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养殖场最好选在阳光充足且干燥的空旷地带或树林里。可以利用牧草地封闭露天养殖;也可以利用旧房子改造或重新建房、搭棚养殖;但阴暗潮湿的房子(病原微生物滋生较多、阳光不足)不适宜养殖山鸡。修建场房及搭棚主要是为了让山鸡有休息、避雨、避暑及投料的场所。养殖场房的大小根据养殖数量而定,一般按 2~3 只/m2实施建造。由于山鸡野性十足,所建场房及运动场必需实施全封闭式网覆盖;经济条件好的养殖户可用铁丝网,一般养殖户可选用尼龙网。山鸡的运动以飞行为主,运动场地面距封闭网的垂直高度最好在 8~10 m,这样有利于山鸡自由活动,且能提高山鸡肉品质及抗病能力;运动场应占整个养殖场的 2/3 或更大。
2、山鸡属杂食性禽类,以食植物性饲料(如玉米、小麦、三角麦、麦麸、各种菜类等)为主,也捕食各种小型昆虫(如蝗虫、黄粉虫等)。15~50 日龄的小山鸡最好食用人工配合饲料,如正大 510A 小鸡料,该料蛋白质含量达 21%,足以满足小鸡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每天投喂 3次,上午、中午和下午各 次;同时,必须为鸡只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对 50 日龄以后的山鸡逐步改投玉米、麦麸、稻谷、瓜果菜类等,直至出售;投喂必须定时、定点,每天 3次;最好设置料槽,因为手撒式投料不仅会造成浪费,而容易污染场地,导致养殖成本增高。人工养殖山鸡,由于所喂饲料单一,难免会引起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因此最好每天投喂 1次适量的浓缩饲料,如正大 151 浓缩饲料,可按 100 g/k饲料(如玉米粉或麦麸)投喂。山鸡生性胆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恐慌,因此最好不要让陌生人靠近养殖场,也不要养狗看场。因为狗的尖叫声会让山鸡到处逃窜,易引起山鸡受伤,甚至被拦网卡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日常管理中,要每天查看拦网有无破损、避雨设施是否完善等,发现漏洞及时补救;还要防止老鼠、黄鼠狼、蛇等偷袭鸡群。
小山鸡饲养方法 散养鸡苗如何管理
1、养殖场址:七彩山鸡养殖场要选在高燥、干爽、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上坡林地;鸡舍设计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坐北向南。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鸡床外侧架空25m。内侧坡面,利用山坡地形斜度使鸡粪向一侧朝下滑动,便于鸡粪收集和有利于鸡的健康。
2、交配管理:人工饲养条件下,七彩山鸡在交配繁殖期的公母配偶比例,是影响种蛋受精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生山鸡自每年3一4月开始交配、繁殖, 以5一6月份交配次数最多,至6一7月份停止交配、繁殖。人工饲养的七彩山鸡,每年3月份开始交配,一般在4月中旬约有50%的成年母山鸡接受交 配,5一7月交配较为频繁、次数较多,8月初后,交配逐渐减少,至9月停止。
3、饲料饲喂:七彩山鸡人工饲养,可用牧草饲养,重点是无污染、无公害,肉蛋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牧草喂鸡适量选用一些茎叶类牧草叶片,如牧草品种娥菜草、禾荬草等,铡碎喂鸡,促使营养均衡吸收。 七彩山鸡养殖
4、产蛋管理:人工饲养条件下,4月底开始产蛋,5、6、7月份是产蛋旺期,占年产蛋量的80%~85%, 8月初以后产蛋量逐渐下降,9月份产蛋基本结束。一般母山鸡年产蛋数量在20~25枚。七彩山鸡,用灯光控制的方法饲养,每年有2个产蛋期,每期产蛋30~40枚,一只母山鸡全年可产蛋70~80枚,甚至高达100枚以上。
5、防病措施:人工养殖七彩山鸡,为了避免鸡群会出现大规模的疾病,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山鸡的精神状态,如果出现了一只鸡患上了肌群,要及时隔离和治疗,避免疾病扩大而导致损失扩大,做好防病管理的话就可以很好的的避免掉了一些损失。
养殖山鸡要怎么样养??
