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石龟苗能用微流水能养殖不?

   2023-05-19 互联网艺莲园296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石龟苗能用微流水能养殖,饲养技术  一、个体的选择要素  1、入手感觉“墩实”(有份量);2、四肢有力;3、无残疾;4、无断爪、断尾;5、体态匀称,无错甲(有 些个体虽错甲,但排列非常对称,反而更具收养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石龟苗能用微流水能养殖,饲养技术

  一、个体的选择要素

  1、入手感觉“墩实”(有份量);2、四肢有力;3、无残疾;4、无断爪、断尾;5、体态匀称,无错甲(有 些个体虽错甲,但排列非常对称,反而更具收养价值)。

  二、饲养容器的选择

  饲养容器无非是考虑材质和大小。个人认为整理箱好些,换水方便,半透明的材质亦可防止阳光直射并可 增强龟的安全感。大小尺寸可凭自己感觉选择,大可不必费心地考虑饲养密度等科学数据,但要注意的是,太拥挤了 影响宠龟生长,太空旷了龟没有安全感。水不可过深,宠龟四爪着地鼻尖儿能露出水面即可。

  三、饲养容器内的设置

  1、饲养箱内要设置“晒台”。黄喉酷爱晒背;“晒台”最好用大的鹅卵石充当,龟在攀爬时可“磨爪” ,避免指甲过长。经常看到论坛上一些黄喉指甲“超长”,个人感觉极不可取!养 过鸟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定期要为鸟“修爪”,龟也一样。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龟的指甲长度经过磨砺肯定 会适中,这也是辨别宠龟是否为“野生”的窍门之一。修剪龟指甲时要注意,只剪掉指尖发白的3/4部分。

  2、适量放养“水葫芦”。饲养箱内放养水葫芦极好!不仅可以净化水质、遮阳,宠龟 也可直接食用。更可起到美观的作用!

  四、水质的要求

  水质调节

  1、尽管黄喉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为了宠龟的健康成长还是劝您费点儿心!自来水内的氯 气对龟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地区不一样水质也不一样,氯气含量也会有差别。养鱼的朋友都知道,换水时直 接注入自来水,鱼体马上就布满气泡、“头重脚轻”、接着鱼体出血丝,所以,对自来水要经过一天以上“ 困水”,然后再给宠龟换用。

  2、换水频率个人感觉2-3天换一次即可。

  3、每天早晨要用纱网将水内杂质捞出。

  五、黄喉的喂食

  1、食物选择。黄喉是杂食性,很多资料对其食谱都有表述,实际饲养过程中,黄喉除鱼、虾、肉以外,黄喉酷爱吃虾!可以小虾为主食(一定要去头,避免“虾枪”刺伤宠龟食道),既可增加宠 龟的体红素,又可补钙,首选,适当掺喂些小鱼。黄喉还喜食香蕉,有些外行人以为黄喉不喜素食,其实是错误的。

  2、喂食频率。隔天喂食一次即可,每次7-8分饱。家庭饲养的宠龟活动量小,不可一次让他“ 造”个够儿!喂完了让他消化一天,隔天再喂。

  3、喂食时间。早晨7、8点钟最好,而且宠龟进食后懒洋洋地晒晒太阳。

  六、光照的问题

  黄喉不能没有光照,和人一样,“晒太阳”很重要,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最有效地促使宠龟体内转化、合成 钙质、有助食物消化、杀菌、上“体色”。有条件的龟友最好将龟箱置放在阳台,无须考虑太阳直不直射的问题,宠龟 自己知道该不该继续“晒”了,自己会找“荫凉儿”,箱内按我所说放养些水葫芦,没有光照条件的龟友可 考虑用uvb灯,但不宜时间过长,每天5小时足够!照多了反而有坏处。

泥猛鱼的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

田螺是中国产的一种淡水螺,是上等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 现简单介绍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的习性

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田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当水温超过40℃,田螺即被烫死。

 田螺的繁殖

田螺雌雄异体。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只~150只仔螺。

 人工养殖

一、螺池建造

选择水源充足,有流水,无污染螺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米~15米,深30厘米~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厘米~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二、放螺下池与管理

种螺每平方米放100个~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天~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厘米~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三、采捕

当仔螺长到10克以上时,可分批采捕上市。采捕时放干池水,直接下池采拾即可。[2]

1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公斤~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克~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养黑鱼长流水好吗

以下是泥猛鱼的养殖技术,

1、场地。养殖池塘水深保持1到2米为最佳;

2、盐度。在14到32的盐度中均适合其生长,22左右的盐度为最佳,有微淡水注入的养殖区生长则较快;

3、放养密度。选购体长2厘米左右的鱼苗,按400尾每平方米的密度放养,可根据水质条件做适当调整;

4、水温。适宜的水温是22到29度,海南的气候较为适宜其生长;

5、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有条件设为微流水养殖,则效果更好,pH维持在7到8之间,溶解氧5毫克每升以上;

6、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但经过人工驯化后也能食配合饲料。在投苗下塘的早期应以藻类食物为主,特别是异枝麒麟菜刚生长出来的芽;

7、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水的适当肥度和透明度,严防池水长青苔,池壁四周发现有长青苔时可人工捡掉。

