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大麦虫怎么养才能化蛹

   2023-05-16 互联网艺莲园54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其生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30℃;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较适宜。大麦虫化蛹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方可顺利化蛹。场地必须通风透气,防止太阳照射和雨水,温度和湿度必须适宜,温度在正常温度下,湿度要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其生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30℃;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较适宜。

大麦虫化蛹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方可顺利化蛹。场地必须通风透气,防止太阳照射和雨水,温度和湿度必须适宜,温度在正常温度下,湿度要在50%-70%,湿度过大容易腐蚀病,过于干燥则会化蛹困难造成畸形率增高。

大麦虫最佳化蛹时间应该是初春,初夏,这段时间化蛹的率比较高,大麦虫化蛹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要提高化蛹的成功率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化蛹时间和场地。

生殖习性:

大麦虫成虫具有生殖能力,繁殖期雌雄虫比例为1:1。成虫性成熟时体色变黑,雌性成虫体形比雄虫个体明显偏大。具有持续交配和产卵的习性。

雌虫交配2~3天后产卵,并可多次交配产卵,雌虫可连续产卵250~1000余粒。产卵期平均90~120天,产卵高峰为羽化后10~30天。饲料质量对产卵量影响较大。

大麦虫喜群居,适于高密度饲养。但大麦虫更具有自相残杀习性,自相残杀习性是指成虫吃卵、咬食幼虫和蛹,高龄幼虫咬食低龄幼虫或蛹的现象。

大麦虫养殖技术与利润

  大麦虫是近年从东南亚国家引进,是一种拟步甲科种类的幼虫。老熟幼虫最大体长6厘米左右,比一般的黄粉虫大3-4倍,产量是黄粉虫的5倍,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幼体蟋蟀和黄粉虫。雌性成虫体形比雄性成虫个体明显偏大。由于它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相信不久就会替代黄粉虫进入大宾馆、大饭店把它经过精细加工,成为人们的盘中大餐,将更受大中城市各阶层人士的欢迎。

  大麦虫虫体大,生长周期及速度与黄粉虫相同,食性杂,适应性广,以麸皮、蔬菜、瓜果为主,饲料来源广泛,饲养成本低廉,适合我国各地居民饲养,其产量是黄粉虫的3—4倍,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大麦虫养殖在国际市场上起步较早,国内养殖还未见规模养殖成功的报道。本示范场从2005年引进以来,通过长时间的试验和饲养,已经全面掌握其生态习性和生长繁殖规律,解决诸如产房设置、饲料配方、温湿度调控、变蛹羽化等关键技术,科学地总结出一套最佳养殖模式,为特种水产动物和珍稀畜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饵料保障。大麦虫作为高级饵料的蛋白源,具有极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国外大麦虫每条售价为15美分,按每公斤700条计算,其价格为人民币1000元;国内市场每公斤为100元,还常出现有价无货局面,所以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需求。大麦虫养殖技术大致与黄粉虫相同,只是在厂房设置、饲料配方、温湿度调控和变蛹羽化等重主要环节略有不同,养殖者一经技术培训,就可以掌握要领,独立操作。大麦虫主要的设备是网筛和饲养容具。网筛盒:供成虫产卵用,又是分离虫卵、虫体及饵料的工具。可用木盒框装上纱网,网孔3毫米。容具:有柜、箱、池、盒等。网箱规格大小,依虫量多少而定,最大为70厘米×45厘米×18厘米为宜(我们都是采用这种塑料框养殖)。容具内壁四周要求光滑,避免大麦虫爬出和防止蜘蛛、壁虎、螳螂等虫危害。

  饲养大麦虫的场所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屋里,光线不宜太强,保持温暖,最适宜温度是18~30℃,相对湿度70%。夏季气温高时,洒水在地上降温;冬季要保温,以保证大麦虫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大麦虫养殖技术的应用前景

