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水产养殖养什么好?

   2023-05-17 互联网艺莲园549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东北我大概给你介绍一下,辽宁现在主要是精养,吉林黑龙江多为大水面养殖,辽宁地区的经济养殖主要是以黄磉 乌鳢 鲶鱼为主。(要求当地要有鸡肠或海川丁的供应)现在乌鳢也可以吃膨化料 但效果不很好。黄桑主要是上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东北我大概给你介绍一下,辽宁现在主要是精养,吉林黑龙江多为大水面养殖,辽宁地区的经济养殖主要是以黄磉 乌鳢 鲶鱼为主。(要求当地要有鸡肠或海川丁的供应)现在乌鳢也可以吃膨化料 但效果不很好。黄桑主要是上色问题 裂头问题。您也没有说你具体是在东北哪里 我实在不太好给你介意。不过最好是找当地有销路的产品。否则销路很麻烦 适合东北地区的几个品种介绍如下。 1 澎泽鲫 又名芦花鲫,为广温、杂食性的鱼类,营底栖生活,喜在底质较肥沃且水草繁茂的浅水区栖息和摄食。彭泽鲫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各种水体中生长,抗高温,水温达38℃时也不影响它的生存,耐严寒和低氧,即使在冰封的水下,彭泽鲫亦能较好地生活。在东北地区生长期为5~10月,其中6~9月生长最快。 澎泽鲫为杂食性的大型鲫鱼,食物来源广泛,在天然水域中以生长快、个体大而著称,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尾达65kg。在池塘养殖中,一般情况下,当年繁殖的彭泽鲫鱼苗,经6个月左右的养殖平均个体可达19cm以上,体重可达200g,成鱼常见的个体重多在400~500g左右。这种较快的体重增长速度是其他鱼类养殖品种中所不多见的。 该品种在生产中表现出优良的生长特性,而且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强。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东北六须鲶 东北六须鲶,又称东北大口鲶,土名怀子、怀头,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河流中,喜栖息于水流平缓,水质清新的江河水域,白天隐居于水色深暗的底层,夜晚活动摄食。它的生存水温是0~38℃,最适水温是25~28℃,较不耐低氧,在水中溶氧3mg/L以上时正常生长,低于2mg/L则出现浮头,低于1mg/L就会导致缺氧死亡。 东北六须鲶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鱼苗阶段摄食轮虫、水蚤、摇蚊幼虫及野生鱼苗;成鱼阶段摄食底鱼、虾、青蛙、蝌蚪,也吞食畜禽内脏等下脚料,甚至吃动物腐尸,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同类相残现象较严重。冬季食量减少或停食。东北六须鲶生长速度极快,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1龄鱼重可达1~2kg;2龄鱼可达15~25kg;3龄鱼体重可达3~5kg;3龄以上鱼生长减慢。 池塘主养东北六须鲶具有投资小、见效快、产量高、效益大的特点,是目前养殖东北六须鲶的主要推广模式。 

想在农村池塘搞水产养殖,养什么鱼比较好?

中国的鳢科鱼类共有7个种,它们分别是乌鳢、斑鳢、月鳢、宽额鳢、纹鳢、线鳢和长身鳢。其中只有乌鳢是一个广布种,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产量也最大,斑鳢、月鳢和宽额鳢仅分布在华南地区,包括台湾省和海南省;而纹鳢、线鳢和长身鳢则相当少见,分布区十分狭窄,仅见于云南省的怒江、澜沧江水系,经济价值小。人们习惯于将鳢科鱼类通称为乌鱼、黑鱼(北方和华东地区)、才鱼(湖北、湖南)、生鱼、木鱼(广东、香港地区)、乌棒(西南地区),此外还有斑鱼、孝鱼、蛇头鱼、文鱼等地方名。

乌鳢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无论是湖泊、水库、河川、溪沟、塘堰还是水田、渠道,甚至连一般鱼类难以生存的沼泽、积水潭、洼凼等都能生长、繁衍。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符合“头年鱼种、二年成鱼”的生产要求。乌鳢的含肉率高,又无肌间细刺,是老少皆宜的鱼品之一。据测定,每100克鲜鱼肉中,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糖12克,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据医籍记载,乌鳢还有去瘀活血、滋补壮阳、收肌生津、怯寒调养等药理作用,在东南亚及中国两广、港澳台地区一向被视作佳肴兼补品,故而身价不凡。此外,与其他鱼类不同,乌鳢离水后不易死亡,死后肌体也不易腐败变质,所以更便于长途运输与加工。 生鱼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生鱼的地方名有:黑鱼、财鱼、乌棒、斑鱼、蛇头鱼、孝鱼、默头鱼等。生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

生鱼骨刺少,可食率63%。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在两广和港澳地区,生鱼一向被视为病后康复和体虚者的滋补珍品。广东驰名的“生鱼葛菜汤”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生鱼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运输方便,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生鱼渐成为产销两旺的特种养殖品种,生鱼的养殖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生鱼的养殖是一个集约化、高密度的生产过程,与野生自然环境下相差很大,所以这就大大增加了鱼种感染各种各样疾病的可能。一旦发病,很容易使病情扩散,即使采取治疗措施,花费往往很高而结果也未必理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生鱼养殖过程的病害防治,应注重于“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鱼的发病,是鱼体、病原体、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下,鱼体抵抗力在这种环境中不足以抗衡病原体毒力而形成鱼体患病的。了解到这一点,对于生鱼的病害防治,可从改良环境、增强生鱼抵抗力、减弱病原体三方面来着手。

