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据软体动物门资料了解,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月~5月和9月~11月是田螺的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田螺一年可以收多少次?
一批螺从放螺种到收成,生长周期约为4个月左右,一年可以收三拨,每拨可以收成2000—3000斤,一年下来平均可以收到8000斤左右,按照4元/斤计算,光是螺的收入就有3万多元。
田螺的养殖成本和利润怎么样?
成本:
1、田螺自然繁殖,每年1月自然配种,一年后产蛋,一只母螺产仔600多只。周而复始,生育不停。如果要养肉螺,螺仔养4个月即可,一只肉螺10克~12克,每公斤10元,一亩田可产螺2000~2500公斤。
2、引种费:667平方米稻田放养6万只幼螺重约100千克,每千克4元,共400元;放养大螺(按3公8母的比例,每只18~20克)1100只,重约21千克,每千克6元,共126元。合计种苗费526元。
3、培养水生饲料费用:667平方米放粪肥1400千克(基肥1000千克,追肥4次,每次100千克),支出140元。
4、蚯蚓等活体饲料生产开支100元。
5、消毒药品50元。
6、水电30元,其中水费22元、电费8元。
7、不可预测的开支(以上1~5项的总和×15%)共1269元。
利润:
当年收入:
①饲养幼螺当年有效益。早稻插秧后7~15天放养6万只田螺苗,到晚稻收割时已达到出售的规格,以成活率90%计算,共有54万只,平均每只重10克,共540千克。完全生态养殖每千克售价6元,共收入3240元。
②稻谷667平方米增产10%,全年(两造)增产160千克,农药、化肥节省70%,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50元。合计收人3390元。2当年支出:973元。收支相抵,盈利2417元。第一年放养大螺1100只,留在鱼沟、鱼坑内继续饲养作为第二年的种螺。进行自繁自养,可省去种苗钱,收益更高。
田螺苗到成螺要几个月,养殖一亩产多少斤
田螺养殖一亩产4000斤,养殖时,要选在水源充足、水质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方建养殖池,且规格控制在长15米、宽16米,每平方米放养120个,入池后,需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等食物,这些食物要剁碎与饲料拌匀后再投入。
田螺养殖一亩产几斤
田螺养殖一亩产4000斤左右,其对水质的要求高,在水源丰富、水质干净的条件下,产量可以更高,此外,种螺一般在春天产仔螺,经过5个月左右的饲养就可以达到30克的上市条件。
田螺的养殖场地田螺养殖时,养殖地要选在水源充足、水质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方,养殖池规格控制在长15米、宽16米,其中可以栽种水生植物,为田螺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田螺的养殖方法田螺一般在每年3月份进行放养,每平方米放养120个,入池后,需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等食物,这些食物要剁碎与饲料拌匀后再投入,投喂量根据田螺的摄食情况决定,通常每隔3天喂1次。
田螺的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在越冬期间,其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并每隔7-10天换1次时,保持一定的含氧量,然后向水体撒切碎的稻草,帮助田螺过冬。
螺蛳养殖技术及效益是什么
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g左右,养6个月后可达3-5g以上,9个月便可达9g左右,14-16个月可长成能繁殖的种螺。稻田养殖一亩幼螺,将其养大后就进行出售,大概可以产出300-360kg左右。
一、田螺苗到成螺需要几个月
刚产出来的小螺一般重05-15g,养殖6个月后可达3-5g以上,养殖9个月后便可达到9g左右,养殖14-16个月后即可长成能够繁殖的种螺。
二、田螺养殖技术
1、稻田改造
稻田田基加高至80-100cm,并夯实,防止漏水,同时在稻田四周挖螺沟,宽05-1m,深20-50cm,并种上浮萍或者是水花生。
2、稻田处理
投放前10天左右,每亩地使用50-75kg的兑水溶解,泼洒稻田进行消毒;消毒后,每亩稻田使用300kg的基肥(鸡粪:切碎的稻草=3:1)。
3、放养螺苗
每亩稻田投放25000-30000只幼螺(5g/只),共125-150kg,放养前使用5%食盐水进行消毒。
4、喂食
温度为20-28℃时,每日喂食量为田螺体重的2-3%,每隔2天喂养一次;温度为15-20℃,或28-30℃时,每7天喂食2次,每次喂食量为体重的1%,当温度低于15℃或者高于30℃时,不喂食或者少喂食。
5、管理
(1)水深一般在10cm左右,同时当水质较差时,进行换水,每次换水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2)冬天时,在稻田中铺上一层稻草,帮助田螺越冬。
(3)下雨时,及时检查排水口,防止水漫过田埂,导致田螺逃亡。
三、养殖一亩田螺产多少斤
1、将田螺养到可以出售需要花费4个月左右的时间,大概可以养到每只田螺重10-12g左右,最终可以获得300kg-360kg左右。
2、如果是放养的种螺,一只种螺一年平均可以生产100-150只幼螺,但是放养密度不能像幼螺这么大,一般每亩地投放900-1500只左右,将产下的幼螺都养大后,大约能收获900kg左右。
养殖田螺的市场前景,到底怎么样?
