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梭子蟹可以淡水养殖吗

   2023-05-17 互联网艺莲园471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梭子蟹不可以淡水养殖。这是因为梭子蟹身处海洋,离开高盐分高氧环境后存活率大大降低。梭子蟹适应盐度:适应盐度13~38‰,最适生长盐度为20~35‰。越冬适应盐度为28~35‰。盐度低于8‰或高于38‰,停止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梭子蟹不可以淡水养殖。这是因为梭子蟹身处海洋,离开高盐分高氧环境后存活率大大降低。

梭子蟹适应盐度:

适应盐度13~38‰,最适生长盐度为20~35‰。越冬适应盐度为28~35‰。盐度低于8‰或高于38‰,停止摄食与活动,一天后全部死亡。

扩展资料:

梭子蟹相关事件:

2010年12月,约4万死蟹沿英国肯特郡的海岸线被冲上岸,环境专家认为,寒冷天气可能是导致梭子蟹死亡的原因。梭子蟹据信是英国120年来最寒冷的12月份的受害者,寒冷的天气使海水温度比平常值低了不少。

英国肯特郡海岸看守的负责人托尼表示:“我们怀疑气候变化和更温暖的天气诱使蟹前往海岸线,它们进入这些海域可能是为了寻找海藻。我们认为,温度突然下降使蟹因温度过低而死亡。”

尽管如此,一位环境组织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不能单纯地将极端事件和气候直接联系在一起,气候变化是复杂的大气现象,具体成因必须经由精确的数据和计算机模型建造之后才能判断。

参考资料:

-梭子蟹

青蟹是否适合淡水养殖?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用淡水养沙蟹,但在短期内可以把沙蟹养在淡水中。

沙蟹属ocypodeFabricis1798隶于沙蟹科ocypodidae沙蟹亚科ocypodioae,系世界性分布的潮间带类群,属热带亚热带性质,为群集性的穴居型,但造穴的形式却因种而异。

迄今本属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共发现约18种十足目短尾次目的1科,头胸甲形状不一,大都呈方形或横长方形,有的呈圆球形或方圆形。额窄,常弯向下方,眼窝深而大。第1触角纵折,或斜横卧。

口腔大,前部较后部稍窄。第3颚足大都完全覆盖口腔,外肢细长。雄性腹部多呈窄条状。有沙蟹、招潮蟹、大眼蟹、猴面蟹、股窗蟹等属。

螃蟹的养殖方法

  青蟹不适合淡水养殖。  青蟹的学名为锯缘青蟹,俗称虫寻、蝤蛑。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梭子蟹科,青蟹属,是我国珍贵的水产品之一。其肉味鲜美独特,营养极为丰富,素称酒席上之佳肴,食用药用价值高,尤其是交配后性腺成熟的雌性蟹(红虫寻、高蟹)有海中人参之美誉,是产妇、老幼和身体虚弱者的高级滋补品,蟹壳可制成甲壳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青蟹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等省沿海,尤以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多。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越南、泰国、菲律宾、新西兰、美国、印度洋、红海和南非等沿海水域。  青蟹喜栖息、生活在江河溪海汇集口,海淡水缓冲交换的内湾--潮间带泥滩与泥砂质的涂地上。青蟹是游泳、爬行、掘洞型蟹类,一般白天多潜穴而居,夜间出穴(洞)进行四处觅食。青蟹以肉食性为主,喜欢寻食小杂贝、小杂螺、小杂鱼、小杂虾及小杂蟹等。青蟹又是广盐性的海产蟹,其养殖的适宜盐度为7‰~33‰,最适是10‰~20‰,适温范围6℃~35℃,最适生长水温18℃~25℃,此时青蟹的活动力强,食欲旺盛,而它的耐干露能力也极强,一只健康青蟹离开水后,鳃腔内只要留有极少量的水份,能保持鳃丝湿润,便可以存活数天。青蟹的一生要经过13次蜕壳(其中,幼体变态蜕壳6次,生长蜕壳6次,生殖蜕壳1次),总之,青蟹的变态发育和整个生长生活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蜕壳而进行。一般春季(4月份~5月份)放养的6期~8期幼蟹到夏季(7月份~8月份),养殖三个半月至四个月,每只蟹的体重就能达到200克~250克,若是秋季(9月~10份)放养的幼蟹需经越冬,养殖到次年的5月份~6月份,也可达到商品规格。  根据全国沿海各地多年来的生产实践,采取的养殖生产方式日趋多样化,有建蟹池(塘)单养的,也有围塘混养、滩涂低坝高网养,设椿设竿吊笼养、水泥池子养殖等等,均取得不同程度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请问海里的螃蟹可以用淡水养吗