1、温室育雏。
修建“立体式网床”育雏温室,进行专业化规模育雏,农户养育成鸡成活率高、风险小、容易成功。
室温。0~1周龄时为35~32℃,2~3周龄时为31~24℃,4周龄为23~20℃,也可在1周龄之后以每天降05℃。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55%~65%,即10天之前为60%~65%,10天之后为55%~60%;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无刺鼻、熏眼的感觉。补充光照为前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时的光照,以后为17小时的光照。
雏鸡应尽早开食和饮水,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在初次的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连用2天;第三天在饮水中加入002%~003%的高锰酸钾。在15天之前为60~70只/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雏在5000只。
“网、床、散”结合养殖户应根据自己饲养的数量来适当改造鸡舍,要求室内地面为水泥地面,有窗户和地窗,使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并做好网床或鸡笼,且以立体式三层为宜。网床的多少以养鸡的数量来定。网床第一层离地面高40厘米,网床高30厘米,上下层之间的距离20厘米,一二层网床顶部应搁置承粪板。网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夹竹,网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网目的塑料网固定好。料桶和饮水器均置于网床内。将庭院林地用尼龙网围起来,每隔2~3米远打一根桩柱,将尼龙网捆在桩柱上,靠地面的网边用泥土压实。所圈围场地的面积,一般以每只鸡不少于1、5平方米计算,越宽越好。买回的脱温雏鸡至1千克体重的阶段在网床内饲养,1千克后至出栏期间在所圈围的院林地内放养。饲喂中,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网床内饲养,鸡活动范围小、鸡体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鸡在圈围的院林地散养,能捕食野生杂草和生物昆虫,改变食物结构,肉质品味高。
2、日粮搭配。
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于消耗的肉鸡全价颗粒料,再适当搭配其他的饲料养鸡,才能保证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加快增重速度和使鸡肉风味不变,因此要合理搭配日粮。育雏期,应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最初开食时要将饲料稍浸泡转化一下,并用手搓碎一点。脱温鸡至1千克体重期间,则选用中鸡料,更换时应逐步替换,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换,以免造成应激反应。同时,应添加5%~10%的完整谷粒或小麦,并给予10%~15%的青绿饲料。在庭院散养期间,选用大鸡全价颗粒料,日粮中还要加入10%~15%的完整谷粒或小麦,添加15%~20%的青绿饲料。若光喂全价饲料,饲养成本高,效益不核算;鸡肉的肌间脂肪多,吃起来不爽口;无散养鸡肉的独特风味,消费者不喜欢。添加适量的青绿饲料可增加维生素的含量,可降低养殖成本,减少鸡肉的肌间脂肪含量。
3、消毒免疫。
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这是规模养鸡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搞好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减少鸡的死亡,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率。对本地鸡的免疫程序,应结合生产的性质而定,最好是按肉鸡的免疫程序来参照进行,即1日龄的雏鸡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疫苗;6~7日龄的鸡用鸡新城疫Ⅳ系疫苗或Ⅳ苗、法氏囊B87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苗等混合饮水免疫;24~28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免疫一次;60日龄再用鸡新城疫Ⅰ系疫苗注射接种一次。
1.饲养方式
(1)立体笼养法 以商品肉用雉鸡为目的大批饲养,在育成期采用立体笼养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此期间雉鸡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笼养应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