螺蛳养殖技术:
1、螺池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土壤肥沃及交通方便的地方进行养殖。养殖池的规格控制在长15米,宽16米,也可以根据地形而定。养殖池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用拦网拦住,以免田螺逃跑。池中还可以栽种水生植物,为田螺提供更好的环境。
2、螺种放养
一般一平方米放养120个田螺,放养时间以每年3月份最为合适。放养前一周,每平方米施用鸡粪和切碎的稻草,按3:1制成堆肥15kg,堆成肥床,以培育天然饵料。
3、投饵要求
田螺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等饵料,这些均要剁碎与饲料拌匀再投喂。投喂量应根据田螺的摄食情况来定,一般每3天左右投喂一次,投喂时间以上午为宜。
4、水质调节
螺池要经常保证水流的循环,注入新水,调节水质,田螺在繁殖的季节,应保持池水可以流动,特别是在高温的季节,更应该采取流水养殖。春秋两季,养殖以微流水为宜,养殖田螺的水深应该保持在30cm左右最为合适。
另外,还要做好池水酸碱度的调节,每15天左右施生石灰来调节PH值,螺池的池水PH值应保持在7-8左右。同时严防水质污染,凡含强铁、强硫质以及受化肥、农药污染或工业废水都禁止使用。一旦发生污染,要立即排干池水,换注新水。
5、成螺
田螺养殖中,当仔螺长到10克以上时,可分批采捕上市。采捕时放干池水,直接下池采拾即可,注意选留60%左右的大个体螺作种螺。
养殖效益:
田螺属于自然繁殖,它们一般在每年的1月份进行配种,一年之后会产蛋,一只母螺一次可以产600多只仔,繁殖能力较强,第一年引进后便可一直生产繁殖。
养殖田螺,一般早稻插秧之后一周左右就可以投放121kg田螺苗,等到收割晚稻时就可以上市售卖,按照90%的成活率计算,约克产出500kg,可获得几千元收益。
一亩田里的稻谷按10%的增产率计算,一年可以增产160kg,除去成本,收入可达到几千。
我想大家对田螺并不陌生,它可以算得上中国餐桌上的家常菜,它的味道鲜美,深受大众喜爱,尤其是在大排档中,田螺的食用率更高,绝对算得上夜市的宠儿,辣炒田螺,韭菜炒田螺等,都是大家喜爱的菜肴。以前我们食用的田螺都是野生的,但是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野生田螺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了,所以许多人开始选择养殖田螺,那么养殖田螺的市场前景到底怎么样呢?我认为目前养殖田螺的市场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首先,田螺的营养丰富。
田螺在我国分布广泛,田螺去壳取肉,就可以食用了。田螺肉营养丰富,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也十分丰富,钙对骨骼发育非常重要,同时,田螺肉里还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补充维生素A,对眼睛有很大的好处。另外,田螺肉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对于贫血的人来说,食用田螺肉很有好处!
其次,田螺生长快,产量高。
在我国,有许多农作物都能带来很好的收益,但是许多农作物的周期较长,性价比不高。而田螺在我国有大面积的分布,而且田螺的生长速度快,不用像牛一样,需要好几年,而且田螺不容易生病,产量高。另外,养殖田螺对地域的要求也不高,投入也不是很大,都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第三,人们对于田螺的需求量大。
田螺是夏季大牌档上的必备菜肴,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很大,目前为止,我们吃到的田螺里面,野生的很少,基本都是养殖的,就算这样,田螺的缺口依然还是很大,这就代表养殖田螺有着不错的前景。另外,现在许多食物的制作离不开田螺,最有名的就是螺蛳粉,我相信大家对这道美食并不陌生,它已经一跃成为我国的网红美食,销量逐年增长,田螺肉就是螺蛳粉的原料之一。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