(一)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自身抗病能力。

主要是合理放养,适量投喂,保证饲料质量(如选用“群丰牌”膨化鳢科料),加强日常养殖管理。

(二)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水质干净清新及各理化因子的稳定性,定期杀虫消毒,定期更换新水,泼洒净水剂或光合细菌,保持水环境的稳定性。

(三)药物防治

用药物来抑制和杀灭鱼体和水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其毒力。

常见的生鱼病害有: 车轮虫病 1 1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乌鳢的鱼苗鱼种阶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4~7月较流行,适宜温度20~28℃。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饵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下雨等情况易于发病。

1 2 症状

病鱼粘液增多,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游动缓慢,鱼体消瘦,呼吸困难而死。

1 3 防治

⑴苗种分塘,转池,越冬时用8PPM的硫酸铜溶液浸洗10~15分钟。

⑵07PPM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遍洒。

⑶毒虫一号01PPM全池泼洒。

⑷每亩用苦楝树20~30公斤煮水泼洒,连用2天。 出血病 2 1 流行情况

出血病是乌鳢鱼种培育阶段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易引起成批死亡。每年的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流行适宜的水温为27~30℃。由于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等原因,常会导致此病的暴发。

2 2 症状

病鱼鳍基、腹部、尾部等处有出血斑,鱼体暗黑而消瘦,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呈鲜红色,、腮丝发白,即呈“白腮”现象,肠内无食,肠壁充血。

2 3 防治方法

⑴提高水位,增加换水次数,增加红虫等喜食饲料的投喂。

⑵博灭05~1PPM+硫酸铜03PPM全塘泼洒,并拌喂不溶性氟哌酸原粉5克/公斤料,连喂3~5天。

⑶呋喃西林原粉2~3PPM全塘泼洒。

⑷百杀迪02~03PPM全塘泼洒,并拌喂利福平原粉4克/公斤料,连喂3天。 白皮病(烂身病) 3 1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乌鳢的夏花鱼种,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尤其是夏花分塘前后,因操作不慎,碰伤鱼体或水质恶化,特别是放了没有充分发酵的粪肥,病原菌更易滋生和繁殖,鱼体容易感染此病。死亡率高,可达50%以上;病程短,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的时间。

3 2 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严重时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游动不平衡,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直至死亡。

3 3 防治方法

⑴定期充换新水或泼洒生石灰、养殖宝、亚硝酸盐降解剂、海中宝等药物调节水质,以保持水质爽洁。

⑵二氧化氯或强氯精03PPM全池泼洒,连用2天,第二天起用红霉素原粉3~5克/公斤料内服,每天2次,连用5天。

⑶五倍子4~5PPM+红霉素3PPM溶水全塘泼洒,隔日再用一次。

⑷大黄粉3PPM煮水+硫酸铜全塘泼水,并拌喂溃疡平或鱼夫宝,3~5天为一疗程。 水霉病 4 1流行情况

主要发生在乌鳢受精卵的孵化阶段和鱼种阶段,由于水环境不良或气温低(15~20℃),特别在阴雨天,突然感染引起,可造成受精卵大批死亡。

4 2 症状

菌丝进入卵膜内或进入受伤鱼的肌肉内,丛生大量外菌丝,外菌丝呈放射状。

4 3 防治方法

⑴严格用药物消毒孵化池和池塘,保持水体清新,水温低的季节做好防虫、防冻伤鱼的工作。

⑵鱼卵可用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2天。至于病鱼可用01PPM孔雀石绿全塘泼水。 肝胆坏死病 5 1 流行情况

此病流行于每年的6~11月份高温季节,为严重危害生鱼养殖的疾病之一,由于水体亚硝酸盐太高,或长期过量投喂,常会导致此病的暴发。

5 2 症状

病鱼体软无力,游动缓慢,常常靠在岸边,解剖内脏可见肝脏变黄或变白,表面分布有白色或绿色或黑色的脓点,肝脏肥大,部分病鱼胆汁变清。部分严重的病鱼肠道有充血的现象。

5 3 防治方法

⑴用药之前先调水,可用海中宝和亚硝酸盐降解剂降低水中的毒性和亚硝酸盐。

⑵百杀迪02~03PPM全塘泼洒,连用2天,并拌喂氟哌酸原粉4~6克/公斤料,一天两次,连喂3~5天为一疗程。

⑶强毒净08~1PPM+硫酸铜05PPM全塘泼洒,隔一天再用一次,并拌喂抗生素原粉,连用3~5天。

⑷桂花博士05~08PPM+呋喃唑酮1PPM泼水。 小瓜虫病 6 1 流行情况

此病流行于春、秋季。对乌鳢的年龄无严格的选择性。小瓜虫病借助于胞囊及幼虫传播,刚孵化出的幼虫侵袭力较强,随着时间的推延而逐渐减弱,水温15~20℃侵袭力最强。

6 2 症状

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可见布满了白色小点状的囊泡,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游动迟缓,漂浮水面,鱼体不断与其它物体摩擦,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6 3 防治

全塘泼洒硝酸亚汞,水温15~20℃,使池水成01PPM。

鱼类养殖条件

农村鱼塘适合养的鱼有很多,比如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鳊鱼等等。其中鲤鱼是比较常见的,在很多地方都有分布,饲养起来很容易。鲫鱼也是适应能力较强的鱼,草鱼是草食性鱼类,可以喂植物。鲢鱼则是滤食性鱼类,套养的话不用专门投喂,水中也会有浮游生物供它摄食。

