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对付毒蛇必须长期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因在养殖或采毒过程中,时常要与毒蛇直接面对面的接触,一不小心,就有被药中毒的危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毒蛇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毒蛇的方法一、蛇房养蛇
选择养蛇场地要选坐北朝南、树多阴凉、水源方面、环境安静、地势较高的地方。蛇房的外侧修建围墙,在蛇房的墙打一洞,使蛇能在蛇房与围墙之间自由穿行。蛇房与围墙的墙壁宜高于2m,且墙表面光滑、颜色灰暗,切勿涂成白色,围墙内的设施有蛇窝(房)、水池、水沟、饲料池、假山乱石堆、活动场和产卵室。 蛇窝有不同形式,坟堆式、地洞式最常见。一般用砖石砖成,式用瓦缸作壁,外堆泥土。蛇窝内径50cm,高50cm,每窝两个洞口,其中一个朝南或东南方向,顶上中活动盖,便于取蛇,观察、清扫。窝内铺沙土干草,注意防水、通气、保暖。这样大小的蛇窝可容纳中等大小的蛇10-20条,一般20m2的蛇场建4-5个蛇窝为宜。
二、蛇箱养蛇
蛇箱可大可小,可用木板做成可移动的、也可用砖石、水泥制成不移动的。一般1m体积的蛇箱可养1m3长的蛇5-6条。蛇箱内壁宜光滑,箱顶装小孔铁窗沙,再安装一推拉门。箱底中央固一短树桩,供蛇蜕皮时增皮用。箱底再铺一层5-6cm厚的沙土,并在箱底放一水盆,供蛇饮水和调节温度。一个蛇箱可以雌雄合养,但只能养一个蛇种。 蛇场养殖可与蛇箱养殖相结合,平时把蛇养在蛇场,用蛇箱饲养幼蛇以及产卵越冬。
三、食物与投饵 毒蛇的食性虽然广泛,但不同蛇种对饲料的要求不尽相同:五步蛇喜食青蛙、蟾蜍、蜥蜴、鸟类、鼠类;眼镜蛇喜食青蛙及其他幼蛇,银环蛇蛇喜食黄鳝、泥鳅。可结合喂养条件选择食物,通过捕养蛙类、鼠类、鱼类、昆虫、蚯蚓等作为食源。据国外经验,可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以及磷钙等矿物质,维生素A、B2,调以适量水灌入肠衣,制成香肠作为蛇的食物。 毒蛇的食量较大,活动期间,每月食量接近自身体重。在5-11月活动期内,一般每半月投喂一次。5月份怀卵期,7月份产卵期,10月份冬眠前期,这三个时期的饲料对养好蛇关系甚大。如果饲料过于缺乏,会产生大蛇吃小蛇的现象,需预先加以防止,如采取大小蛇分开饲养。投喂时间因蛇种习性而定,如银环蛇,可在傍晚蛇出洞时,将食物投在蛇窝附近,使蛇容易找到。
四、繁殖
毒蛇春季或秋季交配。交配时两蛇相互缠绕似油条状,头部在同一方,雄蛇身体剧烈抖动。在繁殖季节中,一条雄蛇可与几条雌蛇交配,而雌蛇只接受一次交配。雌蛇受配后,存于体内精子3年内仍有受精能力。故人工饲养毒蛇雌、雄比例8:1即可。毒蛇的生殖有卵生和卵胎生两种。蝮蛇和竹叶青是卵胎生,蛇卵在母体内靠卵自身的养料完成胚胎发育过程,然后产下仔蛇。大多数毒蛇是卵生,蛇卵孵出时间长短不一,一般2月左右,孵化率受环境影响很大。为提高孵化率,可进行人工孵卵。根据不同蛇和产卵期,及时检查是否怀卵。检查时,首先将蛇颈部轻轻捏住,另一只手从蛇的躯干腹部轻轻按摩滑动至肛门,如在腹部摸到有凸凹处,说明已经怀卵,凸凹处离肛门越近,说明快要产卵了。必须把快产卵的雌蛇关进蛇箱或卵房产卵。 产下的蛇卵必须及时放入孵化器内孵化。孵化器用水缸、木箱均可。以银环蛇孵化为例:把大水缸放进阴凉干燥的房间,缸内放30cm厚的半干半湿的松土或细沙,将卵平放在沙土上(不能竖放),用适量新鲜稻草或青草浸水1小时,湿透后拧干放在卵面上,经三五天再将草湿透拧干放上,以此调节湿度。每隔10天将卵翻动一次。25-30天可从卵壳外看到胚胎形状,孵卵期间,以室温20-25℃,相对湿度50-90%为宜,经过40-50天,小蛇出,则可转入蛇房或蛇箱中养殖。
