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蚕蛹的养殖方法

   2023-05-17 互联网艺莲园512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人工养殖养蚕前的准备: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催青: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人工养殖

养蚕前的准备:

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

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收蚁:

光3~4小时后,春蚕在上午9时,夏秋蚕在早上7~8时即可收蚁。收蚁的方法:用桑树第一展开叶切成05厘米小方块,用叶量为蚁量的5倍左右,撒在垫有

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蚕种纸,一手拿蚕筷,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即可。

小蚕的饲养:

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26~27℃,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采用全防干育,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相对湿度85%。

2

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kg;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一张蚕用叶3kg;3龄用自

顶芽数下第5~6叶,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kg;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

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眠前处理:

(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

(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5眠中保护:眠中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对湿度80%;见有起蚕时,室内宜湿,保持相对湿度85%;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6眠起饷食:当95%以上的眠蚕已脱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幼蚕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饷食的桑叶应稍偏嫩,给桑量宜偏少。

大蚕的饲养:

1饲养方式:4~5龄蚕为大蚕期,生长适宜温度为25℃,蚕儿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采用室内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蚕下地:将蚕室清洗干净,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将蚕饷食喂一餐叶后,移至地面饲养。

3

合理给桑: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渡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采顶芽下7~15片叶喂养,达到良桑饱食的

目的;5龄蚕用桑量占总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时期;采用两头紧中间松的饲养方法:5龄的第1~2天或第5~7天,给叶量

要严格控制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完为宜;第3~6天要让蚕充分良桑饱食;每次喂叶时进行移蚕扩座,保持蚕头均匀。

4 、搞好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风干爽。

5

上簇采茧: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呈蜡**,头部左右摆动,这时,选用3~4块方格簇交替重叠水平

放好,把熟蚕均匀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维持簇中温度24℃,湿度85%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6天,夏秋蚕上簇后

4~5天即可采茧出售。

饲养技术:

一、抓好养蚕前消毒,降低蚕儿发病率

养蚕前的清洗消毒是整个防病

消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夺取蚕茧高产的先决条件。为提高消毒效果,在消毒步骤上要做到“一扫、二洗、三刮、四消、五刷白”;消毒过程中要求做到六个

要:蚕室要打扫净,蚕具要洗得净,药剂要配得准,药液要喷得匀,室具要消得全,消后要保管好。

二、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催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广大蚕农应重视补催青工作,主要抓好温湿度的控制及遮暗工作等措施。蚕种到室后,要及时摊卵,并控制温度

78~79℉,湿度差2℉,到收蚁前日傍晚,将温度升至80~81℉,湿度差1℉,同时在补催青时要严格遮暗,以达到孵化齐一之目的。

三、杜绝明火加温,确保人蚕安全

火加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是易造成饲养员一氧化碳等废气中毒,我市每年均有蚕农因明火加温造成中毒送医院抢救甚至死亡事件发生;二是温度控制难,温度

过高时影响蚕儿体质,甚至把蚕儿烘死;三是易发生火灾事故。同时,各地已均没有预备种,如造成蚕种中毒、烘死等损失的,将无法弥补。因此,为确保人蚕安

全,应大力推广暗火加温,实行地火龙、天火龙、电炉、靠壁灶等暗火加温形式,或将明火加温设施进行改造,增加通室外的烟道,杜绝明火加温;进蚕室饲蚕时要

两人以上,以便发生中毒时,相互照应、及时抢救;没有小蚕饲养设施或条件较差的以及饲养量比较少的蚕农,提倡联户共育,实行小蚕集中饲养,或交由小蚕公司

饲养;小蚕室要经常进行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密切注意天气和蚕讯,合力做好防氟工作

一是要贯彻落实市府关于春蚕期防氟停火措施;二是密切注意蚕期的天气情况和蚕讯变化,一旦出现氟化物中毒苗头及时采取分批饲养、调整叶位、石灰水洗叶等农业防氟措施,减少损失。

五、提倡采用摘芯技术,提高桑叶产质量

摘芯就是将桑树新梢的嫩头摘去,可促进嫩叶加速成熟,提高桑叶产质量。方法是:在用叶前10天左右进行,根据桑园的用叶计划,划片分批摘芯。摘芯程度:一般摘去鹊口状的嫩头为度。