大麦虫养殖技术是以麸皮和混合配方饲料及蔬菜、瓜果的下脚料为主,饲料来源广泛,饲养成本低廉,适合我国各地区广泛饲养。利润一般市场价格在40-60元/斤左右。

大麦虫又称超级麦皮虫或超级面包虫,是一种鞘翅目,拟步甲科种类的昆虫。大麦虫的老熟幼虫最大体长达到6~7cm左右,其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同类科目的其他昆虫。由于大麦虫个体大,社会养殖量少,早期主要是作为名贵金龙鱼、银龙鱼等高级观赏鱼类的专用饵料。随着生产养殖技术的成熟,社会养殖量逐渐加大,价格趋于平缓、稳定,尤其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适口性好等优点,开始逐步向各类人工饲养爬行类宠物(壁虎、蜥蜴、龟等)推广应用。在海外的专业鱼场及高档宠物繁育场均将大麦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活体饵料,大麦虫逐步将发展成为与黄粉虫、蟋蟀、蝗虫、蚯蚓相当甚至取而代之的趋势。

大麦虫养殖技术 大麦虫如何养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动物蛋白质的需求量愈来愈大,畜禽生产亦必须相应迅速发展。但由于蛋白质资源相当缺乏,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目前许多国家将人工饲养昆虫作为解决蛋白质饲料来源的主攻方向。大麦虫的开发即是突出代表之一:一方面可以直接为人类提供蛋白,一方面作为蛋白饲利用。

将昆虫作为饲料历史悠久,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此领域的开拓停滞不前,到目前为止,规模不大,所占比例不高,亟待大力发展。当前,深入开展饲用昆虫资源普查,筛选出一批更理想的虫种,通过一系列选育工作,使蛋白质含量提高到80%以上;深入进行生理学、生态学等一系列研究,大幅度提高繁殖系数和年饲养代数;改进饲养技术和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工业化程度,改善生产流程,提高提取和深加工工艺以及自动化水平;生产多种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成本不高,深受欢迎的产品。

昆虫种类繁多,其生物量可能超过陆地上所有动物的生物量,而且昆虫具有世代短,繁殖快,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更为可贵的是许多昆虫特别是腐食性昆虫能够利用人和其他畜禽不能利用的废物,因而据有关报道估计,在21世纪初,昆虫将成为仅次于微生物菌体、单细胞生物之后的第三大蛋白质来源。我国作为缺乏蛋白质来源的国家,积极开发利用昆虫蛋白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麦虫养殖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型养殖业,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源、节空间、节人力的“五节”特点。应用前景很好。大麦虫的种源来自于东南亚,属国外昆虫品种。在我国极少有野生的大麦虫。大麦虫在我国特种养殖业中属刚刚起步阶段,市场上很少见批量销售的个体或企业。目前大麦虫的养殖技术在我国还没有普及开来,市场上的高蛋白活体饲料均以黄粉虫、蚯蚓、蝗虫、蝇蛆为主。大麦虫的养殖推广有望在两年左右的时间进入高蛋白活体饲料的市场,并以它养殖成本低,养殖技术简单而迅速在昆虫养殖业独占熬头。

宠物养殖业是世界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是人们休闲娱乐,提高生活质量的好方式。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龙鱼是贵族阶级高层消费的玩物,主产在亚洲,其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经人工驯化养殖成功的主要品种由:红、橙红、白、黑、金、银和青色的龙鱼,由于它保持原始的体形,鱼体漂亮,观赏性较高,又濒于绝种,以活化石驰名于世,有考古和学术价值,与我国的大熊猫齐名,被列为世界甲级保护动物。仅10厘米至12厘米长的幼鱼,每尾的售价就在千元以上,一尾成年龙鱼售价高达数十万美元。是目前观赏鱼中价格最昂贵的品种,全球主要经营的500多个龙鱼品种,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都能买到,占世界观赏鱼品种的85%。销售占世界观赏鱼的大部分市场,为本地区带来了丰硕的经济回报。在这些国家龙鱼养殖规模庞大,活昆虫供不应求,仅每年从我国进口活蜈蚣1000万条,国外大麦虫每条15美分,按每公斤700条计算,价格在1000元人民币/公斤,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巨大大麦虫的推广养殖有望在短时间内成为昆虫养殖界 的佼佼者。

