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蜈蚣怎样养殖

   2023-05-18 互联网艺莲园440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想多了解,可以联系以下QQ!专业金头蜈蚣养殖、技术指导、销售、回收蜈蚣饲养管理方法与技术 一、控制饲养。控制饲养蜈蚣,可用饲养池、饲养缸、饲养罐等各种形式,但都应防逃。饲养池壁可用玻璃或塑料布,也可在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想多了解,可以联系以下QQ!专业金头蜈蚣养殖、技术指导、销售、回收

蜈蚣饲养管理方法与技术

一、控制饲养。控制饲养蜈蚣,可用饲养池、饲养缸、饲养罐等各种形式,但都应防逃。饲养池壁可用玻璃或塑料布,也可在周围修建水沟等防止蜈蚣逃跑。

在蜈蚣人工养殖时,保证蜈蚣繁殖幼体成活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蜈蚣产卵、孵化、育幼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所以适时加强管理,予以保护,对保证繁殖量和蜈蚣孵化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怀卵雌体的隔离。蜈蚣产卵、孵化要求有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常发生雌体吃掉卵粒,甚至吃掉幼体的现象。据观察,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很不一致,未产卵的雌体及雄体蜈蚣的活动常干扰、破坏产卵和孵化的正常进行,有的还有抢食卵粒的现象。因此,雌体产卵前,应分开进行饲养、

三、产前加强喂食,增加营养。蜈蚣孵化时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一般在40天左右。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四、孵化时期的监护。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映。所以饲育室一定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室内最好安装红光灯,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以防强光照射。房内孵化缸应事先安置好,一旦产卵,轻易不要移动。试验人员观察应小心轻动,不要随便移动遮护的玻片(瓦片),也不要用手电筒照射。

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但因此时正值盛夏,若孵化巢内湿度过小,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加水时,应顺着缸壁慢慢倒入,使孵化巢周围内壁略有潮湿即可。不要将水直接洒在巢内,也不应使巢内湿度过大。

孵化结束后,幼体蜈蚣虽然暂成团群集,但是亦可单独活动和寻食。此时雌体也逐渐离开孵化巢单独活动。因蜈蚣有争食物和大吃小的现象,应及时将雌体移出或将幼体分离饲养。

蜈蚣养殖技术——饲养与管理

1、严防逃窜:

蜈蚣饲养池等容器的内壁,应经常保持清洁、光滑,及时清除雨后池壁所溅附的泥土、污垢及积水,注意防护网罩的严密,以防蜈蚣逃逸。

2、调温防渍:

夏季高温干旱时应注意遮荫防晒,傍晚时洒水保持环境湿度;暴雨后应及时检查,注意排水防渍,覆土保巢。冬季应注意防冻,饲养池等容器内的蜈蚣栖息处,应加厚覆土或加盖草袋、芦席、薄膜等,以维持温度,防止雨雪侵入,保护蜈蚣冬眠。室内养殖还应注意关闭门窗,保持一定室温,但不必人工加温;否则可致蜈蚣中止休眠而外出活动,此时若食物供应不足,会过多消耗自身营养,进而造成死亡。

3、繁殖监护:

(1)隔离保护 在同一饲养池等容器内,雌体产卵时间不一致,未产雌体间、雌雄体间常可发生干扰、破坏其产卵与孵卵环境的宁静,影响雌体产卵与孵卵的正常进行,甚至发生雄体掠食或雌体自食卵粒现象。因此对怀卵雌体应于产前隔离护养,将其单独分开饲养或用破璃片、无底玻璃杯、罐头盒、瓦片等进行有效分隔,形成人工巢穴,加以保护饲养。

(2)产前精养 由于蜈蚣抱卵孵化和育幼期间不进食、不饮水,40天左右、纯靠消耗自身体内储存的营养来维持活动,所以于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则宜精养,及时供给足量食料,注意调节食物品种,保证雌体需要。