(2)网舍饲养法 网舍饲养法对作为种用的后备雉鸡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种用雉鸡繁殖性能提高。在雏雉鸡脱温后,转到网舍饲养时,为防止由于环境突变,雉鸡惊慌突然起飞乱冲乱撞,造成死亡损伤,应将雉鸡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网舍饲养应在网室内或运动场上设沙地,供雉鸡自由采食和进行沙浴。
(3)散养法 可以根据雉鸡的野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雉鸡进行散养,为防雉鸡受惊飞逸,可在雉鸡出壳后进行断翅,即用断喙器切断雏雉鸡两侧翅膀的最后一个关节。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雉鸡脱温后即可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这种饲养方法,雉鸡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空气新鲜、卫生条件好、活动范围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虫采食,又有足够的人工投放饲料、饮水,极有利雉鸡育成期的快速生长。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雉鸡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2.饲养管理
(1)饲养 5—10周龄的雉鸡每天喂4次以上,11—18周龄,每天喂3次。饲喂时间应早晚2次尽量拉开时间间距,中间再喂1次,这样就可避免夜间空腹时间过长,切忌饲喂不定时,饲喂量时多时少,雉鸡饥饱不均。在饲养过程中,必须给雉鸡不间断地供给清洁饮水。
(2)转群 雉鸡胆小敏感,易受惊吓。因此,在雉鸡转群前,要进行大、小、强、弱分群,以便分群饲养管理,达到均衡生长。同时,雉鸡由育雏笼养转到育成舍平面饲养,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使得雉鸡精神不安,惊慌万状,易在舍内四角起堆,互相挤压,造成局部密度过大,特别是夜间,天气较凉,雏雉鸡更易扎堆,造成死亡。为避免压死雉鸡,应在四处墙角用垫草垫成30度角的斜坡,将垫草踏实,这样雉鸡钻不进草下,减少了挤压的伤亡。在转群的前2—3天内,夜班人员要随时将挤堆的雏雉鸡及时分开。
(3)驱赶驯化 在网舍饲养条件下,在转群的1周内,将雉鸡关在房舍内,定时饲喂,使之熟悉环境及饲养员的操作动作等,建立条件反射,使之不怕人,愿意接近人。在天气暖和的中午可将雉鸡赶到室外自由活动,下午4点以前赶回房舍。1周后,白天将雉鸡赶到网室运动场自由活动,晚上赶回房舍。如遇雨天,应及时将雉鸡赶回舍内,以防淋雨感冒,待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后,就可以昼夜敞开鸡舍门,使雉鸡自由出入。
(4)网养密度 5—10周龄每平方米6—8只,如运动场面积计算在内则每平方米3—5只,雉鸡群以300只以内为宜。11周龄每平方米3—4只,将运动场面积计算在内,每平方米为1.4—2.5只,按雌雄分群饲养,每群100—200只。 据报道,育成期饲养密度直接关系到体重发育、羽毛完整、疾病流行。饲养密度与雉鸡尾羽生长和长度呈反比关系,饲养密度为2只/米2时,背羽和尾羽生长良好,无光背和尾羽损伤。饲养密度为4—5只/米2时,背羽生长良好,但尾羽多有损伤,部分尾羽长不出。饲养密度8只/米2时,虽然体重仍能达到上市标准,但光背雉鸡增多,尾羽受损,基本上长不出来。因此,要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在4只/米2以下,保证羽毛特别是尾羽的生长。争取好的市场售价。
(5)光照 如果留作种用的雉鸡,应按照种鸡的光照要求,分别对雄、雌种用雉鸡适时达到同步性成熟来管理。对于肉用雉鸡,采用夜间增加光照来促使雉鸡群增加夜间采食、饮水,提高生长速度和脂肪沉积能力。 (6)日粮营养 在夏季天气酷暑和冬天寒冷时,应提高雉鸡日粮的能量水平,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以保证育成期的生长发育所需。
(7)卫生防疫 在雉鸡的育成期间,应将留作种鸡所应做的防疫工作,在此期完成,在育成期如果是网室平养,应预防球虫病和禽霍乱,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种用雉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青年雌雉鸡到10月龄可达到性成熟,雄雉鸡比雌雉鸡性成熟晚1个月左右。种用雉鸡饲养和管理的目的是,培育健壮的种雉鸡,使之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种蛋。种雉鸡饲养时间较长,可分为繁殖准备期(3—4月)、繁殖期(5—7月)、换羽期(8—9月)、越冬期(10月至翌年2月)。