大麦虫的饲养和黄粉虫有什么区别吗

1、大麦虫良种选育。必须要选择健康亲缘较远的大麦虫做种源,这样的话可以在养殖方面减少养殖难度,也会在后期获得巨大收益,但是前期良种选育培育的投入也是不小。

2、对于大麦虫的饲料选择,一般的话有常用的精选饲料配方,主要是麦麸、玉米粉、面粉和豆渣之类的五谷类原料,再加上一些土豆、南瓜和红薯之类的作为青饲料的组成主体。最后要注意饲料的含水量,稍显干燥的饲料更受大麦虫的欢迎。

3、现代化的大麦虫养殖一般采用正常的规格统一的标准饲养盘进行养殖培养,对于幼虫的培养一般采取留种培育的模式,更有利于产业化的发展。在养殖期间要保证幼虫和成虫充足的饲料供应,确保可以给予大麦虫营养成长空间。

4、大麦虫规模化生产的投入使用离不开基础饲养设备的完整配置,比如说饲养车间的无死角、保持完全整洁、定期消毒处理等,还要有标准的分离筛和产卵盘,最后再搭配孵化箱的正确处理,注意底层保温。

5、对于环境条件,大麦虫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的话温度要求是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温度把控的好的话可以保证大麦虫的正常生长,确保营养物质的完备吸收。但是对于环境的卫生问题,还是要注意杀毒,这是很需要重视的问题。

6、对于大麦虫养殖的防疫工作,是最需要重视的问题,比如说生活中常见的蚂蚁和壁虎之类都算是大麦虫成长的天敌,一经发现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处理。还有针对死亡的大麦虫虫体的清除,保证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疾病和霉质的传播。

大麦虫养殖技术的形态特征

  大麦虫的饲养管理:

  大麦虫喜欢群集,它们对食物的要求不高,麸皮、秸秆粉、蔬菜残叶等即可满足它们对营养和水份的需要,但幼虫和成虫有大咬小的残杀性,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密度过高、饲料缺乏、湿度过大的情况下。因此,要将同龄的幼虫、卵、蛹、成虫区分出来,放在各自的容具中饲养。室温13℃时开始活动取食,室内温度低于10度时大麦虫就有半冬眠状态,停止生长。温度在25-32℃时生长最快,高于35℃时会造成大麦虫大量死亡。湿度应控制在40%-70%之间,湿度过高会造成大麦虫体表积水或饲料霉变,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应避免大麦虫爬出和防止蜘蛛、壁虎和老鼠等危害大麦虫。

  排卵期大麦虫饲养管理

  现在你看到的这些形如天牛、颜色为黑褐色的小东西为大麦虫的成虫,它们身上的颜色告诉我们,此时,它们已进入性成熟期,是它们孕育新生命的时节了。这是要将它们从暂养盘中转移到成虫筛中,成虫筛是成虫产卵生活的场所,又是分离虫体、饲料和虫卵的工具,你看它们簇拥着、戏玩着生活得多开心呀。雌雄大麦虫交首及耳、谈情说爱享受着属于它们的幸福时光。为了有足够的能量孕育下一代,此时应给它们饲养成虫专用的饲料。