五、蛇胆和蛇毒的收集
(一)取胆加工 毒蛇胆是价格昂贵的药材。取胆前可逗蛇激怒或将蛇饥饿2个月,可大大增加胆汁量。取胆方法是:双脚踩住头部和肛门处,腹面向上,再从蛇的中段偏后处剪开33cm长的刀口,让蛇胆露出,然后小心连同输胆管一起剥离,用丝线扎住胆管,放入55度白酒中保存。 亦可用注射针头抽取胆汁,一个月左右抽取一次,取得的胆汁立即放入米酒中制成蛇胆酒。
(二)蛇毒收集 一般6-10月为采毒期,7-8月为采毒高峰期,每次采毒间隔时间20-30天,采毒前一周不供食,只供水,可以提高采毒量。采毒方法常用双手挤压咬皿法。具体作法是将60ml烧杯一只,用胶带固定于工作台缘,用右手轻捏蛇颈部,并迫使毒蛇张口,让毒牙位于烧杯内缘,然后让其咬住杯口。同时用左手手指在毒腺部位轻轻挤压,可采得毒液。 新鲜毒液常温下极易变质,放置普通冰箱内也只能保存十天半月,因此必须进行真空干燥或即时送往蛇毒收购部门。
预防毒蛇伤人的方法⑴ 从安全的最低角度出发,搞好蛇场设施的基础建设 毒蛇养殖场一定要建在远离居民区或人们活动较频繁的地方。这样不仅能保持环境安静,有利于毒蛇的生长;也是防止毒蛇万一窜出咬伤周围群众的基本保证。蛇场内外必须设立多块醒目的标牌,以唤起过往人员的警觉。最主要的是隔离设施要达到严防毒蛇外逃的要求,如围墙,水沟,门,窗等,必选招蛇场的构造表准去处理,千万不能草草应付或偷工减料。场内需设置照明灯具,如夜间毒蛇有异常现象或其他意外,容易被及时发觉,避免造成不应有的人员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
⑵ 做好个人防护,必须绷紧安全这根弦 养蛇场(户)的老板或主人一定要让饲喂人员了解所养毒蛇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并直接或间接地阐明毒蛇咬伤造成的众多危害,促其绷紧安全这根弦。凡事必须小心从事,严禁自持技术熟练而徒手捉蛇。万一需要徒手捉蛇时,进入蛇园或蛇房必须两人同行,并随身携带一些防护药品。捕捉时,一定要胆大心细、随机应变。尤其是接近眼镜蛇、眼镜王蛇、五步蛇等具喷毒功能的毒蛇时,切勿面对蛇头,并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毒液喷入眼镜内,造成中毒事件。一旦发生这种事情,必须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或用结晶胰蛋白酶100~200单位,加生理盐水10~20毫升溶解后滴眼或浸泡眼镜,这样可将蛇毒破坏,减小眼睛中毒机会,随后应送到医院急诊处理。
⑶ 备足蛇伤药品和工具,尽量赢得抢救时间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毒蛇养殖场(户)整天与毒蛇打交道,难免出现失误。因此,根据所养毒蛇的种类,充分备足相应的蛇伤防止药品和工具,是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的必要条件。有关负责人员必须经常检查这些药品、工具及质量,并予以妥善保管,发现不足时应及时补充,对失效的药品病必须处理、更新,以保证需要时随时取用,避免重大中毒事故的发生。从安全角度出发,笔者建议凡与毒蛇打交道的单位或个人,必须配备蛇伤急救盒。
⑷ 依靠科学,才是蛇伤救治的唯一出路 在养蛇业日益壮大的今天,面对“被毒蛇咬伤后怎么办”这一现状,不得不旧话重提,一旦被毒蛇咬,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由于被咬厚蛇毒的吸收及快,往往在咬伤后的30分钟左右,血液中就可达最高浓度。因此,特别强调就地局部处理的重要性。目前,治疗毒蛇咬伤虽有一定的效果,但至今尚未发现哪一种中草药能直接地、特异性地对抗毒蛇。因此,大家不能过分轻信某些“祖传蛇药”、“民间秘方”及“避蛇草”,以免延误抢救时间。