六、重抓防病防毒,减少蚕病和中毒损失

饲养过程中要经常用新鲜石灰粉、防病一号、抗菌素和灭蚕蝇等药剂进行蚕体蚕座的消毒防病,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蚕病损失,同时对新鲜石灰粉、防病一号等易变性

挥发的药剂,要密封存放,用后袋口扎紧;在采摘毗邻其它农作物桑园的桑叶时,要做到先试后吃,严防因其它农作物喷药治虫引起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七、加强通风换气,稀放饱食养大蚕

由于大蚕期蚕儿食桑量大,排泄物多,且又不耐高温湿闷,因此,在大蚕期应特别重视通风换气工作,做到开门开窗养蚕,并达到稀放饱食,大蚕三昼时每张种放足蚕座面积40㎡以上,并给足桑叶使蚕饱食。

八、抓好上山关,提高春茧产质量

好蚕儿上山关,是提高蚕茧产质量的重要措拖。一是在选用上山蔟具时要有安全意识。少数地区曾发生过因蔟草残留农药影响而产生大量不结茧蚕的事故。上蔟时建

议选用方格蔟、塑料折蔟等优良蔟具;选用稻草蔟具时要尽量选用农药污染少的稻草制作,并利用养蚕前期较空暇时间,充分曝晒干燥,尽量排出残留农药。二是加

强蔟中通风换气,在熟蚕全部上山茧网形成后,蔟室开门窗通气,使蚕儿吐尽茧丝物质,增加茧层量,提高茧质。

养殖技术

意:防病虫害,养蚕前养蚕中注意消毒,从2龄饷食起防病,自3龄起防蝇蛆;防闷热,要防热风吹;防饿蚕要少喂勤喂,夜里凉爽要多喂;自3龄起要每天除沙1

次。上午89时准时收完蚁,随收蚁随喂;蚕将眠时要喂切叶,少喂勤喂,加网提蚕止桑,饱食入眠;小蚕的室温不能高于30℃,大蚕不能高于27℃;夏蚕要

比春蚕稀放;给叶适当,充分饱食。眠起处理要适时.加眠网要比春蚕早,发育不齐要提青分批,多分批提青,缩短止桑时间,顺利就眠。上蔟要适时,蚕老时要分

批挑选上蔟,稀放。上蔟后3天要开门开窗,排湿保茧,但要避免强风直吹,以脸上略感有风为宜。

夏蚕养殖的关键是以良桑饱食为中心,灵活运用以下技术:防病虫害防闷热防饿蚕,勤拾蚕除沙,早收蚁早饷食早扩座稀放蚕,迟止桑,蚕室温度均匀蚕分布均匀喂叶均匀桑叶老嫩均匀,眠起处理要适时上簇要适时。

蚕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蚕可以用纸盒饲养,喂食桑叶、生菜叶等绿色叶子。幼蚕需要喂嫩叶,大蚕还需要吃适量老叶以促进吐丝。每次喂食前,注意擦干桑叶上面的水分。此外,还需注意按照身体大小给蚕宝宝分盒。

蚕的饲养方法

桑叶是最适合蚕吃的天然食物,除了桑叶,蚕也可以吃生菜叶、榆叶叶、葡萄叶、莴苣叶等绿色叶子。

蚕可以直接养殖在纸盒中,纸盒需要保持干净和干燥,不能含有水分。在较小的空间养蚕时,一次性不要放太多桑叶。

5厘米下的小蚕需要吃最嫩的叶子,而大蚕在嫩叶基础上还需要吃适量老叶,以促进吐丝。每次投喂桑叶时注意擦干上面的水分,不够新鲜的桑叶应该及时清理掉。

按照身体大小,最好将蚕宝宝分盒,防止它们争地盘。此外,蚂蚁会吃蚕,饲养的时候需要观察环境,发现蚂蚁一定要及时清理掉。

家蚕(Bombyx mori)是一种很好的实验动物和模式昆虫,在国内外经常用作中小学生物教学材料。人工饲料养蚕是养蚕技术的重大革新,也为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家蚕学习生物科学知识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同时,人工饲料养蚕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同志,更是重大的挑战。为提高人工饲料养蚕的成功率,特将有关技术要点概括如下。