(3)监护孵化 雌体孵化期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特别灵敏的反应,要求孵化环境为安静、阴暗场所,防止意外惊扰。其孵化缸应于产前安置好,一旦开始产卵则绝对不能移动,观察时要特别小心谨慎,不能移动任何遮护的物体(如瓦片或玻璃片等),也不能用手电筒直接照射观察,更不要随意给正在孵化的母体掷食;但可顺着池壁缓缓地加些水,使孵化巢周围略显湿潮,但不可将水直接洒在孵化巢内。

(4)适时分离 孵幼结束,当母体离巢时,应及时将母体移出或将幼体单独分开饲养。若分窝过迟,则易出现母体吃掉幼体现象,造成损失。幼体摄食能力差,应饲喂体软多汁的小昆虫,并因小蜈蚣攀缘能力强,要特别注意防止其逃窜。另外,随着小蜈蚣不断蜕皮,个体不断增长,还应及时做好分窝饲养工作。

4、饲养防护:

蜈蚣外形凶恶,毒液毒性强,饲养或捕收时若被螫伤,轻者可出现短时间的灼烧状痛疼、红肿,并有发热症象,有时也可引起淋巴管炎和局部坏死,重者可致发热、头痛、呕吐、眩晕等全身症状。一般虽不致生命危险,但应注意防护。被螫后应立即挤压伤口,挤出含有蜈蚣毒液的血滴,并可搽涂消毒酒精、氨水或风油精、清凉油或大蒜汁、鲜桑叶汁或香烟丝捣烂拌菜油外敷等,重度的螫伤应立即就医对症治疗。

蜈蚣养殖技术(1)——养殖方法

1、产卵、孵化器管理,蜈蚣在产卵孵化需要安静的环境,若受惊便容易发生母体吃掉卵粒和幼体的现象,所以,在同一池、缸、箱内,雌体产卵的时间不一致,未产卵的雌体及雄体蜈蚣的活动干扰,破坏雌体产卵的正常进行,甚至有雄体掠食卵粒,因此,产卵前应适时把每个雌体分开饲养,或用瓦片,玻璃片进行分离开。而蜈蚣在孵化期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反应,所以孵化期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并用布或竹帘遮挡门窗,避免强光照射,观察时动作要谨慎,不能随便,不要随意给正在孵化的母体喂食。

当雌体孵化结束离开孵化穴时,应及时将其移出或将幼体分开单独饲养。防止母体吃掉幼体。

2、春季管理,春天气温回升到15℃以上时,蜈蚣便出来活动,可在池、缸、箱内喷洒加有奶粉或葡萄糖的温水,让其饮用。气温回升到20℃以上时,大部蜈蚣出来活动觅食,但此时活动还不旺盛,可投喂一些水分多的昆虫,,如黄粉虫和地鳖虫的幼虫,嫩的菜叶等。这段时间要注意寒潮突然袭击。气温升到25℃时,几乎所有的蜈蚣开始觅食,活动旺盛,食量增大,应增大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投量。

3、夏季管理,进入夏季,气温在25℃以上,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宜阶段,30-38℃其活动量最大,消耗能量也大,进食量增多,此时要供应充足的饲料,并以肉类和含蛋白质量高的饲料为主,如黄粉虫幼虫、蚯蚓、畜禽类的瘦肌肉,鱼类等。同时养殖池、缸、箱内要保持有水供应,不能中断,防止断后一旦有水,发生蜈蚣暴饮而死亡。而夏季高温,降雨量大,空气湿度大,是霉菌繁殖旺盛期,会导致蜈蚣多种疾病的发生,在管理上要注意养殖室内降温降湿,宜在养殖池内撒上干细土或用木箱装生石灰块吸取室内水气,降低湿度,保持养殖室,池内适宜温度。同时,投喂后,第二天早晨即使取出投食盘,清除残食。并将食盘用清水洗净,防止残留的饲料留在盘内腐烂发霉。

4、秋季管理,秋天秋高气爽,既是气温逐渐下降,又是温湿度多变的季节,又正值雌体孵化,幼体离开母体独立活动觅食的时期,是养殖蜈蚣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孵化顺利进行及提高幼体成活率。除保持安静环境外,要调节好养殖室、池的温湿度在2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75-80%。如果这时室内湿度过低,则以喷洒清水,而秋雨连绵的地区,室内湿度过大则在池内撒上干细土吸湿,也可用生石灰吸收空气水气,降低温度。当幼体与母体分离后,要给幼体共给足够的蛋白质含量高和一定量脂肪的肉食精饲料,并进行精心的管理,为其顺利进入冬眠打下良好的基础。

