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选择干净没有污染的纸箱来作为养殖小鸡的根据,需要在纸箱上扎几个洞,底部铺上碎纸片和报纸。2、选择活泼爱叫、喜欢抢食往外飞的鸡苗,太安静的鸡苗通常长势不好,且容易得病。3、早期可以用温水浸泡小米再给小鸡饲喂,等小鸡长大一些后,可以饲喂白菜、米饭、面包等食物。
一、小鸡怎么养
1、建造舍圈
(1)首先在养殖小鸡前,需要选择干净无污染的纸箱作为养殖工具。
(2)可以在纸箱内壁扎上5-6个洞,用作透气,底部再铺上一层碎纸片,用作保暖,再往碎纸片上铺一层报纸。
2、选择鸡苗
(1)选择活泼爱叫、喜欢抢其它鸡仔食物、喜欢往外飞的鸡苗,不宜挑选过于安静、不喜喊叫、不争食的鸡苗。
(2)过于安静的鸡苗一般长势较差,较为容易患病,还会影响其它鸡苗的生长。
3、饲喂管理
(1)早期可用小米来饲喂小鸡,要先把小米放入温水中浸泡半个小时,随后倒出三分之二的水,再把剩下的小米给小鸡饲喂。
(2)在小鸡长到一定大小后,便可以饲喂白菜、米饭、面包等食物。
二、小鸡养殖有哪些注意事项
1、温度
(1)饲养雏鸡适宜的温度一般在32-34°C之间,要注意温度需均匀恒定,切勿忽高忽低。
(2)在适宜的温度下,雏鸡活动正常、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在温度偏低时,雏鸡会发出尖叫声,会靠近热源,拥挤打堆。在温度过高时,雏鸡会远离热源,还会出现张口喘气,饮水增加的现象。
2、湿度
(1)小鸡在10日龄前,适宜湿度为60-70%,10日龄后适宜湿度为50-60%,保持饮水器中不断水是控制育雏室内湿度的主要措施。
(2)湿度过大时,会抑制小鸡体内的水代谢,容易诱发球虫病和霉菌病。湿度过低时容易引起雏鸡脱水,导致绒毛发脆脱落,雏鸡体瘦趾干、消化不良,室内灰尘增多,诱发呼吸道疾病。
3、及时开食开饮
(1)开食指的是给小鸡第一次喂料,一般在鸡群饮水后2-4小时进行。
(2)开食时,饲料里要稍加一点水,拌均匀后撒在事先消毒过的深色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
4、充足光照和新鲜空气
(1)小鸡3日龄内,光照需保持23-24小时,4日龄到3周龄,需每天保持12-16小时的光照,4-6周龄,需每天光照保持10-12小时。雏鸡的骨骼发育和消化都需要充足的光照。
(2)育雏室要有通风装置,通风不良会造成室内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危害雏鸡的健康和发育,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小鸡中毒死亡。
5、做好观察记录,防疫灭病
注意检查雏鸡的精神状态,呼吸及食料饮水动作姿势、羽毛状态及光泽,食欲及粪便等方面,看小鸡是否健康,采取相应的措施。
养殖小鸡最低温度是多少?
雏鸡的温度要求建议温度控制范围:开始育雏时热源边缘地上5厘米处的温度以32~35度为宜,并保持温度恒定。0~1周龄温度为31~33℃,以后每周降1-2℃最后适应外界环境(这个降低幅度也不应该以温度表为准,而应以鸡的状态为准)。
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达到标准温度所对应的干球温度
去搜东东商城,禽病技术服务,厂家直销兽药。
脱温在考虑加温的同时,还要做好脱温工作,即逐步降低温度,最后停止加温。脱温时间与外界温度有关,寒冷的冬季育雏,脱温较迟至少要45天,特别是在严寒季节要适当延长脱温时间至60天。脱温要逐步下降温度,使雏鸡逐渐习惯自然室温。切不可把温度降得过快,温度的突然变化,容易诱发出鸡的呼吸道疾病。可以使用通风、减少煤炉个数、降低煤炉通风量、减少煤球个数等方法灵活控温。
养鸡如何控制温度
胚胎发育的适温范围和孵化最适温度 鸡胚胎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温度在35~405℃(95~105F),都有一些种蛋能出雏。但若使用电力孵化器孵化,上述温度不是胚胎发育最适温度。在环境温度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就立体孵化器而言,最适孵化温度是378℃即10F。出雏期间为37~375℃。也就是说受精的鸡蛋在一定的温度下能孵出小鸡。
35--37摄氏度,这个温度对咱们人来说是偏高的,但是对刚刚出壳的小鸡,却正好合适。
刚出壳的小鸡正常体温是39度左右,刚出壳雏鸡一般要求环境温度为32—35℃,而后每星期下降2℃
小鸡接入育雏室后,要立即给予较高的温度,一般应达 32 - 34 ℃ ,以后随着小鸡长大,每周逐渐下降 1 - 2 ℃ 。温度下降的速度视小鸡体质强弱而定,体强的下降快些,相反则慢些。当小雏长到 60 天左右时,育雏室温度至 20 ℃ 时就不能再下降。夜间温度应比白天高 2 ℃ 左右.
