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猪皮红毛亮,一定是吃了好饲料吗
使猪皮红毛亮的饲料不一定是好饲料。
饲料好坏通常要看喂了饲料后猪生长的速度是否快,是否愿意采食,饲料转化效率是否高,生产出来的猪肉是否安全和好吃等。从科学意义上,生长速度、采食情况和饲料转化效率应采用平均每天增重、平均每天采食量和单位增重需要消耗的饲料质量等指标来衡量。这些指标要通过对猪进行定期称重和测算饲料的消耗量,通过计算才能获得。
皮红毛亮只是一种感官指标,它与猪机体自身健康与营养状况、血色素沉积、年龄以及饲养环境等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在健康和营养充足的条件下,猪皮肤红润,被毛疏密得当,并具有光泽。因此,在养猪生产上可通过动物皮肤颜色和被毛的状况来反映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而营养状况与所饲喂饲料的质量密切相关。从营养角度看,如果配合饲料中含有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养分能充分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加上良好的饲养管理,就能使健康动物尤其是猪皮肤红润、被毛有光泽。
目前,实际生产中有些饲料生产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为了寻找产品的卖点,对生产的产品,尤其是猪饲料进行大力炒作,向养殖户鼓吹皮红毛亮就是好料,片面把猪“皮红毛亮”作为评判饲料好坏的重要或唯一标准。为了片面追求猪皮红毛亮,不是通过平衡营养元素,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加强饲养管理来达到正常的皮红毛亮,而是在饲料中超量添加微量元素(铜、铁、锌)、有机砷制剂和抗生素等,使猪处于一种由中毒的亚临床症状导致的皮红毛亮。
鉴于以上,仅凭猪是否皮红毛亮来判断饲料好坏是不科学的。皮红毛亮仅仅是动物的外在表现,不是生产性能指标。因此,不应片面强调这些非生产性能指标,否则会带来成本压力和经济损失。应遵从营养学规律,客观辨证地理解皮红毛亮。
1、抗球虫类药物如氯苯胍、球虫净、克球粉、硝基氯苯酰胺、莫能霉素等,这些药物一方面有抑制产蛋的作用,另一方面会在肉蛋中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产蛋鸡应禁用。除上述药物外,北里霉素、泰乐菌素、硫氰酸红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利高霉素、恩拉霉素、新霉素、喹乙醇、地美硝唑、洛克沙胂等药物亦应禁用于产蛋鸡。硫酸链霉素也能降低血钙水平,使蛋鸡的产蛋率下降,蛋壳脆,鸡蛋易破碎,也应禁用。
2、氨茶碱 由于氨茶碱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以具有平喘作用。在养鸡业上常用于治疗和缓解鸡呼吸道传染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但鸡产蛋期服用,可导致产蛋量下降,虽然停药后可以恢复产蛋,但一般最好不用。拟胆碱药物如新斯的明、氨甲酰胆碱和巴比妥类药物用后造成产收周期异常,薄壳蛋增加,应慎用;一些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可的松等如不合理使用也会影响产蛋量,应慎用。
3、丙酸睾丸素 该药物为雄性激素,在养鸡业中主要用于抱窝鸡醒抱。但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会抑制产蛋鸡排卵,甚至使其发生雄性变异,从而影响产蛋。
4、金霉素 金霉素属于四环素类药物中刺激性较强的一种,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如浓度高还有杀菌作用。内服后对鸡的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影响蛋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金霉素对蛋鸡的肝脏也有损害,能与蛋鸡体内的血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的钙盐,阻碍蛋壳的形成,使蛋鸡的产蛋量和鸡蛋的品质下降。如果必须使用,金霉素的混饲浓度应低于005%,且连用期不能超过7天。
5、磺胺类及含有磺胺类增效剂的药物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喹恶林、磺胺噻唑、磺胺氯吡嗪、复方敌菌净、复方新诺明等,由于这类药物抗菌范围广,价格低廉,所以常用于防治鸡白痢、球虫病、盲肠炎及其他细菌性疾病。但是由于这类药物都具有抑制产蛋的副作用,通过与碳酸酐酶结合,使其降低活性,从而使用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使鸡产软壳蛋和薄壳蛋。因此这类药只能用于雏鸡和青年鸡,产蛋鸡应禁止使用。
6、呋喃类药物 常用的呋喃类药物主要有呋喃唑酮等,对沙门氏菌所引起的下痢性疾病有显著的疗效,主要用于防治鸡白痢、球虫病、鸡伤寒、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和鸡传染性鼻窦炎等。但由于其也具有抑制产蛋的作用,所以在鸡产蛋期也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