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没有。根据福建省莆田市相关简介得知该市没有小排蜂。小排蜂俗称小草蜂,一些地方还称为红小蜜蜂或者扁腹小蜜蜂等等。是目前为止除了中蜂和意蜂以外,最适合人工养殖的优良小型蜜蜂品种,而且养殖小排蜂的优势还有一个,那就是不需要所谓的蜂箱,这样一来就节约了养蜂的成本投入。
海口27名村民扫墓遭蜂蛰1人死亡,为何遭蜂蛰后会致死?
野生的蜜蜂通常是以花粉和蜂蜜为食,而在人工养殖中,为了促进蜜蜂的成活率,我们需要配置一些饲料来喂养蜜蜂,那怎样配置蜜蜂的饲料呢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蜜蜂吃什么食物
蜜蜂的食物是蜂蜜和花粉。蜜蜂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幼虫需要工蜂喂养,头3天喂蜂王浆,然后喂的都是蜂蜜和花粉。生产在宽大蜂房里的幼虫始终喂蜂王浆,成虫以后就变成身体较大的蜂王,蜂王负责产卵,工蜂始终给蜂王喂营养丰富的蜂王浆,而工蜂和雄蜂的食物始终是蜂蜜和花粉。
蜜蜂饲料配置方法
1、蔗糖制作代用饲料:蜜蜂可用白糖浆直接喂蜂,适宜的使用时间是越冬时,在最后一批封盖子出房前3天应停喂蔗糖,这样做的好处是巢内越冬饲料已经过转化,但越冬适龄蜂未参加酿蜜,故可保持蜜蜂的活性和能量,延长蜜蜂寿命。
2、糖浆制作代用饲料:由蔗糖(红糖不能用)加酸煮沸水解或加酶水解后获得,方法是1公斤的蔗糖加1/2体积的水,再加05克的乳酸煮沸30分钟即可。
3、糖饼制作代用饲料:制作方法与制作转化糖浆的方法相似,做成糖饼进行喂饲,用蔗糖酶制成的糖饼质较柔软,保存期较长。
注:后两种蜂蜜代用品已将蔗糖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蜜蜂能充分地吸收利用,用作越冬饲料喂饲时不会引起盗蜂。
蜜蜂为什么喂白糖
1、外界没有蜜源,例如冬季的时候,巢脾中的蜂蜜已经被蜜蜂吃完,如果喂蜂蜜成本太高,饲喂白糖是最经济的。
2、外界有蜜源但天气不好(梅雨季节),也是巢脾中没有蜂蜜,不饲喂蜜蜂蜜蜂只有死亡。
3、春季繁殖蜜蜂越冬后蜂群很弱,饲喂白糖刺激蜂王产卵促使大的蜜源来临之前蜜蜂群体增强。
蜜蜂养殖应了解的知识
1、初步认识:
在养蜂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蜜蜂的知识。目前我国饲养着7百万群蜜蜂,其中90%是从国外进口的欧洲蜜蜂,包括意大利蜂和东北黑蜂等,还有10%是中华蜜蜂。意大利蜂,简称意蜂。广泛饲养在华北、东北地区。意蜂蜂王产卵力强,工蜂育虫能力强,不仅在生产上起重要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育种素材。东北黑蜂,是欧洲黑蜂的过度类型。繁殖力强,在寒冷地区越冬性能好。但在纬度低的地区不能保持强群。中华蜜蜂是简称中蜂,适宜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生活。中蜂飞动敏捷,嗅觉灵敏,勤奋,抗病、耐寒、耐热力强。但产蜜量和分泌王浆的能力略低于欧洲蜜蜂。通过介绍,您就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