二十天的肉鸡温度是多少
一、高温环境下的温度控制
1、调整日粮结构高温使鸡采食量和体能下降,可通过提高日粮浓度,增加饲喂次数的方法进行调整,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改每日喂3次为4次,尤其要注重晚间一餐的饲喂,此时环境温度低,鸡喜采食,对提高产蛋率很有帮助。
维生素c又称抗应激因子,对缓解热应激有良好的效果。维生素E有保护细胞膜防止氧化的作用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机能。在热应激状态下,蛋鸡日粮中维生素E水平从10Iu提高到40~50Iu,产蛋率可提高15%~55%。
2、增加饮水量
在高温情况下,体内水分随热量蒸发和呼吸排出损失严重。保证充足的清凉饮水,是防暑和调理生理功能的有效措施。
3、降低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高,相对空间小,极易加重热应激。到夏季应及时合理分群,适当减小饲养密度。
4、镇静解惊
镇静剂能降低中枢神经紧张度,可减缓热应激反应。可用氯丙嗪、安定等。氯丙嗪在热应激中不仅可降低鸡基础代谢率,减少活动和产热量,维持热平衡,且能促进采食,提高饲料利用率。
5、遮阳降温
改进鸡舍的遮阳、通风和隔热设计,可安装电风扇、水帘等降温设备,鸡舍周围栽葡萄、葫芦、丝瓜等植藤蔓绿色植物,既能收获瓜果又遮阳蔽光,效果良好。
二、低温环境控制
通风口加设风斗,门窗挂帘,堵严墙壁孔洞和缝隙,避免贼风侵袭。小规模鸡场可以采用火炉、火墙、烟道等更省资金的做法;较大规模鸡场可采用水、汽、电等集中供暖,如热风炉、水暖炉、电暖器等供暖设备。在低温环境条件下,鸡体热能消耗大,应适当提高热能饲料的比重;冬季昼短夜长,应增加一次夜间补饲。
扩展资料:
观察鸡舍温度的两种方法:
1、温度计
选无破损的并经过校对的温度计,挂在鸡舍的北墙上,以免太阳直射,远离火炉,温度计的下端略高于鸡背即可。及时观察度数,达不到标准温度的尽快调节。
2、看鸡室温
看鸡群分布状态就可调控温度,如鸡群均匀分布在整个网床,呈“满天星”状,休息时抻腿抻脖,非常舒适,表明温度合适。
如鸡群远离火源,靠近南北墙溜边,表明温度较高,若是张口喘气说明温度太高。
如鸡群靠近火源,挤在一起,并发出叽叽的尖叫声,表明温度过低;如大部分分布正常,个别网床处无鸡,表明有漏风,检查漏洞及时堵严。
579公鸡多高温度适合
不同阶段的最适温度,正常情况下,刚出壳的肉仔鸡要求的育雏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根据雏鸡的生长发育,气温变化可下降2—3℃,直至18—21℃为止,肉仔鸡适宜的温度。肉仔鸡各周温度雏龄直接育雏温度(℃)1—3日龄35~334—7日龄32~302周龄30~283周龄28~264周龄26~245周龄以后24~2l以后再逐渐脱温3供温控制的基本原则前期比后期高,夜间比白天稍高,弱雏比强雏要高,大风降温、雨雪天比正常晴天高,冬春育雏比夏秋育雏要高,免疫前后及鸡雏有病期间比平常要高等等。4温度的测量育雏舍应悬挂温度计,温度计要挂在保温伞的边缘或挂在距火炉较远、育雏舍中央偏北侧,温度计悬挂的高度与雏鸡背部处于同一高度(即测量鸡生活区的温度)。5观察判断育雏舍的温度是否适宜除了要参考温度计的读数,更要观察鸡群的表现。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育雏伞或火炉)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张翅下垂,食欲下降,叫声烦躁不安。温度过低:雏鸡相互拥挤、扎堆,聚集在热源周围,羽毛蓬乱,不喜活动,采食、饮水活动减少,不安静休息,并不断发出“唧唧”叫声。育雏舍有贼风:雏鸡大多密集于贼风吹入口方向的两侧。总之,养殖者需根据鸡群的表现适时调节舍温。如有鸡病问题找东东商城专业技术老师
冬季散养鸡鸡舍温度多少合适?