螃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

淡水养蟹怎么样

海里的螃蟹不可以用淡水养,即使能养护也活不了几天。因为它长期生长在高盐的海水环境下,不能适应淡水,容易造成缺氧而死。若是想要长期养殖,应到专业的水族店购买配制海水用的海盐,且还要冲氧才行,否则里面的氧气不足,也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呼吸,成活率也会很低。

池塘养蟹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业,目前平均亩产可达100千克,产量高的可达300千克,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1、池塘的条件和工程要求

河蟹昼伏夜出,喜溶氧高的清洁水体,怕强光,爱安静,水温10℃以上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旺盛期,因此池塘结构应适合它们的习性。

⑴面积水深。一般以2~5亩为宜,水深通常保持1米左右。

⑵池塘结婚。池坡1:25 ,池坡处设蟹穴,约占面积的20%~25%;池中要建“暗岛”供蟹打洞,进食和蜕壳。

⑶水质。水质不宜过肥,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水质过肥容易缺氧,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水源以江河水为好。

⑷暗岛。暗岛是河蟹打洞,吃食和蜕壳的场所,一般低于水面10厘米。在蜕壳的暗岛上不要投食,防止河蟹因觅食而残杀“软壳蟹”。

⑸防逃墙。河蟹两栖,又能攀高,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在饲料不足,水质变坏,缺少隐蔽物时,常作迁移或外逃。因而一定要在池周筑~60厘米高的防逃墙,可以用砖砌抹水泥也可用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但一定要光滑,无附着点。

2、管理

⑴放养量。一般每亩投放10克左右蟹种2500只左右。同一批蟹种规格尽可能一致,以免以后生长个体差异悬殊,造成大期小现象。

⑵投饵。常见的水生植物、菜叶、各种饼粕以及小鱼、小虾、蚯蚓、动物内脏等都可作为饵料。一般植物性饵料投喂量不必控制,但动物性饲料根据水温适当调剂。

表10 不同水温下的饵料投喂量

水温

周投喂次数

日投喂量占体重%

10 ℃

2

3

15~18 ℃

3

2~3

20~24 ℃

6~12

2~3

28 ℃以上

2~3

2

除上述饲料外,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表n 饵料配方

原料名称

动物性成分(鱼粉、蚯蚓、贝肉等)

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等)

粘合剂(甘薯粉、麦粉)

矿物质(贝壳粉、蛋壳粉)

生长素

15~20

65~70

5~6

2~3

1~2

投饵时间一般上午8~9时,下午4~5时,饲料投放在距池边30~50厘米的水中。

⑶巡塘。除与池塘养鱼巡塘一样外,还必须注意观察蟹的活动,如果清晨受惊后爬在岸边的河蟹仍不下水说明有病了。如果受惊后下水后又立即爬上岸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岸边,表示池中缺氧,要立即加水。若见相互残食,需增加适口饵料,另外注意消灭水蛇、水老鼠,随时修补防逃墙也是必不可少的。

⑷水质管理。养蟹池必须保持水质清新,因此根据水温变化,经常换水,水温越高就越勤换水。

3、捕捞

⑴流水捕捞。秋季成蟹有生殖洄游习性,在池塘中养殖的,也要弃穴在水中活动,只要池塘缓慢放水,在出水口捕即可。

⑵灯光诱捕。抽出部分池水,留下30~40厘米,晚上河蟹便会爬上岸活动,只要在池塘四周四个角上点灯,便能聚集捕捞。

--------------------------------

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亩产水稻450千克以上,蟹10千克,现将其技术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1、田块的选择与改造