5、冬季管理,进入冬季以后气温急剧下降,当气温降至12℃,蜈蚣便很少活动,8℃时便蛰伏土中10-15厘米处,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状态。这是的管理主要做好养殖室,池的保温保湿工作。应在池内的瓦片上撒上一层4-6厘米的细土,防止冷气入侵及风干。并在池、缸、箱周围外面盖草帘,保持温度在0℃以上。同时,要做好冬季防鼠工作。每10-15天选择风和日暖的天气在中午进行一次通风,每次约3-4小时,然后再盖回草帘,保证蜈蚣安全度过寒冬。

蜈蚣养殖技术(2)——养殖方法

从外地或较远地方运回蜈蚣种苗,要防止死亡。运输用的容器宜留有通气孔且袋盖的铝桶和铁桶或木箱,每个容器以015平方米的底面积装500-600条为宜,不宜过多,并在容器内放树叶,以增加其隐蔽场所。减少互相残杀,并投喂一些面包屑,苹果块、;梨块,并在树叶上洒水,保持容器内湿润。

养殖密度:蜈蚣养殖的密度与其饲料共给,生长发育个体的大小有着直接关系,合理养殖密度可利用缸、箱的有限面积,提高产量。但密度过大,在饲料不足是会引起它们之间的相互残杀,且容易感染病害。采用池养殖每平方米池底面积可养1-2龄幼体1000-1200条活或3龄240-250条,产卵孵化期雌体只能放70条;箱养,一个长55厘米×40厘米的缸可养1-2龄幼体200条,或3龄70条左右,或4龄以上45-50条,或产卵孵化雌体10条左右,养殖时的雌体比例3:1较适宜。

饲料及投喂方法:为了使蜈蚣快速生长,要备充足的饲料和合理做好各种饲料的搭配。以满足其对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的需要。人工饲养的蜈蚣,可以青蛙、蟾蜍、黄鳝、泥鳅的肌肉及黄粉虫子、地鳖虫、蛋类、杂骨作为精饲料;以蔬菜、瓜果类及树叶作粗饲料。在投喂时可参照以下的配方:①各种昆虫动物70%,熟马铃薯20%。青菜或面包屑10%。②各种禽畜类、鱼类、蛙类的肉泥70%,鱼粉或蚕蛹粉20%,青菜碎10%。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变质的饲料严禁投喂。蜈蚣捕食能力差,投喂的精饲料宜剁成肉泥,粗饲料要切碎,并调成糊状,装入饲料盘内,再放入池、缸、箱内、以免造成浪费和受污染。投喂的时间为每天傍晚6时至10时,投喂饲料的同时,要放入水盘供其饮用。到次日早晨要取出食盘,清理残留的饲料,洗干净再用。投喂粮要根据蜈蚣体重大小和不同的季节而定。春末到初秋气温气温高,活动频繁,活动量大,消耗热量多,可适当减少投喂量。一般每条成体蜈蚣每次投喂1克,每2-3天投喂1此,幼体每次投喂01克,每日投喂1次。但是,蜈蚣在产卵前几天几产卵抱抢卵孵化期40-50天时间内,不进食也不饮水,就不投喂。但是,在产卵前的一段时间食量大,要投喂喜欢食、营养丰富、量足的饲料。为雌体抢卵及孵化做好准备。

蜈蚣养殖技术(3)——养殖方式

蜈蚣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经止痛的功能。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蜈蚣在药用领域的拓宽,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发展人工养殖蜈蚣前景十分看好。

池养,是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池内环境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至60厘米的坑,坑内堆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养蜈蚣怎么养

  人工养殖蜈蚣时,就要据其生活习性,尽力创造它要求的生活条件。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蜈蚣饲养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蜈蚣饲养的方法

