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养殖白鲢鱼每亩水面可放养15万尾左右。以单养为主,不提倡混合放养,一般养殖一个月左右应进行分池。养殖白鲢鱼的池塘环境水源和水质要以靠近湖泊、水库、河流、渠道为主。白鲢属中上层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
一、养殖白鲢鱼一亩放多少苗
1、养殖白鲢鱼每亩水面可放养15万尾左右。一般是以单养为主,不提倡混合放养,养殖一个月左右应进行分池。白鲢鱼在良好的摄食条件下,每年可长2斤左右。白鲢属于中上层鱼类,一般春季、夏季和秋季三个季节,它们会游在中上层水域觅食,冬季潜到深水越冬,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2、养殖鲢鱼的环境必须要靠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湖泊、水库、河流、渠道,面积和水深面积通常以10亩为主,商品鱼基地以10-15亩为宜,水深2-25m,精养池可达3m 。放鱼种前池塘应清整消毒投施基肥,这样能培育饵料生物。
3、白鲢鱼属中上层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会吃浮游植物。它们也很喜欢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喜欢吃腐屑类饵料。
二、养殖白鲢鱼用什么肥水比较好
1、养殖白鲢鱼可以用“花白鲢速长”进行肥水。如果单纯养殖白鲢,可以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性,使用时一定要进行和高温投肥,这样化肥里面的氯化铵才可以发挥效果。氯化铵可以帮助白鲢鱼更好的生长,而且还能清洁池塘里面的有害细菌。
2、虽然养殖白鲢鱼基本上不用怎么换水,但这样养殖的鲢鱼产量和质量并不是很高。所以一般状况是每隔1个月左右换1次水,在冬天时要隔3个月才换1次水。在养殖时一定要注意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随时要备好供氧机或增氧剂。
3、白鲢鱼主要以天然浮游生物为食,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培育浮游生物。其次还需要恰当的喂一些精料,比如黄粉虫、红虫、蚯蚓之类的精加工饲料,饲料投喂必须要多元化,单一的饲料投喂可能会给白鲢鱼造成营养不良。
家鱼养殖想要多赚钱,花白鲢增产增效技术都有什么?
鲢的极好天然饵料主要包括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或施肥培育或天然生长),这些浮游生物的个体微小,基本都是漂浮在水中,通常都很难用肉眼来进行观察,只能通过显微镜才可清晰观察。 [9]
浮游植物:浮游植物主要通过吸收水域中的二氧化碳及钾、氮、磷等元素,再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繁殖,浮游植物是水域中鲢最基本的饵料资源。
若水域具有较高含量的钾、氮、磷等元素,那么浮游植物生物量必然较高,且鱼产量也高。值得注意的是,若浮游植物的种类不同,那么饵料价值也会存在着较大差异,蓝藻、裸藻、隐藻、金藻、绿藻、黄藻等均为鲢易于消化利用的浮游植物。
池塘养殖:
鲢属于套养鱼类,大多套养在主养团头鲂、鲤、草鱼、鲫的池塘中,且鲢处于服从地位。养殖鲢的池塘应该与主养团头鲂、鲤、草鱼、鲫的池塘完全一致。
鲢养殖池塘要做到定期注水,注水频率控制在2~3次/月。
为了保证池塘的水质良好,在鱼种培育初期的注水频率为3~5天/次,生石灰的施加频率为20天/次,每次施加生石灰为10千克/亩水域,且水质最好要保持微酸性。
花白鲢鱼养殖怎么肥水?肥水的目的是什么?
一 、食物供给
花白鲢均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生物絮团为食,也可投喂人工饲料,区别就在于花鲢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而白鲢主要摄食浮游植物。
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提高花白鲢的食物供给。
1、直接补充食物:投喂饲料等,如使用发酵饲料、花白鲢专用饲料直接增加食物供给。
2、肥水:补充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等,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可以使用禾晨花白鲢专用生物菌肥:水保姆+硅钙速补,促长生物饵料,平衡藻相。
3、补充有益菌:通过有益菌分解池塘有机质,形成生物絮团。可以使用禾晨靓水酵元、浓缩光合素、生物净水宝。
4、改底:氧化分解池塘底质,重新利用池底的营养元素,如使用生石灰、过硫酸氢钾等氧化底质,也可使用禾晨生物净底宝进行生物改底。
在放苗时还需要考虑花白鲢与池塘中其他生物的食物竞争问题:如鲫鱼也主食浮游动物、藻类、有机碎屑等,若鲫鱼多可适当减少花白鲢放苗量;螺蛳同样会与花白鲢抢食,螺蛳多可以搭配少量青鱼抑制螺蛳生长。
二、 分级饲养
分级饲养可以合理利用池塘的养殖空间和食物,因此建议搭配不同规格的鱼种:以花鲢为主,可以放养02到03斤、05到08斤以及1到15斤左右三种规格的花鲢;放养白鲢规格为02到05斤。