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肥沃的中熟晚粳或杂粳田块,常年不脱水的沤田也可。

加高加固养蟹稻田的四周田埂,埂高66厘米、壅土夯实,防止漏水逃蟹。在田块四周开挖复堆河,复堆河埂2~3米,河宽3米,深15米,坡比1:2 。面积较大的田块中间要开挖蟹沟,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总体可开成“日”、“田”、“围”等形状,其面积占总面积的10%~15% 。

2、防逃设施建设

稻田养蟹需建设围栏防逃设施和进排水口防逃设施。现介绍以下三种:

⑴钙塑板防逃墙。选用抗氧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田块四周围栏,板埋入土下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外侧用木桩支撑,两块钙塑板之间用细铁丝紧紧接牢,四角做成圆弧形。这种防逃墙具有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效果好等优点,一般可使用2~3年。

⑵芦柴泊与塑料薄膜(或油毛毡)结构防逃墙。将质量较好、80~100厘米宽的芦柴箔沿田块四周埋入土下5厘米左右,外侧每隔2米用一根木桩固定,木桩入土15厘米以上,内侧用细铁丝将市售塑料薄膜(油毛毡)固定在柴箔上,薄膜(或油毛毡)埋入2~3厘米,出土48厘米左右,整个防逃墙上端可向内有所倾斜。这种防逃墙成本很低,但不大抗风,要及时维修更换。使用年限一般只有1~2年。也可直接将双层薄膜或油毛毡固定木桩围栏防逃,其效果较差。进排水口的设置:根据河蟹的洄游习性,为便于捕蟹,进水口最好设在田块的西北方或西方,排水口设在东南方或东方。进排水口地基要夯实,铺上一层扁砖后,上置直径40厘米的水泥管,用水泥砂石砌成,其间衔接要无间隙,进水口最好做成弯曲状。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片密封,再建一道竹栅,并加盖网片,预防河蟹从进排水口逃跑。

3、水稻栽插

⑴水稻品种以汕优63、南优6号、六优1号、武育粳3号、盐粳187、盐粳235等为宜。

⑵稻田施基肥。养蟹稻田在秧苗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基肥品种以有机肥为好,最好是饼肥,时效长,效果好。一般可亩施人粪尿250~500千克,饼肥150~200千克,缺少有机肥的地区也可用无机肥补充,总施用量以基本保证水稻全生育期的生长需要为宜。

⑶秧田栽插。秧苗移栽前2~3天,对秧苗施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栽插,发挥边际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秧苗栽后的一个星期内,特别是秧苗返青前,要尽量减少河蟹进入秧田,以免影响秧苗成活。

4、河蟹苗种放养

⑴清田消毒。苗种放养前一个月左右,将复堆河及蟹沟内的水排干,曝晒数日,再放水5~10厘米,用生石灰75千克/亩加水溶化,不待冷却即全池遍洒。放蟹前还应暂养鱼试水,检验药性是否完全消失。

⑵放养时间及地点。稻田培育成蟹,一般在2~4月份,水温达5~10℃时,选择一个晴天,将蟹种放入复堆河内。稻田培育幼蟹,通常在5~6月份放蟹苗入复堆河内(稻田不宜鱼蟹混养)。

⑶放养规格及密度。稻田培育成蟹一般以放养60~150只/千克的蟹种为宜。放养密度根据稻田情况灵活掌握,以亩放25~5千克为宜。同一块田内最好放养同一规格的蟹种,不同规格的蟹种混养时,饲料投喂一定要十分充足。对水质调节比较困难的田块,也可搭养少量鲢鳙鱼,一般每亩复堆河放养1千克左右鲢鳙仔口鱼种。稻田培育幼蟹以每亩放250克左右大眼幼体为宜。

5、饲养管理

⑴饵料投喂。培育幼蟹的田块,要先肥水后放苗,蟹苗下田后,每天投喂1~2次豆浆或蛋黄,泼洒要均匀。一星期后,逐渐改投糊状饲料,如豆饼糊、菜饼糊、麦麸糊、南瓜糊、甘薯糊及一些动物内脏剁成的糊等,并投喂足量的水草,蜕壳期间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蜕壳素。