蛇的饲养方法是什么
1、小蛇只吃活的动物,如青蛙、老鼠、鸟、鸡、鸭、鱼、泥鳅等,家养的宠物蛇通常一周吃一次食物,而且任何时候都不能吃得过多,小蛇除了原有的食物外,在原有的生态系统中减少了食物,人们把牛奶、生鸡蛋、鹌鹑蛋、鸟肉或鱼等作为小蛇的食物,幼蛇能否主动进食是人工饲养成败的关键。
2、小蛇饲养方法:因为任何动物在繁殖过程中都必须有主动吃的本能,但人工喂养的蛇一般都会拒绝吃,而要维持小蛇的成活率,只能依靠人工喂养,蛇出生后,不要马上喂它,只要给它水喝就行了。不要等到10天后才开始吃东西,那几乎是你第一次蜕皮。在那段时间里。蛇是靠自己的蛋黄生长的。有小蛇出生后很可爱,如果在家里,不要经常抓到玩。因为蛇需要适应它们周围的环境。这将使蛇第一次吃东西有点困难。你怎么知道蛇第一次蜕皮?蛇皮剥落大约7天。
3、它们胃部的皮肤变红,然后变白,最后到眼睛,然后当他们的眼睛回到正常的颜色大约两天,剥离开始。脱皮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每次剥皮蛇的身体形状都会有明显的生长迹象。不同的品种会有差异。当蛇蜕去皮的时候,蛇房间的布置是很重要的。里面应该有盆景,但有些树枝或小石头,这是方便的小蛇皮。蛇把皮蹭到地上就剥落了皮,如果地面太滑,蛇就不能成功地剥皮,重要的是不要把沙子撒在地上,因为小蛇喝水后沙子会粘住蛇的嘴,造成严重的口腔发炎或呼吸道阻塞。
蛇的饲养方法
蛇类产品在国内外一直畅销,因而大力发展养蛇,是一项大有可为的“黄金事业”。 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蛇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蛇的饲养方法1蛇场的建造
选蛇场应在山岭或村寨的南面向阳处,远离人畜处。蛇场的大小视饲养多少而定,一般100平方米可放养100千克左右,各种毒蛇要分开间隔,不能混养,以免斗打伤亡。内围墙一般高2米以上,外围墙25米以上,墙脚深入地下05米以上,墙心要放满泥浆,墙内用石灰或泥沙浆抹光滑,墙角抹成弧形,以防蛇外逃,围墙设有门,人出入随时关好,或在墙内外设临时木梯。场内不能打地板,以利地湿地温的传导和调节。场内似野外环境。场中挖二个小水池,池深033米,不要过大过深,备好进出水口,种上水草,以利调温和净化水质,供蛇饮用及洗身。场内一侧用砖砌起4寸高的小屋,以便蛇白天活动休息产卵。冬天来临还要在场内深挖08~1米的小蛇窝,供蛇越冬住宿。蛇场地面还要堆些乱石,种些草木,使蛇窜通,有利消化和脱皮。
2蛇的繁殖
蛇2~3年龄性成熟,发情季节在每年春天。蛇的性别可以看有无生殖器。方法:捉住蛇用拇指从泄殖肛乳后3厘米处自后向前挤压,如果有一对带肉质刺的东西从生殖器翻出则是雄蛇,否则是雌蛇。
种蛇的比例:雌蛇90%,雄蛇10%。蛇的产卵一般在每年6~9月之间,不同蛇种,略有前后,产卵数量也不同,一般在4~19枚左右,卵产出后能自然孵化。
3蛇的饲养
蛇食性广泛,食物以鱼、蛙、蜥蜴、蛇、鸟、鸟蛋、老鼠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仔细孵化出来。用葡萄糖粉加鸡蛋拌匀,用胶头吸管喂进蛇口,每5天1次,连喂10次。以后可用小泥鳅、小黄鳝、小水蛇、小青蛙、乳鼠和昆虫等喂养,保持水的供应。
根据不同蛇种,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选择食物,每周投食2次。食料丰富是养蛇的关键,对某些捕食能力差的或不肯捕食的蛇,必要时可以人工喂。蛇有大吃小的现象,因此,同类的蛇应分开大小蛇房。
