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农户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养殖石螺田螺赚钱吗
一、养田螺赚钱吗
全国田螺平均价格为: 375 元/斤
田螺自然繁殖,每年1月自然配种,一年后产蛋,一只母螺产仔600多只。周而复始,生育不停。如果要养肉螺,螺仔养4个月即可,一只肉螺10克~12克,每公斤10元,一亩田可产螺2000~2500公斤。覃祖怀不卖肉螺,而用田螺不断地繁殖后代,把幼螺卖给别人饲养。
二、667平方米稻田的养螺投资概算
1、引种费:667平方米稻田放养6万只幼螺重约100千克,每千克4元,共400元;放养大螺(按3公8母的比例,每只18~20克)1100只,重约21千克,每千克6元,共126元。合计种苗费526元。
2、培养水生饲料费用:667平方米放粪肥1400千克(基肥1000千克,追肥4次,每次100千克),支出140元。
3、蚯蚓等活体饲料生产开支100元。
4、消毒药品50元。
5、水电30元,其中水费22元、电费8元。
6、不可预测的开支(以上1~5项的总和×15%)共1269元。
以上1~6项合计973元。
1、当年收入:
①饲养幼螺当年有效益。早稻插秧后7~15天放养6万只田螺苗,到晚稻收割时已达到出售的规格,以成活率90%计算,共有54万只,平均每只重10克,共540千克。完全生态养殖每千克售价6元,共收入3240元。
②稻谷667平方米增产10%,全年(两造)增产160千克,农药、化肥节省70%,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50元。合计收人3390元。2当年支出:973元。收支相抵,盈利2417元。第一年放养大螺1100只,留在鱼沟、鱼坑内继续饲养作为第二年的种螺。进行自繁自养,可省去种苗钱,收益更高。
经营管理提示要获得上述经济效益,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注意苗种质量,放种时认真消毒。
2、随时做好水质管理,营造稻、螺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
3、定期抽测田螺的体重和预测田螺的成活率,并据此安排生产活体饲料供应量。
4、减少销售中间环节,最好直接向饭店或深加工厂销售。
商品生产性饲养田螺,可在稻田中饲养或专门挖制饲养池饲养。以玩赏为目的的少量饲养,器具并无严格要求,用陶瓷质的缸、盆、罐或木桶都能饲养,但为了可以经常观察其生活情况,最好用透明的塑料或玻璃或有机玻璃质的水族箱饲养,上面用铁丝网做盖,以便透气。
箱体不必太大,用35厘米20厘米25厘米的小型长方形水族箱即可。箱底宜垫放8~10厘米厚的含较多腐殖质的泥土,能加入部分塘底挖出的淤泥最好。上面再加上10里你左右深的河水或池塘水,若用自来水,则须先将自来水放入盆或桶内摆放2~3天后再用,但不可用含铁、硫等物质的泉水。箱内适当放些藻类或其他水草,再放几块较大的石块,高出水面5~8厘米,让田螺有时怕在上面休息。
饲养数量不必太多,一般养6~10只已够,最好能从幼螺开始饲养。其来源可以自行捕取,既可直接从池塘或河沟中用手捞取,也可用手抄网捕捞。抄网的直径20厘米左右,网目15~2厘米即可。倘若池面较大,够不着时,可用炒熟的米糠和泥土混合起来,捏成团粒投在池塘或小溪边,田螺闻到香味就会前来取食,此时即可用抄网捞捕。
在田螺的饲养箱内,还可养几条小鲤鱼,它和田螺混养,互不干扰,这样更加有利于观赏。
田螺的饲料,可用鲜嫩的菜叶和浮萍,并以少量的豆粉、细米糠、麸皮末等为搭配食物。它食量较小,不必投喂过多,否则剩余饵料会污染水质,不利它的生长和生存。
小螺经30~40天饲养后,即长大成中螺,其体重已能达到4~6克,此时箱中的水深须适当增加3~5厘米,并增养几棵浮萍和水浮莲。这样,既可供其食用,又能为其提供隐蔽处。投喂的饲料撒在水面上即可。
当中螺长大成成螺时,应把混养的小鱼捞去。此时饲料须每天投喂2次,并要每天捞去残留饵料,保持水质清新。每隔2~3天换去约半数的老水,加入水温相同的干净水。
田螺很怕高温,若在夏季,水温升至30度以上,须设法降低水温、加进新水等。到冬季水温降至10度左右时,则应采取保暖措施,保持其不再下降,否则田螺不易存活,水的酸碱度应给予偏碱性些的,应保持ph值为7~8。此外,还应保持水中的含氧量,隔2~3天换一次水。 是大量的养殖吗? 螺蛳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广泛的利用价值,是一种有待开发和利用的优质动物性蛋白饲料资源。
一、 螺蛳的营养价值 据测定,鲜螺体中干物质52%,干物质中含粗蛋白5536%,灰分1542%,其中含钙522%,磷042%,盐分456%等。有赖氨酸284%,蛋氨酸和胱氨酸为233%。同时还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此外,螺蛳壳除含有少量蛋白质外,其矿物质含量高达88%左右,其中钙37%,磷03%,钠盐4%左右,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在饲料业实践中,螺蛳壳同贝壳一样是矿物质元素。在饲养业实践中,螺蛳壳同贝壳一样是矿物质补料。
二、 螺蛳的养殖技术 田螺通常生长在稻田、湖泊、池塘、沼泽及河沟等处,自然利用时可掌握其生活规律适龄时捕捞。田螺人工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 、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常栖息于冬暖夏凉、底土柔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河溪中。它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25℃左右,水温达15℃以下和30℃以上时即停止摄食活动。10℃以下时即入土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回复至15℃以上时其复又出穴摄食。人工养殖田螺可开掘专用池饲养,也可利用自然的稻田、沼泽、沟渠,还可同鱼类混养。但要求养殖水体无毒、无害、无污染。如利用稻田养殖,则不可施用农药,不能犁耙,且应进出水口安装铁丝或塑料隔网,以便进行控制。
2、 种螺的收集与选择 用于繁殖的亲螺可到稻田、池塘或沟渠收集,繁殖亲螺的选择标准是:螺色清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介壳口圆片盖完整等。雌螺个体大而圆,头部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个体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方向弯曲,其弯曲部即为生殖器。每年4、5、10月为田螺的生殖季节,一般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多者可达40~60个,一年中可产150个以上,产后经2~3周,仔螺重达0025g,即可开始摄食,一般经过一年的饲养即可繁殖后代。采用田螺专养池通常每平方米可投放100~150个;若利用自然水域,以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为宜。
3、 饲养管理 田螺的饲料来源比较广,一般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其它动物内脏、下脚料等等均可投喂。在饲养过程中要留心观察水质,一旦发现水质有污染应立即排除,重新注入新水。田螺的介壳口圆片盖陷入壳内,说明系因饵料不足或饥饿所致,应及时增加投饵数量;如果发现田螺的介壳口圆片盖收缩及有肉质溢出等现象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