  成虫饲料的配制

  在饲喂大麦虫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配制饲料的配比,使饲料的成分必须为大麦虫所需为最佳,我们将大麦虫饲料分成了幼虫饲料和成虫饲料。成虫饲料在大麦虫羽化后即产卵期饲喂,成虫饲料的粗料用量少、营养价值较高。原料到时玉米粉、麸皮、秸秆粉、微生物添加料。加微生物添加料是为了使大麦虫更好的消化吸收饲料中营养成分,配比为每2份玉米粉、2份麸皮、2份微生物添加料兑1份秸秆粉。这样的饲料比幼虫饲料营养价值更高,在配制大麦虫饲料时,人们可用当地资源就地取材,选用不同的农作物秸秆、青饲料作为大麦虫的粗料,这样可大大降低养殖的成本,使养殖户获得更大的利益。成虫喜欢晚间活动要多喂料,室温在26-32度时产卵量最多,而且所产卵的质量也高,一个产卵期每只雌虫可产卵1000粒左右,室温为19-25摄氏度时,产卵下降至500粒。室温越低,大麦虫的产卵量越低,当室温低于14度时,大麦虫很少或不交配产卵。

  接卵盘中的卵应每隔一天收集整理一次,收集大麦虫卵时,要将接卵盒内的饲料连同虫卵一同倒入孵化盘中,对于板结在盘底的饲料卵团,可用工具轻敲震动接卵盘底,将卵团震下,再用软刷紧贴盘底,将粘在盘底的余团轻轻刷下来,应保持卵团原来的状态,不要碾碎它们,以免破坏了虫卵。每4-5个卵团集中倒入一个孵化盘中,收集卵团常与饲喂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卵团清扫干净后,均匀的在上面撒上一层幼虫饲料,厚度约为5mm,用来继续接卵。将养殖筛中生命结束了的成虫挑选出来,集中放在一起,同时给养殖筛中余下的大麦虫喂上一大把成虫饲料及一大把切碎的蔬菜,蔬菜主要是为大麦虫补充水分的。因成虫的口径小,为便于它们取食,应尽量把菜叶切碎,成虫的取食量不大,这么多饲料,约够一筛1500只左右的成虫吃两天,饲喂过程中饲养员可视情况而定,及时为它们补喂青饲,要注意使温度保持相对恒定,湿度不要太大,以免使饲料霉变。虫卵被集中起来之后,应上下整齐的叠放在一起,这样可以给虫卵保温,以使它尽快孵化,两天后应将孵化盘上下错开25px左右,4-5天后可以错开2-75px,直到幼虫长至50px,并添加一些菜叶,以供孵化出的幼虫食用。这个时期约为半个月长。期间不需要为它们添加饲料,接卵盒中原本的饲料,和饲喂成虫时弄下的饲料已经足够小幼虫食用了,只要每天为它们补充些青饲料即可。为了便于管理,此时应将它们移植幼虫盒中,按幼虫来管理。

  黄粉虫的饲养管理:

  养殖黄粉虫,首先必须解决种虫、饲料,设备等问题。

(一) 种虫 : 种幼虫选择标准:

  选择优质黄粉虫良种,是提高成活率、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延长产卵期、促进高产、缩短繁殖周期、降低饲料消耗的关键和基础。

  选种一般是选择幼虫作种虫。优良的种幼虫生活能力强,不挑食,生长快,个体大,产卵多,饲料利用率高。在初次选择虫种时,最好向有国家科技部门或农业部门授权育种的单位购买。以后可学着自行培育虫种,每养2~3代更换1次虫种。选择种幼虫应注意:

  (1)个体大,每千克重量为3500~4000条;

  (2)生活力强,爬行迅速,对光照反应快,喜欢黑暗。把虫子放在手心上时,爬动迅速,遇到菜叶和瓜果皮会很快爬上去取食;

