物到饲料盘中,比如准备几条活泥鳅,这样能够让青蛙产生一定的错觉,让它以为都是活物,然后慢慢的转变过来。幼蛙的放养量可以为一平方米1

牛蛙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           回答

      1、选场地以及建蛙池:在水源充足且干净的地方建立养蛙场,蛙池一般为长方形,面积为100平方米并将其平均分成4个小池,池边需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2、放养管理:先清池消毒,将幼蛙消毒后便可放入池中,放养密度一般为60-80只/平方米。3、饲养管理: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以能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一、选场地以及建蛙池

      1、选择场地

      (1)要求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冬暖夏凉、远离嘈杂地区、交通便利、供电充足的地方建立养蛙场。

      (2)要求水质干净且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2、建造蛙池

      (1)将1个100平方米的长方形池塘平均分成4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一般需要高出池底1m,筛绢的底部应该有20-30cm被埋在土里。

      (2)池埂高40cm,坡度为1:3,将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层的深度一般不能低于20cm,因为蓄水量太少,易导致水浑浊,增加牛蛙患病的几率。

      (3)选用口径为10-12cm的塑料管作排水管,进水溢水孔的设置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处。

      (4)每个小池子里需要放有80cm×40cm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一般可放4块。

      (5)在池子的上方需要用黑色太阳网遮荫,避免太阳暴晒。

二、放养管理

      1、在放苗前,干池亩用生石灰50-75kg进行消毒。

      2、而幼蛙在放养前,也需用20ppm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在浸洗时需要仔细观察牛蛙的状况,如果发现异常需要立马将蛙苗取出。

      3、幼蛙的放养密度一般为60-80只/平方米,后期还需要根据牛蛙的体型变化进行分级分池放养,调整放养密度。当幼蛙长成成蛙时,放养密度一般为30-40只/平方米。

三、饲养管理

      1、投喂饲料

      (1)饲料主要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在投喂的前半个小时可用清洁的水将配合饲料泡湿,使饵料稍微软化膨胀,既能避免饵料吸收池中的污水,导致牛蛙在摄食饲料后发生肠胃疾病,也能促进牛蛙对营养的吸收。

      (2)日投饵量一般为牛蛙体重的7-15%,而且还需根据气候、水质、残饵量等情况酌量调整,做到少量多次,投喂量以能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2、分级饲养

      因为牛蛙会有互相残食的现象,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根据牛蛙的长势情况,将规格相差较大的个体进行筛选分级,把规格基本相同的牛蛙放到同一个池中进行饲养,避免大蛙吃小蛙。

      3、巡池查看

      (1)每天早中晚各巡池1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果出现了破损必须马上修复,避免牛蛙外逃。

      (2)注意防治老鼠、蛇等天敌,避免牛蛙被天敌捕食。

      (3)仔细观察牛蛙的摄食、活动情况,发现了异常后需要及时对症治疗。

      4、日常清洁

      (1)经常清扫食台上的残饵,洗刷食台并及时捞出池内的病蛙、死蛙和其他腐烂物质,保证池水的干净。

      (2)每隔10-15天,可用漂白粉溶液泼洒消毒幼蛙池,用量为1g/立方米。

      (3)如果发现池水开始发臭变黑,需要立即换入新水,保持池水清洁。

      5、越冬方法

      (1)室内越冬

      1可在室内向阳处,用砖砌1个高50cm左右的池子,并在池内铺松土30cm厚,还需放1个水盆,盆缘与泥土等高,使土壤能长期保持一定的湿度。

      2在池口可加盖薄膜封包,也可在池内悬一盏40W灯泡升温,保证牛蛙可安全越冬。

      (2)浅水越冬

      1保证水深1-12m,池底应有厚度6-9cm的淤泥,不能让水面结冰,方便牛蛙潜水蛰伏在淤泥中越冬。

      2如果遇到了连续寒冷结冰的天气,应进行水面破冰,避免水体冻结导致牛蛙体液和血液被凝固。

四、防治病害

      1、烂皮病

      (1)发病原因:该病多是因为牛蛙长期摄食单一饵料,缺乏维生素所导致的,发病严重的牛蛙,皮肤会腐烂脱落,肌肉裸露并逐渐扩展至全身,拒绝摄食,不爱活动。

      (2)防治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保证饵料的多样化,可在饲料中适当补VA和VC,在病蛙饲料中可添加抗菌消炎药。

      2、红腿病

      (1)发病原因:该病多发生在密度过大、水质差的池塘中,病蛙大腿腹部和前肢之间的皮肤发红,后肢无力,不吃不动,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2)防治方法:定期给蛙池消毒,保证水质清洁并适当减少养殖密度,及时隔离病蛙。病蛙可用2-5%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每天1次,连续泡3天。

      3、肠胃炎病

      (1)发病原因:肠胃炎病多是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的,而且发生快,危害大,幼蛙或成蛙肌体酸软,无力跳动,能使牛蛙死亡。

      (2)防治方法:保证饲料的干净,不能饲喂霉变的饲料,病蛙一般可用005-001%的食盐水浸泡。

1、牛蛙水陆两栖,喜居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白天常将身体漂浮于水面,或躲在潮湿阴凉的水边草丛中、洞穴内,一遇惊扰即潜入水中。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夏天高温季节,常栖息于阴凉的洞穴、浓密草丛、农作物地里;严冬钻入10一40cm深的不冻土层或1m左右深的洞穴、6ocm左右水深的淤泥中,待翌年开春后破土而出。

2、结伴群居:牛蛙喜欢结伴群居,往往几只或几千只共栖一处。对环境条件一经适应便定居下来,一般不轻易迁移。当栖息环境恶化,如水域干涸、食物断绝、炎热难耐,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牛蛙即会集群迁移到别的适宜环境中。每到繁殖季节,牛蛙常集体迁移到池塘、河沟、沼泽地等环境优良的场所,互相嬉戏,抱对繁衍子代。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