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养殖贝类重金属都很严重?
贝类水产品大多都生活在海中,由于肉质鲜美因此我国海洋贝类养殖技术十分成熟,其实从两千多难以前的古代,我们就已经开始对贝类进行养殖了,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我国水产品贝类养殖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养殖潮,贝类也逐渐选择成生长快、品质优的种类,我国海产品养殖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产量也越来越高,一系列生态环境和技术问题也逐步展现,尤其是海洋污染带来的影响,导致贝类重金属含量越来越高。
贝类重金属污染源头海洋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存在许多生物,海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由于近些年来社会发展导致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这也直接影响到我国海洋养殖业的发展,例如农田中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在岸滩堆放垃圾。废弃物等等最终都流向海洋,海洋上行驶大量船舶,由于各种原因都会在航行、停泊海中产生污染,最严重的要属海上事故和海洋倾废,船舶搁浅、触礁、碰撞或是管道泄漏等情况导致海洋污染,这是沿海养殖业受污染最主要的原因。
贝类重金属污染原因海洋污染后海水中会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贝类以及其他海产品中的重金属物质大多都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吸收产生的,就是海洋中的微生物体内含有重金属于是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最终浓缩很多重金属在体内,其中由于贝类属于滤食性生物,且不容易移动,所以容易富集一片海水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各种致病菌及藻体内毒素,因此贝类更容易受到重金属污染。
我国贝类污染现状随着我国迅速地城市化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导致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我国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水质都不好,尤其是杭州湾,水质最差,就连我国海产品养殖区辽东湾、胶州湾海域水质也一言难尽,这种水质下养殖出来的贝类重金属含量更高。但是依据贝类滤食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净水养殖来降低重金属含量,达到净化的效果,因此大家购买贝类后可以在家里进行净水养殖几天后食用。
磷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磷脂是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种含磷酸的复合脂质。目前饲料工业所用的磷脂主要是来自豆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大豆磷脂。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们研究了在水生甲壳类和鱼类的饵料中添加磷脂的效果,磷脂在鱼虾类营养方面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 磷脂的营养特性
来源于动植物油脂的磷脂,其分子结构与天然油脂相似,同属甘油酯类,故具有油脂的一般营养特性。从营养性质来看,磷脂和油脂一样,能提供甘油和脂肪酸等成分,此外还提供磷酸、胆碱和肌醇等成分,并具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某些性质。在能量方面,由于磷脂分子中有磷酸和胆碱等存在,略低于油脂。就必需脂肪酸含量而言,植物性磷脂要优于动物性磷脂(表1)。
表1 磷脂的脂肪酸组成%
大豆 玉米 高芥酸菜籽 葵花籽 棉籽 蛋黄
C16∶0 214 228 217 130 315 370
C18∶0 38 15 11 46 40 124
C18∶1 120 265 231 160 208 314
C18∶2 570 485 380 673 423 120
C18∶3 58 07 94 - - 10
粗制大豆磷脂等植物性磷脂一般均含有油脂、磷脂、糖脂、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成分和能量物质,因此添加到饲料中,除可提高饲料能量之外,还具重要的生理作用和营养作用 。
2 磷脂的生理作用
磷脂是动物脑、神经组织和内脏器官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生物膜的主要组分,对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磷脂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形成,并能防止脂肪肝的产生。磷脂还可节约动物机体内蛋氨酸和能量的消耗。