  (3)形体健壮,虫体充实饱满,色泽金黄,体表发亮,腹面白色部分明显,大幼虫体长在25或3㎜以上。

  (4)营养全面。要求从幼龄开始精心饲养管理,不断增加饲料和瓜、菜等,减少喂养密度,从而饲养出肥大健壮、生活力强的良种。

  养殖黄粉虫最重要的是有种虫。成龄幼虫、蛹、成虫都可做种虫。饲养到不同虫期,按黄粉虫的养殖技术,认真挑选蛹、成虫,除去病虫,筛好卵,使各虫期同同步繁殖,达到提纯复壮,买到成龄幼虫后,将其放入盛有麦麸的木盘中喂养,添加新鲜菜。认真观察化蛹情况,当盘里,再将筛盘放入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待蛹羽化成成虫。如此时也买到蛹,将它与两天内化的蛹放在一起,每05公斤蛹放在一个盛有麦麸的筛盘中,再放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编号上架,待其羽化,注意清除死蛹。再如买到成虫,将其放在盛有饲料的筛盘中,每隔7天,将成虫筛出换盘。筛下的饲料中混有卵,放在木盘中,继续孵化,经过细心挑选和饲养的各期虫,都可以做种虫繁殖,不过最好还是用成龄幼虫做种虫为好。  

  (二)饲料 :

  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是麦麸子,也可辅以糠麸子等(玉米面过细,不透气,不能做黄粉虫饲料),菜类主要是白菜,萝卜,甘兰等青叶菜都可以。这些饲料可以满足虫体对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水分的需要。为了提纯复壮种群,加快繁殖生长,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鱼粉等。每05公斤黄粉虫在一代周期中可吃掉麦麸子15公斤,菜3公斤。

  (三)设备 :

  1、养殖黄粉虫必须有饲养房饲养房要透光、通风,冬季要有取暖保温。饲养房的大小,可视其养殖黄粉虫的多少而定。一般情况下每20平方米,1间房能养300-500盘。

  2、饲养黄粉虫的木盘制作抽屉状木盘为饲养盘,一般是长方形,规格是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8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纤维板钉好。筛盘,也是长方形,它要放在木盘中,规格是45厘米35厘米6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12目铁筛网用三合板条钉好。制作饲养盘的木料最好是软杂木,而且没有异味。为了防止虫往外爬,要在饲养盘的四框上边贴好塑料胶条。

  3、摆放饲养盘木架根据饲养量和饲养盘数的多少,制作木架,用方木将木架连接起来固定好,防止歪斜或倾倒。然后就可以按顺序把饲养盘排放上架。

  4、筛盘、筛子用粗细几种铁筛网,12目大孔的可以筛虫卵。30目中孔的可以筛虫粪。60目的小孔筛网,可筛1-2龄幼虫。

  5、饲养房内部要求温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低于10摄氏度以下虫不食也不生长,超过30摄氏度以上虫体发热会烧死。湿度要保持在60-70%之间,地面不宜过湿,冬季要取暖,如冬季不养可自然越冬。夏季要通风。室内备有温度计、湿度计。

成虫后翅退化,不能飞行,爬行速度快,附抓能力强。喜黑暗,怕光,夜间活动较多。在一定条件下,成虫、幼虫均有自相残杀习性。初羽化的成虫为乳白色,隔2天后逐渐变硬并变为黄褐、红褐、黑色,开始取食、交配、产卵。成虫的寿命一般在140~180天之间,平均寿命120天以上,雌虫产卵高峰为羽化后的10~30天。雌虫产卵量约在400~1600粒,平均产卵量为600粒/头。交配一次后的产卵量为10到18粒左右,若加强管理可延长产卵期和增加产卵量。若利用复合生物饲料,提供适当温度、湿度,平均产卵量可达1200粒以上。大麦虫成虫产卵的最适宜温度是30度。湿度为60%,成虫每天都要供给充足的精饲料(如面粉、玉米粉、鱼粉、肉骨粉)和青饲料(如南瓜、白菜、红萝卜、冬瓜、或各类水果等),以保证正常的产卵量,一个标准的产卵箱内(80乘40的产卵箱)应放置成虫的数量为800只左右,雌雄比例按自然比例,在温度为零上30度左右每4天或5天换一次盘,时间不可过长,超过5天第一天产的卵会孵化出来,如不及时换盘,刚孵化出的小幼虫会爬出筛网表面,如成虫在缺乏青饲料的时候会将幼小的幼虫吞噬掉,造成卵的浪费,也会因此降低产量。如果成虫产卵是产在产卵纸上的要将产卵纸及时收集到一起进行孵化,但筛网底部的饲料和成虫粪便中也会有虫卵存在,要将其统一收集进行孵化。饲料中卵的数量大约占整个产卵箱中的八分之一。大麦虫成虫的死亡比例很小,每次换盘时的死亡量大约在2%左右,成虫死亡后不必及时清理出来,其他健康的大麦虫成虫会将其可食部分进行吞噬,刚死亡后的大麦虫成虫也是很好的高蛋白饲料,待大麦虫将其可食部分吞噬后再将无法吞噬的部分(如头部、触角、脚只)在换盘时清理出来。