一、鲤鱼

鲤鱼是比较常见的经济型鱼类,在我国的分布也很广泛,本身的适应能力强,比较适合饲养。这种鱼主要生活在水底,能够接受的食物有很多,人工饲养主要投喂豆饼、蚕蛹等高蛋白饲料,这样它才能长得快长得好。

二、鲫鱼

鲫鱼是我国常见的淡水鱼,在青藏高原以外的水域中都有分布。作为杂食性的鱼类,它的食性很广,而且适应能力强,而且也比较抗病,加上生长速度快,对温度的要求不高,很适合饲养在农村的鱼塘中,也有不错的经济效益。

三、草鱼

草鱼的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因此也非常适合农村鱼塘饲养,本身是中下层的鱼类,主要以各种植物为食,人工饲养的话可以选择一些颗粒料,这样它长得会更好,每次喂食只要喂八分饱,同时还要清理没吃完的食物。

四、鲢鱼

鲢鱼是鲤科鲢属的鱼类,身体呈纺锤形,比较容易饲养,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农村鱼塘里可以采用套养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还能吃掉一些浮游生物,对改善水质有一定的帮助。

一、鱼塘养鱼注意事项

1选择池塘

鱼塘养鱼的第一步是要选择合适的池塘。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自然池塘,没有就要用人工池塘了。需要注意的是,池塘的保水性一定要好,千万不要在渗透能力强的地质上建塘,而且还要保证水源充足,另外为了应对旱季和雨季,还要做到耐旱耐涝。

2清塘消毒

准备养鱼之前,一定要进行清塘和消毒。如果是老池塘的话,最好将塘底的淤泥挖出一些,不然很容易滋生一些有害细菌,对鱼儿的健康十分不利。除了要挖出淤泥,还要进行消毒,可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塘进行泼洒,等待几天后用清水冲刷。

3投放鱼种

处理好鱼塘后,就可以投放鱼种了。根据池塘的大小,当地的环境以及鱼类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鱼种进行投放。而且购买鱼种的途径要正规,这样才能保证鱼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投放密度,不能饲养太多。

水产活鱼如何养

鱼类的生殖过程是在满足其自身生理需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只要能满足鱼类的生理发育的条件,就可通过人为的方法控制鱼类生殖生理现象,使产卵亲鱼达到性成熟,并通过生态生理方法使其产卵、孵化而获得鱼苗。 鱼类的人工繁殖包括亲鱼收集、选择和培育催情、采卵和授精、孵化等。在养殖鱼类中,青草鲢鳙产浮性卵,产卵时需水流刺激,鲤鲫鱼等产粘性不需流水刺激。因此,人工繁殖主要是指这两类的人工繁殖。 养殖鱼类能否进行人工繁殖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营养 鱼类的性腺发育与营养关系甚为密切,四大家鱼的怀卵量达十万乃至百万,卵巢重可达体重的20%,鳗鲡可达50%以上。这足以说明鱼类的性成熟及卵巢发育需要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这就需要对产卵亲鱼在产前和产后进行强化培育,达到人工繁殖的目的。 2。温度 鱼类维持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而适宜繁殖的温度较窄。温度可通过鱼体代谢强度而加强或抑制性腺发育成熟过程,而且温度对鱼类的排卵、产卵甚至孵化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每种鱼在某一地区开始产卵的温度是一定的,例如在长江流域,鲤鱼产卵水温为17~18℃,团头鲂和鲫鱼为20℃,四大家鱼则需18%以上,而虹鳟鱼则在13℃以下。 3。光照 光照时间可影响刺激鱼类的性腺发育和成熟,有些鱼在产卵时对关照也有要求。 4。水流 流水对溯河性鱼类和产半浮性卵鱼类的生殖腺成熟和产卵极为重要。四大家鱼的性腺发育到Ⅳ期时必须有流水刺激才能进一步发育和产卵。因此,常年流水饲育亲鱼和产前适当地加入流水和刺激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以及提高受精率也都有极重要的作用。 5。其他 促使鱼类性腺成熟与产卵的环境因素还有水中溶氧量、卵巢或卵的附着物存在与否、雌雄亲鱼配比比例等都能影响亲鱼的成熟和产卵。人工催情可以加速鱼类的发育和产卵或降低对水温光照的要求以及缩短发育时期、降低对产卵条件的要求。

