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小河虾要先放到盆里,确保它们不会爬出来,然后需要往盆中注入河水,自来水养虾是养不活的。
2、同时还要避免光照,将其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为了让小虾有食物,可以准备一些培养一些浮游生物或藻类,这些它们都可以接受。另外还要控制好水温,温度保持在25℃左右。
河虾养殖的技术方法?
河虾养殖时要建造合适大小的虾塘,深度大概在两米左右就行。底部的基质可用沙质和淤泥土混合的,但淤泥要少。放入虾苗之前虾塘要先消毒处理,保证无菌。放的时候要把控好密度,不可过密。若是条件允许,可借助增氧机增氧。
河虾的食性很杂,从幼体阶段至成虾浮游动物、藻类、枝角类、桡足类、小型水生昆虫、有机碎屑、丝状藻固着藻、小型无脊椎动物等均摄食,但其喜食动物性饲料。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用配合饲料,其尤喜食螺蚌肉、蚯蚓、小杂鱼、蝇蛆、蚕蛹等动物性饲料,故养殖过程中宜适当添加一些动物性饲料为好。
河虾养殖的好坏,技术方法很重要,有哪些技术和方法需要注意的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河虾的六个关键步骤
一、池塘条件与清理。选择面积3~5亩,水深15~25米,淡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沙质底的淡水池塘或虾塘为宜。
二、施肥培饵。虾苗放养前1周,用60~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30厘米,亩施基肥发酵畜粪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以培养基础饵料。
三、虾苗放养。一般5月下旬水温稳定在18~20℃时可放养虾苗。虾苗需经一星期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比重1003以下方可放养。一般亩放07~10厘米虾苗3~4万尾,07厘米以下苗需暂养。虾塘可混养10~20厘米花白鲢鱼种80~150尾。
四、饵料投喂。虾苗下塘1月内基本不必投喂配合饵料,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为食。1个月后投喂配合饵料,辅以鲜鱼、贝肉等,投饵率一般为虾体重的3%~5%。7~9月可适当增加投饵量,以不剩残饵为原则,投饵次数为每天2~3次,白天投量占1/3,傍晚2/3。
五、调水防病。虾苗放养10天后,开始逐渐加水,每周加水10~15厘米。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20~30厘米。每半月左右,亩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既改善水质和底质,又杀菌促进脱壳生长。同时,15~20天时,应拌制1‰~3‰大蒜药饵,连投3~5天。
六、收捕。一般养殖80~100天,虾体长达7~10厘米即可根据市场行情起捕出售。可用网捕或放水收捕,离水36小时干法活运,成活率可达90%。
虾池清晨忌用药
青虾属于极不耐低氧的品种,夏秋季,清晨气温一般比较低,特别是在闷热雷雨天气之后的清晨气压更加低。一般青虾都集中到池边浮头,如果在这时下药,不但加大了池水的浓度,而且药物还会 青虾,使本来就承受不了缺氧环境条件的青虾,突然遭到强烈药物的 ,马上就会窒息而亡。这就是清晨不能用药的原因。
那么什么时候用药比较合适呢一般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左右比较合适。这期间池塘里溶氧量比较高,只要用药得当,是绝对不会出问题的。用药后应及时观察青虾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异样,可加注清水。
成虾管理方法
体长达到7-8厘米以后的中后期对虾池塘,由于投料量增加,对虾排泄物逐渐积累,加上死亡的藻类,以及残饵、池底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等共同影响,使池塘水质、底质、微生物等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养虾中后期水环境和对虾的具体变化为:ph值逐渐升高,水色由清绿色、黄绿色变成褐色、茶绿色,透明度降低,混浊度增大;池底发黑,有臭味,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增加;对虾的尾扇、触须发红,甚至出现烂尾、断须现象,部分虾池出现对虾生长慢,体质弱,灵敏性差,脱壳不遂,纤毛虫寄生,吃食不旺,有肠炎、黄鳃病出现;更有部分虾池发生对虾游塘、浮头、软壳、红腿、烂眼、甲壳溃疡等症状。笔者根据多年养殖对虾的体会,总结了对虾养殖中后期的管理要点。
稳定水色,降低水体混浊度。对虾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色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绿藻繁殖生长所需的镁离子不足所致。可泼洒白云石粉20-25×10-6,每7-10天使用1次即可稳定水色。为了降低水体混浊度,应用光合细菌10-15×10-6,全池泼酒,每7天使用1次。同时,坚持定期消毒养殖水体,每10-15天全池消毒2次。第一次,按治疗浓度在上午用二溴海因消毒剂全池泼洒,第二次在第二天上午用有机碘、季胺盐02×10-6全池泼洒,若水中悬浮有机物多混浊度大时,可适当增大消毒剂的浓度。
调节养殖水环境营养盐类的平衡,补充水体中钙、镁、磷的含量。每10-15天全池泼洒2-3×10-6磷酸氢钙1次,20×10-6白云石粉1次。
改善池塘底质环境,控制ph值。每10-15天泼洒1次有益微生物制剂03×10-6,或每5天泼洒以沸石粉为主要原料的底质改良剂1次,每次用量为10-15×10-6,若突降暴雨或持续阴天引发ph值降低至75以下,则全池泼洒生石灰每667平方米5-8公斤。
合理加水换水。第一天换水量控制在10厘米左右,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可逐渐增加换水量到20厘米、30厘米、50厘米。这样,既能改良水质,又能促进对虾脱壳生长。对水位不足的要及时加深水位,购置增氧装置,以便提高养殖产量和规模。事实证明,对虾养殖产量愈高,规格愈大,经济效益愈明显。
合理投料,降低饵料系数。一般每日投料4次。上午投料时间必须安排在太阳升起1-2小时后,水中溶氧达到4毫克每升以上时最佳。以后间隔6个小时投喂1次。控制好投料量,一般对虾在45分钟至1小时内吃完饲料为宜。
提高对虾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在饲料中新增:免疫多糖1‰,生物酶活性新增剂2‰,维生素c1‰-2‰,维生素b105‰,每周连续喂2天,每天喂2餐;高温季节新增大蒜素05‰-1‰。
定期抽检对虾的健康状况。若发现对虾少吃饵料或有病虾浮头靠边时,一般虾池内对虾病害感染率已达20%以上。因此,发现已感染病害但正常吃料,不浮头靠边的病虾,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虾养殖中后期,一般每3-5天必须用较密网目的旋网在池塘的四周随机抽样200-300尾对虾观察是否正常。在对虾突然增料或减料,气候突变时期如下大雨、刮风后,进水、换水之后等有可以诱发虾病的情况下,要尽快用旋网抽检。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