幼虫生长期一般为120~180天,最适温、湿度条件下生长期90~120天,平均生长期为100天,一般10~15龄。

幼虫习性与成虫一样,但不同的饲料直接影响到幼虫的生长发育。合理的饲料配方,较好的营养,可以促进幼虫取食,加快生长速度,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幼虫喜好黑暗。幼虫群体饲养比散居有利于生长。由于群居互相运动磨擦,可 以促进虫体体液循环及消化,增强活力。幼虫的饲料比较简单,初孵化出的小幼虫约2到3毫米,体壁柔软、颜色为白色,刚孵化出的小幼虫因进食困难,所以要适当的添加一些细饲料,如小麦粉、大麦粉等。

幼虫蜕皮时常爬浮于群体表面。初蜕皮的幼虫为乳白色,十分脆弱,也是最易受伤害的时期。约两小时后逐渐变为黑褐色,体壁也随之硬化。正常温湿度下老幼虫从开始蜕壳为3到5分钟,老幼虫开始蜕壳变成蛹的时间为两到三分钟。大麦虫幼虫最是适应的生长温度为零上30度,湿度为60%左右。幼虫的饲料中要每天投喂青饲料,大麦虫幼虫的生长速度的快与慢跟青饲料有着直接的关系,主饲料(麦麸)是不可缺的,但要 想让大麦虫幼虫以最快的速度生长就必须不能间断青饲料,大麦虫幼虫在没有青饲料的情况下进食主饲料(麦麸)会很慢,主饲料吃的慢长的就慢,怎么知道大麦虫幼虫是缺青饲料或投喂多了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手翻动饲养盒里的饲料和虫体,如感觉到有点热很干燥说明该喂青饲料了。 雄虫

雄虫管状附腺与豆状附腺发达成对,可见睾丸内有许多精珠。雄虫羽化5天后睾丸和附腺已十分发达、清晰。活体解剖可见雄性管状附腺不断伸缩,向射精管输送液体。可能管状附腺与豆状附腺在雌雄交配时有助射精和输送精液的作用。交配时睾丸中的精珠与附腺排出的产物一同从射精管排出。每个雄虫约有30~60个精珠,每头雄虫一生可多次交配。

雌虫

卵巢发育与繁殖

刚羽化的雌成虫卵巢整体纤细,卵粒小而均匀,卵子不成熟。受精囊腺体展开而不收缩,说明卵巢是在羽化后逐渐发育成熟的。

羽化5天后的大麦虫,卵巢发生很大变化,长大的卵进入两个侧输卵管,但卵仍不十分成熟,受精囊及其附腺较前期发达,较粗壮一些,特别是受精囊、附腺开始具有收缩功能。大麦虫羽化20天后, 到了产卵盛期,大量成熟的卵在两侧输卵管存积,使两侧输卵管变为圆形,端部卵巢小卵不断分裂出新卵,如果此时营养充足,护理好,端部会出现端丝。端丝的出现有望增加更多的卵。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大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