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侧躺就是快死吗,虾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虾侧躺一般是生病了,如果它表现的很没有活力,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很快就会死掉。这种动物的种类有很多,作为工具虾的黑壳虾比较好养,而一些观赏虾对水质、水温、溶氧的要求比较高,一旦环境不好,就可能会影响它们的健康,甚至会导致其死掉。 一、虾侧躺就是快死吗
虾侧躺一般是生病了,如果它表现的很没有活力,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很快就会死掉。这种动物的种类有很多,作为工具虾的黑壳虾比较好养,而一些观赏虾对水质、水温、溶氧的要求比较高,一旦环境不好,就可能会影响它们的健康,甚至会导致其死掉。
二、虾死亡的原因是什么1、水质:水质不好是引起虾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种类不同,所以它们对水质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喜欢弱酸性的水体,有的则要求水呈碱性。同时,生长过程中多用硬水,但繁殖的话还是需要用软水的。
2、水温:温度变化对于虾来说也是威胁生存的可能,通常水温要保持在22-24℃之间,可以用加热棒保持恒温。繁殖期的时候需要适当提升1-2℃,但不能升的太高,一旦到达28℃,虾就无法抱卵了。
3、溶氧:溶氧不足也会导致虾类死亡。很多观赏虾都比较喜欢高氧的环境,氧气含量低,它们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大批死亡。可以准备一个充氧设备,每天往水中打氧。
今年第一次养虾,虾都死光了!有没有专业人士能传授点经验,低成本的
养殖虾子放苗一礼拜全死了什么原因,更有可能运输距离太长振动过多,虾苗受到了伤害不健康所致。因此,购虾苗一定要购较近的,新鲜活蹦乱跳的虾苗,远一点的虾苗运输,虾苗保持湿润,每箱数量不宜过多,箱底垫一层草,密封好,运输中箱外面底下垫一层稻草。养虾池塘的水一定要是很正常的水,放虾苗时一定要试水,虾苗放在篮子里,轻轻的放下去,提起来,再放下去,提起来,虾苗适应水体后方可全部逐渐放下去,放下去的地方越多越好,第二天第三天隔10米洒几瓢石灰粉液消毒杀菌,喂食如豆浆,豆腐渣玉米面,不要过量。
养殖大面积失败,养虾人自己如何总
大自然中的龙虾主要是栖息在沙泥质的海底,每穴潜伏一尾,但在交尾期,雌雄配对潜伏,有时也潜伏于岩石的空隙中,而日本龙虾是属群栖生活。龙虾在饲养期间必须进行投饵,要考虑各种附着生物是否可作为饵料加以利用。
1水温:龙虾栖息于较低水温,冬季最低的水温约为5℃-6℃可以适合龙虾养殖,如果水温较低,成熟期会延长至5-7年。龙虾耐高温性却较差,在实验中将水温上升到25℃,持续2周没有出现特别异常现象。根据实验,适宜成长的温度为20℃-23℃,龙虾在水温20℃-22℃水中生长最快,所以在水温下降的冬季,利用温排水饲养是促进生长的方法之一。
2盐度:龙虾的适盐范围为2690‰-3440‰,在低盐度2350‰的海水中也能生活并变态。
3底质:龙虾变态后的幼体为了逃避天敌的捕食,转入底栖生活,底质的沙砾作为潜伏和索饵的场所极为重要。变态3-4天后龙虾能在粒径为04-100毫米沙粒中掘穴潜伏。变态8天后,能在粒径为20-30毫米的沙粒中潜伏。
4生长率:对1龄前的龙虾群体,只需用牡蛎壳铺池底,不必投放人工蔽体巢穴,投喂紫贻贝作为饵料进行喂养。从2龄开始,投放四氯乙烯管作为蔽体巢穴,其投放个数是龙虾饲养数量的2倍。在养殖满2年的群体中,出现最大体重为300克左右的个体,龙虾每次蜕壳大约增重50%,龙虾个体在一龄初蜕壳,性成熟时的体重可达到450克,在3龄群体内,有16%达到性成熟。
