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保证供氧,调水的首要目标就是控制水中的溶氧程度,如果水中氧气不足,那么这个虾基本就是白养了,毕竟氧气不足虾会死亡的。
2、控制肥水程度,当水中的溶氧量差不多达标后,就可以考虑肥水的问题。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如果养殖池的水过于清澈,不是很肥的话,那么水中会因为一些浮游生物、微生物的缺乏而导致生态系统崩坏,养虾就更加没指望了。
3、使用微生物制剂 ,当养虾投放进池塘后才是到了关键时间,这个时候调水就更重要了。由于池塘没有流动性,所以虾的粪便、饲料残留之类的东西最后都会沉入池塘底部,形成堆积,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极容易导致水质过肥,进而影响到整个养殖池的虾。
池塘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好呢?
虾养殖前期稳水方法
藻相(水色、pH)、菌相稳定才能叫稳水。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虾养殖前期稳水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叫稳水关键是什么
藻相(水色、pH)、菌相稳定才能叫稳水。藻相稳定能使各种水质指标稳定,虾应激少,也能带来菌相的稳定,减少发病;而藻相的稳定则需要菌相的稳定来达成的,因为水体藻类营养主要靠活菌分解的营养来提供的,菌相稳定则营养稳定,营养稳定则藻相稳定。
所以说藻相和菌相的稳定是互为因果,不能单一去看。菌相是微观世界,我们难以监测得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藻相的稳定就能达到菌相的稳定。
如何做到藻相稳定呢
藻相稳定需要达到三个条件:
1、总碱度和硬度合适;
2、藻种丰富;
3、均衡持续的营养补充。
1、总碱度是水体的缓冲体系、藻类和菌类的碳源重要来源,总碱度低会造成pH不稳定,藻相和菌相不稳定
所以总碱度是水稳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总碱度不够,调水难度很高。对虾养殖的总碱度适合范围是100-180ppm,而低盐度地区如珠三角总碱度一般在60-80ppm,多补碳是提高总碱度比较好的办法,如补糖,泼发酵米糠、虾多宝等能够有效提高总碱度。
2、藻相要稳定需要做到藻种丰富,同时藻类的营养要稳定且均衡
藻种单一的藻相是不稳定的,因为单一的藻种由于和它竞争的藻类少,所以在阳光充足及营养好的情况下会快速繁殖,水色变浓,当环境恶劣如下大雨时,可能老化藻类太多,引起大量死藻甚至倒藻;而藻种丰富的则不同,由于很多藻种,各种藻种之间存在竞争,在阳光充足及营养好的情况下,各种藻种也都是缓慢繁殖,水色不会突然浓上来,当环境恶劣如下大雨,由于很多藻种在塘里,总会有一些藻种处于活跃期,能够抵抗恶劣天气,所以水能够保持稳定。所以藻相稳定首先要做到藻种丰富,就是塘里各种藻类都比较多。
如何做到藻种丰富就要营造虾塘里适应很多种类的藻的环境,目前大部分塘培养出来的藻种比较单一,原因是水体各种营养失调了,所以很多藻种不适应,繁殖慢,最后只有生命力强的藻种繁殖快,成为单一藻种的藻相;现在最大问题就是氮磷比过高,碳氮比太低,还有其它如多维和矿物质不足等问题,即氮肥太多,其它肥不足。
解决有两个思路:一是减少氮肥来调节比例;二是增加其它肥来调节调节各种肥的比例。这两个思路比较容易做到的是第二个,俗话就是补肥,目前很多水产肥无法使水体的各种营养达到均衡,所以补肥后出现的大多数是单一藻种,容易水色突然变浓,pH上升,不是很理想。解决营养均衡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发酵虾料来肥水,因为虾料含有丰富的鱼粉、豆粕、多种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可以说是对藻类来说营养最均衡的肥水产品,但是有个问题就是这些营养不能直接被藻类利用,所以需要用活菌发酵后分解才能够供给藻类利用,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土塘每亩5斤0号虾料基本能够达到营养均衡,具体做法:放苗前5-7天,每亩5斤0号虾料+15斤+3斤自来水混合均匀后立刻装到有内袋的虾料袋里密封发酵3天,然后在下午4点左右全塘泼洒,所有增氧机开2个钟左右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1、要使用虾料,不能用鱼料等其它料,因为虾料里的营养最适合有益藻类,建议用小号料,因为发酵更充分,效果更好;2、最好用自来水,因其它水一般含有较多的杂菌,会干扰发酵效果,自来水要事先曝气或在阳光下晒一个钟左右,因为自来水含有余氯,会杀死部分活菌;3、需要完全密封,如果密封不够也会导致发酵不充分或将杂菌一起培养出来,发酵效果会打折扣;4、发酵时间要视气温而定,如果是夏天,一般3天就可以,以闻到酸香味为准,如果是气温低,则要多点时间,需要4天,可以通过闻味道来决定发酵时间;5、水的比例要求较高,过多则易起杂菌,过少则发酵慢,以保持虾料表面都湿透为最佳;6、泼洒时间最佳是下午而不是上午。按照这样的操作,发酵饲料泼到塘里以后,就立即释放出大量的各种营养,短时间就做到了营养均衡,第二天各种绿藻和硅藻就开始加快繁殖,三天时间水色就会成黄绿色。