21摄氏度。
成年鸡适宜的养殖温度是20-25℃左右。鸡对温度很敏感,养殖时,室内的温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和人类一样,太高了会中暑,太低了会得感冒。而刚出壳的小鸡比成年鸡更脆弱,它们的绒毛又短又稀,不能起到御寒的作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所以在饲养时,饲养员需要把温度控制在28℃左右。
鸡的体温在409度与419度之间,平均温度是415度。养殖时,鸡舍温要求高,在三十四五度左右。
肉鸡养殖每周最佳温度
产蛋鸡最适宜的生活温度是18℃,冬季鸡舍温度要尽量保持在10℃以上。一般在鸡舍四周设置防风障,门窗上加盖塑料布,堵塞墙壁漏缝,防止鸡舍进“贼风”和过堂风。 散养鸡冬天怎么办 一、冬季应将鸡窝移到背风向阳处。 二、将鸡食撒在太阳光下任其自由采食,同时让它们多晒晒太阳,既取暖又促进消化。 三、冬天明显光照不足,应人工补充光照,使其总体光照达16个小时左右。 四、补充维生素的不足,方法是多喂些菜叶、菜梗;补充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将少量辣椒粉添加进饲料中,既暖胃又促进消化。 散养鸡如何过冬 要使母鸡冬季不停产就要针对产蛋鸡对温度、光照、营养等要求,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 一、防寒保温。产蛋鸡最适宜的生活温度是18℃,冬季鸡舍温度要尽量保持在10℃以上。一般在鸡舍四周设置防风障,门窗上加盖塑料布,堵塞墙壁漏缝,防止鸡舍进“贼风”和过堂风。 二、增加光照。光照不仅可增强母鸡体质,而且能促进母鸡脑垂体腺激素的分泌,使母鸡产蛋活力旺盛。因此,冬季因天气缩短应补充人工光照,刺激蛋鸡多产蛋。通常在鸡舍内安装电灯,使母鸡所得到的光照达到15小时即可;亦可采用早晨早开灯和晚上晚关灯的方法,使蛋鸡在冬季的光照时间比夏、秋季要长05~1小时。 三、增加营养。冬季天冷,蛋鸡自身消耗能量增加,需要从饲料中采食补给。因此,在冬季应适当提高蛋鸡饲料中的能量水平,达到每千克料中含12兆焦。为此,可增喂1%玉米。另外,同时在饲料中适当增加些维生素的用量,可提高蛋鸡产蛋量。据试验,冬季在饲料中增加双倍量的维生素A、D3,可提高产蛋率35%以上。另外,可增加饲喂次数以促使蛋鸡多采食。 四、加强疫病防治。冬季是鸡群呼吸道传染病的流动季节,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用相应药物作早期预防。同时,也可每隔5~7天用百毒杀等消毒剂带鸡消毒一次。(百毒杀配制成1∶200或1∶300倍的水溶液喷雾,能杀死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对鸡马立克氏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等也有一定效果)。
最佳温度在33至35摄氏度。
入舍之后平均每天降低2至3度直至脱温。接鸡后看雏施温,达到不张嘴呼吸,不扎堆的鸡群状态就是最好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标准上所写的温度,是温度表于鸡背处高度所测量的温度。如果是地面养殖的话,进雏的时候要注意稻壳温度要达到32度,需要提前预温。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