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鱼是指什么鱼?
稻花鱼是指鲫鱼、鲤鱼、草鱼,因为是吃水稻杂草、虫子、稻花等长大的,因此成为稻花鱼。
这种鱼生长速度慢,但没有土腥味,其肉嫩骨酥,很是鲜美,极受消费者喜爱,养殖经济效益可观。
简介
家里老父亲在自己家稻田里养了一些本地鲤鱼,插秧后开始放养的,这些鱼都养在稻田里,水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一年四季不干枯,不放化肥和农药,鱼没什么吃就吃些小虫和掉下来的谷子,我们把这种吃着有稻香味的鱼叫作—稻花鱼。
稻花鱼是鱼将科,体侧扁,背部平直。头略平扁,被鳞。眼大。口上位,横裂。无侧线。背、腹鳍均小。背鳍位厂体后部,几与臀鳍相对。
尾鳍近截形。生活于池塘、稻田及湖泊的上层。性活泼、喜集群。4~7月为生殖季节,分批产卵。卵膜具丝状物。个体从小,最大不超过40厘米。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水体。
最为出名的稻花鱼当数武夷山农家所养的鱼儿。吃着稻田里的杂草、虫子、以及那稻子掉落下来的稻花,然后鱼儿所排出来的粪便又成为了稻田里的肥料,这便是一种生态互补循环的方式。
稻田养鱼,可行吗?不过,稻花鱼那是真叫一个香,别告诉我田里的鱼不好吃,随便抓条鲫鱼也是极品美味哦,吃过忘不了那味道。
专家的话,有时候得听,专家很多好的,比如袁隆平,杨振林等等,在各个领域都活跃着,咱们挂个号还得选个“专家号”,不是吗?
因此啊,咱们还是得信专家;但有时候咱们又不能全信!毕竟啊,咱们听了专家的,就得付出,付出,就得有回报啊!
专家可以做情怀,因为他们有工资,比如稻花鱼,就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可不单单专家有,教授有,我有,你有,大家都有(这倒有一点儿绝对,比较很多人连稻花鱼是什么都不知道)。
我还是普及一下稻花鱼吧?
稻花鱼者,稻田生,是青鳉科青鳉属的一种鱼类,它的身体侧扁,背部比较平,因为稻田很多时候都水较浅,太高容易被太阳晒到,头部也有鳞片,较扁平,眼睛比较大,嘴巴也比较大,没有侧线,鱼鳍较小,因此,很多人认为它是鲤鱼,其实是错误的。
稻花鱼适合稻田生长,本身就是传统的稻田鱼类,在现在的高山地区,如贵州的黔西南,广西的某些高山上,还有养殖稻花鱼的传统,浙江的某些边远山区也有。
稻花鱼味道好吃,优越于四大家鱼,而且养殖需要的水,远比四大家鱼要少,适合稻田生长,因此,在专家的记忆中,这是很好的鱼类。若发展成农民边种水稻边养殖,那收益不是实现了增收了吗?甚至可以倍增(翻倍),或者几倍增收。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可不单单是(三农)小七的愿望,也是众多专家的愿望。可农民并不买账,不愿意养殖?能怎么办呢?
其实啊,专家有想法,那不错。还真不错,若实现,农民肯定收益翻倍,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不是顿顿吃鱼哟)。
但作为农民,也有农民的担忧:稻田养鱼能行得通?
1、农药,直接导致稻花鱼死亡;
2、化肥,间接导致稻花鱼死亡;
3、小偷,直接导致稻花鱼消失;
4、干旱,直接导致稻花鱼干死;
5、放水,稻谷丰收前需要水少才好,鱼活不;
6、涨水,暴雨涨水,鱼冲走了。
总之,问题多多,农民的担忧不无道理,专家一句话,农民可得投入几个月时间,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解决农民的担忧,谁都不愿意!
专家想让农民养稻花鱼,并非专家想吃,不想吃倒也可能是假的。自己都不想吃,不好吃的东西,让人养了卖给谁?但最主要还是想让农民创收,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