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野猪是怎么养
特种散养野猪是近年来在养殖业不景气的大气候下持续走俏的一个新品种。野猪主食草、玉米、红薯等,成本很低,仅为普通家猪的十分之一,并且肉质相当鲜嫩、瘦肉率高达90%,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绿色食品。由于野猪长期自然生存,所以抗病力、成活率都比普通家猪强,养殖很保险。因此,养殖散养野猪已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但在我们多年养殖散养野猪过程中,发现一些养殖误区:
(一)故意断奶太早
许多人在养殖散养野猪时,为使它们早配种及让小猪提早上市,人为地提前断奶。但散养野猪乳腺也不发达、泌乳量也小、放乳时间也短,如果过早断奶会容易形成猪仔个体小、体质也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胃肠功能也较差、易出现疾病。根据我们的经验,散养野猪仔应以45天断奶最好。
(二)饲养方式不合理
散养野猪天生爱吃喜食青草、青菜等,食量少,最好是山养。而有些人养散养野猪时全部喂全饲料,使散养野猪长得太肥而不发情。而我们是全程散养,不仅抵抗力强,而且肉质好,深得客户的喜爱,所以订货量也持续上升。
(三)
不够重视猪种的来源
一些引种的朋友因贪图方便和便宜,或被一些人蒙骗,引进一些人工饲养的野猪,它们外貌、肉质已与普通家猪没什么区别,它们抗病能力、瘦肉率、营养成份等方面都较要差很多很多,因此,引种要慎重,建议从真正散养野猪育种的场地进行引种,能到现场考察最好,以确保后期的收益
野猪该怎么养
野猪养殖的疾病预防措施
1、野猪养殖中分群饲养,根据性别、年龄及各种阶段的营养要求确定饲养标准和饲养方法以保证野猪的正常发育和健康,防止营养缺乏病。
2、猪舍清洁舒适、通风良好、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野猪的生长,减少疾病发生。
3、养殖场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消灭病原体,清除外环境的传播因素;
4、加强哺乳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注意初生仔猪的保温、干燥和卫生。
5、补喂无机盐;防治仔猪贫血。
6、稳定饲料种类,定时定量饲喂。
7、注意断奶仔野猪的饲养管理,防止断奶仔猪腹泻。
8、制定合理的防疫卫生制度,定期驱虫,预防中毒等。
野猪又称山猪,猪属动物。它们广为分布在世界上,不过由于人类猎杀与生存环境空间急剧减缩等因素,数量已急剧减少,并已经被许多国家列为濒危物种。因此,饲养野猪是很好的致富门路。
饲养
1种公猪需要较多的粗蛋白质如日粮中的蛋白质不足,会造成公猪的精液少而稀,精子发育不完全与活力差,受胎率下降,甚至丧失配种能力。因此动物性饲料,如鱼粉、骨粉、豆粕、小虾、蚕蛹等应常年供应,这些对提高种公猪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显著的效果。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依托自身珍禽场的优势,利用淘汰的珍禽野味喂种公猪及怀孕母猪,效果极好,母猪每胎产仔12头以上,而且仔野猪个个油光滑亮、非常健壮。
2种公猪对需求较多特别是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如不足则会影响种公猪的体质和精液品质。野猪因大量采食含有丰富的青绿多汁饲料,一般情况下不会缺乏,在北方冬季青绿多汁饲料不足或公猪交配后,可补充添加剂。
3矿物质缺少时也会影响种公猪的健康和精液品质尤其是钙、锰、锌和硒。平时饲养时可多喂各种含钙较多的青绿多汁饲料与干草粉,含磷较多的糠麸和补充适量的骨粉、石粉或贝壳粉等。
4季节性配种的公猪,在配种前45天时要逐步提高营养水平采用常年配种的野猪应常年均衡供应种野猪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公猪精饲料用量应比其他类别的猪多些,青粗饲料少些,以免形成草腹影响配种,日粮的体积以占体重的25~3%为宜。
管理
1适量运动运动是增强公猪体质,保证其旺盛的性欲,提高精子活力必不可少的措施。野公猪小的时候,就要给予适当的运动,每天让它进行1~2小时的运动,距离3~4里。
2搞好卫生每天必须冲洗猪舍,要做到清洁、通风干燥,冬暖夏凉,冬季铺垫褥草,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同时还要保持猪体的清洁,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每天用硬毛刷刷拭野猪的皮毛一次,证明对保证野公猪的健康,防止各种疾病极为有效。
3定期称重种公猪定期称重,了解其体重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日粮中的营养结构。公猪必须保持不胖不瘦,腰板挺直,肚不下垂,行动灵活,性欲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