一、准确把握蜈蚣生活习性,创造蜈蚣养殖最佳环境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总之,蜈蚣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

据此习性,要求我们为蜈蚣所创造的生活环境必须同时满足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要求,我们的经验是:

室内蜈蚣养殖池一般以1m2左右为一个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内距四周防逃墙20cm用瓦片筑起一个方形框体,瓦片一层正面朝上,另一层则反面朝上,正反交替摆放,使框体高30cm左右,内部填入专门配置的养土,瓦片与瓦片之间形成了大量小缝隙,蜈蚣通过缝隙进入内部养土,在里面随心所欲的打洞造穴,营造自己喜欢的小天地。

室外蜈蚣养殖池一般以10m2左右为一个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内距四周防逃墙40cm全部用瓦片摆放垛体,首先在地面铺一层10cm厚的养土,其上以凸面朝上放置一层瓦片,瓦片上面再铺一层10cm厚的养土,再在垛提上面四周各向内收缩10cm左右,以凸面朝上放置一层瓦片,瓦片上面继续铺一层10cm厚的养土,直至垛体升高至60cm以上,这样的垛体形状有点像金字塔。蜈蚣通过瓦片形成的缝隙进入垛体,初春时节与立秋以后,气温偏低,白天太阳照射下,垛体边缘部分瓦片下面温度偏高,蜈蚣自然向边缘移动;夏季太阳照射下,垛体边缘部分瓦片下面温度太高,蜈蚣自然向多提内部移动,寻找阴凉地方;冬季气温骤降,垛体内部因有厚厚的养土与瓦片保温,温暖适宜,成为蜈蚣冬眠的极好场所。

二、准确把握蜈蚣活动特点,选择最佳投喂时机

蜈蚣一般都在夜间出来活动,20~23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其特点是夜间活动多,白天活动少;气温高于25℃时活动多,10~15℃活动少;雨后的夜晚活动多,雨天的晚上活动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活动较多,大风(风力在六级以上)的夜晚活动少。由此可见,蜈蚣活动的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和光照强弱等气象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以上特点,对蜈蚣投喂饲料要遵循一定规律,而不是一成不变,必须遵循的规律是:一般在日落前夕定点投喂饲料,以便蜈蚣形成条件反射,培养进食的规律性,同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雨后天气闷热的夜晚,蜈蚣活动加强,食欲较好,可适时增加投食量;大风或阴雨等不良天气应减少投喂量甚至不投食。总之,应充分考虑气象因子对蜈蚣活动的影响,合理投食。

三、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预防蜈蚣自相残杀

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惊扰较多的情况下,易引起相互残杀而死亡。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够新鲜饲料和水源,保持安静的环境,是人工养殖蜈蚣的必备条件。除非培育种苗需要,尽可能避免将产于不同养殖池的幼蜈蚣混合饲养。

四、掌握蜈蚣饮食规律,科学调配蜈蚣饲料

野生蜈蚣为典型的食肉性昆虫,性较凶猛,凭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蜈蚣喜食的动物性饲料包括:蚯蚓、鼠妇、蜘蛛、蜻蜓、地鳖虫、螳螂、蝗虫、蟋蟀、油葫芦、蝼蛄、知了、倒退虫、黄蜂、各种鱼类、青蛙、壁虎、羊肉、牛肉、兔肉、鸡蛋、鸡肉、麻雀肉、蛇肉、大头金蝇、蚰蜒、蚕蛹、羊奶、牛奶等,在动物性饲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也食植物性饲料。为降低养殖成本,扩大饲料来源,喜旺药用动物养殖场特别重视植物性饲料的开发利用,并研究出几种蜈蚣十分欢迎的混合饲料配方,其中采用的植物性饲料包括:小麦粉、米粉、小米粉、玉米粉、高粱粉、麸皮、米糠、玉米皮、黑豆皮、豆饼、花生饼、菜籽饼(埋坑脱毒处理)、棉籽饼(用量不宜超过10%,药物脱毒后再用)、槐叶粉、黄豆皮等。