龙虾生长与饵料、环境、水质及蜕壳的次数有关,曾试验各种饵料及用电刺激蜕壳,结果以新鲜虾肉喂养成长更快,比使用鱼肉饲养生长速度快1倍,在生长过程中通常一年蜕壳2次以上,用化学药物或电刺激时可蜕壳4次,生长率增加1倍。龙虾蜕壳后,经2周新壳硬化,龙虾会再度活跃起来,此时食量大增,饲养时须增加30%的饲料量。
5成活率:以底栖生活的第Ⅳ期幼体为基础,不到1龄的群体成活率略低于60%,但1-3龄群体成活率超过80%,群体饲养的成活率达到80%是比较好的饲养结果。
一、天气: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养殖户补苗8-9次,越补越差
正常年景,北方五月份,立夏前后的气温应该是夜间20度左右,午间温度30度左右,已经适宜放苗了。绝大部分养殖户也是选在这个时候放苗,可是今年的气候反常,连续的低温阴雨,已经放苗的,会冻死绝大部分。残存的那部分,也会成为弱苗,以后很难养殖。再加上补苗原因,绝大多数的养殖者,已经没有资金实力,重新选购优质苗,也有一部分养殖者,贪图小便宜,而选择找原进苗厂家,免费要一部分,或者低价买一部分。因为利益的驱使,那些苗场,是绝对不会给养殖者,优质虾苗的。退一步说,就算有钱,补优质虾苗,也会因为无法估计,池塘内残存虾苗的数量,不是补多,就是补少。而且残存的虾苗已经是弱苗了。所以致使这部分的养殖者,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时候,没有放苗的朋友,会选择观望,等气温升高。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池塘内调水的工作已经完成,都是围绕这个时间点放苗而准备的。放苗不成,可是水系统会正常变动,等到气温升高时,已经不太适合放苗了,而把正常的放苗,变成强行放苗。
另一个原因,苗场的所有育苗工作,也是围绕着这个时间点完成的。到了出苗时间,而无法出苗。苗池会因为超负荷,而无法承载众多虾苗的代谢。苗场是不会坐视,血汗钱付之流水的。他们会通过控料,大力度换水,或者使用违禁药物,度过难关。那些度不过去的,只能是血本无归。也有一些排掉虾苗的苗场,美其名曰,“自己宁可排掉,也不坑害养殖者”,其实是,实在是渡不过去了。能勉强度过来的,优质苗也变成了弱苗,或者是病苗。所以在苗场看虾苗时,才会发现,白苗,颜色各异的虾苗,以及半胃,空肠一半的虾苗。这时候,苗场急,再不出售就死光了,虾农急,再不放苗,就放不成了。所以天气一旦好转,马上进入抢苗。而这种虾苗,放苗到已经不太适合放苗的池塘,其后果可想而知。
等到二批虾苗时,苗场大部分已不再培育优质苗,而多数是二代或土苗。这时候因为头批苗数量的市场欠缺,二批苗会存在,求大于供的局面,造成一路抢苗,而致使病苗,弱苗,不够日期的虾苗,流入市场。接下来,就是恶性循环,接着补苗,有的池塘,甚至可以补苗八九次,一直补苗到六月底。而越往后,虾苗质量越差。这也就决定了,大部分养殖者悲惨结局。
二、虾苗:长不大的“铁苗”或是育苗过程中感染病菌
对于虾长不大的原因,大部分养殖者会认为是苗种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其实不尽然。遗传原因固然重要,但是养殖的朋友你们想过吗?任何一个育苗场,也不会选用100头的对虾作为种虾使用。近亲繁殖是有可能的,但只会造成弱苗,造成铁苗的可能性很小。
其主要的原因,我认为可分为两点。
第一点是,虾苗在培育的过程中,感染了某些病菌,(同一地区附近几家苗场,都不行,估计应该是,水源带病菌),寄生虫,或者是违禁药物。苗场技术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对某些药物的使用习惯,也可能是,他习惯使用的药物质量不稳定,经验的用量,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也就是我常说的,成功的副作用,就在于以为今年的经验同样适合明年)。所以造成了僵苗。
第二点是,养殖过程中,肝脏一直是亚健康状态,水系统失衡造成某些毒素含量太高,饲料的配比,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加上习惯性拌喂某些中西药,影响了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三、成肝期:养殖户无法把控“转肝期”投饲量