如何养殖青石斑鱼等鱼苗

  1鱼类饲料营养要素  (1)蛋白质  蛋白质是鱼类饲料中最主要的营养物质。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较高,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要求饲料中含粗蛋白质20%~40%。鱼类对饲料中粗蛋白质的需要量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别。动物食性鱼类(如鳗鲡)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植物食性鱼类(如草鱼)要求最低,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介乎两者之间。即使同一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鱼类的年龄越小,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越多;年龄越大,则需蛋白质越少。  鱼类对饲料中所含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程度,由于种类、水温、摄食量及饲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鱼类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特别是对动物性蛋白质的消化率大都在80%以上。在植物性饲料中,采用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豌豆、扁豆、花生麸等投喂鲤鱼,也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  (2)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饲料中所含的蛋白质都不能直接被鱼类消化吸收,必须经过酶的作用,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才能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在鱼体内重新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常用饲料中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有20多种,其中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苏氨酸10种氨基酸是鱼类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彼此协调,促进鱼体的生长发育。若组成比例均衡、适当,则饲料蛋白质转化为鱼体蛋白质的数量大,增重效果好。因此,鱼用饲料除了要考虑蛋白质的含量外,还应十分注重必需氨基酸的平衡。  (3)脂肪  据研究,在鱼用饲料中添加适量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量,减少蛋白质饲料用量。投喂含有脂肪的饲料,尤其在越冬前投喂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可以减少越冬低温期鱼类死亡。但在饲料中过量添加脂肪,会使鱼体内脂肪大量积累,出现肥胖病态而使其商品档次下降,影响食用价值,甚至会引起鱼体水肿及肝脏脂肪浸润等疾病。一般鱼用饲料的粗脂肪含量应控制在4%~10%。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鱼用饲料中需要量较大的营养成分,也是鱼体的能量来源。因此,在饲料中适量搭配碳水化合物,也有节约蛋白质饲料的作用。碳水化合物分为无氮浸出物(糖类、淀粉)和纤维素。无氮浸出物经过鱼类消化系统酶的作用分解后被吸收利用,成为鱼体能量的主要来源。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较低,如果在鱼用饲料中搭配的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降低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影响食欲,阻碍生长;同时,由于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脂肪积蓄体内,就会影响肝脏的新陈代谢功能,形成脂肪肝(又称高糖肝)。因此,鱼用饲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应控制在20%(冷水性鱼类)~30%(温水性鱼类)为宜。  (5)维生素  维生素是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但它不产生热量,不构成机体组织,也不能从水生动物体内合成,必须从饲料中摄取,虽然需要量很少,但绝不可缺少。维生素是一种活性物质,在鱼体内作为辅酶和辅基的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如果缺乏某种维生素,体内某些酶活性失调,将会导致代谢紊乱,影响某些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鱼生长缓慢,对疾病抵抗力下降,甚至死亡。  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鲜活食物中,在天然水域中鱼类很少出现维生素缺乏症,但在饲养过程中,鱼类对维生素的需要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最主要是受饲料配方以及饲料加工工艺、贮藏方法的影响。大多数维生素怕热,有的维生素怕光和容易氧化或还原而受到损失,最容易被破坏的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A。维生素C即使在室温下贮藏也会受到损失,在碱性条件下被破坏的程度更大。优良的加工机械、合理的加工技术、正确的贮藏方法、尽量缩短贮藏时间,都可以使维生素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这对于提高养鱼经济效益极为重要。  (6)灰分  灰分又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类,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它不仅是构成鱼体骨骼组织的重要成分,而且是酶系统的重要催化剂。其营养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鱼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灰分在体液内以离子状态存在,可调节酸碱度,调剂鱼类与水环境的渗透压。鱼类生活在水中,通过渗透和扩散等多种途径,可从水中直接吸收一部分无机盐。但是无机盐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从饲料中获得,故在饲料中搭配无机盐时,应考虑到水中无机盐的含量状况。  钙、磷是构成鱼类骨骼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缺乏会影响其骨骼发育,产生类似软骨病的畸形病状。饲料如含有过多的钾、铁、锌、铜、碘,反而会延缓鱼类生长。饲料中铜、铁的含量过低时,鱼体的血球数量将会减少。微量元素则是鱼类体内物质代谢中各种酶、辅酶或酶催化剂的组成部分,具有节约饲料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2鱼类日粮配方举例  淡水鱼类日粮的配方组成取决于鱼类品种、生长阶段和饲养方式,以下配方(表1)可供选用。

水产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

石斑鱼在鱼类分类上属于鲈形目,鮨科,石斑鱼属,因身上长有特殊的条纹和斑纹而得名。它是一种岛礁性底层鱼类,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石斑鱼是名贵海产之一。一般体长7~15厘米,体呈棕色,体侧有6条褐色横带,带间排列整齐,带的宽度大于两带之间的距离。背鳍1个;尾鳍圆扇形,有众多不规则的黑斑白背鳍、臀鳍浅**。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当地售价较高,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 供不应求,远销港澳、东南亚和日本等。沿海常见的品种有宝石石斑鱼、六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纵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等。

一、生活习性

石斑鱼属沿海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主要栖息在岩礁地带、海底洞穴以及有空隙珊瑚礁。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性鱼类,有互相残食现象。尤其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被个体大的吞食。食物以虾、蟹等甲壳类为主,鱼类和软体动物次之。石斑鱼是雌雄同体,随着个体的成长,可发生性转变,一般先雌后雄,在性腺未成熟之前,不易区别出雌雄。每年从3月起开始产卵,有多次产卵的特性。据研究观察,青石斑鱼摄食周期一年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春季的五月份,第二个高峰出现在秋季的八月份以后。

二、生长分析

据试验显示,青石斑鱼在水温22-30℃之间时,鱼活跃,摄食量大,生长快;当水温下降到22℃以下19℃以上时次之;水温下降到19℃以下时,摄食量明显减少,生长速度减慢,活动情况随着水温的下降而减弱;在室内水池越冬时还观察到,水温降到10℃以下再不捕食死饵,但对活的甲壳类仍能选食;当水温下降到75℃以下时,停止摄食,鱼处于静止不动状态;水温低于55℃时,出现死亡。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1‰-41‰之间都能生存,最适在30‰左右。

三、生长期

在浙闽沿海是5月~11月,两广和香港、台湾省沿海是4月~11月,海南是3月~12月。石斑鱼从体长10厘米生长到商品鱼体重500克~750克需要 16个月~24个月,可采用两种养殖周期安排生产。一种是从第一年3月~5月份投放体长10厘米的鱼种,养到入冬,体重达150克~200克,在网箱内越冬,一直养到第二年冬前上市。另一种是3月份~5月份投放体重200克的大规格鱼种,到入冬前可养到500克~700克上市,或者养到第二年冬前体重 15公斤左右上市。赤点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的生长速度比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慢,所以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的上市规格要大些。

