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鹦鹉鱼养殖知识

   2023-05-16 互联网艺莲园176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鹦鹉鱼养殖知识:  1、选择合适的鱼缸,密度不可过大。鹦鹉鱼天性喜欢自由,应该选择中大型的鱼缸饲养鹦鹉鱼。鹦鹉鱼不属于群居的鱼类,所以饲养的时候鱼的密度不要太大,保持在二十条以内即可。  2、保持水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鹦鹉鱼养殖知识:

 1、选择合适的鱼缸,密度不可过大。鹦鹉鱼天性喜欢自由,应该选择中大型的鱼缸饲养鹦鹉鱼。鹦鹉鱼不属于群居的鱼类,所以饲养的时候鱼的密度不要太大,保持在二十条以内即可。

 2、保持水温在二十五到三十度之间。鹦鹉鱼属于热带鱼类,不喜欢低温环境,所以饲养鹦鹉鱼的水温要保持在二十五度到三十度之间,冬天气温低的时候,要及时用恒温棒等设备给鱼缸内的水加温。

 3、每天保持三个小时的光照。但是不要超过太长时间。因为晒的太久也会使得鹦鹉鱼缺氧,体色也会由红色褪色变白。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

牛养殖技术:

放牧牦牛的草地上,除棚圈及一些简易的配种架、供预防接种的巷道圈外,一般很少有牧地设施。

牦牛的棚圈只建于冬春牧地,仅供牛群夜间使用。多数是就地取材,有永久性、半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几种类型。

①泥圈。泥圈是一种比较永久性的牧地设施,一般应建在定居点或离定居点不远的冬春季牧场上。一户一圈或一户多圈。主要供泌乳牛群、幼牛群使用。

泥圈墙高1~12米,大小以200~600米为宜,在圈的一边可用木板或柳条编织后上压粘土方式搭建棚架,棚背风向阳。

泥圈可以单独建一圈,也可以二、三个或四、五个圈相连。圈与圈之间用土墙或木栏相隔,有栏内相通。在顶端的一个圈中,可建一个本栏巷道,供预防接种、灌药检查等用。

②粪圈。是利用牛粪堆砌而成的临时性牧地设施。当牦牛群进入冬春冷季牧场时,在牧地的四周开始堆砌。方法是每天用新鲜牛粪堆积15~500px高的一层,过一昼夜,牛粪冻结而坚固,第二天又再往上堆一层,连续几天即成圈。粪圈有两种:一是无顶圈,如象四堵围墙那样,关栏成年牦牛,面积较大,可防风雪。另一种是有顶圈,关栏犊牦牛,其形状如象倒扣的瓦缸,基础如马蹄,直径约1米,层层上堆逐渐缩小,直至结顶,高约1米,正好可关1头犊牛。圈的开口处与主风向相反,外钉一木桩,犊牦牛栓系在桩上,可自由出入圈门。圈内可垫一些干草保暖。

③草皮圈。是一种半永久性的,经修补后第二年仍可利用的牧地设施。在冬春季牧场上选择避风向阳处,划定范围,利用范围内的草皮,堆集而成的圈。草皮堆高60~2500px左右,供关栏公牦牛和驮牛。

④木栏圈。用原木取材后的边角余料围成圈,上面可盖顶棚,用于关栏犊牦牛。木栏圈可建在泥圈的一角,形成圈中圈,即选取泥圈的一角,围以小木栏,开一低矮小门。圈内铺以垫草,让犊牦牛自由出入。夜间将犊牦牛关栏其中,同母牦牛隔离,母牦牛露营夜牧,以便第二天早上挤乳。

想要养殖蚯蚓的话,都必须懂得哪些知识呢?

1、蜂种知识:有中蜂和意蜂两种蜂种。2、生活习性: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3、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4、养蜂工具: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5、管理技术: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一、蜂种知识

1、中蜂

(1)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

(2)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意蜂

(1)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仅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也是生产花粉和蜂浆的理想蜂种。

(2)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二、生活习性

1、社会性

(1)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

(2)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2、筑巢性

(1)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

(2)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群居性

(1)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独有的群味来辨别异同。

(2)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4、储藏性

(1)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

(2)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

1、蜜源丰富

(1)蜜蜂的生存和繁殖离不开蜜源的支撑,如果附近的蜜源不足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就更不要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2、气候适宜

(1)蜜蜂对气候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3、环境安静

(1)蜜蜂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稳定发展,在嘈杂的地方蜂群无法安静的育虫和采花酿蜜,若蜂群受到严重惊扰甚至可能弃巢而逃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偏僻且鲜有人畜打扰的地方。

4、敌害要少

(1)蜜蜂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例如胡蜂、蜘蛛、蛙类等都会捕杀蜜蜂,尤以胡蜂对蜜蜂的威胁最大,特别是夏秋季节胡蜂往往集中侵袭蜂群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敌害少的地方。