2、群居昆虫:
一群蜜蜂通常由一只蜂王,占1%的雄蜂,和占99%的工蜂组成。蜂王、雄峰、工蜂在群内各有专职,分工合作,相互依存。蜂王是蜂群中的雌性蜜蜂。正常情况下一群蜜蜂中只有一只蜂王。蜂王的职责是产卵。蜂王交尾一次,受精囊中储存的精子,就可满足一生繁殖的需要。交尾后2~3天开始产卵。一只蜂王一昼夜可产卵1500~2000粒。
3、蜂卵认识:
一种是受精卵,可发育成工蜂另一种是未受精卵,可发育成雄峰。蜂王由蜂王房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蜂王房也称为王台。蜂王房内的卵因为吃蜂王浆长大,所以发育成蜂王。大家已经知道一群蜜蜂中只能有一只蜂王。蜂王的寿命可达3~5年,为了保持较高的产卵率,一般一年左右就要更换新蜂王,那么蜂群内要产生新蜂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蜂群中的蜂王丢失或死亡,新蜂王发育出来大约需要16天。②蜂群过大需要分群。③需要更换老蜂王。
4、蜂王培育:
培育新蜂王的工作通常在秋季进行(通常在夏季进行),为来年高产作好准备。当蜂群中出现两只蜂王,就会相互争斗,直到剩下一只蜂王为止。工蜂是蜂群中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蜜蜂。工蜂幼虫孵化后,前三天由成年工蜂饲喂蜂王浆,从第四天起改喂蜜和花粉混合饲料。由于营养条件改变,促使生殖器官受到抑制,失去产卵能力。工蜂的职能是负担巢内外一切工作。而随着日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工。刚孵化出房时,颜色苍白,不能飞翔,还不能担当其他工作,称为幼蜂。1~3日龄的幼蜂开始负责巢内保温和清理巢房的工作。4~5日龄的幼蜂负责饲喂大幼虫。6~12日龄的工蜂王浆腺发育成熟,并负责分泌王浆,饲喂小幼虫。13~18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达,担负分泌蜂蜡建造巢脾,酿蜜,清巢,搬运蜜蜂尸体,保卫蜂巢的工作。18日龄以后的工蜂,主要担负采集花蜜,花粉,树胶和水等项工作,直到死亡。流蜜期工蜂可活30~45天。在北方越冬期可活半年左右。
5、雄峰特征:
雄峰没有工作的本能,专职与处女蜂王交尾。大多数雄峰7~10日龄开始飞行,12日龄性成熟。交尾一般在晴天的下午1~5时进行。交尾后不久便死亡。尽管雄峰寿命可达3~4个月,但由于雄峰食量很大,秋末蜜源期终止后,就会被驱除出巢,冻饿而死。
6、发育阶段:
每只蜜蜂的发育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蜂四个阶段。蜂王将受精卵产在蜂房内后,6小时以内,工蜂就会本能的在卵的周围分泌一些王浆。3天后,卵膜便会破裂,孵出幼虫。幼虫孵出后每36小时蜕皮一次。经过4次蜕皮,6天后就变成了蛹。幼虫化蛹后,不活动也不吃食,只消耗体内储备的营养。11~12天后,咬开房盖,爬出蜂房就成为了幼蜂。整个发育过程蜂王需要16~17天、工蜂需要20~21天、雄蜂需要22~24天。掌握了蜜蜂的发育周期,可以便于我们根据当地的蜜源植物情况培育适龄蜂,以提高蜂产品产量。
采蜜的蜜蜂是什么品种?