培育成蟹的田块在清明节前后按放养50克蟹种投放50~100千克活螺蛳到复堆沟内,让其自行产卵繁殖供河蟹食用,并适当投喂一些浸泡或煮熟的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饵料,和增放一些绿萍。7~10月份是河蟹生长的旺盛期,投喂饲料要做到量足、营养全面、新鲜无污染,投喂充足的动、植物性饵料,如螺蛳肉、蚌肉、蚕蛹、鱼虾、动物尸体、屠宰下脚料及水草、麦、谷、饼类等。蟹蜕壳前后要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也可适当增喂一些蛋壳粉、骨粉、虾壳粉等含钙多的饵料。11月份以后,水温逐渐下降,可酌减投饵量。每天投饵量需根据水温及上一天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为蟹体重的5%~10%。投饵次数为一日两次,上午6~8时投喂1/3,下午6时左右0投喂2/3投喂地点以沟河边的浅水倾坎上为好。投喂应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⑵水质调节。养蟹的稻田水中溶氧一般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 。秧苗移栽入大田时田中水位在20厘米左右,以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和秧苗的生长逐步提高水位至60厘米。5月份以后每隔7~15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2~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厘米左右,换水时应注意田内外水温差不能超过3~5℃,并避免在河蟹潜伏休息和最佳摄食期间换水。

⑶日常管理。稻田养蟹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巡田检查,每天早晚各一次,查看防逃设施是否破损,进排水道是否漏水,观察河蟹的摄食、蜕壳、生长情况,及时清除适和腐烂变质的残饵。

⑷病害防治。目前稻田养蟹疾病较少,一般以预防为主,放养时用02pmm孔雀石绿溶液对蟹进行药浴,养殖期间,每月用生石灰15~25千克/亩在复堆河和蟹沟内遍洒一次,并定期在饵料中拦和土霉素投喂。对稻田养蟹危害较大的敌害有水老鼠、水蛇、青蛙、水鸟等,可采取在田边投放鼠药、安放鼠笼、鼠夹、“稻草人”及人工捕杀等多种方法进行清除。

⑸稻田管理。养蟹的稻田一般全年生育期只施1~2次追肥,每次每亩用尿素25千克左右。养蟹的稻田最好不晒田,不施农药。

6、收获

⑴水稻收获。收稻前先降低水位,将蟹赶于复堆河及蟹沟中,如蟹的密度过大,可先捕一部分,待稻田全部露出水面后再割稻。沤田收稻一般比较困难,适当降低水位后,人在水中收割,将稻放入身后的小船内,留秆要长,下刀要慢,走动不要过快,以免损伤河蟹。

⑵河蟹收获。稻田养蟹的捕捞时间以9月下旬至11月份为宜,通常采用放水捕蟹和夜晚徒手捕捉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捕捞。同时,在排水口安装捕蟹网具,白天进水夜晚排水,几进几排,可捕获大部分蟹,最后进行干田捕捉。收获的蟹种要及时放入水质条件较好的深塘中暂养或越冬。

--------------------------

网围鱼蟹混养

鱼蟹混养时每亩放养大规格鱼种30~50千克,其中草鱼占50%,鲂鱼占20%,白鲫占10%,蟹种每亩放养6~10千克,4月份以前每天投喂一次,5月份以后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饲料投在沿岸浅水处,投饵是以鱼蟹的吃食情况而定。饲料主要有麦麸、麦芽、豆饼、螺及其他动物蛋白和草料、浮萍,也可投喂颗粒饲料。

其他措施同围网养蟹。为了防洪安全,养殖地点应注意避开主洪区,同时加固围网设施,底部加装“石龙”,确保安全。

----------------------------

蟹病防治

蟹病防治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1)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每亩水面每次8-10公斤。

(2)发现病蟹、死蟹及时捞出,隔离。

(3)用硫酸锌泼洒,使水体达03ppm的浓度以预防纤毛虫病。

(4)发现聚缩虫病用高锰酸钾全区泼洒,使水体浓度达1ppm进行治疗。

(5)5-9月定期用抗菌素拌药饵投喂进行预防。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梭子蟹 淡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