蜈蚣的食源虽然广杂,但对食物要求新鲜,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养殖时,为了便于饲料管理和保证饲料的新鲜与清洁,不要将饲料直接撒入蜈蚣活动场地或栖息的垛体上,以免剩余的饲料霉变,导致真菌性病蔓延,应该把饲料与饮用水放入专用的食盘或水盘里,食盘与水盘必须做到定时、定点投放,不要任意改变投放时间和地点。一般在下午日落前将食盘送入投放地点,翌日清晨取出清洗以备再用。

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饥饿时,一次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3/5。食饱后,十天半月不给食物也不会饿死,但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饮水。因此饲养场内必须放置盛水器皿,并要定时换水,以保持饮水的新鲜、清洁。

五、掌握蜈蚣产卵规律,创造最佳孵化环境

每年春末夏初,是蜈蚣的产卵期。每条雌性蜈蚣一般产卵量为20~60粒,大多为40~50粒,少数为10粒以下。产卵前蜈蚣腹部紧贴地面,自行挖掘浅的洞穴。产卵时,蜈蚣身体曲成“S”形,卵从生殖孔一粒一粒成串产在自行挖好的浅穴内。在无外界惊扰的情况下,产卵需2~3小时。产完后,随即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蜈蚣产出的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3~35mm,米**,半透明,卵膜富有弹性。

蜈蚣孵卵时间较长,一般需43~50天。卵在孵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都在随胚胎不断发育逐渐变化。一个月后,卵内初具幼虫形态,体长约12cm,可见卵膜内幼虫的蠕功;35~40天后,幼体体长约15Cm,已能上下爬行,但尚不能离开母体;43~45天后幼虫体长约25cm,能离开母体自行寻食。

孵卵期间,母体不进食、不饮水、不出窝活动,因此在整个孵卵期间,应保证蜈蚣附近湿度相对稳定,过湿或过干都会影响蜈蚣的孵化,甚至造成母体吃掉卵或幼蜈蚣,影响孵出率和幼虫成活率。对于养殖经验不多的养殖户,可以在蜈蚣做窝产卵前,在蜈蚣养殖垛体上面放上一盆或多盆喜湿性的花草,如吊兰,每次给花草浇水的时候,水就通过花盆往下渗,只要花草始终茁壮成长,垛体的湿度就基本稳定,这样母体蜈蚣一旦在垛体上找到合适的地方做窝,你就必须始终保持花草茁壮成长,发现花草的叶子有萎缩现象,就及时浇水,发现有烂根现象,说明湿度过大,必须停止浇水。

蜈蚣在产卵或孵卵期间,若受外界惊扰,就会停止产卵,并把已产出的卵或在孵化的卵全部吃掉,这就是所谓蜈蚣的“保护性”反应。蜈蚣食卵后,多能重新产卵和孵卵。但使蜈蚣的产卵期和孵化期大大推迟,且产卵少,孵出率不高,影响蜈蚣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人工养殖蜈蚣时,在蜈蚣产卵和孵卵期间,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切忌惊扰,这是养殖管理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六、蜕皮与生长发育

蜈蚣属甲壳类的节肢动物,体表覆盖有几丁质的甲壳,限制了本身的进一步生长发育。为了摆脱甲壳对进一步生长发育的限制,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蜕皮数次。每蜕一次皮,就明显的长大一次。

蜕皮多在盛夏或产卵后进行。蜕皮前体色改变,行动迟缓,不吃食物,视力和触角能力减弱。蜕皮时,由前向后逐节进行,最后蜕出尾足。蜕下的旧皮呈皱缩状,拉直时是一具完整的蜈蚣躯壳。蜕皮需约2小时左右才能完成。蜕皮时切忌惊扰,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

人工养殖的蜈蚣蜕皮时容易受到成群蚂蚁对它的攻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蚁。①一旦发现蚂蚁,可立即将新鲜的骨头或者油条等投入饲养池内诱杀,如果蚂蚁太多,则立即将蜈蚣转移,然后用开水烫杀饲养池中的蚂蚁。②将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温水混合拌匀,放在饲养池四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诱杀。③把培养土用开水烫过,再放在阳光下暴晒,以杀灭混在培养土中的蚂蚁或蚂蚁卵。