蜂蜜,大家都是它们是采集花蜜的,也会产出好吃的蜂蜜,可是有时候它们也是具有攻击性的
蜜蜂一旦集体攻击,是根本无法避免不被蛰伤的,它们太小了,无处不在,所以我们看到如果有群体出没的蜜蜂,一定要远离,而且不能做出惊扰它们的举动。
清明节,大家的传统就是回乡祭祖,有27名村民在登高村的一座祖坟处进行了扫墓,在香烛点燃之后,散发了一些烟雾,没有想到这个烟雾惊扰到了在附近的一些排蜂,而且这一窝排蜂距离村民们很近,仅仅距离他们3米左右的,被惊扰之后,这群排峰十分凶猛的攻击了这些村民们,无一人避免,都被不同程度的蛰伤了,其中有一名老人,被蛰伤之后送到医院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排蜂分为小的和大的,一般养殖的都是小排蜂,这些排蜂特点就是迁徙,所以要进行人工养殖是比较难的,它们一般是生活中在悬崖或者是一些树干上面,它们的房子都是成排而键的,所以就称呼它们是”排蜂“。
一旦不小心被它们蜇伤过后,如果是出现了严重过敏的情况,就会发生生命危险,有的患者可能是出现休克症状,这些时候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立即去医院治疗,蜇伤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把毒针给拔出来,否则会导致毒液在皮肤释放,在取毒针的时候不要去挤压伤口,要尽量避免把毒液挤到血液里面,这样会加重病情。
蜂蜇人之后会排出一种毒液,这种毒液是含有一些毒素或是对神经有损伤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疾病的人影响巨大,溶血毒素和神经毒素等等,这些都是会影响被蜇伤的人,严重的会导致休克或者神志不清,所以我们平常其实最好远离,不管是什么品质的峰都应该远离它们。
怎么区分蜜蜂的种类?
1、中华蜜蜂:我国本土蜂种。采集零星蜜源能力强,对我国气候适应能力强,耐寒能力强。平常我们也称之为中华蜂。飞到野外也能够长期生存,熟称“野蜂”。中蜂属于半驯化的蜂种。家庭饲喂,野外生存都可以正常发展。
2、意大利蜂:欧洲引进的品种。养殖意蜂的人数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是意蜂的规模在我国却是最大的。意蜂具有采集能力强这种非常突出的特点,所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蜂蜜80%是意蜂采集的。
3、东北黑蜂:黑蜂普遍都叫东北黑蜂,因为这种蜜蜂基本是东北特有蜂种。东北黑蜂的采集能力一般,蜂群消耗非常大,所以专业养黑蜂的人并不多。
4、排蜂:我们平常看的野外蜂蜜宣传片,素材就是用的排蜂。比如尼泊尔采蜜人,悬崖上取蜜,大树上取蜜。基本都是排蜂。
5、草蜂:草蜂主要在我国南部地区,和排蜂一样,是野生品种,体型比较小。是迷你版的排蜂。
-中华蜜蜂
-意大利蜂
-东北黑蜂
-排蜂
-草蜂
蜜蜂的种类
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属资源昆虫的统称,因能采花酿蜜并能为植物授粉而被人们所熟知,除南极大陆外世界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东方蜜蜂下属的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下属的意大利蜜蜂最出名,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科普一下蜜蜂有多少种类吧!
一、东方蜜蜂
1、中华蜜蜂: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属于我国独有的蜜蜂品种,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优点。
2、印度蜜蜂:印度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有克什米尔型、山地型和平原型3种类型,不同类型有着些许体型特征的差异,处于野生、半野生或家养状态,分蜂性、耐寒性强。
3、日本蜜蜂:日本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不同类型的成员有着些许体型特征的差异,处于野生、半野生或家养状态,分蜂性、耐寒性强,善于大规模群体作战并为主要的传粉昆虫。