(1)食物与食饵
蛇类是肉食性动物,饲料种类广泛。但不同蛇种对饲料的需要不完全相同。银环蛇爱吃黄鳝和泥鳅;眼镜蛇爱吃青蛙和其他小蛇;尖吻蝮爱吃青蛙、蟾蜍、蜥蜴、鸟类和鼠类。应根据不同蛇种,结合当时当地具体条件选择食物,可以通过捕、养蛙类、鼠类、鱼类,来丰富食物来源。据国外的经验,把粗蛋白、粗纤维以及磷、钙等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2调以适量水灌入肠衣,制成香肠,诱导蛇进食,为开发蛇类食物提供了线索。
蛇的食量究竟多大,还未有准确的饲养标准。一般认为在活动期间,每月的食量接近自身的体重。虽然蛇类有很强的耐饥能力,但饲料的丰富和多样化是养好蛇的关键。
蛇在5~11月的活动期内,一般每半月投喂1次。但5月、7月和10月,蛇类对食物的需求量最大。5月份是怀卵期,对营养要求高,7月份是产卵期,产完卵身虚弱,故而大量进食。10月份是冬眠前夕,需积累养料,准备越冬。满足这三个阶段的饲料对养好蛇关系极大。
由于蛇类在食物缺乏时会产生大吃小的现象,故饲养时一般将大蛇、小蛇分开饲养。
投喂时间因蛇种的习性而定,投喂地点一般离蛇窝较近,以便于蛇类找到。对于腐坏的残饵,应及时清除。
(2)越冬期的管理
蛇为变温动物,在温度低于13℃以下即进入休眠状态。野生蛇类越冬1次,死亡率竟达1/3~2/3,所以越冬期的管理,是关系到养蛇成败的重要因素。安全越冬的措施有:
①入冬前少取或不取蛇毒,让蛇吃足吃饱。
②给蛇窝,蛇房加土加草,封闭窝房门洞。
③群居过冬。把同种蛇十几条、几十条集中一窝,盖上较厚的土层和稻草,平时不去翻动,使其静伏。
④窝房内放一盆清水,使蛇苏醒时饮用,又可调节湿度。越冬环境的湿度以50%为宜。
通过上述措施,外界气温在-5℃以上时,蛇类均可安全越冬,但如果气温低于-5℃时,可采取在通道上安放增温措施,如火炉、电炉等,但人工防寒增温不应使蛇窝内的温度高于8℃,更不宜使蛇窝内的温度突然升高或突然下降,否则会使整个蛇窝中的蛇时而出蜇时而入蜇而产生大量死亡。也可不采用增温设施,而是将整个蛇窝的顶部和四周均盖1~5米厚的泥土,蛇便能安然无恙地越冬。
4温度与湿度
蛇是变温动物,冷血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温度过度高或过度低,均不利于生长,一般气温13~30℃适合蛇类活动,夏季应在场内设遮荫物(本蛇场设葡萄架遮荫),场内温度要保持在15~30℃,湿度50%左右。夏天秋天为降温增湿,可在中午太阳猛烈时喷水降温。
蛇类10月初逐渐冬眠,冬眠时间为150~160天,为了不至于冻僵,可在蛇洞顶上加盖干稻草或尼龙薄膜,或加挂一只25瓦蓝色灯泡,把蛇窝温度控制在7~14℃之间,但要放置水体调节温度,使蛇能安全过冬。
5蛇病的治疗
霉斑病:一经发现可用碘酒涂擦治疗,每天2次,5天即愈。
口腔炎:一经发现可用蕾佛奴尔溶液冲洗干净,然后涂上龙胆紫或锡类散,每天1~2次,直至治愈,必要时灌注服维生素A和B。
急性肺炎:症状:呼吸困难、盘游不安,大多逗留在洞外不思归。
治疗方法:灌服链霉素片10万单位,每日3次,3~4天可痊愈。
消化不良:症状:蛇体消瘦,尾部明显皱瘪,神色呆滞,不活动。
治疗方法:要灌服生鸡蛋或新鲜食物,然后将病蛇进行药浴,用四环素、链霉素各5片研碎,用温开水15斤溶解,将蛇浸泡半小时。
三、人工孵化蛇卵
人工孵化蛇卵,要有选择地进行孵化,正常的蛇卵,外形较为端正,色泽也较为一致。也有少数畸形卵,因卵壳过硬,不对称、色泽异常等,大多数难以孵出幼蛇,应当拣出。
蛇卵的人工孵化,关键在于掌握好温度、湿度,不要让温、湿度变化太大。下面介绍一下较常用的陶缸孵卵法,简称缸孵法。
