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壳蛋鸡好不好养
绿壳蛋鸡,“五黑一绿”,即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内脏是其显著特征,最奇特的是所产蛋为绿色,是一种集天然黑色食品与绿色食品为一体的世界罕见珍禽极品!其黑羽高产蛋鸡、麻羽高产蛋鸡产绿壳蛋性能最好,年产蛋260-300,绿壳蛋比率95%左右。大群饲养的商品代,绿壳蛋比率为95%左右。该鸡种具有明显高于普通家鸡抗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南北均可养殖。
一、绿壳蛋鸡外貌特征
黑羽和麻羽绿壳蛋鸡母鸡羽毛紧凑,单冠直立,冠齿5-6个,眼大有神,大部分耳叶呈浅绿色,肉垂深而薄,羽毛片状,胫细而短,成年体重11-14公斤。公鸡雄健,鸣叫有力,单冠直立,暗紫色,冠齿7-8个,耳叶紫红色,颈羽、尾羽泛绿光且上翘,体重14-16公斤,体型呈"V"型。
二、绿壳蛋鸡的养殖优势
1、喂养成本很低。绿壳蛋鸡在饲养过程中自身活动范围非常大,而且在活动过程中自己寻找食物的能力比较强,不像其他鸡类一样那么娇弱,所以自然在饲养的过程中,它的成本就能很好的控制。
2、对技术要求没有那么高。绿壳蛋鸡属于原生的土鸡,有经过杂交,所以自身的抗病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一点对于初次养殖它的人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3、华绿公司经过多年的养殖经验技术,现繁育出,高产红冠黑毛绿壳蛋鸡年产蛋280-300枚,绿壳蛋比率为97%左右。高产麻羽绿壳蛋鸡,年产蛋285-300枚。绿壳蛋比率为90%左右,该鸡种具有明显高于普通家鸡抗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南北均可养殖。
4、 肉蛋兼用一举两得。绿壳蛋鸡属肉蛋兼用型,体型外貌呈多样化,一般180日龄的母体重约16公斤,公鸡可作为肉鸡饲养。
5、性价比比较高。这种鸡肉质细腻柔滑,市场售价较高,再加养殖成本比价低,所以性价比比较高。在良好的饲养管理下,饲养1组绿壳蛋鸡(每组50公,250母),年产蛋可达7万枚,目前每枚商品蛋2-3元,至少可获利65万元。若繁殖商品鸡,最保守可繁殖约2万只,每只按普通家鸡30元计算,年产值可达48万元,扣除所有成本,至少还可获利25万元,其效益是养猪的10-20倍,是普通养殖业的几十倍。
三、绿壳蛋鸡的特点
绿壳蛋的蛋黄比草鸡蛋黄大8%,蛋清稠,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蛋素可达罗氏13级左右(普通鸡蛋的蛋素一般为罗氏4级-5级),卵磷脂、维生素A、B、E、氨基酸的含量比普通鸡蛋高出5-10倍,蛋黄中的氨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均高于其它鸡种,是上等滋补佳品,具有滋阴补肾、生血补气、强身健脑之功效。 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绿色食品, 对因儿童缺锌综合症引起的厌食、异食、免疫力低下、不长个子以及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肿瘤、抗衰老等有明显效果。
四、绿壳蛋鸡的销售前景
绿壳蛋鸡无论何地其价格都比其它禽类高,它的面世,符合当今人们对天然保健食品的迅猛需求,国外日本、韩国要货心切。据报道:目前全国平均每市(县)普通蛋鸡养殖数量已超过100万只,基本饱和,养殖者大多亏损。而绿壳蛋鸡存栏仅有100万只,其中种鸡仅35万只,不及市场需求的百万分之一,特别是加入WTO后,绿壳蛋鸡作为我国优质土特产品,将大步跨出国门,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专家预测,绿壳鸡蛋十年内难以饱和,并将逐步取代普通禽蛋,市场潜力巨大,养殖景十分诱人,是养殖爱好者、下岗就业者的首选项目,捷足先登者必有高额利润回报。
不同的时间养殖效益不同,绿壳蛋鸡养殖什么时间最好?