七、缩短冬眠时间,提高养殖收益

蜈蚣属变温动物,外界气温升降的变化对其生活有极大的影响。为了缩短蜈蚣养殖时间,创造更好养殖效益,一般采用升温保温等措施延长蜈蚣生长期、缩短甚至取消冬眠时间。常用的方法有恒温养殖和塑料大棚养殖。

1、恒温养殖: 蜈蚣的恒温养殖又称无冬眠养殖,即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打破蜈蚣的冬眠习性,使其一年四季都处于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

恒温养殖最关键的设备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条件的暖房。这些暖房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民房、塑料大棚改造,无论那种暖房都必须符合以下四项原则:第一,经济实用;第二,具备加温和保温条件;第三,能保持较好的通风;第四,结构科学合理,便于管理。

2、塑料大棚养殖:白天充分利用太阳的照射提高塑料大棚内的温度,傍晚时分及时用草衫覆盖塑料大棚使之保温,尽可能缩小昼夜温差,显著缩短甚至取消蜈蚣的冬眠期,延长蜈蚣的生长时间,提高养殖效益。

塑料大棚养殖由于依赖于太阳光的照射,所以必须注意天气的变化:遇有雨雪天气,要及时采取临时的加温措施,尽量避免蜈蚣冬眠,如果蜈蚣一旦冬眠,就不要轻易把它唤醒,如果蜈蚣一个冬季里反复冬眠,则会造成较大伤亡;春天来临,气温升高,注意及时通风,一则补充新鲜空气,二则防止棚内超温;夏季需要及时揭开塑料布,换上遮阳布,或用草衫进行遮阳处理。

八、天敌与病害防治

1、蚂蚁的防治: 蚂蚁是蜈蚣蜕皮与孵化期的最大敌害,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蚂蚁:

①一旦发现蚂蚁,可立即将新鲜的骨头或者油条等投入饲养池内诱杀,如果蚂蚁太多,则立即将蜈蚣转移,然后用开水烫杀饲养池中的蚂蚁。

②将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温水混合拌匀,放在饲养池四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诱杀。

③把培养土用开水烫过,再放在阳光下暴晒,以杀灭混在培养土中的蚂蚁或蚂蚁卵。

2、粉螨的防治: 如果蜈蚣饲养池内湿度太大,在气温高的时候,蜈蚣就容易受粉螨危害,被粉螨寄生后,不但活动不便,而且蜈蚣会受粉螨产生的毒素刺激不得安宁,更严重的事,粉螨吸收蜈蚣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致使蜈蚣身体瘦弱而死亡。防治方法如下:

①饲养池内一星期不要加水,降低养土的含水量。

②处理好养土,采用热水泡、太阳下暴晒等方法杀灭其中的粉螨。

③将新鲜的骨头或者油条等投入饲养池内诱杀粉螨,每天清除2~3次,效果很好。

3、消化不良的防治: 平时切实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不利因素的刺激,提高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在早春和晚秋的低温季节,应做好保温工作,池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5℃。如果蜈蚣已经得了消化不良症,以下两种方法可以治疗:

①用酵母片1克,溶于100毫升温水中投喂,每天一次,直至痊愈。

②取山楂20克,白糖10克,水250克,拌合后煮20分钟,每天一次,喂至痊愈。

4、胃肠炎的防治: 预防此病主要是加强管理。低温期间在池内挂上灯泡,补充光照,每10平方米池内安装20W灯泡一个。保持饲料新鲜和池水清洁,即使取出池内的病蜈蚣隔离治疗。病情严重时,饲养池中要用3%的福尔马林或02%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消毒。对已经染病的蜈蚣用以下方法治疗:取青霉素片2片,酵母片2片碾成粉末,均匀拌进500克饲料中,每日投喂一次,直至痊愈。