用来孵化蛇卵的缸,面积大小无严格的规定,应由卵的多少而决定。缸底需铺土25~30厘米,并逐层压实。铺的泥土以洁净的新土、不能太干或太湿,以能握之成团,撒之则散为宜,土离缸口30~40厘米。然后,在土面上横排蛇卵,切忌竖直排放。蛇卵上可铺盖新鲜洁净的青草或苔藓。为了保证蛇卵四周受到均匀温、湿度,以及验卵的需要,一般要1周左右翻1次卵。翻卵时要轻拿轻放,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对策,应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1盛蛇卵的缸应放置室内,缸盖不要盖的太紧,做到既透气又能防止鼠害和蚊、蝇叮咬。蚂蚁、蝎子也会危害蛇卵,可在缸脚置水,隔断它们的进路。
2温度的掌握
一般蛇卵的孵化温度以20~30℃较为适宜。若温度过高,可打开盖子散热,若温度过低,可悬挂热水袋补救,但不能触到蛇卵。
3湿度的掌握
湿度万一掌握不好,会影响孵化率,应控制在50%~70%之间。湿度偏高,容易引起蛇卵发霉。可开盖驱散潮气,并把霉斑擦干净。
4蛇卵防霉
若发现蛇卵表面有霉斑,或有些脏污,可用细布轻轻擦去,并在长霉处用毛笔涂点灰黄霉素,晾干放回缸内。忌用抗菌素软膏涂抹,会堵塞卵壳上的气孔,导致胚胞窒息,孵卵前功尽弃。
5覆盖卵物的选择
为保持蛇卵的相对湿度,可选用清洁、新鲜的青草或苔藓。不要用湿稻草,因为湿稻草容易发霉。
6验卵及坏卵的挑除
验卵可借灯光通过小于蛇卵的小孔,形成一束集中的光线。还可在板上开一小孔,对着阳光观看。若发现未受精卵或死胎,要及时挑出,以免污染其他蛇卵。对一时判断不明的蛇卵,应另放一边,继续观察。
四、毒蛇人工填喂育肥
1饲料配方(1000克)
禽畜(或当天用鼠夹夹死的老鼠)肉带骨头300克,生鸡蛋300克,大豆粉300克,土霉素片10片研粉,凉开水100克。
2配制方法
将禽畜肉用饺肉机加工成肉泥,加入生鸡蛋、大豆粉、土霉素粉拌匀。再加入凉开水,使配合饲料呈稠糊状即成。
3饲喂方法
将蛇提起,左手从两侧持蛇颈部,用力以既能控制蛇体便于操作,又不捏伤蛇体为度,将一大号注射器用开水烫10分钟后,右手持注射器(不用针头)抽进糊状饲料,伸入蛇口将合成饲料徐徐注入蛇口,待蛇吞下,再注射第2次。操作时,注意既不要碰损毒牙,又不要被毒蛇伤手指。
4时间和喂量
视蛇大小,每条毒蛇1次饲喂5~10克,每周1次,每月不超过6次。
五、蛇毒的采集和初加工
蛇毒为毒蛇的毒腺分泌物,分神经毒、血循毒和混合毒。神经毒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对三叉神经痛、关节痛、晚期癌肿痛等均有镇痛作用。血循毒有凝血作用,主治血友病等。
1采毒时间
一般6~10月为采毒期,7~8月为采毒高峰期。东北地区的采毒期为6~9月。采毒间隔时间为20~30天。
2采毒方法
常用的是双手挤压咬皿法。有两人参加,用60ml烧杯1只,用胶带固定在工作台的边缘,一人将蛇从笼中取出,另一人用右手轻握蛇颈部,并迫使毒蛇张口,使毒牙位于烧杯内缘,然后让其咬住杯口,同时用左手手指在毒腺部位轻轻挤压,即可采得毒液。放蛇时,先放蛇身,后放蛇头。不同的蛇毒不能混合。
3影响蛇毒分泌量的因素
影响毒蛇排毒量的因素较多。以蝮蛇为例,排毒量最多的7~8月,最少的是12月和1月。
蛇的排毒量与蛇体本身代谢率高低有密切关系。个体大小与排毒量呈正相关,个体大的,排毒量也大。如蝮蛇成体体长500毫米以上者,平均每条排毒量3198毫克;体长400~499毫米者,平均每条排毒1745毫克;体长300~399毫米者,平均每条仅624毫克。
4蛇毒的干燥和保存
新鲜毒液在常温下极易变质,放置在冰箱内也只能保存半个月左右,因此必须进行真空干燥。干燥的步骤是:把新鲜蛇毒离心,除去杂质,然后放入冰箱冰冻。冰冻后移入真空干燥器内。干燥器的底层放一些硅胶或氯化钙作为干燥剂,干燥剂上面覆盖几层纱布,纱布上面放置含有蛇毒的玻璃皿,接着用真空泵抽气,抽气过程中注意观察,如果发现蛇毒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需暂停片刻在抽,直至基本干燥,再静放24小时,使蛇毒彻底干燥,变成松脆的结晶形小块或大小不等的颗粒,这就是粗制蛇毒。刮下干毒分装在小瓶中,用蜡溶封,外包黑纸,注明蛇种、制备日期,置于冰箱或阴凉处保存。