1.繁殖准备期 此时天气转暖,日照时渐长,为促使雉鸡发情,应适当提高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相应降低糠麸量,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加活动空间,降低饲养密度,每只种雉鸡占饲养面积为0.8米2/只左右即可。整顿雉鸡群,选留体质健壮、发育整齐的雉鸡进行组群,每群100只左右。此期还应整顿鸡舍。网室地面铺垫5厘米的细沙。在雉鸡舍较暖处设置产蛋箱,箱内铺少量木屑,产蛋箱底部应有5度倾斜,以便蛋产出后自动滚入集蛋槽,避免踏破种蛋、污染种蛋和啄蛋。运动场应设置石棉瓦挡板,以减少雄雉鸡争偶打斗和增加交尾机会。
此期管理工作重点:
①做好产蛋前的种鸡全部防疫工作,在雉鸡开产后最好不做任何免疫接种。做好鸡舍环境清洁卫生工作,以防疾病发生传播。
②加强对产前雉鸡的饲养管理各项工作,结合免疫接种工作,对种雉鸡群进行调整,如未断喙种雉或断喙工作做得不好的,在此期要进行断喙,以防啄肛、(‘臽’加‘鸟’)蛋行为。
2.繁殖期 雉鸡在繁殖期由于产蛋、配种,需要提高蛋白质水平,并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地产雉鸡一般在4月15日左右开始交尾,雄雌比例为1:6—7。雌雉鸡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产蛋。美国七彩雉鸡于3月20日左右开始交尾。产蛋期的地产雉鸡,应在4月15日左右将日粮改为繁殖日粮,美国七彩雉鸡则于3月15日更改日粮,此期采食量逐渐增加,对日粮营养水平的要求也增加。为保证较多的种蛋受精率和种蛋合格率,要求日粮营养全价,配方稳定,不能经常变换。
繁殖期日粮特点和要求如下:
(1)蛋白质水平 一般达到21%以上,尤其高温季节,要稳定平衡,高品质地供应全价日粮。
(2)日粮配制 ①鱼粉占10%—20%,国产鱼粉在日粮中占10%时,则不需要加食盐;②饼粕类饲料占日粮20%—30%,一定要喂熟的;③酵母在日粮中比例为3%—7%,酵母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添加剂饲料,用酵母时,可适当降低动物性饲料的比例;④雉鸡对脂肪的需要量比家鸡高,当雌雉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在日粮中应加入2%—3%的脂肪;⑤此期青绿饲料应占饲喂量的30%—40%,如青饲料不足时,应补充维生素添加剂;⑥日粮钙水平应提高到2%—3%。
繁殖期的管理工作:
种雉鸡的饲养管理工作,重点是促进种雉鸡的繁殖性能。此外,还要求加强日常管理,创造一个安静的产蛋环境,抓鸡、集蛋要轻、稳,做到不惊群,保持此期群体的相对稳定。勤捡蛋,减少破损蛋。防止(‘臽’加‘鸟’)蛋、啄蛋现象的发生。及时清除破损蛋,避免形成食蛋癖。 3.换羽期 产蛋结束后开始换羽,为了加快换羽,日粮粗蛋白质要适当降低。同时,在饲料中加入1%的生石膏粉,有助于新羽长出。此期应淘汰病、弱雉鸡及产蛋性能下降和超过使用年限的种雉。留下的应将雌、雄雉鸡分开饲养。 4.越冬期 此期应对种雉鸡群进行调整,选出育种群和一般繁殖群。对种雉鸡进行断喙、接种疫苗等工作,同时做好保温工作,以利于开春后种雉鸡早开产、多产蛋。
雉鸡场的建筑与设备
(一)场址的选择 雉鸡场应选地势高燥、砂质地、排水良好、地势稍向南倾斜的地方。山区应选背风向阳、面积宽敞、通风、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雉鸡场应建在肃静、安全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工厂、主要交通干道,但又要考虑到饲料、产品运输问题。要有清洁的水源,水质不被污染。要有可靠的电源,不仅维持正常的光照,尤其孵化、育雏及自动给料更不可缺少电源。
(二)雉鸡场建筑布局 应划分出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中根据主导风向,按照孵化室、育雏室、育成室、成雉鸡室和种雉鸡室的顺序排列。非生产区包括职工住房及其他服务设施。应与生产区有300—500米的距离。家属区严禁饲养动物、家禽。
(三)主要建筑 1.生产用房 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商品雉鸡舍、种雉鸡舍等。2.供应用房 饲料加工间、储藏仓库。 3.行政用房 进场消毒室、办公室、更衣室、兽医室等。 4.生活用房 宿舍、食堂、休息室。
(四)主要设备 雉鸡场应根据具体鸡场规模、资金情况来决定。现代化大型饲养场力求设备完善、机械化程度高。小型个体养殖场则应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前期投入,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孵化机和出雏机 根据本场种雉鸡的饲养量,合理选择配置孵化机和出雏机。
2.照蛋器 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制做。
3.笼式育雏设备 有依靠育雏室温度调节的单纯育雏笼,也有自带供温室的电热育雏笼。
4.饲槽和水槽 有金属或塑料制成,也有木制。悬挂在笼壁外,随雏雉鸡年龄调整高度。
5.产蛋箱 木制的或笼养,箱底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利于种蛋的滚出,置于暗处。
6.饲料加工设备 大型养雉鸡场应自己配置饲料加工设备,如饲料粉碎机组(附带搅拌设备)。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