5、绿僵菌病的防治: 平时加强管理,经常刷洗食盘和水槽,改善通风条件,掌握好饲养池的温度,一旦发现感染绿僵菌病的蜈蚣,应迅速捉出来另行饲养,同时将感染的饲养土全部清除,换进新饲养土,将池内的瓦片用3%福尔马林溶液清洗,待其晾干后,再放进池内,以杀灭瓦片上的绿僵菌。饲养池周围用05%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杀灭绿僵菌,确保环境的清洁,防治绿僵菌的孢子传播扩散,引起再感染。用氯霉素025克溶于150毫升温开水中,然后让蜈蚣吸吮,每天一次,直至病愈为止。蜈蚣康复期间,同时喂些活性高蛋白饲料,如黄粉虫、土元等,提高蜈蚣免疫力。

 蜈蚣的特性

1、喜群居: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习惯,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斗殴而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走开,另寻栖息地。

2、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停止摄食,舍窝亡命逃走,或蜷缩不动,正在产卵的雌蜈蚣则会立即停止产卵,而孵卵的蜈蚣受惊后则一反常态会把卵吃掉。

3、喜欢阴暗潮湿。野生的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间,也常在厨房墙角边等阴暗的角落里栖息,在猪舍、鸡舍周围的砖瓦下面也常见到蜈蚣的足迹。

4、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晚上8~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

白天蜈蚣的视力很差,稍微远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清楚,因此难于觅食及防御敌害,它只一对细长的伸向前方的触角探路行动,晚上也要触角来搜捕猎物进行觅食。

5、具有舔舐的习性

蜈蚣用第1小颚末节及基节突起上的稠密绒毛、第2小颚末节背面上刷状的刚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经常舔舐触角、步足外,也会把自己窝穴舔舐得干干净净

6、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当温度为11℃~15℃时,蜈蚣的觅食减少,停止交配、产卵。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蜈蚣则停止一切活动,钻入松土中(或窝土中),蜷缩一团,进入冬眠,可是当温度升到33℃~35℃时,由于体内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动都暂停下来。如果温度升到36℃以上时,体内失水太多,则使身体干枯而死亡。

7湿度;饲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也就是说这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

cctv7蜈蚣养殖技术

1、挑选饲养盒。

对于饲养盒,我们要根据蜈蚣的大小来进行选择。推荐通风透明的饲养盒,如果没有条件购买专业的饲养盒,也可以用打了通气孔的整理箱来代替。但一定要注意通风性。

2、挑选垫材土。

现在市面上适合蜈蚣的垫材土主要有三种——最常见的椰土、泥炭土(413或422),还有爬虫木块。这三种垫材土都是可以选用的,功能差别不大,主要在于欣赏性。这三种垫材土可以混合使用。选择好垫材土后,要记得定时清理和更换,以避免螨虫的大量繁殖。

3、选择合适的水盆。

水是生命之源,在蜈蚣的饲养环境内一定要准备一个不易被打翻的水盆以保证蜈蚣的水供应。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马虎。

4、提供躲避物。

提供一个躲避物,有利于蜈蚣找到安全感,有利于到新环境的开食。而且对于饲养盒的美观性和艺术性也有极大的帮助。最简单的躲避物就是树皮了,小伙伴们可以考虑。

5、控制湿度。

对于蜈蚣来说,湿度尤为重要。蜈蚣本身就是喜潮湿阴冷环境的,所以我们饲养的环境也要一样。垫材土的湿度最好能保持到百分之四十以上,且水盆中也一直都要有水。

6、控制温度。

蜈蚣是节肢动物,所以对于温度的要求也非常高。通常来说23-28摄氏度是最好的温度。那么在冬天我们就必须要准备加热垫。加热方法就是常见的爬宠加热方法,就不用多赘述了。

7、喂食方法。

饲养蜈蚣的主要事物就是面包虫和大麦虫。幼体一般是两到三天喂一次,而成体则每周喂养一次便可。根据蜈蚣的体型给予相应的面包虫或者大麦虫的条数。这一点也是蜈蚣饲养中最令人省心的一点。

8、伤口处理。

蜈蚣毒不具有致命性但是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和明显的红肿,这种时候要保持镇定,让伤口在流水下冲洗5~20分钟,在清洗的过程中挤压伤口让毒液尽可能的排出。清洗后用酒精或者碘伏进行消毒,不要贴创可贴之类的,保持伤口的暴露。处理之后一般一两周就没事了。