蛇的人工养殖种类1银环蛇
俗称寸白蛇、48节、金钱白花蛇、银包铁等。头部稍椭圆,背鳞通身15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体背具有黑白相间的横纹,黑色横纹较宽,白色横纹较窄,腹部白色,尾较细长,全长1~15米。生活于平原、家屋近水旁及丘陵地带多水处。多在夜间活动。卵生。毒性强烈,毒型以神经毒为主,被咬伤以后,伤口处不红不肿不痛,仅有微痒及轻微麻木感。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2金环蛇
俗名铁包金、黄金甲、金脚带是与银环蛇相类似的剧毒蛇,它不同于银环蛇的特征是:体较粗大,通身有黑黄相间的环纹,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宽大的环纹围绕背腹面一周。背脊隆起呈明显的棱脊。尾略呈三棱形,末端扁而圆纯。背鳞通身15行。多栖息于丘陵、山地、水域附近。夜间活动。卵生。毒型以神经毒为主。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江西等地。
3眼镜蛇
俗名犁头扑、扁颈蛇、吹风蛇等。体背暗褐色或棕褐色,常有均匀相间的白色细横纹,颈部有一对白色眼睛状环纹,当激怒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膨大,并发出“呼呼”声,有时可喷出毒液。体长1~15米,最长可达2米。卵生。毒型为混合毒。常栖息于丘陵、山坡、坟堆、藻木林或山脚水边。常在白天活动。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4眼镜王蛇
俗名大扁颈蛇、大眼镜蛇、过山风等。与眼镜蛇相似,如颈可膨扁,前半身可竖立等。但有很多区别:眼镜王蛇体躯大,全长2~3米,最长可达6米。颈部无眼镜状斑纹,而有“人”形斑纹,头背颅顶鳞之后多一对大形的枕鳞。由于部分体鳞边缘色黑,使身体形成黑色波纹状横纹,在体后半部尤其明显。卵生。白天活动。混合毒。该蛇数量少,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江西、浙江等地。
5尖吻蝮
俗称蕲蛇、五步蛇、翅鼻蛇。头部呈明显三角形,吻端尖,向前上方翅起。体躯粗短,尾短而尖,尾尖最后一枚鳞片侧扁尖长,俗称“佛指甲”。背鳞具强棱,背面深棕或棕褐色,体背中央有一行20多个方形大斑。全长1米左右。卵生。毒型为血循毒。白天常盘卷在岩洞中或阴凉的岩石上;喜欢在久睛的雨后活动,傍晚常在水边栖息。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6腹蛇
俗称草上飞、七寸子、地扁蛇等。头部三角形,头背有一深色"∧"斑纹。体背灰褐至深褐色,有两行深色圆斑,斑纹变异大。尾粗短,全长40~90厘米。卵胎生。毒型为混合毒。蝮蛇是我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毒蛇,平原、丘陵、低山区均有分布。除青藏高原、广东、广西及云南外均有分布。
饲养箱-可选择这几种,玻璃,压克力胶或木制的,栖息于潮湿地区的品
种不建议用木制的,因要长期制做潮湿环境,木制的会易发霉而滋生细
菌,最好选择顶部和两边有网的饲养箱,以保持通风,确保饲养箱没有细
小的空隙会让蛇逃脱,门适当地锁上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