四、养蜂工具

1、蜂箱

(1)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主要分为传统蜂箱和活框蜂箱两个大类,其中传统蜂箱有圆桶蜂箱、格子蜂箱等等

(2)活框蜂箱则有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

2、巢基

(1)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人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

(2)蜂种不同巢础房眼的大小也不相同,养蜂时一定要选择与蜂种相对应的巢础。

3、蜂帽

(1)蜂帽是养蜂人管理蜂群时的保护工具,主要作用是防止养蜂人被蜜蜂蛰伤。

(2)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用白色尼龙纱制成,前端透视部分用有网眼的尼龙纱,使用时像戴帽子一样戴在头上。

4、其他

(1)养蜂工具的作用是提高养蜂效率,例如摇蜜机可快速将蜂蜜从巢脾上分离出来,而蜂扫则可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

(2)养蜂工具还有饲喂器、起刮刀、隔王板、囚王笼、移虫针等等。

五、管理技术

1、饲喂

(1)饲喂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具体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

(2)其中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奖励饲喂则是用于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2、分蜂

(1)分蜂是扩大蜜蜂种群数量的主要方式,具体可为分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

(2)其中自然分蜂是指蜂群分蜂后再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是在蜂群未自然分蜂之前便人工拆分蜂群。

3、并群

(1)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

(2)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4、育王

(1)蜂王是蜂群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成员,实蜂群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蜂王的质量。

(2)育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大量优质蜂王,因此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5、介王

(1)介王是指为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例如蜂群失王后要及时介入一只新蜂王以延续蜂群,否则蜂群可能因长期没有蜂王而逐渐灭亡。

(2)更换老弱病残蜂王时也要用到介王技术。

6、防病

蜂病防治一直都是蜜蜂养殖最重要的部分,一旦爆发病害轻者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全场蜂大量死亡,因此要求养蜂人要了解蜜蜂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掌握防治方法。

蚯蚓的大面积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体现在蚓种选择、提纯复壮、饲料准备、蚓床方案、管理措施、病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

蚯蚓所产生的蚯蚓粪颗粒均匀、保水透气性能强,富含营养,被称为有机肥之王。蚯蚓粪能满足几乎所有植物的生长(包括一些挑剔的花卉),因此,一立方米的蚯蚓粪可以卖到800元。同时,蚯蚓由于富含高蛋白,因而是鸡鸭等禽类的很好饲料。

蚯蚓的饲料

基本原则:

蚯蚓饲料的碳氮比(C/N)应小于33,最佳碳氮比为226。蚯蚓的饲料可以是任何有机质,但必须充分发酵。如将未经发酵处理的饲料直接投喂蚯蚓,蚯蚓会因厌恶其中的氨气等有害气体而拒食,继而因饲料自然发酵产生高温(可达60~80℃)并排出大量甲烷、氨气等导致蚯蚓纷纷逃逸甚至大量死亡。

发酵方法:

采用沤肥法,饲料堆的高度控制在12-18m,宽度约3 m,长度不限,每次发酵的饲料重量不得少于400 kg。在高温季节,堆沤后第2天饲料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表明已开始发酵4~5 d后饲料堆内部温度可上升至70℃左右,然后逐渐降温。

当饲料堆内部温度降至50 ℃时进行第1次翻堆,翻堆操作时,应把饲料堆下部的饲料翻到上部、四边的饲料翻到中间,翻堆时要适量补充水分,以翻堆后饲料堆底部有少量水流出为宜。

第1次翻堆后1~2 d,饲料堆内部温度开始上升,可达80℃左右;6~7 d后,饲料堆内部温度开始下降,这时可进行第2次翻堆,并将料堆宽度缩小20%-30%;第2次翻堆后,饲料堆内部温度可维持在70~75℃ ;5~6 d后,饲料堆内部温度下降时再进行第3次翻堆,并将料堆宽度再缩小20%;第3次翻堆后4~5 d,进行最后1次翻堆。

正常情况下,25d左右便可完成整个发酵过程,获得充分发酵腐熟的蚯蚓饲料。

调制和添加营养促食物质的方法

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宽的条形,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死亡。

蚯蚓及蚓粪采收

在蚯蚓养殖密度达到采收要求、养殖床表面的饲料有90%粪化后,将养殖床表面1 0 cm厚的基料用叉子挑到之前铺好的与养殖床等长的塑料薄膜上,利用蚯蚓的惧光性一层一层地将表面的蚯蚓粪剥离,最后得到干干净净的纯蚯蚓。

在采收完蚯蚓后,在养殖床的一侧添加新的饲料,等蚯蚓大量钻进新的饲料中时,将另一侧的养殖床全部清除,然后将养殖床进行整理,即完成了蚯蚓粪的采收工作。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鹦鹉 知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