扩展资料

研制成粉末

将蜈蚣捉住之后,将头部和尾部用细尖的木棍插进去,之后晒干或者是烤干备用,也可以研制成粉末使用。

1、通经活络

蜈蚣味辛,药性温和,有毒性,主要入肝经。蜈蚣有解毒作用,还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蜈蚣的常用剂量是1~3g。通常是在炉子上面放一块铁板,把蜈蚣放在上面,烤后研磨成粉末后用水吞服,每次使用06~1g左右。

2、治疗疮疡中毒

蜈蚣可以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感染后溃烂久治不愈,经常和雄黄一起合用,还可以治疗疮疡中毒,久治不愈,可以只用蜈蚣内服,也可以合用清热解毒药,外用可以配成膏药,敷贴在疮疡创面上面。

治疗疮疡中毒的时候,可以和蝎子,冰片,穿山甲,麝香,腰黄,蝉衣,五倍子一起合用,有去腐生肌,促进疮疡愈合的作用,另外,蜈蚣还可以用于治疗毒蛇咬伤,可以口服和外用,这是利用以毒制毒的原理。

3、息风止痉

蜈蚣还可以通活经络,用于因经络不活所引起的头疼,身上疼痛。如顽固性的神经性头疼,风寒湿痹所引起的身上疼痛,多和蝎子,天麻等药合用。另外,蜈蚣还可以用于治疗破伤风引起的角弓反张,有息风止痉的作用,通常和僵蚕,蝎子,钩藤一起合用。

4、治疗久治不愈的窦道,瘘管

蜈蚣还可以治疗久治不愈的窦道,瘘管,如骨髓炎和骨结核由于治疗不及时所造成的通向皮肤的管道,治疗的时候可以一条或几条蜈蚣,新鲜的也行,干的也行,焙干变黄后研磨成细末后使用。

:蜈蚣

蜈蚣养殖市场前景

蜈蚣作为古板的动物中药材已有几千年汗青。一贯以来,国度每年招呼“鼎力大举捕获蜈蚣”,在一些蜈蚣的主产区渐渐由本来的季候性捕获,季候性收购,直到现在的跨季候的捕获、四序收购。

各大中药材市场每条蜈蚣的收购代价已由本来的几分钱飚升至15元以上,出口价更高,且供不该求,代价逐年高涨。然而,因为山林的频临乱伐,农药化肥混浊等生态情况的毁坏,野生资源日渐稀疏,从而导致蜈蚣资源非常欠缺,代价攀升。是以,一个百年难遇的参与机遇正喜从天降。将来几年,蜈蚣养殖业必将成为特种养殖业中一个耀眼的亮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机会可贵

跟着当代医药的成长,特殊是中国参加WTO后,中医药面对前所未有的机会。国际医药机构不再要求中药产物是已知布局的纯真产物,而可所以身分稳定、疗效稳固安定靠得住的混杂物,为中药走向天下供给有利前提、在滋补保健方面,作为有保健效用的蜈蚣类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存眷和喜好。神龙酒便是凭据古板食疗、食治、食补为一体的康健疗法。以当代工艺出产的健身饮料酒,该产物的毒理学切磋、营养学剖析以及效用学切磋证明,神龙酒营养高,含有15种以上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显然的镇痛抗毒效用。除此之外,蜈蚣保健品具有补肾壮阳,加强机体免疫功效等多种效用。是以,鼎力大举成长蜈蚣养殖,鼎力大举开辟蜈蚣系列产物,使其渐渐向产业化开辟使用偏向成长已是今世出产的必要。

政策搀扶

党的十六大今后,特殊是“十一五”计划中,党中间高度珍视以农人增收为焦点的“三农题目”,成长蜈蚣养殖技能,走进屯子,切近农人,既可为国度赚取外汇,又可餍足百姓的精神生计需求;同时,为宽大农人及下岗职工走出了一条发财致富的新模式,为创业者开发了一条可贵的致富路子,也为当代农业的成长找到了一条实确实在的途径。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蜈蚣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