二、西方蜜蜂
1、意大利蜂:意大利蜂原产于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有产育力强、分蜂性弱、性情温驯、产蜜及产浆能力强等优点,引入我国后广泛饲养于长江下游、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大部分地区。
2、卡尼鄂拉蜂:卡尼鄂拉蜂是世界四大优良蜂种之一,采集力很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近几十年来其分布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原产地,成为继意大利蜂后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第二大蜂种。
3、高加索蜂:高加索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地理亚种,曾由俄罗斯远东多次引入我国东北的东部、北部和西部个别地区,后来在饲养中与黑蜂、意蜂杂交,但目前在我国尚未普遍推广应用。
4、欧洲黑蜂:欧洲黑蜂怕光、易惊慌,性情不如其他亚种温顺且蜂群发展缓慢,杂交后代性格凶暴,这些特性使其慢慢被养殖者摒弃,但在一些特殊的气候环境下却能展现强韧的一面。
5、突尼斯蜂:突尼斯蜂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有强烈的分蜂性能,在分蜂期一群突尼斯蜂通常都建造100个以上的王台,更为奇特的时在第一只蜂王交尾前处女王间可以和平共处。
6、东非蜜蜂:东非蜜蜂主要分布在赤道非洲的东部、中部及以南的广阔地区,目前还尚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的状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强烈的飞迁性、分蜂性及十分凶暴的性情。
7、安纳托利亚蜂:安纳托利亚蜂原产于土耳其中部安纳托利亚高原,蜂王产卵力强,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能利用零星蜜源,为很好的育种素材,与意蜂、卡蜂杂交后可获高产杂交后代。
8、东北黑蜂:东北黑蜂起源于乌苏里江东岸的远东黑蜂,远东黑蜂则是乌克兰蜂与中俄罗斯蜂长期杂交形成的,血统主要是欧洲黑蜂和卡尼鄂拉蜂,也混有高加索蜂和意大利蜂的血统。
9、新疆黑蜂:新疆黑蜂是欧洲黑蜂适应新疆气候和蜜源特点形成的黑蜂品系,1925~1926年由俄罗斯人带入新疆伊宁市,后逐渐由伊宁市发展到特克斯、昭苏、尼勒克、阿勒泰等地区。
三、大蜜蜂
大蜜蜂是体型较大的一种蜜蜂,在我国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等地均有分布,因单脾成排而常被称为排蜂,又因筑巢于悬崖峭壁上而常被称为岩蜂,性较凶猛且有群居习性,同一岩壁或大树上有数群甚至上百群蜂,巢脾上部和两侧为贮蜜区,下部为繁殖区,每群蜂一年可产蜂蜜约50~80斤。
四、小蜜蜂
小蜜蜂是体型较小的一种蜜蜂,常栖息于年平均温度15~22℃的河谷、盆地边缘半山坡、耕地区或村寨周围,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及广西南部的龙州、上思等地,常在草丛或灌木丛中隐蔽处营造单一巢脾,故亦称小挂蜂、小草蜂、小蒿蜂等,蜂巢上部形成近球状巢顶为贮蜜区,中下部为育虫区且3型巢房分化明显。
五、黑大蜜蜂
黑大蜜蜂是世界上体型最大、蜂蜜品质最高的蜂种,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周围的雪山下,因此又被人们称之为喜马拉雅排蜂,巢脾单一垂直方向,最长可达15米,宽约60厘米,上部为贮蜜区,下部为繁殖区,常数群或十数群蜂聚居于同一悬岩陡壁上,,每群黑大蜜蜂一年可产蜂蜜约40~80斤。
六、黑小蜜蜂