石斑鱼养殖技术:

石斑鱼是沿海常见的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息的地方为沿海岛屿附近水质清澈、底质多岸礁、水深10~20米的 石缝间。近年来,随着“科技兴渔”战略的实施和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相应地对水产品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石斑鱼目前是广大 群众所喜爱的鱼类品种之一,我国南方沿海各省把石斑鱼视为席上珍品,加之近几年来鱼价一直保持在较高的价格,出口市场的不断扩大,大大地刺激了石斑鱼养殖 业的发展。

第一节 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

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100厘米。

石斑鱼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生性凶猛,喜吞食鱼类和虾类。捕捞期为4-11月,以端午至中秋这段期间为旺季。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石斑鱼为雄雌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征,低龄鱼多为雌性,高龄鱼多为雄性,繁殖季节在3-10月份,繁殖盛期为4-9月份。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一部份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多于雌性。一周龄性可成熟,怀卵量随鱼体大小而异,如青石斑鱼怀卵量约50-80万粒,分多次产卵,产浮性卵,圆形,具油球。孵化后,幼鱼就在沿岸索饵生长。石斑鱼生长迅速,如鲑点石斑鱼,一年可长到500-6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1000-1500克,三龄鱼体重达2000-3000克;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一龄鱼体重达400-500克,二龄鱼体重800-1000克,三龄鱼体重达2000-3000克。

石 斑鱼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据有关资料显示,石斑鱼肉中的蛋白 质含量高于一般鱼类,特别是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除含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外,还含有无机盐、铁、钙、磷以及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石斑鱼育苗方法

我国养殖石斑鱼的苗种以前主要从自然海区钓捕,浙江沿海至海南沿海有赤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等苗种分布。随着石斑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自然苗种已供不应求。所以,近些年石斑鱼的人工繁殖已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现以点带石斑鱼(俗称青斑)为例介绍一下人工育苗技术:

一、亲鱼选择与培育

亲鱼可用人工养殖的成鱼或自然海区捕捞的成鱼。雌鱼选择体重5公斤~8公斤、腹部膨大而柔软者;雄鱼选择体重8公斤以上、轻压腹部能流出精液者。雌雄亲鱼按3∶1~8∶1的比例搭配。点带石斑鱼是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鱼体,其6龄才转化为雄鱼,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自然海区的生殖群体中存在雌多雄少的性比失调现象,而且养殖条件下培育高龄大个体雄性亲鱼的时间长且 费用也高,所以,亲鱼选择中的难题是性腺成熟的雄鱼不易获得。为了解决人工繁殖中的雄性亲鱼不足,可用外源性激素17-α不仅可以抑制卵黄生成,而且还可影响卵原细胞增殖和分化。对2龄~4龄鱼投喂50天药饵,每次剂量约5毫克/千克体重(累积量2413毫克/千克体重),可使性转变的雄性亲鱼流精率达935%,授精率达811%,胚胎发育正常。为解决雄性激素药饵投喂法因摄饵量不均造成的“性转变”效果不稳定和每天投饲费工、费时等问题,也可采用将17-α植入鱼体的雄性激素埋植法来诱导石斑鱼提早“性转变”。17-α可一次性埋植到3龄~7龄成熟的点带石斑鱼雌鱼内,40天~50天后雌鱼就转变为雄鱼鱼体,使石斑鱼“性转变”过程提早3年~5年。用它们的精液得到的受精卵的受精率达73%、孵化率97%,仔鱼发育正常,能达到人工繁殖的目的。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雌性高龄鱼的“性转变”时间比低龄鱼短,且较易获得释精的变性雄鱼。因此,在人工繁殖中应尽量选择较高龄的、个体较大的雌鱼作变性处理,效果较好。

为了解决人工繁殖中性成熟的雄鱼比较难得的问题,还可应用超低温冷冻法保存精液,在液氮罐中冷冻保存5个 月后的精液仍具有相当于鲜精的活力,不影响人工繁殖的效果。人工繁殖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鱼性腺的成熟度,所以在诱导产卵前,加强亲鱼的培育,促其性 腺发育至关重要。在室内水泥池中蓄养或暂养石斑鱼亲鱼,通过人工强化培育,每日换水和吸污,亲鱼不用激素催产就能自然产卵受精,可获得优质的受精卵。

二、催产

选择好的雌性亲鱼,用细塑胶管或挖卵器自产卵孔插入约3厘米~5厘米深吸出卵粒,置于载波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成熟程度,卵粒若易分离、卵浅**、饱满均匀、卵径03毫米~05毫米、加透明固定液后核已偏向动物极,则成熟度较好。雄性亲鱼轻轻压腹部有少许精液流出者成熟良好。石斑鱼精液量少,检查雄鱼成熟度时切勿挤压太重。催产剂有鲤鱼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LRHA+PG的混合物等4种。雌鱼用PG10毫克/千克体重~12毫克/千克体重或LRHA 60微克/千克。以上剂量一般分两次胸腔或背肌注射,第一次注射量占总量的2/3,两次间的间隔时间在水温25℃~26℃度时为24小时左右。雄性亲鱼注射剂量是雌鱼的一半,均在雌鱼第二次注射的同时进行。注射用水为06%氯化钠溶液,将催产剂溶解或制成悬浊液,注射液量为每尾亲鱼一次注射1毫升~2毫升为度。