3 磷脂在水产饲料中的作用
大多数饲料级磷脂产品在饲料加工温度条件下有很大的粘性和可塑性,给饲料加工带来困难,因而许多鱼虾饲料加工厂家不愿在饲料配方中添加磷脂。然而,由于磷脂至少有下列作用,还是引起人们的重视:促进消化并加快饲料中脂类的吸收;提供和保护饲料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提高制粒的物理质量,减少饲料中水溶性营养物质的散失;具有化学引诱作用并改善饵料的适口性;提供未知生长因子(Rumsey等,1990)。
4 磷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41 鱼类
过去一直是使用生物饵料如轮虫和卤虫类养殖真鲷、石鲷、比目鱼、香鱼等鱼苗。然而,生物 饵料的培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产量得不到保证,营养也较单一。鱼苗特别是香鱼吃了这类人工培育的生物饵料后,易发生畸形和死亡。而在饵料中添加一些磷脂可以显著地促进鱼苗的生长和存活。Kanazawa等(1981)报道,在轮虫类生物饵料中添加蛋黄磷脂或大豆磷脂,则香鱼体侧弯的发生率可减至0~5%(通常高达18%~80%)。Kanazawa(1983)研究了不同磷脂对香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发现,投饲补充有神经磷脂和卵磷脂的饵料或单独补充卵磷脂的饵料,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增重。而投饲只含有脑磷脂饵料的效果则不太明显。他进一步分析了高纯度商品磷脂类对香鱼的作用,发现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和神经磷脂可显著地提高存活率,而二棕榈酸卵磷脂则没有上述作用。
生长试验表明,神经磷脂在分别有大豆卵磷脂和蛋黄卵磷脂的参与下,具有最大的生物活性。总之,一般认为香鱼所需要的分子状态的磷脂应在C2位置上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C3位置上含有胆碱或肌醇基团,不同磷脂在生物活性上的差别很可能意味着不同磷脂类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了细胞膜的形成。Rumsey等(1990)在虹鳟饲养试验中,发现磷脂作为生长促进剂对处于开食阶段或快速生长期的鱼苗是有效的。Kanazawa认为,鱼苗需要大量的磷脂是为了在孵化后的一段快速生长期间参与形成新的细胞成分,因鱼体本身合成的磷脂量是满足不了这种需要的。
过去由于饲喂屠宰场下脚料(牛脂、猪脂)易导致脂肪肝变性,所以鳟鱼饵料是完全无脂肪的,并由此认为,海产动物油脂适合于用作鳟鱼饵料的脂肪添加剂。然而,即使饲喂易消化的脂肪,也会导致鲑科鱼类肝脏和肾脏中脂肪的变性,肾脏功能受到损害,导致水肿和高死亡率。然而饲喂3%的家禽脂肪,则可促进鱼的生长。由此可以假定这种促生长作用应归功于磷脂含量而不是维生素及其类似物的含量。这一发现使磷脂在鳟鱼养殖中显得特别重要(Lucas,1989)。
亚油酸和亚麻酸为鲑科鱼类所必需的,并能刺激它们的生长。这些物质的缺乏,会导致鱼色素在16~24周龄后完全丧失。添加内消旋肌醇(350mg/kg)有利于鳟鱼的生长。缺乏肌醇,会使鳟鱼出现不良生长,出现大肚皮并延长饲养时间。无论是温水性鱼还是冷水性鱼都需要胆碱。鳟鱼如缺乏胆碱,则会影响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引起肾脏和肠内出血以及产生脂肪肝。使用富含胆碱、肌醇、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大豆磷脂,有益于鳟鱼的健康、生长和对饲料的利用。磷脂的添加还有助于预防肝代谢疾病,并能使已受脂肪肝变性损害的鱼快速恢复(Lucas Meyer Co,1989)。
磷脂在淡水鱼养殖中的作用也初步得到证实。上海市油脂科研所(1982—1984)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协作,将菜籽油磷脂作为池塘养鱼配合饵料的添加剂,结果证明,菜籽油磷脂对淡水鱼(青鱼、草鱼、团头鲂)具有增产、节料和提高亩净收益的效果。研究认为菜籽油磷脂具有促进淡水鱼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作用,改善了肝脏的健康状况。磷脂转运脂肪的作用在饲养团头鲂等鱼的试验中,也得到证实,即添加7%菜籽油磷脂的试验组团头鲂,其肥满度值最大为336(对照组266),而内脏脂肪所占体重比例最小为362(对照组442),比肝重指数为149(对照组172),肝色泽也说明肝脏健康状况为最好。在试验鱼饵料中添加5%或7%菜籽油磷脂时,每亩净增产10%左右,可降低饵料系数8%左右(施国培,1986)。在草鳊鱼饵料中添加5%、7%、9%的菜籽油磷脂,与对照组比较,亩产分别提高755%、875%、425%;饵料系数分别为248、234、255(对照组272);试验组鱼的腹脂占体重168%~365%,对照组为12%~29%(程玉冰,1990)。在鲤鱼饵料中添加2%改性大豆磷脂,与对照组相比,可增产307%,饵料系数降低021(薛永瑞等1989)。