黑小蜜蜂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传粉昆虫,体型小,因多在小乔木上营单一巢脾而常被称作小排蜂,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栖息于海拔1100米以下的村寨及次生林地,我国已发现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原、耿马等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地区,国外分布于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等地。
七、沙巴蜂
沙巴蜂是体型中等的一种蜜蜂,到目前为止仅发现于亚洲的加里曼丹岛,形态和生活习性与东方蜜蜂颇为相似,习惯在洞穴内筑巢并造复脾,工蜂体色为红铜色,腹部第1~6节背板基部各具一条宽而鲜明的银白色绒毛带,在吸蜜腹部膨胀时明显可,1988年在亚洲东方蜜蜂会议上沙巴蜂被重新提出并确认为独立的种。
八、绿努蜂
绿努蜂是体型中等的一种蜜蜂,因最初被发现于马来西亚的沙巴州绿努山区而得名,又因工蜂体色多为暗黑色而亦称黑色蜜蜂,在我国广东省某些地区也有发现,多在树洞中营造复脾蜂巢,遇到胡蜂接近巢口时守卫蜂腹部上举露出臭腺抵抗胡蜂,可驯养为饲养蜂种。
九、苏拉威西蜂
苏拉威西蜂是体型中等的一种蜜蜂,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群岛和菲律宾,工蜂体形比当地的东方蜜蜂稍大,体色也较东方蜜蜂稍浅,多在树洞中营造复脾蜂巢,但雄蜂房封盖内没有像东方蜜蜂的茧,房盖上也没有像东方蜜蜂一样有小孔,1998年经过多年的形态学和生物学对比研究确立了苏拉威西蜂是一个独立蜂种。
有关蜜蜂的资料
蜜蜂的种类:黑小蜜蜂、黑大蜜蜂、大蜜蜂、沙巴蜂、西方蜜蜂。
1、黑小蜜蜂
黑小蜜蜂呈黑色,又叫小排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省和东南亚地区。黑小蜜蜂的体积小,比较灵活,蜂蜜产量高。黑小蜜蜂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在15℃-20℃之间活跃度较高。
2、黑大蜜蜂
黑大蜜蜂是蜜蜂中体积最大的蜂种,该蜂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黑大蜜蜂既能够适应不同的海拔高度而且还能在不同的气温下飞行采蜜。黑大蜜蜂的产蜜数量多,每年秋末冬初时,单张脾一次可取蜜40~60公斤。
3、大蜜蜂
大蜜蜂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该品种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平均体长为15-18mm,相对于其他蜂种,大蜜蜂的体积较大。有养殖大蜜蜂的朋友,要注意做好防蜂措施哦。
4、沙巴蜂
沙巴蜂为国外的一种蜂种,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沙巴州,该蜂种的体积为中等,其蜂体为铜红色。沙巴蜂的外出采蜜时间为16:30-18:15,它的生活习性与东方蜜蜂非常相似。
5、西方蜜蜂
西方蜂蜜的自然分布极广,产于西方。西方蜂蜜是目前世界最为常见的蜂种。西方蜂蜜的生存面对着不同地威胁,曾备受瓦螨的侵扰。西方蜜蜂源于非洲,后迁移至欧洲各个地区。
有些蜜蜂会大量地出现在悬崖峭壁上,它们究竟在干嘛呢?
蜜蜂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蜜蜂属完全变态,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末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蜂。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待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新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实际上养蜂人使用的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骗的时候。
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日子久了,众工峰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由此看来,