3、均衡持续的营养补充
很多虾塘前期是很好的黄绿色或茶色水,但慢慢地就出现往藻种单一化或变藻的方向发展,在中后期还出现甲藻或蓝藻。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营养失衡了或是补充不够,导致原来优势的藻种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营养补充而慢慢衰退,其它适应的藻类慢慢繁殖,成为优势种。总之一句话:怎么样的营养决定怎么样的藻相,藻相的不稳定一定是因营养的不稳定造成的。所以如何提供给藻类稳定的源源不断并且均衡的营养给藻类利用就是稳定藻相的关键。
如何做到这一点靠人为补肥行不行靠人为补肥的难度非常高,原因有2点,一是目前还没有哪个肥水产品做到营养非常均衡;二是人为补肥也很难做到稳定持续提供,会造成有时肥偏多,有时又偏少,导致水色波动大。我们先看看营养在哪里其实,土塘前期稍微欠缺一点,高位池前期缺得多一点,越到后期越不缺肥。
因为前面也说过饲料拥有很充足而均衡的营养,随着投喂量的增加,池底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源,问题就是饲料这个营养源并不是直接能够提供给藻类吸收,需要通过活菌分解等转化才能被吸收利用。所以从放苗前就开始用虾多宝发酵饲料来调节营养,放苗后坚持每天投喂虾多宝发酵的饲料对于稳定藻相就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放苗前泼用虾多宝发酵的虾料目的是调节前期失衡的营养并补充营养,使前期培养出藻种丰富的藻相,放苗后每天坚持投喂虾多宝发酵过的虾料,目的是这些虾料成为粪便后会被复合菌继续分解出营养。
因为每天坚持使用,而且这些菌属于复合菌,基本属于兼性厌氧菌,不受到天气或藻相波动的影响,每天数量比较稳定,能够分解出稳定而均衡的营养给藻类,从而保持藻相的稳定。当然,随着投喂量的增加,还需要额外使用一些改底效果更好的有益菌或化学产品来加强分解,否则塘底分解不彻底,营养累积,会造成后期藻相的不稳定。所以建议:冬棚虾在放苗一个月内配合倍生源,每隔7天1次,每包3亩;放苗一个月后配合池底安每亩半包+粒粒氧每亩半包(因冬棚中后期水温低,活菌效果下降,改为化学改底),越到后期,频率越需加强。
;为什么养虾要调水?
按时清理池塘、适时注入淡水、合理使用曝气器、坚持巡塘。
鱼塘水质是鱼塘养殖的关键。 水体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如果水质调节好,养殖鱼类可以正常生长,发病率低,生产效率高。 养殖池塘水质控制技术以池塘生态学为基础,根据池塘和水质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水质进行完全的人工控制。因此,在鱼类养殖过程中,了解水质标准和监管技术对于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调节鱼塘水质呢?一起来学习吧。
按时清理池塘每年冬季和早春水温较低,可利用闲养进行清塘,包括晒塘、冻晒、疏浚等。大多数氮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被去除,而碳被合成为腐殖质并被保留。好氧微生物在干池和日光池中需要大量的氮。因此,将氮/碳比提高到1:12-15可以大大提高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提高干塘效果,缩短干塘时间。对于越冬池,冬季应保持高水位,及时除冰或冰上除雪,以保持和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早春及时更换池水,提高养殖水质。同时,早春加入新水还可以起到施肥的作用,因为冬天各种生物死亡后,它们的养分被释放到水中,增加了水中养分的含量。池水补充养分,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增加水中溶解氧和饵料生物量。春季或秋季放养鱼种时,应保留适量的鲢鱼、鳙鱼等滤鱼,以调节和改善养殖水质。
2、适时注入淡水
通常需要每7-10天加一次淡水,每次加水量为20-30cm;每 15 至 20 天换一次水。可以采用补漏法,最好从底部排掉水。从春季到初夏(3 月至 6 月)水温继续升高,从秋季到初冬(9 月至 11 月)水温继续下降。两季交替期间,水温波动在15~25℃以上,昼夜温差大,上下水体对流交换良好,水质良性。现金。根据不同的主要养殖对象,适当的换料和饲喂可以形成良好的水色和良好的水质。掠食性生物。这个季节很容易生长。因此,在这两个时期,特别是在交叉阶段,频繁注入新水和使用对症药物预防疾病对调节水质尤为重要。注意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且注入或换水时的新水水质必须清洁无污染,含泥量低。同时,水温与游泳池水温的差值不应超过±6℃~8℃。