也可以给换个名字,叫转型期。就是指,对虾从吃幼苗的饲料,到吃成虾的饲料的肝脏过渡期。这两种饲料是完全不同的,近乎于天壤之别。短时间内,肝脏很难适应。这个时期要求,所有的调节都是围绕着肝脏的成功转型而进行的。仔细观察对虾,肝脏没有成功转型之前,禁止大量投喂。可是很多养殖者,并不知道这一层,往往会出现,正式投料才几天,就开始死虾。稍轻一点的,会在80至150头时,开始死虾,严重的,几乎死光。养殖者,一头雾水,而找不到原因,究其根底,就是这个转型期,没做好罢了。也有因为害怕而不敢投喂,致使营养不良,而发育迟缓,对虾因为亏料,食用大量底泥死藻,而造成肝脏和肠道的病变。
四、用药:被“神化了的”药物使用错误及其副作用
市场上,用于虾池的药物,琳琅满目,截止目前,我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药物,会标明副作用。过大的,不切实际的宣传,甚至神话了某些药物的功能。更可恨的,明明是药品,却标明是保健品。关于它的副作用,更是不见只言片语。也有朋友戏言,虾不是病死的,是药死的。比如拌料一项,误信了使用中西药品,全程拌料的宣传,不知道凡属治病类药品,都具有毒性。长期拌料内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轻者会造成免疫系统的退化和依赖性,破坏某些营养的吸收和利用。重者直接造成肝脏衰竭,而死虾。
还有某些不良厂家,生产的伪劣制品。使用单一药品时,副作用可能会相对的小一些,几样药品搭配使用,其副作用累加,有可能就是毒药。这个还有待考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越治疗死的越快的原因。这也就是,养殖者,在虾闹病后,治与不治,一直争论的焦点。往往会把虾治光了,还不如不管的。单说,使用一项,解毒类产品,共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其酸性解毒药,禁止在低碱度和有亚盐的池塘使用;其碱性解毒药,禁止在高碱度和有氨氮的池塘使用。只会越解毒,毒性越大。这是基本常识。不过说实话,没几个虾农知道。而且我也没看到过,任何一个厂家的药品说明上有这一项。再比如,VC类,极不稳定;菌制剂,受pH影响,在底氧条件下,会争氧死虾,还有底改类,消毒类,微量元素,钙镁类……,还有好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富营养:有害藻类易爆发,一旦失控便无力回天
随着养殖的年限加长,池底淤泥累积,其它养殖废水,民用污水,农业废水……等,一系列的污染,而导致水源富营养化。在这种环境里面,有害藻类会大规模,多次数的爆发,同时其它系统也会相应的变动。而导致氮循环缓慢。而虾池属于高速氮循环系统。而养殖者,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没有在放苗前,充分的耗净多余的营养物质,没有建立一个适合以后虾池,高速氮循环的系统。刚刚投入很少量的饲料,池水就失去控制。就已经回天乏力了。
六、弧菌:使对虾致病,还会刺激寄生虫的爆发和蔓延
也可以说,致病菌。细菌病有很多种类,但主要造成危害的是弧菌。弧菌不止能使对虾得病,还会刺激寄生虫的爆发和蔓延。一旦失去控制,就意味着养殖结束。我个人认为,造成弧菌泛滥的原因,无外乎就是系统失衡造成的。造成系统失衡的原因很多,比如天气,调节某个环节的失误,用药的失误,盲目的杀虫消毒……,如何调节系统,不在本文叙述之内。
七、错误观念:养虾靠运气
能充分的,全方位了解,系统养殖观念的虾农,并不多见。所以有一部分虾农,就是单纯的靠着资源好,凭运气赚钱的模式。声称养虾就是瞎养,从不接受学习,科学系统的养殖技术。这些人,凭着资源好,就是单纯的高消费资源养殖,也有成功的机率。赚了一点钱,而飘飘然。可是一旦资源出现其他变化,就是,待宰的羔羊。运气终归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