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蚂蚱吃什么东西?用喝水吗?

   2023-05-16 互联网艺莲园422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蝗虫吃的是鲜绿饲草,水分充足,无需另外补给。优酷网和土豆网上有很多养殖技术视频,可以做些了解蝗虫养殖首选狼尾草、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苏丹草、高丹草。如果春夏季可以种 狼尾草、墨西哥玉米、苏丹草、高丹草如果秋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蝗虫吃的是鲜绿饲草,水分充足,无需另外补给。

优酷网和土豆网上有很多养殖技术视频,可以做些了解

蝗虫养殖首选狼尾草、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苏丹草、高丹草。

如果春夏季可以种 狼尾草、墨西哥玉米、苏丹草、高丹草

如果秋季可以种 狼尾草、黑麦草

蝗虫的饲养与繁殖

蚂蚱即蝗虫的一个种类,直翅目蝗科动物,属于植食性昆虫类。世界上蝗虫很多种类,分飞蝗和土蝗,蝗虫属卵生繁殖力强,主要食单子叶,如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甘蔗、红薯等农作物叶,芦苇、茅草、狼尾草等也吃,蝗虫属害虫,现在这种飞蝗在农村不多见了。

了解了它的习性,再谈怎样养殖,投资小,养殖周期短,只需购种一次,可多年繁殖,繁殖力强,喂养简单,占用劳动力少,无技术可言妇女老人均可养殖。

但蝗虫食量大,养殖中考虑的食物来源,自已种植农作物还是人工割草,当然会消耗劳动力,虽说蝗虫无病害死亡,但蝗虫饿了会互相残食。

再就是养殖中销售渠道问题,虽说营养高,但价格贵,吃蚂蚱的不多,我所在的四川周边就没有见到吃蚂蚱的人,据说北方用它来烧烤,云南用油炸来吃,销售有很大的局限性。

还有就是在养殖之前,最好去一些养殖户去了解下,现在有的地方打着养殖合作社,农户养殖了没有地方销售,合作社把种苗卖给农户之后,虽说签回收合同,但养殖户养好后根本就不回收,农户为回收成本只好又出售种苗。

蚂蚱学名蝗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 养殖特点 1投资2000千元即可生产,回报稳定。 2占地只需要40平方米即可,占用劳动力少,妇女老人均可养。养殖一亩蝗虫收入 万元。 3饲料来源广,只要单子叶食物均可做饲料。 4回收有保障可以签订回收合同。 效益分析 1、购种只一次,可多年繁殖,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从不变异。 2、饲料来源广,蝗虫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以及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等,可以不用投资,饲养一万至五万只,每人每天用两个小时即可完成饲养与管理全过程。 3、蝗虫的生命力极强,从来没有得病的现象。用自然条件养殖蝗虫,北方一年产夏秋两代,南方可常年饲养,周期短,见效快,繁殖率高,每只蝗虫一次产卵六十至一百二十粒。 4、养殖一万只东亚飞蝗成虫可达36—40斤。按我们最低的回收价格8元/斤计算,夏蝗的计算公式为:1万只×36斤×8元=288元,如夏蝗留4000只雌蝗产卵,每只最低产卵60个,成活率90%,到下半年秋蝗就是4000只×60粒×90%=216万只,金额为216万只×36斤×8元=6220元。饲养第一年毛收入为6220+288=6508元,以后年份视蝗虫产卵的多少,收入成倍增长。 食用的方法和药用价值 蝗虫含有丰富的被誉为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的甲壳素,甲壳素能使体内毒素得以排除,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日本将甲壳素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制剂)。蝗虫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多种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E维生素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是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还可以作为鱼粉、骨粉的替代品,是优质昆虫饲料。可鲜用或干用。蝗虫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具有止咳平喘、解毒、透疹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疹出不畅等,外用可治疗中耳炎。霜打过的蚂蚱治菌痢、肠炎等。能入药供食用的蝗虫有东亚飞蝗。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哮喘、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蝗虫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比畜、禽类更合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低,生产全程不用化学药物、添加剂等,是二十一世纪最流行食品,也将成为最有潜力的绿色食品。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蚂蚱 吃什么 东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