一、蚕种催青

蚕种催青是指把已经活化的蚕种保护在合理的环境条件下,促使胚胎顺利发育,直至孵化。由于蚕种在孵化前一日卵色变青,因此叫做催青。(蚕种在5-7℃冰箱保存3个月后解除休眠而成为活化卵。)

一般可以采用温度25℃、相对湿度75-80%的条件催青,大约在10日后孵化,有条件的学校最好采用自动控温温箱进行催青。

1、催青器具消毒:用直/span>9厘米左右的二重皿或其它透明盒状塑料器皿,在充分洗涤之后,用75%酒精细心抹拭后晾干备用。

2、蚕种消毒:自冰箱中取出适量蚕种,置于医用纱布上,再扎成小袋状,浸泡在75%酒精中5分钟,取出并轻轻挤干纱布上的酒精,再浸泡于95%或无水酒精中1分钟,取出轻轻挤干纱布上的酒精。将蚕种倒入已消毒的催青容器中,薄薄摊平,用干净的滤纸吸干残余的酒精,待酒精蒸发完毕后,盖上容器的上盖,并用少许胶带纸固定容器的底部与上盖。

3、催青管理:将已消毒的蚕种放入已经调试好温度(25℃)的温箱进行保护。由于蚕种分发后各地保护措施难以一致,蚕种在冰箱冷藏期间,胚胎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会导致孵化不齐。因此,应在加温后的第7-8天开始,加强观察,如发现有少量(1/3左右)蚕卵颜色开始变青,应用黑色的棉布或黑纸将催青容器包裹遮光,实行黑暗保护2日左右,可以抑制发育快的蚕卵的孵化,待收蚁当日再打开见光,促使蚕卵一齐孵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5-10月期间进行蚕种催青时,一般自然湿度可以基本满足蚕卵发育的要求。

二、饲料制作

1、混合装袋:适量称取配发的粉状家蚕人工饲料,按1:23(1-3龄)或1:21(4-5龄)的重量比例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称取相当于50克(1-3龄)或150-170克(4-5龄)粉状饲料量的混合好的饲料装入食品用塑料袋内,用手或棍状物体将饲料压平至饲育容器(22×16×5厘米)内径的相应面积,并将袋内空气尽可能排除干净,将袋口多余部分折叠2道以上使袋内外空气隔绝,用胶带纸适当固定折叠部分。将已装袋的饲料用白纸或报纸等简易包裹后(可2-3袋1包)蒸煮消毒。

根据各地饲育容器的底面积及形状的不同,饲料装袋量及饲养蚕数量可相应调整。

一般1头蚕1-5龄期需取食5克饲料干物,考虑到饲料残余损失等因素,1头蚕应准备6-7克饲料。

2、蒸煮消毒:用家用普通锅子或高压锅消毒均可,但应注意,由于袋口未封口,饲料只可隔水用蒸架或笼屉蒸,不可投入水中煮。要千万注意装料不宜过多,而且由于饲料蒸煮后会膨胀,袋内残余空气膨胀更严重,要严防因此将高压锅的出气口堵塞造成事故。蒸煮消毒时间:普通锅子水开后继续蒸45分钟,高压锅水开后继续蒸25-30分钟。待冷却后连报纸一起取出,放入塑料袋内后置5-7℃冰箱保存备用(可贮存10日)。

三、收蚁饲养

因刚孵化的蚕全身密生刚毛,体色黝黑,形如蚂蚁,故俗称蚁蚕。将孵化的蚁蚕集中,开始给食饲养称做收蚁。

1、用具准备:笔毛较柔软的油画笔1支;刀片或小刀1把;按照饲育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剪取塑料(聚乙烯、聚丙烯或聚苯乙烯)网(网孔05-1厘米左右),每个饲育容器准备1片。饲育容器以上盖透明的塑料盒为最适,便于观察,高度以4-6厘米左右为宜,过矮易造成缺氧,上盖与下底应有较好的密合性,以免饲料水分散失,但不能完全密闭。收蚁前以上用具、操作台及饲育容器均须用酒精进行严格消毒(75%酒精浸泡5分钟,或细心擦拭,用干净滤纸吸干残余酒精,晾干备用)。