此方法的优点:①减少大白鲢与花鲢抢食;②待大花鲢出鱼后,只需要补充小规格花白鲢即可,有利于轮捕轮放,降低放苗成本。
三、 合理密养
合理密养考虑的是池塘承载能力有限,密度过高可能导致鱼体长势慢、病害多,无法如期达到上市规格;密度过低则提高了斤鱼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
由于花鲢的经济价值远高于白鲢,因此在花白鲢高效养殖模式中,应以提高花鲢的产量为主要目标,所以建议提高花鲢比例。如图3所示,同样放养200尾花白鲢,花鲢比例越高,亩效益越高。
花鲢吃什么,如何养殖
花鲢和白鲢就是我们普遍的滤肉食性鱼种。尽管在人工喂养的前提下,他们也采食大家人工投喂的鱼饵。可是花鲢和白鲢,采食人工精饲料或者是采食天然饵料。其生长速度,抗病性工作能力,还有造成的鱼类质量等,是完全不一样的。说白块便是花白鲢采食天然饵料后,不仅生长速度迅速,抗病能力更强,同时造成的鱼类质量更强。
施用化肥,这类方式是最简单的方式,但缺点是肥力较短。施用化肥一般以基肥为主导,辅以磷钾肥和钾肥等。一次上肥,1亩必须合理氮元素5千克前后。以含氮量40%上下的尿素测算。那样1亩就必须施用尿素12KG上下。施用化肥应在晴天的早上做好,施用时将化肥充足融解后全池喷撒,这样做更有益于水塘里的浮游动物。
花白鲢的关键鱼饵靠液肥喂养生殖系统,如湾前塘肥源很丰富,水体投肥,生物很多繁育,给花白鲢带来了充裕的鱼饵,因而,大部分湾前塘肥水鱼壮,生产量高。而自主的鱼塘和偏远渔塘就没那样好的液肥标准了,要说养好鱼,就需要对水面开展上肥来做到繁育微生物菌种的标准。瘦水上肥关键以发酵的人和动物粪为主导,开展按时、看天、定量分析施用,也可以资金投入一定量的化学农药。
磷钾肥可与基肥混和施用,比率为1:05,即05份中氮14%的硝酸钾与1份磷肥混和施用,为保证长期性水体富饶,施肥要坚持"量减少次多"的标准,一般春、秋少施,夏天追施;大晴天追施,阴、下雨天少施,太肥塘施于;鱼种主题活动不正常不施。施肥与底肥紧密结合,使鱼种有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此外,要巧施磷钾肥,水质缺磷是导致鱼生产量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花鲢是一种滤食性淡水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为主食,长达15厘米以上时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人工养殖时,花鲢也吃豆饼、麸皮、米糠、酒糟等人工饲料,以及禽畜的粪便(鸡粪、牛粪等),其中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也能满足花鲢对食物的需求。
一、花鲢吃什么
1、花鲢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为主食,长达15厘米以上时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人工养殖时,花鲢也吃豆饼、麸皮、米糠、酒糟等人工饲料,以及禽畜的粪便(鸡粪、牛粪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
2、花鲢是温和滤食性鱼类,不争食,不抢食,在有其他鱼类抢食的情况下,通常只在外围观望,不进入食台抢食,因此用饲料喂养时只能单养,不能混养其他吃食鱼类。投料坚持定质、定时、定位、定量的“四定”原则,按鱼种采食节律予以投喂,饲料也不能够太单一。其摄食强度随季节而异,一般每年4-10月份摄食强度较大。
二、花鲢如何养殖
1、建立鱼塘
若大量养殖花鲢鱼,首先要建一个合适的鱼塘。鱼塘应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大小可根据养殖的规模来定,鱼塘面积大一些比较好,最好在4-8亩之间,水深要超过2米,而且在放养鱼苗以前要施用有机肥进行培养,这样可为花鲢鱼供应养分,保证其正常生长。有机肥可以选择腐熟的动物粪便或饼肥,但肥料要适量,浓度不能过大。
2、放养鱼苗
养殖花鲢鱼要对鱼苗进行放养,放养可以分为单养和混养两种。混养也就是将花鲢鱼跟其他的鱼放在一起养殖,这样能维持鱼塘中环境平衡,所有种类的鱼都能够正常的生长,而且还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花鲢鱼最适合与鲤鱼、白鲢等鱼类混养。
3、日常管理
花鲢鱼有捕食浮游生物的习惯,因此在养殖期间一定要保持池塘水质肥沃,浮游生物数量较多,这样才能为花鲢鱼提供充足的食物。同时,还要经常更换池水,保证水质的干净。另外,在养殖花鲢鱼期间,人工投入饲料时,要定时喂养,饲料也不能够太单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越冬管理
秋末冬初气温明显下降,要想花鲢鱼安稳的度过冬天,在温度降到10度以下时,花鲢鱼几乎不会再进食,这时必须要把池塘中的花鲢鱼都集中到一起放养在比较深的鱼塘中,这样温度就不会这么冷了。如果没有条件,则需要把所有花鲢鱼全部清空以后出售,到了来年再从鱼苗开始养起即可。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