问题解答:
北方可以养殖绿壳蛋鸡。
绿壳蛋鸡养殖方法:
1.养殖基地环境选择
养殖基地要求远离城区及居民区,离主要道路至少1公里,绿化率高,空气清新,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养殖基地四周无工业“三废”污染。
2、饲养技术要求
①温度:
1—3日龄温度保持在33℃-35℃左右,以后逐渐降低。原则是“看鸡施温”,即根据雏鸡的精神状况和分布情况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
A、若雏鸡远离热源,烦躁不安,张嘴呼吸,则表明温度过高。
B、若雏鸡靠近热源,精神不振,挤在一起或打堆,则表明温度过低。
C、若雏鸡分布均匀,活动自如、精神良好,则表明温度适宜。
②湿度:
1—7日龄,为了防止雏鸡脱水,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5-70%左右,以后宜保持干燥。
③通风:
新鲜空气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很重要。鸡的体温度高、代谢机能旺盛。
④密度:
1—7天 25只/㎡ ; 8—14天 15只/㎡ ;15天后每平方米宜在10只以下。
⑤饮水和采食:
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标准的清洁水。雏鸡应坚持“先喂水后喂食,无水不喂食”的原则。在饮水1—2小时,即可喂食。饮水和采食宜坚持吃饱喝足,自由饮水、采食的原则,做到保持不断水、断料,保证水和饲料的新鲜、清洁。雏鸡要求投喂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蛋鸡生长周期长,使用的为优质的全价配合颗粒料,整个生长期每只鸡耗料145公斤左右,料型有三种,即小鸡料、中鸡料和蛋鸡料。每1000只鸡全期共耗小鸡料约1600斤,中鸡料约4800斤,蛋鸡料约3200斤。保证足够的料位自由采食的方式。使用料桶时,尽量桶内的料量不超过其容量的1/2。这有助于保证饲料新鲜。每天清除饲料器中的垫料,减少采食时的污染。
⑥卫生管理:
搞好清洁卫生,保持舍内干燥。随着雏鸡日龄增大,排泄物不断增多,鸡舍极易潮湿、污秽,这种环境会使雏鸡绒毛沾湿、弄脏,并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必须及时打扫干净,勤换垫草,保持舍内干燥清洁。
⑦产蛋期的饲养:
产蛋鸡的特点: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很强,能吃能睡,食性很广,需要给予较丰富的营养物质。
3、防疫要求及疾病用药
①防疫要求
应从种源可靠的无病种鸡场引进,选择体格健壮、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减少疾病发生率。搞好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这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措施。坚持正确的饲养、妥善的管理,使鸡群正常生长发育,体质健壮,才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合理饲喂清洁的饮水。根据鸡不同阶段的需要,充分满足起营养物质的需求,禁止投食发霉变质饲料。饮用水要清洁,污水臭水不得饮用。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鸡舍的布局和结构要合理,鸡舍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鸡舍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要合适,要保持鸡舍清洁。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的鸡群要分开饲养,实行“全进全出”制,以免疫病交叉感染。 搞好环境卫生,清除鸡舍周围的垃圾堆和杂物堆,增放防鼠夹、挡鼠板,在鸡舍四周围上网栏(网眼要小),防止鼠、虫进入。从而减少其对饲料的侵害和疾病的传播。
②定期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发生和蔓延。进入鸡场生产区的人员,一律要脱、存私人的鞋帽和内、外衣服,经过淋浴,换上场内工作服,然后允许进入生产区。在生产区穿戴的工作服、帽等不得穿出生产区。工作服要每周洗涤,再高温消毒一次。
怎么才能科学的养殖五黑鸡苗,有哪些管理方法?
在蛋鸡的日常饲养管理中,适宜的温度、合理的光照和相对稳定的环境是蛋鸡生长的必要条件。这样才能稳定蛋鸡的产蛋率,降低蛋鸡的死淘率,有效节约饲料成本。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蛋鸡的文化受季节影响很大。在不同季节,蛋鸡的生理反应不同,蛋鸡的生产力也不同。那么在蛋鸡,的饲养管理中,四季的变化对蛋鸡,有哪些影响,如何应对?
一、蛋鸡通风
春天气温变暖,白天变长,夜晚变短。随着自然光变长,会促进动物性激素的分泌,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蛋鸡是相同的。春季到来后,蛋鸡的产蛋率开始上升,意味着春季将出现二次产蛋高峰。农民要抓住这个产蛋高峰期,尽量长时间保持,提高蛋鸡,最大化鸡场效益。保持蛋鸡高产的关键是做好春季的饲养管理。春天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必须做好鸡舍的保温工作,但同时也要做好鸡舍的通风。在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白天可以打开南窗通风,晚上可以打开几扇窗户方便通风。注意:如果天气寒冷或有风,不宜开窗,但要及时采取措施给鸡舍通风(可以用风扇通风),为鸡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夏季管理蛋鸡
高温高湿环境对蛋鸡的生产率影响很大。因为蛋鸡没有汗腺,羽毛也很厚,只能靠张嘴呼吸,展开翅膀高温散热,不仅影响鸡的健康,还影响蛋鸡的生产力。一般产量蛋鸡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当鸡舍内温度达到28℃以上时,蛋鸡食欲下降,产蛋率下降10%-20%;鸡舍内温度上升到32℃以上,鸡的食欲大大降低或丧失,产蛋率急剧下降或停产;当鸡舍内温度达到35℃以上时,鸡就会大面积中暑或死亡。因此,夏季必须采取措施给鸡舍降温。风扇和水幕是鸡舍常用的降温方式,空调也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保证鸡舍的温度在鸡的适宜温度范围内。