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养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工蜂是最勤劳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峰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好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
了解蜜蜂其他蜜蜂蜜蜂总科包括了近 20%的膜翅目昆虫。所谓膜翅目昆虫是指那些频繁变态、长着膜翅以及能够舔弄和研磨的口器的昆虫。蜜蜂总科包括两万个种类,都以花蜜和花粉为食。其中大部分是独栖的,也有一些正处在群体生活的起始阶段。不过,没有任何一个种类像蜜蜂科的高级蜜蜂那样过着严密的群体生活。蜜蜂科是惟一营社会生活的蜜蜂,其中包括蜜蜂属、熊蜂属和无蛰蜂属。
蜜蜂属
这一属有4种,都是社会昆虫,过群体生活。它们分布在全球各地,通过分蜂增加数量。这一属的蜜蜂都通过舞蹈为同伴指示蜜源地。
印度巨蜂、花蜂和印度蜂都在亚洲栖息,而且都悬空筑巢。印度巨蜂十分好斗,它们叮蛰是非常可怕的。印度巨蜂在大树枝上筑巢,它们的巢是一排蜂房,长0.75—1米。
花蜂也称为“侏儒”蜂,身体只有蜜蜂的一半大,不过色彩斑斓。它们的巢也只有一排,不过小巧玲珑,宽8厘米、长12厘米。
印度蜂是与蜜蜂最相像的一种蜂。
蜂的4个种类分布在全球各地,它们各有不同的栖息习惯。其中3种在亚洲栖息,它们悬空筑巢。印度巨蜂喜欢高山生活,它们可以在海拔2000米的高度栖息,这种蜂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菲律宾一带。花蜂栖息地不超过海拔500米,其分布区域与印度巨蜂相同。印度蜂分布在亚洲的广大区域,其中包括中国以及西伯利亚的一部分地区。
第4种就是蜜蜂。这种蜂在西方分布最广。它们栖息在好几个欧洲国家 (西班牙、英国、德国和法国),在这些国家它们还成为驯养的家蜂。它们也栖息在非洲。伴随着殖民运动,蜜蜂也来到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们在天然洞穴或人工蜂箱中筑巢,而且也很适应高山生活。
传授花粉
高等植物繁殖的惟一途径是传粉,即雄蕊的花粉传授到雌蕊上。风媒植物是由风传粉的,然而80%的高等植物是虫媒植物,也就是说它们依靠昆虫传粉。家蜂承担了65%—95%的虫媒任务,但是最活跃的传粉能手是切叶蜂等独栖蜂。人们认为蜜蜂传粉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远不止产蜜
天敌和寄生者
蜜蜂是不少天敌的美食,不过任何天敌都不可能因吞食了几只蜜蜂而把整群蜜蜂毁灭。蜜蜂的天敌是燕子、蜂虎、山雀等食虫鸟类。如果冬天十分严寒,绿啄木鸟就会用强有力的喙啄穿蜂巢,啄食闭门过冬的蜜蜂。猛禽中的蜂鹰由于羽毛密实因此不怕叮蛰,它们捣毁蜂巢啄食蜂卵和幼虫。有些昆虫也是蜜蜂杀手,它们叮蛰和杀死蜜蜂。泥蜂就是其中之一。它们长得像大胡蜂,抓住蜜蜂后先挤压腹部取出全部花蜜,然后把蜜蜂残体留给自己的幼虫当粮食。蜻蜓是一种可怕的食肉昆虫,它们也把蜜蜂当作美食。蜘蛛张网捕食蜜蜂,蟹蛛在花冠里设陷阱捕捉蜜蜂,圆网蛛则“守网待蜂”。
另外一些动物则对蜂巢、蜂蜜等蜜蜂的劳动成果感兴趣。胡蜂觊觎蜂巢中储存的蜂蜜,一种叫蜂巢蛾的蝴蝶将卵产在蜂巢内,毛虫则借助弱势蜂群的蜂房结网。一种诨名为“蜂虱”的双翅类昆虫寄生在蜜蜂尤其是蜂王身上,它门迫使受害者吐出食物。最可怕的是由一种单细胞生物引起的蜂孢子病,还有菌类引起的曲霉病,曲霉病能使蜜蜂的呼吸系统瘫痪和眼睛失明。在哺乳动物中,熊是蜂蜜美食家。
蜜蜂是自然界中最勤劳的动物之一,尤其是工蜂,一只工蜂一生中最舒服的日子只有短短的21天左右,在这21天内,它们在蜂巢中,受成年工蜂的照顾,之后就会成为一只辛劳的蜜蜂,从此开始自己的采蜜生涯,直到死亡。一般情况下,蜜蜂采蜜时,大都离地面较近飞行,毕竟这才是花朵的密集区,但是有些蜜蜂会大量地出现在悬崖峭壁上,它们究竟在干嘛呢?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常”的行为呢?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简单地来了解一下蜜蜂的习性