三、人工授精和自然产卵受精

点带石斑鱼人工授精宜采用干法授精法。亲鱼注射第二针催产剂后10小时~13小时即可产卵,由上而下轻压雌鱼腹部,将成熟鱼卵挤入消毒过的白瓷碗中,反复5次~6次后即可将亲鱼轻轻放回亲鱼蓄养池中。随即再用同样方法将雄鱼精液挤入白瓷碗的卵堆上。石斑鱼精液很少,连挤5次~6次总计也不过1毫升~2毫升,但已足够用了。待最后一次挤精完成后,即用消毒海水浸湿过的洁净羽毛将碗中卵和精液搅拌均匀,约1分钟~2分钟后加入少量消毒海水,继续搅拌5分 钟后倾倒在消毒过的小脸盆中,加消毒的海水轻轻搅匀,静置片刻。所有受精卵都漂浮在水的中上层,死卵或未受精卵沉淀于底部。用消毒过的海水洗净受精卵,除 去多余的精子,以避免多精受精,然后将受精卵移入孵化器中孵化。人工授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杀死精子。由于石斑鱼属分批产卵鱼类,有连续多次产卵的 生殖特点。

如 果为亲鱼创造在产卵池中自然产卵受精的环境条件,就可以避免因人工授精时经常出现的卵子过熟或不够成熟的弊端,也可以减少因捕捞和挤卵、挤精液造成的对亲 鱼的伤害。所以,也可采用强化培育石斑鱼亲鱼的方法,促进亲鱼分泌激素,不用注射催产剂而能自然产卵受精,从而获得了优质受精卵,提高了仔鱼成活率,降低 了畸形率。自然产卵方式优于人工催产授精。产卵时适宜水温25℃~27℃,海水盐度32~35‰,pH78~85,产卵池面积50平方米,水深约15米,池上方用遮光幕遮光,水流量40升/分钟~50升/分钟。

四、孵化

石斑鱼产浮性卵,孵化应在环道孵化器或孵化缸中进行。孵化时鱼卵密度为50粒卵/升海水~100粒卵/升海水,水流速度以能使鱼卵或仔鱼漂浮为度。孵化用水必须清新,需经过沙滤和紫外光杀菌。水温保持在25℃左右,盐度30~33‰,并保持稳定。孵化过程中需适度充气,充气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使海水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孵化中尽量清除死卵,以防水质变坏。点带石斑鱼和青石斑鱼卵在以上条件下,自产卵受精后经过24小时可以孵出鱼苗。

第三节 石斑鱼成鱼养殖技术

一、养殖方式

石斑鱼成鱼养殖的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两种,以网箱养殖较为普遍。网箱养殖石斑鱼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高,便于管理,生产效益较高,所以发展很快。在介绍成鱼养殖技术时,以网箱养殖为主,池塘养殖和室内水泥池养殖可参考网箱养殖。

二、养殖场地选择

养殖海区的环境应具备如下条件:避风条件好,波浪不大,不受台风袭击;沙质底、砾质底、礁石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潮流畅通,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20米/秒~075米/秒为好;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15℃,22℃~28℃水温天数不少于200天;水质清新,适宜盐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工农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染,暴雨季节无大量淡水流入,盐度不低于16‰,透明度在15米以上;交通条件好,活鱼运输、饲料供应方便。

三、养殖季节

石斑鱼的生长期,在浙闽沿海是5月~11月,两广和香港、台湾省沿海是4月~11月,海南是3月~12月。石斑鱼从体长10厘米生长到商品鱼体重500克~750克需要10个月~12个月,可采用两种养殖周期安排生产。一种是从第一年3月~5月份投放体长10厘米的鱼种,养到入冬,体重达500克~600克,在网箱内越冬,一直养到第二年冬前上市。另一种是3月份~5月份投放体重200克的大规格鱼种,到入冬前可养到500克~700克上市,或者养到第二年冬前体重15公斤左右上市。赤点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的生长速度比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慢,所以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的上市规格要大些。

四、养殖密度

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在水温25℃的条件下,以60尾/立方米~70尾/立方米为好。生产实践中,在3米×3米×3米的网箱内饲养成鱼500尾左右。结果表明,放养密度为15尾/立方米和30尾/立方米时石斑鱼的生长较快,当放养密度提高到60尾/立方米时生长速度与前者相近,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当放养密度增大到120尾/立方米,尾增重量减小,饲料系数大大增加,存活率明显下降。证明60尾/立方米的成鱼放养密度是比较适宜的。浙江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尾重100克~150克的放养密度以90尾/平方米~70尾平方米为宜。

五、饲料与投饵技术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机将小杂鱼切成适宜的大小后喂养。因饲料鱼的种类不同,投喂系数波动在5~10。 以蓝圆鱼参作饲料的投喂系数较低,而眼睛鱼的投喂系数较高。随着石斑鱼网箱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鱼的供应日趋紧张,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 行。实践表明,石斑鱼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和口味等适口性要求较高,喜食软颗粒、色浅且明亮的饲料,颗粒过硬则有吐食现象,其对软颗粒饲料的适应性明显 优于硬颗粒饲料。从投喂小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投喂配合饲料前要进行摄食驯化。在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粗蛋白的适宜含量为40%~50%;青斑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51%~55%,脂肪适宜含量为987%左右。如果在饲料中适当提高脂肪含量,能够使更多的蛋白质用于鱼体的生长,而不作为能量物质被消耗,可以起到节约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原配制成的湿性团状饲料喂养鲑石斑鱼小鱼和鱼苗,当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0%~50%和54%时生长最好。以鱼粉及酪蛋白为蛋白原制成干性配合饲料喂养鲑石斑鱼,蛋白质最佳含量为50%。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的种间变异不大,10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98∶91∶77∶52∶50∶49∶48∶31∶26∶10。此氨基酸组成模式可为石斑鱼配合饲料配置提供参考。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对丙氨酸刺激的电生理阈值分别为10摩尔/升~99摩尔/升和10摩尔/升~96摩尔/升,明显低于其他鱼类。这可能与它们生活于底层岩礁间、视觉机能退化而嗅觉机能相对发达有关。它为石斑鱼的嗅觉诱食剂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前景。石斑鱼对饲料颗粒大小有特殊的要求。投喂成鱼时,颗粒饲料的粒径不宜小于6毫米或口径的一半大小,颗粒太小食欲不高。