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鸡的食欲下降。为了保证蛋鸡能够吸收足够的营养维持其生产力,可以降低能量饲料的比例,增加蛋白质饲料的比例。饲养时避开高温期,利用夏季早晚较低的温度饲养,以提高鸡的采食量。鸡在夏天喝大量的水来降温,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干净凉爽的饮用水的供应。定期检查供水设备,及时解决问题。
三、蛋鸡饲养
秋季蛋鸡的饲养管理主要包括人工采光、通风、防寒三个方面。秋天白天变短,由于自然光的缩短,鸡在光线不足时产蛋率会下降。因此,在秋季,应及时进行人工补光,以确保鸡能在合适的范围内获得光照。俗话说,一场秋雨就是一场寒雨,秋天雨多了,气温会急剧下降。到了秋天,有些农民就容易犯错误:下雨的时候,鸡舍的门窗都是关着的,天放晴的时候,鸡舍的门窗要全开。这样,鸡就容易患呼吸道疾病或感冒,导致养鸡场的生产率下降。秋季气温较低时,不仅要注意鸡舍的保温,还要考虑鸡舍的通风,防止鸡患呼吸道疾病。温度上升后,所有门窗一定不能突然打开,以免温度突然变化导致鸡感冒。建议分批开窗慢慢通风,减轻鸡的压力。
四、蛋鸡保暖通风
冬季蛋鸡的管理重点是保暖通风,冬季鸡舍温度尽量保持在10℃以上,这是保证蛋鸡生产能力的最低温度临界点。冬天外面温度低,要避免外面贼风直接吹鸡(蛋鸡受力,严重影响其生产力。)。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鸡舍内的通风,及时清理粪便,保证鸡舍内的空气干净。许多农民会忽视的一件事是饮用水的供应。冬天因为天气太冷,饮用水容易结冰,或者饮用水设备冻裂。所以,每天都要注意巡查。
在冬季,蛋鸡的光照有限,因此需要额外的光照来保证蛋鸡的生产能力,满足蛋鸡铺设期所需的光照时间。此外,蛋鸡在冬季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所以冬季可以适当增加投喂量,在饲料中添加更多的能量饲料有助于提供蛋鸡的产蛋率。
一.育雏前的准备及育雏方式
1育雏前的准备 :在育雏前一周,将鸡舍、鸡笼、用具等用福尔马林熏蒸彻底消毒,用百毒杀、120等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在育雏前1--2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2.育雏方式 :
(1)、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一般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经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2)、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3)、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不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二.雏鸡的饲养与管理
1、雏鸡的饲养 :雏鸡开食前,先用4/万的高锰酸钾液饮水一次,用于消毒和排出胎粪,清理肠道。雏鸡开食即雏鸡第一次吃食,用雏鸡颗粒饲料饲喂,开始每日喂5--6次,对于体质较弱的鸡,黑夜要加喂一次,以后逐渐改喂3--4次/日。雏鸡料的营养指标:粗蛋白18--19%;能量2900千卡/公斤;粗纤维3--5%;粗脂肪25%;钙1--11%;磷045%;蛋氨酸045%;赖氨酸105%。雏鸡的用料量应根据实际饲喂情况而掌握。雏鸡饲喂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并要保持清洁饮水。
2、育雏温度:温度的高低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掌握育雏温度。育雏温度要掌握这样一个基本原则,育雏初期温度宜高,弱雏的育雏温度应稍高,小群饲养比大群饲养高,夜间比白天高,阴雨天比晴天高。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如果温度适宜时,雏鸡分布均匀,活泼好动;温度过低时,雏鸡缩颈,互相挤压,层层堆叠,尖叫;温度过高时,雏鸡伸舌,张嘴喘气,饮水增加。
3、育雏湿度:如果室内空气的湿度过低,雏鸡体内的水份会通过呼吸大量散发出去,同时易引起灰尘飞扬,使雏鸡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室内空气湿度过大,会使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影响雏鸡的健康发展;因此,育雏室内的湿度应保持在65--70%。
4、保持正常的通风:育雏舍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应控制在02%,不应超过05%。氨气含量要求低于10ppm,不应超过20ppm,H2S的含量要求在66ppm,不应超过15ppm。在通风换气时,要严防雏鸡感冒,要求做到在通风之前,先提高育雏室温,通风时间最好选择在中午前后,通风换气应缓慢进行。
5、光照及饲养密度:1--3日令全天光照,4--5日令15--20小时/日;6--9日令16--18小时/日;10--14日令14--16小时/日;15--28日令12--14小时/日;28--42日令8--10小时/日。
饲养密度:1--2周令30--40只/平方米,3--4周令25--30只/平方米,5--6周令20--25只/平方米。
6、断喙:雏鸡断喙时间一般是7--10日令,为防止应激,在断喙前后一天在饮水或饲料中加Vk4(4mg/kg)或加电解多维。
7、雏鸡免疫 :为防止雏鸡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应根据种鸡场提供的鸡免疫程序,做好马立克、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喉气管炎和鸡痘的免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