蜜蜂是蜂科蜜蜂属下所有昆虫的统称,在整个的蜜蜂属下一共有三个亚属9种不同的蜜蜂,我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经常能够看到放蜂人,这些人养殖的蜜蜂主要以东方蜜蜂(中华蜜蜂)以及西方蜜蜂(意大利蜂)为主。相比较西方蜜蜂,东方蜜蜂的养殖难度以及产蜜量都要弱一些,因此,东方蜜蜂养殖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少。
所有的蜜蜂都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它们大都要经历3天的卵期,6天的幼虫期以及12天的蛹期,这就是21天蜂的由来。不过,21天说的是工蜂(雌蜂)的生长发育周期,雄峰和蜂后略有不同,其中雄峰的生长发育期需要24天,不过它们只负责与蜂后繁殖,不参与照顾后代以及采蜜,与蜂后繁殖完几分钟内就结束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而蜂后则只需要16天左右即可完成生长过程,这是因为蜂后从出生就一直吃高营养的蜂王浆,而雌蜂一般只吃几天就换成普通的蜂蜜喂养,也正是因为这样,雌蜂才没有足够的营养发育卵巢,故而不具备繁殖能力。
工蜂从成虫开始就要忙碌了,它们以蜂巢为中心、半径2-3公里的范围内四处的寻找花朵,在飞行时,蜜蜂的平均速度在30公里每小时左右,飞行高度在1000米以下,通常只有十几米,因为飞行高度越高,难度越大,对普通蜜蜂来说是不利的。而且花朵大都集中在地面上,即便是一些高大的树,不过也就几十米,因此,蜜蜂虽然可以飞1000米高,但它们的主活动区在低空区。
一只蜜蜂平均采集1200朵花才能将花蜜装满蜜囊,然后返回,再次“出征”,当夜幕降临时,它们回到巢里,也是要照顾卵和幼虫,很少得空休息,就这样忙碌1-2个月后,蜜蜂结束了自己操劳的一生,并且只能留下06克左右的蜂蜜。
蜜蜂为什么会出现在悬崖峭壁上?它们真的是在找东西吗?
在蜜蜂属的3个亚属下,小蜜蜂亚属(包括黑小蜜蜂和小蜜蜂)下的蜜蜂不会出现在悬崖峭壁上,因为它们的生存环境和营巢地点以树木和灌木丛为主(其中小蜜蜂通常以草丛或者灌木丛为营巢点,而黑小蜜蜂则喜欢树木)。蜜蜂亚属下的东方蜜蜂、西方蜜蜂以及沙巴蜂的栖息地比较的广泛,通常以树洞或者岩洞为主。而大蜜蜂亚属下的黑大蜜蜂和大蜜蜂就不同了,它们特别喜欢在悬岩陡壁上的岩隙或突出的岩石上筑巢。
因此,蜜蜂之所以会出现在悬崖峭壁之上,其实是一些蜜蜂就安家在此,比如黑大蜜蜂和大蜜蜂就是典型的代表。
大蜜蜂和黑大蜜蜂是蜜蜂属下体型最大的存在,它们特别喜欢在悬崖上筑巢,由于其蜂巢属于单片巢脾,呈排形悬筑悬挂在悬崖之上,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排蜂”。
排蜂的蜂蜜被誉为蜂蜜界的“劳斯莱斯”,是最名贵的存在,这倒不是因为排蜂的产蜜量低,因为一群排蜂一年就能产出约30公斤左右的蜂蜜,但是,因为它们的蜂巢大都在悬崖峭壁之上,因此在采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蜜蜂出现在悬崖峭壁之上,除了“家”就在这里之外,还有一些是因为寻找新的筑巢点,毕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排蜂蜂蜜的昂贵,让排蜂的蜂巢被许多人觊觎,这让许多排蜂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所以,当蜂巢被破坏后,排蜂的工蜂们不得不再次寻找新的筑巢点。所以,在每年的5-8月,繁花盛开的季节,在我国西藏、云南、海南、广西等地区的悬崖上总是能够看到成群的蜜蜂。
总结
大多数的蜜蜂以低空飞行为主,所以我们在悬崖上看到的蜜蜂并不是普通的蜜蜂,而是排蜂(大蜜蜂属下的物种),它们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是因为它们的天敌主要是胡峰,为了躲避天敌,它们将家安在了悬崖或者是高树之上。但是,它们没有想到的是躲过了天敌,也没有躲过人类的“大嘴”。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