投饲技术对石斑鱼养殖的效果影响较大。在水温25℃的环境条件下,石斑鱼的消化速度约为20小时~24小时。所以,在南海海域5月~10月对石斑鱼每天投喂一~二次,一般在上午9时~11时下午5~6时进行。11月~12月、3月~4月每两天投喂一次,冬季海水温度降至20℃以下3天~4天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约占体重的3%~6%, 水温适宜时投饲量大些,水温较低或过高时投饲量减小。在生产中,一般视石斑鱼的摄食状态来决定投饲量,以食欲减弱时为度。每次投喂时,应分批缓缓遍洒,等 抢食完前批饲料后再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抢食为止,决不可将饲料一次倾倒入网箱,以免造成饲料浪费和污染环境,石斑鱼决不吃沉底的食物。投饲还应讲究定 质、定量、定时原则。池塘养殖中还应注意搭设饲料台,进行定点投饲,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便于清理残料,保持水质的良好。

六、科学管理

选 择合理的网箱和鱼排密度,防止缺氧事故的发生。定期清除网箱上附着的污损生物,以保持网箱内外水流畅通。可以采用污损生物预防剂、机械清理和化学处理、搭 配饲养污损生物的天敌等方法清除之。定期筛分,保持同一网箱内石斑鱼鱼体规格的一致。因为鱼类具有大鱼压倒小鱼生长的作用和饥饿时自相残食现象,所以应定 期筛分,使网箱内石斑鱼大小均匀。混养少量鲷科鱼类和杂食性鱼类。这样,一是可清除底部残食和网箱上污损生物;二是因鲷科鱼类抢食性强,可激发石斑鱼食 欲;三是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饲料资源,提高养殖效益。加固铁锚和缆绳,定期检查网箱的破损情况,确保安全生产。特别是台风到来之前,更应加强防御,做好 安全工作。定期监测水质,保护养殖环境。按国家颁布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来监测养殖用水,利于石斑鱼正常生长和肉质鲜美,预防因水质恶化而造成的事故。

第四节 石斑鱼病害的防治

一、寄生性疾病

1白斑病(又叫瓣体虫病) 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扩大连片,头部、皮肤、鳍和腮表面粘液明显增多,游动迟缓,呼吸困难,死亡后胸鳍向前后僵直,几乎紧贴在腮盖上。致病体是石斑鱼瓣体虫,寄生于赤点石斑鱼的腮、体表和鳍上。用2×10-6浓度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洗2小时,次日重复一次,疗效显著。或用淡水洗澡20分钟或更长时间,也可杀灭石斑鱼瓣体虫,治疗白斑病。

2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出现直径05毫米~1毫米的白色斑点,粘液增多,鳞片脱落,厌食,体色变黑。小瓜虫在腮部寄生破坏腮小片,致鱼呼吸困难,直至死亡。在水温30℃左右,白点病传染很快,几天内整个网箱或鱼池的石斑鱼都会被感染。致病体是刺激隐核虫。用淡水浸浴30分钟~60分钟,或用100×10-6浓度的甲醛海水药浴30分钟~1小时,3~5天一次。有条件的最好能搬移到别的地方,避免重复感染。

3回旋病(又叫粘孢子虫病) 病鱼在海面呈不正常的回旋游泳,下不了深水层。致病体是脑粘体虫。预防方法是鱼种放养时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保持水质清新。

4指环虫病 病鱼体表失去光泽,食欲不振,游泳迟缓。有的鳍条溃烂,体表和腮部粘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发炎、坏死或脱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转转。致病体是指环虫。用淡水浸洗5~1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2~3天,疗效较好。

5吸虫病 吸虫大量增生时,可引起病鱼游动缓慢,腮上粘液增多,腮部有的部位淤血,有的部位贫血呈淡红色,严重时会因呼吸困难而致死。致病体是石斑双鳞盘吸虫、分性双吸虫、石斑鱼异性双吸虫等。治疗方法可参考指环虫病。

6隐鞭虫病 病症与吸虫病相似,病原体是隐鞭虫,可用淡水或015×10-6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分钟杀灭。

7鲺 病 鲺寄生在鱼体表和腮部,用吸盘吸取鱼体养分,造成腮组织的完整性受破坏,导致呼吸功能受损,最终使患病鱼体死亡。鲺繁殖和传染很快,特别是在海水温度 较高的季节。目前还没有既不污染环境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养殖生产中应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淀粉卵加藻、锥体虫、角孢子虫、车轮虫等寄生虫对石斑鱼危害也较大。此外,线虫病是石斑鱼较常见的寄生虫病,感染率很高。特别是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饲料鱼的线虫对石斑鱼的感染甚为严重。有时体腔内出现数十条,因病症不明显而未引起重视。