2、收蚁操作:将黑暗保护中的催青容器的黑布解开,置于天然漫射光线或电灯光线中,25℃左右的温度下感光约1小时,已经充分完成胚胎发育的个体将咬破卵壳孵化出壳。蚁蚕孵化后2-3小时为收蚁适期。在感光期间,自冰箱中取出消毒好的饲料,用75%酒精仔细擦拭双手及饲料袋后,将饲料袋摊平放入饲育容器,用刀片沿容器四周将饲料袋划破,去除上侧塑料纸,将塑料网平放于饲料上。将催青容器表面用酒精细心擦拭消毒后打开,用油画笔将蚁蚕50-60头轻轻掸落在饲料表面(约每头5-6平方厘米),盖上饲育容器盖子,用胶带纸适当固定,放入饲育箱开始饲养。尽量不要使卵壳落于饲料表面。

3、饲育管理要点

(1)饲育环境

饲育适温:1-3龄 295-29℃;4龄 27-26℃;5龄 25-24℃。小蚕期(1-3龄)不得低于25℃,大蚕期(4-5龄)不得低于20℃,否则取食和生长发育将受明显影响。饲养中温度频繁变动,将导致饲育容器内侧形成大量凝结水,落于饲料表面,易造成小蚕溺毙。

由于是在塑料盒中饲养,饲育湿度较大,易造成氧气缺乏,大蚕期要注意适当换气排湿,尤其5龄后期盒盖要留一条小缝隙。除观察期间以外,一般应避免光线照射饲育盒。

(2)饲料更换

收蚁后在29℃饲养12天后,大部分的蚕已经完成1-3龄期,进入4龄,此时可以更换新饲料并分盒。先将新鲜饲料及蚕网放入新的饲育盒(操作同上),准备1双尖头筷用酒精消毒,再取旧饲育盒,表面用酒精消毒后打开,取20-25头转移入新饲育盒,加盖,置27℃饲养。约5-7日后,蚕进入5龄,即可分发给学生饲养。

(3)5龄蚕饲养

由于每个学生只饲养3头左右,容器可以就地取材,原则是要有盖,防止饲料水分过快散失和受到污染。盒中可铺垫一层干净白纸,将饲料切成块状给食,饲料覆盖总面积50%左右为宜,以使蚕儿有落脚的地方。如果是平板状饲料,同样也要有蚕网。给食以每2-3日给料1次为宜。要教育学生尽可能少打开饲育盒,减少污染机会,需仔细观察蚕体形态构造时,尽可能安排在5龄后期。

(4)上蔟结茧

25℃条件下饲养7-8日后,蚕体开始缩小,蚕粪逐渐变稀软,体色逐渐变成半透明,此即熟蚕。此时,可将熟蚕放入其它纸盒中,熟蚕将会自己寻找适当位置吐丝结茧。如要让学生观察结茧过程,可将熟蚕放入垫有白纸的高度为4-5厘米的透明盒中。

四、蛹、蛾期管理

在25℃左右温度下,约经2-3日蚕儿吐丝结束,再经3日左右蜕皮化蛹,经15日左右蚕蛹蜕皮羽化为成虫(蛾),吐出胃液溶解茧丝,钻出茧壳,交配产卵,蚕蛾寿命约5-7日。可在吐丝终了后用锋利的美工刀削开茧壳,取出蚕蛹进行观察。

五、注意事项

1、人工饲料养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卫生管理。高营养、高含水率、高温、多湿、长时间饲养等因素,导致饲料很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因此,蚕卵、饲料、用具、双手的消毒及饲养环境的整洁,对确保成功至关重要。饲养过程中,尽可能少地接触蚕和饲料。

2、温度决定蚕儿的取食和生长发育状况。由于学生饲养5龄期时一般只能采用自然温度饲养,设计饲养时间时,要求5龄期时最低气温在20℃左右方才可行。各地老师请向当地气象部门咨询。

3、塑料网是用于蚕儿就眠、蜕皮时固定自身用的,不可缺少。如难以找到,也可在饲料上放置少量以75%酒精抹拭消毒过的塑料包扎带等代替,但应防止残余酒精过多造成中毒。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蚕蛹 方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