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一般长15毫米--34毫米之间。一、生活习性。在自然条件下,蜈晔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井沿、柴堆以及砖瓦缝隙间,特别喜欢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的基本特点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进入冬眠期。 二、繁殖特点。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三、饲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作蜈晔的食物。 四、养殖池建造。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 采用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方便、阴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池高80厘米,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平方米为宜。池口四周内侧粘贴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玻璃片镶成一圈15厘米左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投放成年蜈蚣500-900只。 五、管理要点。1要防止蜈蚣逃跑,蜈蚣性急,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蜈蚣很容易逃跑。2注意饲养密度,必须按蜈蚣的体长和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3做好温度、湿度、光线管理,保持环境安静。4所投饲料保持清洁卫生,沾有农药的食饵不能投喂。5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6防止食物、泥土的霉变。7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 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蝎螫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入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应急处理 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如何捕捉野生蜈蚣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百脚虫等,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该品性味辛、温,有毒。具有祛风镇惊、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系我国传统的动物产品药材。蜈蚣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和广西等省区,当前正值捕捉加工季节,现将捕捉方法介绍如下: 生活习性 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活动觅食。 捕捉方法 捕捉蜈蚣一般在春末夏初,尤以惊蛰至清明前捕捉的质量较好。若“立夏”过后,多数雌体潜到隐蔽的地方产卵和蜕皮,较难捕捉。再者,立夏以后,雨水渐多,捕获到的蜈蚣难以干燥,容易生虫腐烂,且肉薄质差。 捕捉蜈蚣,可根据其活动特点进行,方法是:①蜈蚣是食肉性动物,在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3点为其觅食时间。此时,可在它隐栖的场所,用电筒或避风油灯寻找,发现蜈蚣即用竹夹或镊子夹起,放入准备好的竹篓或布袋内。②选择蜈蚣隐栖的场所,用尖嘴锄或钉耙翻挖土层,掀起石头、砖块,发现蜈蚣即用上述方法捕捉。③挖窝诱捕。在蜈蚣经常活动的栖息地,于立春前后选择阴湿山野处,挖一“十”字形长坑,坑长1~2m,宽05m,深15~20cm,内放鸡毛、杂骨、马粪或鸟粪及一些腐败草类,上面覆盖树枝、土块或砖瓦片,引诱蜈蚣爬进缝隙,翌晨检查,若有蜈蚣入坑即可捕捉。 蜈蚣有毒液,在捕捉的过程中若不慎被其螫伤,应及时用手挤压螯伤处,使毒液不致扩散到皮下组织。随后尽快在被螯伤处敷3%氨水或5%~10%小苏打水;或用新鲜桑叶、蒲公英叶或洋葱捣烂,涂擦或外敷。 加工技术 捕捉到的活蜈蚣,先用沸水烫死,再把尾端剪去,挤出粪尿,后取长宽与蜈蚣相当的簿竹片,削尖两头,一端插入蜈蚣腭下,另一端插入尾部,借竹片的弹力将蜈蚣伸直,置阳光下晒干。若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干燥后取出竹片(切忌折断头尾,影响品质),将体长相近的蜈蚣头朝一方,在背腹处用宽lcm左右的细竹片横向夹住,结扎成排,每排50条,置木箱内密封贮存。 品质要求 成品蜈蚣应足干、呈扁长状,头部红褐色,背部黑绿色,有光泽,并有2条突起棱线,腹部棕**,瘪缩,足**或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状,断面有裂隙或中空,气微腥,具刺鼻臭气,味辛而微咸,头尾部齐全,无破碎,无虫蛀,无霉变。 蜈蚣分为四个等级:特级,每条长165cm以上;一级,每条长13cm以上;二级,每条长10cm以上:三级,每条长66cm以上。
养殖蜈蚣赚钱吗
第一个要看看有没有人需要这个,2、就是有谁最需要这个,做这个或许有药用价值这样养出来才卖的出去
养殖也要有养殖水平的,养殖技能高了,就可以养蜈蚣了,都是有毒的,方法也是差不多的,别听那些人胡说八道,电视上也有些地址,很好学的,一两天就会了。(其实,蝎子、蜈蚣养殖方法都差不多,蝎子养熟练了,蜈蚣也不难养了)而且蝎子蜈蚣的毒都有药用价值,养了太多就绝对卖得出去,第一个蝎子回收,都是用很少的钱,高回收价格。蝎子产量又高,没出几年,我保证你赚钱成为有钱人。
可以养殖的药用蜈蚣主要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蜈蚣养殖稳赚钱!! 蜈蚣具有祛风镇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口眼歪斜、抽搐惊厥、破伤风、风癖、肿毒、痉毒等症。现代医学证明对结核杆菌、皮肤真菌、肿瘤、癌症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蜈蚣配成的中成药达200多种。在滋补保健方面,蜈蚣类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我国是地道的蜈蚣药材产地,蜈蚣是我国最紧缺的中药材,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也还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我国蜈蚣在国际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每年都有大批出口,且供不应求,是我国重要出口产品的佼佼者。早在明清时期,在浙江就有“种蜈蚣以为田”之说
药用蜈蚣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浙江、湖北、江苏、湖南、广西、海南等地。
1、少棘蜈蚣。体长6~13厘米,宽约1厘米。头部及第一背板呈金**,因而又名“金头蜈蚣”。步足为**,也有为红色的。药典中将头部与步足皆成红色的个体列为蜈蚣上品,最后的一对步足为棕红色,也叫尾足,因其生有小棘且数量较少,仅2~3个,故名少棘蜈蚣,少棘蜈蚣雄性具有生殖肢。少棘蜈蚣性情温和,繁殖率高,在全国分布较广,资源量丰富,且毒含量高,因此历年来都是药用蜈蚣中收购量最高的一种,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每年药用量占全国药用蜈蚣总产量的90%~95%。
少棘蜈蚣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各省,以湖北、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等地为多。
2、多棘蜈蚣。成体多棘蜈蚣的体长可达15厘米,宽11厘米。比少棘蜈蚣成体长而宽大。头部及第一背板为赤褐色。尾足上有多个小棘,因而又叫多棘蜈蚣,雄性多棘蜈蚣无生殖肢,这是该种蜈蚣与其他种常见药用蜈蚣的最明显的区别。多棘蜈蚣是我国第二大药用蜈蚣种,近年来有扩大开发的趋势。
多棘蜈蚣主要分布于湖北、广西、浙江、海南等地。
3、哈氏蜈蚣。成体哈氏蜈蚣体长可达20厘米,比上述两种药用蜈蚣成体都长。头部及第一背板呈红色,步足褐色,因其身体长,个体大,该种蜈蚣除具有药用开发价值外,今后在食用及保健品用蜈蚣的开发上,可能具有较大的潜力。
哈氏蜈蚣主要分布海南省,另外云南南部、广东、广西等地也有分布。该种蜈蚣为一种热带蜈蚣,雄性哈氏蜈蚣有生殖肢。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