二、细菌性疾病

1烂尾病 尾部体表充血发炎,皮肤溃烂,鳞片脱落。鱼病灶边缘充血发红,中央浮肿溃烂,严重时肌肉和骨骼外露,鱼体失去平衡,数十天死亡。多发生在4~10月份,死亡率很高。主要的病原体为弧菌。预防可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20分钟,还可用抗生素缓解病情。严重时可背肌注射消炎抗菌类的注射液等。

2溃烂病 病鱼主要症状是行动迟钝,游出水面,各鳍及基部溃疡,甚至遍体鳞伤。溃疡面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溃烂面会加深,最终死亡,死亡率很高。致病菌是创伤弧菌。发病季节为4~11月份。用FU(一种药物)浸洗3分钟~5分钟,内服抗生素,可控制病情。利用创伤弧菌强毒菌株植被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热灭活疫苗和创伤弧菌中提取的粗制脂多糖,通过肌肉注射接种青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都能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

3细菌性白斑病 病鱼体两侧最初出现指印状红斑,少数情况下可在头部和尾部发生,病灶部位稍有隆起。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转为白斑,此时鳞片稍有竖起,较易脱落。鳞片脱落后白斑更为清晰。病鱼食欲丧失,死亡率高达90%以上,流行在冬季。预防措施是避免鱼体损伤。用中草药类和消炎药物可缓解病情,但效果不明显。

三、其他病害

1营养性障碍综合症:病鱼鳔内充气,腹部鼓胀,失去平衡,在水面或网箱底部打转,所以俗称“膨胀病”“打转病”。组织切片可见肝脂肪变性、坏死、空泡化、细胞核溶解。病鱼鳃和内脏器官出现局部或全身炎症,在水面浮游数天后死亡,死亡率较高。流行季节5~10月份,用药物“清胀宁”防治,效果较好。

2增生性肾脏病 病鱼有不同程度腹胀、倒浮或侧卧,鳍和体表溃烂,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瞎或瘸,体表发黑或发白,即为石斑鱼养殖中严重流行的“胀膘症”。血白细胞平均占4809%,单核细胞占282%,明显高于正常值。病原体是一种原生动物粘体虫,发病率较高,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药物“鱼宝散”投喂,效果显著。

石斑鱼苗土池培育前的准备

1、池塘的选择。进行石斑鱼种苗生产以面积1-3亩,沙泥质底,保水性好,不渗漏,池底平坦可干晒的池塘最好。但也可在10亩左右,基本可排干的池塘中进行。选择的池塘要求位于取水方便,盐度稳定,污染少的海区。另外,交通、电力、生活要便利,周边治安好。

2、清塘。目的是杀死对石斑鱼仔鱼有害的动物和争食对象,如野杂鱼、虾、蟹等,清塘一定要彻底。

清塘前一般要排干水,使塘底暴晒一段时间,然后注入海水20-30厘米,以晶体敌百虫、漂白粉和茶籽饼作为清塘药物,使用的敌百虫浓度为3ppm,漂白粉为40ppm,茶籽饼为25公斤/亩。如不能排干则选用带水清塘,但要将水位降到最低,以节省清塘药物。

清塘时间:使用敌百虫在投放早期仔鱼的前15天进行,洒药时间安排在晴天的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之间进行,准确计算水体,洒药后保持7天;漂白粉清塘可以随时进行,加水调成糊状全塘均匀泼洒。

3、肥水。目的是培养基础饵料生物,为早期仔鱼提供足够、适宜的生物饵料。时间安排在产卵的当天或是敌百虫清塘后一个星期或漂白粉清塘后第二天进行。用60-80目的滤水网袋扎住进水管口,进水60-80厘米,施肥培养水色。

肥料采用化肥,用量为尿素5公斤/亩,过磷酸钙1公斤/亩,溶解后全塘均匀泼洒;四天后根据水色决定是否追肥,追肥使用复合肥,用量视透明度大小而定。

检查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要检查适合仔鱼开口的饵料生物的数量,若较少,可接种轮虫入塘1-2个/升。

养殖黑鱼、黄颡鱼、草鱼好养又赚钱。

1、黑鱼

黑鱼在我国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在淡水鱼类中的经济价值位居前几位。黑鱼的产肉率比其他普通的鱼类高的多,细刺也非常少,非常适宜大部分人群食用。

黑鱼的生长能力及耐低氧性很强,离开水很长时间都不会死亡。产量高,有着较大的利润空间,并且长速快,管理比较粗放,比较适合新手养殖。

2、黄颡鱼

黄颡鱼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无鳞鱼类,身体颜色柠檬黄,色泽黄亮。黄颡鱼一般野生都生活在小溪、河流边,小时候经常在河流边钓到,不过现在野生的已经比较少了,所以市场上卖的大部都是人工养殖的。

黄颡鱼肉质鲜嫩,生长周期为一年即可出塘,因为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一般养殖一年下来,雄鱼长到08-1斤/尾,雌鱼长到05-08斤/尾。养殖成本不是很高,但亩产量还算可以的。

3、草鱼

作为我国的主要淡水养殖项目的草鱼,不但肉质鲜美、生长快,今年来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另外草鱼红烧、清蒸、糖醋、水煮、油炸、炖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一般草鱼养殖成本投入包括鱼苗购买、养殖池建造、饲料药物购买和水电支出等,一年下来的成本很少,另外养殖的草鱼会产鱼卵孵化小鱼,留下鱼苗来年还可以省下不少鱼苗购买的成本。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水产养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