夏季7~8月水温高,经常在30℃左右波动,并且昼夜温差小,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差,严重时,甚至处于静止状态,水体上下的水温、溶氧和其他理、化、生物因子分层现象明显,池塘生态条件很差,加之通过春季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池塘载荷量增加,池塘中营养盐类积累,此时期容易形成不良的水质,水色。一旦遇上天气突变(气压低,闷热天,雷阵雨),打破池水静止状态,水体上、下剧烈交换,水质极度恶化,极易发生养殖动物浮头、严重浮头直至泛塘,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高温季节需人工调控水质。首先,当需要施肥时停止使用有机肥,巧施化肥。第二,经常注入或定期更换新水,并冲动上下水层。第三,用增氧机搅动水层以增氧,尤其是在高温闷热天气、黎明及晴天中午应开启增氧机,防止养殖动物出现浮头或泛塘。第四,在池塘中培植适宜数量的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类,净化和改善水质,同时也可遮挡阳光,降低池水温度,利于养殖动物生长。
3合理使用曝气器
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鱼塘中的溶解氧低于15毫克/升时,鱼就会出现浮头甚至一锅水。一般来说,大多数溶解氧含量高的水体水质较好,提高鱼塘溶解氧含量的措施是延长水体曝气器的启动时间,合理使用曝气器。 建议在鱼的主要生长季节,每天在晴天中午开放,营业时间可半夜长中午短。
4、坚持巡塘
坚持上午、中午、下午巡塘,注意水质变化。当发现池水从浓绿的水变成了软而凉的水,又黑又臭,鱼也不能正常在池里走动时,及时进行相应的测量,直到鱼的活动正常。
以上就是鱼塘水质调节方法的全部内容介绍。好的水质的鱼类良好生长的前提条件,养殖户可以总结实际生产实践的相关经验,采用专业的调整技术进行及时调整,为池塘调理好水质。
一个好的水质环境对养虾有着很大的益处,调水的具体原因如下:
① 增加溶解氧
池塘中的氧气主要由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池塘中浮游植物的数量与透明度密切相关,即透明度越低,池塘中浮游植物越多,产生的氧气越多。池塘水中的氧气越多,水质越好。
② 为幼虾提供优质诱饵,降低诱饵系数
良好的水色和透明度表明池塘的水环境处于良好的生态平衡状态,具有适合养虾的优良细菌和藻类相。有经验的养虾人必须在放生虾苗之前给水施肥并培养基本的诱饵生物。根据虾苗的数量和密度,科学搭配一段时间的营养饲料,通常在20天左右,可以节省人工饲料的投喂量,促进虾苗的健康生长。
③ 降低透明度,避免藻类生长
良好的水色和透明度可以防止阳光直射池底,防止藻类生长。在养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池内透明度大,特别是当用肉眼可以看到池底时,几天内池底很容易长出大型藻类。这些藻类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污染水质,影响虾类的生长和养殖,甚至导致虾类养殖的失败。
④ 防止虾产生应激反应,在疾病预防中发挥作用
养虾业最怕虾病,经常发生在恶劣天气,如每年5月和6月的雨季和台风季节。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环境恶化。环境恶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缺氧。缺氧容易引起虾类应激反应,导致虾类疾病。
水色和透明度好,含有大量浮游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下,比透明度高的水体产生更多的氧气,可以维持水体中足够的氧气含量,保证对虾的正常生长。例如,在暴雨和严重暴雨中,比较两个不同水色和透明度的虾池。如果水色较浓,透明度适当,对虾生长正常,水质稳定;在高亮度虾池中,虾体存在异常现象。例如,南美白对虾通常有红色的胡须、红色的尾巴和微弱的生命力。这些现象是由于水体颜色浅、透明度高和浮游植物含量低而引起的应激反应的结果。此外,不同水色和透明度的虾池水质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同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透明度为25~30cm、水色良好的虾池水质无变化或变化不大。在高透明度的虾池中,水质变为乳白色,虾池失去生态平衡,大量藻类在池中突然死亡,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虾类疾病。因此,调整水色和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