42 甲壳类 对于甲壳类动物,现已证明,其饵料也需要磷脂。磷脂对于甲壳类动物来说是重要的脂类,它能将饵料中的脂质乳化,使之易消化吸收,对细胞膜形成有促进作用。Abramo等(1981)研究证明,在龙虾的饵料中绝对需要卵磷脂以确保它在脱壳期间的生存。
虾在不同生长时期对磷脂的需要量不同,幼年虾对磷脂的需要量较高,因为幼虾不能合成足够的磷脂供生长和代谢需要。缺乏磷脂会影响虾对胆固醇的利用。饵料中含磷脂有助于胆固醇在肝、胰和血淋巴组织中运输,进而促进幼虾的成活和生长。虾的总磷脂推荐需要量为2%,然而如果使用卵磷脂,总磷脂需要量可减少为1%。此外,如果磷脂所含的20∶5n3或22∶6n3在磷脂的C2位置上,则只需04%。在日常饲养甲壳类动物的试验和商品饵料配方中,常使用商品卵磷脂。要实现磷脂的最佳作用效果,还需要确定其特性和组成。研究表明,含有胆碱或肌醇的磷脂效果最好;含有必需脂肪酸的磷脂效果较好;脂肪酸的化学位置影响磷脂的效果(Lawrence,1996)。
表2 日本对虾用卡拉胶微胶囊饵料配方 %
原料 比例
脱脂乳 52
鸡蛋黄 10
蛋白朊 20
氨基酸混合物 5
大豆磷脂 15
狭鳕肝油 55
无机盐混合物 1
维生素混合物 5
人工微粒饵料在对虾、三疣梭子蟹、扇贝和牡蛎等苗种生产中,可以完全或部分替代生物饵料,而且和鱼苗用人工微粒开口饵料一样,饵料配方中要有磷脂成分。例如,在对虾育苗中,日本采用的卡拉胶微胶囊饵料配方中含有较高量的磷脂(表2)。国内近期的研究试验也证明,磷脂在对虾养殖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李桂华等,1997),添加磷脂组(2%菜籽油磷脂粉)与对照组比较,体长增长率提高329%,体重增重率提高467%,成活率提高69%。
总之,国外十分重视虾用配合饵料的研究开发,并将卵磷脂作为饵料重要原料加以研究应用,国内对此尚缺乏系统研究。
5 磷脂在水产饵料加工中的作用
51 粘合剂 磷脂加入饵料中,可起到粘合作用,减少饵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通常颗粒饵料在水中会膨胀,并往往会分散漂离并沉降至水底。这样会造成饵料的浪费和水质污染。使用一种适合于鱼和甲壳类动物的特殊磷脂产品,就可提高颗粒饵料中的耐磨性,增强膨胀后在水中的凝聚性,从而改善这种漂离和沉降状况,有利于饵料在水中的悬浮而方便鱼虾等食用。同时还可抑制饵料中脂肪的流失,增加动物对脂肪的吸收,促进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
52 润滑剂 在颗粒饲料生产中,添加磷脂具有良好的工艺效果。磷脂化的饵料具有较好的润滑特性,可减少饵料在挤压成型时的损耗,减少饵料对设备的磨损,提高制粒产量和颗粒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制粒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并能使产品温度的升高减至最小值,因此这种颗粒能迅速冷却下来,霉变的危险也因之减少,这对袋装产品尤为重要。
53 脂质体包埋剂 利用磷脂双层膜的特性,可制成包埋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物质的脂质体。因此,目前饵料加工者利用磷脂的这一特性,将饵料包埋起来制成微粒饵料,专供饲喂开食期的鱼苗、甲壳类和贝类幼体。经过脂质体包埋的饵料颗粒能够悬浮于水中并保持其稳定性,而且很容易为鱼类、虾类等幼苗所吞食,饵料中的营养物质又很容易被消化吸收。
6 结语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磷脂作为一种特殊营养添加剂和饲料加工助剂,用于水产饵料加工是可行的,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在水产饵料中添加磷脂,不仅能提高饵料的诱食效果,对鱼虾类生长有益,而且还能提高制粒质量,但添加磷脂的经济性往往是水产养殖者或饲料加工者最关心的问题。我国,磷脂资源十分丰富,且粗制磷脂或改性磷脂产品的价格相对其油脂,比较便宜,因此,饲料中添加磷脂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然而,由于粗磷脂或改性磷脂产品过于粘稠,给饵料加工带来困难,因而大多数饲料厂不愿意在水产饵料中添加磷脂。而脱油(粉状)磷脂产品在减少饵料加工困难和生理作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价格昂贵也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只用于某些特种饲料的加工。载体化的磷脂产品(磷脂预混料)价格适中,添加性能良好,因此目前很受国内饲料加工者的青睐,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饲用磷脂产品。
总之,为了充分发挥磷脂在水产饵料加工及水生动物养殖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我们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开发水产饵料专用磷脂产品及其添加技术,使之有所突破,进而扩大其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