河蚌的生活环境,河蚌的生长速度有多快

养黑鱼长流水不好。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微流水养殖即可,长流水会使水中营养物质流失,且浪费水资源。黑鱼每天摄入高蛋白饵料,池水中氨的浓度较高,特别夏季水温高,水体很容易变坏。为此需要及时更换水体,每周换去1/3,半个月换去4/5,具体看水质的变化灵活掌握,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保持微流水养殖,养殖期间水温以不高于30℃为好。

如何养殖澳洲龙虾

            回答

      1、自然环境:河蚌一般栖息在江河湖泊、池塘、小溪的泥质或沙质中。2、人工养殖条件:微流水养殖,水深为2-3m左右,土质以粘土为宜,水体ph控制在7-8之间,水体透明度30cm左右,水温18-28°C左右,氧气溶解量在3-5mg/L以上,钙含量在10mg/L以上,亚硝酸盐含量在001-01mg/L之间。

一、河蚌的生活环境

      1、自然环境

      在自然环境中,河蚌一般栖息在江河湖泊、池塘、小溪等水域中的泥质、沙质或石砾之中。当天气温度较高时,大部分露于泥外,当天气温度较低时,河蚌部分身体潜埋在泥沙中,前腹缘向下,后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进行呼吸摄食。

      2、人工养殖

      (1)养殖水面不宜过小,以6000平方米为宜。

      (2)养殖水体的水深以2-3m左右为宜,不能低于1m或高于5m。

      (3)养殖水源要求充足,无污染,有毒物质含量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4)以微流水进行养殖为宜,有利于河蚌的生长。

      (5)要求有充足的阳光照射。

      (6)土质以粘土为宜,河土次之,黄土和泥沙土最差。

      (7)水体ph以7-8为宜,水体透明度以30cm左右为宜,水温以18-28°C为宜,氧气溶解量要求在3-5mg/L以上(夏天在5mg/L以上,冬天在3mg/L以上)。

      (8)水体钙含量在10mg/L以上,亚硝酸盐含量在001-01mg/L之间。

      (9)水体氨氮含量不宜超过2mg/L,同时不宜低于01mg/L。

二、河蚌的生长速度有多快

      1、河蚌的具体生长速度与河蚌品种、养殖水体条件、管理方法等因素有关。

      2、在《两种河蚌在不同水体中生长比较》一文中,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其中三角帆蚌在池塘中放养时,一年增重量为42g,在石舀湖中放养时,一年增重量为372g。而褶纹冠蚌在池塘中放养时,一年增高量为2211g,在石舀湖中放养时,一年增重量为426g。

      3、河蚌在第一年11月份至第二年4月初这段时间里,体重变化不大,这说明在此期间,河蚌基本不生长。而4-11月份这段时间,为河蚌生长时期,这与河蚌在低温环境下不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符合一致。

一、适宜的生长速度。澳洲龙虾的天然分布为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18℃—32℃之间能取得较好的生长率。

二、水质要求。

①水源,主要以未污染的江、河、湖、库等大水体地表水作水源。也可用地下水,地下水有如下优点:有固定的独立水源;没有病原体的野杂鱼。没有污染。全年温度相对稳定。

②水的pH值,在养殖过程中,曾出现过最低值610,最高值933均能生存,但以65—90为好,最好为中性偏碱。

③水中溶氧,澳洲龙虾虽然耐低氧、溶氧低于1毫克/升,短时间还能生存,但若长时间处于低溶氧状态,则会影响其生长和成活率。

因此,池塘中必要时要配备增氧机或其它增氧设备,使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为宜,避免重金属、杀虫剂、除草剂、油、氯、甲烷、硫化氩、高铁含量等物的污染。

④采取微流水或定期加新水养殖,可促进龙虾生长。

三、池塘条件。

①池塘应为长方形,面积不限,但以2—5亩为好,水深09—15米,池塘长轴方向应与夏季风向相同。

②池底硬土质,无淤泥,池壁必须有坡度,且坡度要大于3∶1。

③池塘要有良好的排灌系统,一端上部进水,另一端池底部排水,进排水口都要有防敌害、防逃网罩。

④池塘底部应有约1/5底面积的沉水植物区,并有足够的人工隐蔽物,如废轮胎、网片、PVC管、废瓦缸、竹排等。

⑤有条件的池塘可设增氧机。

四、放养技术及日常管理。

①密度:每亩投放2—3厘米的幼虾600尾,可适当混养白鲢100尾、花鲢50尾、草鱼50尾。

②微流水养殖或每周加注2—3次新水。

③投喂采取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投喂种类应尽量多样化:如水葫芦、水浮莲、浮芹等水生植物,牛粪、猪粪、人工颗粒饲料。也可适当投喂螺蛳、蚯蚓、河蚌等动物性铒料。每周投喂1次发醇过的牛粪,每亩100公斤,置于池塘四角,全没入水中,每日投喂颗粒饲料1次,傍晚6时投虾体重20%的用量即可。

④夏季高温期要注意加大流水量或注水量,及注水次数,晚上可开增氧机增氧。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能用 流水 石龟苗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