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蛾(e)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异脉亚目(Heteroneura)或蛾亚目、“缰翅亚目”昆虫的通称。成虫触角形状有鞭状、丝状、羽状、栉齿状及纺锤状等。雄性触角较雌性发达。复眼显著,单眼2个或无。一般在夜间活动,多种蛾类对不同强度的人造光表现为正趋性,在200瓦左右的电灯光下,常能诱集大量蛾类,特别是用黑光灯诱集量更大,故广泛用作防治和测报手段。有些“吸果夜蛾类”的喙管末端坚实且尖锐,可刺破桃、葡萄、梨、柑、桔等果实的果皮,而吸取汁液,造成一定的为害。多数蛾类成虫不取食。休息静止时,翅伸展在身体两侧,后翅前沿的基部有1根()或数根(♀)刺毛,称为翅缰,可以安置在前翅反面的安缰器上,飞行时前后翅钩联一起。体躯一般比较粗大。人们常称其幼虫为“毛毛虫”。幼虫具有腹足1~4对,肛足1对。幼虫多为植食性,少数种类为有益种类,如家蚕、柞蚕、蓖麻蚕等,其丝经济价值较大。但多数为农林害虫。蛾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夜蛾、螟蛾、菜蛾、松毛虫、蚕蛾、天蛾及尺蠖蛾等。
蝶(die)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Rhopalocera)或蝶亚目昆虫的通称。成虫体分头、胸、腹3部,翅及体表密被各色鳞片和丛毛,形成各种花斑。大小因种类而异,最大的展翅可达24厘米,最小的仅16厘米。头部有鼓锤状或棍棒状的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特化成喙,虹吸式,不用时作螺旋状卷曲,当吸食一定植物的花蜜时,可伸直。有的种类交配产卵后即死亡。胸部有足3对,翅两对。腹部无足。完全变态。种类甚多,全世界约有14000余种,大部分分布于美洲,尤以亚马孙河流域为最多。我国约有1300余种,分别隶属于11科:弄蝶科、凤蝶科、绢蝶科、粉蝶科、灰蝶科、喙蝶科、蛱蝶科、眼蝶科、环蝶科、蚬蝶科、斑蝶科。全国各省都有特产的珍稀种类,特别是台湾、青藏高原、西北高原和横断山脉等处,奇蝶集中,如长尾虎凤蝶、金带喙凤蝶、金斑喙凤蝶、云南三尾凤蝶、白斑宽尾凤蝶、珠光凤蝶、红蛛绢蝶、康定绢蝶,华贵黑蛱蝶、蓝紫木叶蝶等。1981年英国南部的肯普希尔郡建成1个“蝴蝶养殖场”,是世界上仅有的蝴蝶饲养动物园,保存近400种著名的濒危蝴蝶。
总的而言有三大特点常人一眼就可以分别出来
1活动时间:蝴蝶一般在白天,蛾类一般在夜晚
2身上鳞片:蝴蝶一般有鳞片,蛾类一般没有
3身材比例:蝶的身材相对于蛾要更加具有美感,它的腹(如美女腹腰)与翅膀的比例差别要更加大一些。蛾的身材比蝴蝶更加臃肿。
蚕咬人吗?养蚕要注意些什么呢?
蚕属于昆虫。
蚕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及台湾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
家蚕的英文名为“silkworm”(意为“丝虫”)是因为它用丝织茧。茧是由一根300-900米长的丝织成的。现如今我国茧丝绸产量与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70 % 以上, 已成为可以主导世界茧丝价格走势的茧丝绸大国。
扩展资料:
蚕是变态类昆虫,最常见的是桑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五十多天的时间。
养殖时需注意:
防病虫害,养蚕前养蚕中注意消毒,从2龄饷食起防病,自3龄起防蝇蛆;防闷热,要防热风吹;防饿蚕要少喂勤喂,夜里凉爽要多喂;自3龄起要每天除沙1次。
上午89时准时收完蚁,随收蚁随喂;蚕将眠时要喂切叶,少喂勤喂,加网提蚕止桑,饱食入眠;小蚕的室温不能高于30℃,大蚕不能高于27℃;夏蚕要比春蚕稀放;给叶适当,充分饱食。
眠起处理要适时,加眠网要比春蚕早,发育不齐要提青分批,多分批提青,缩短止桑时间,顺利就眠。上蔟要适时,蚕老时要分批挑选上蔟,稀放。上蔟后3天要开门开窗,排湿保茧,但要避免强风直吹,以脸上略感有风为宜。
夏蚕养殖的关键是以良桑饱食为中心,灵活运用以下技术:防病虫害防闷热防饿蚕,勤拾蚕除沙,早收蚁早饷食早扩座稀放蚕,迟止桑,蚕室温度均匀蚕分布均匀喂叶均匀桑叶老嫩均匀,眠起处理要适时上簇要适时。
大蚕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根据蚕期的特点,大蚕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⑴改善环境抓好通风防闷。
⑵搭棚遮荫,防止热空气进入蚕室。
⑶蚕座疏放、低放、勤喂薄饲。
⑷抓好桑园管理,保证5龄期桑叶的数量和质量,使蚕儿吃饱、吃好,防止蚕儿食下老硬叶、过嫩叶、营养不良叶和水分不足叶。
——蚕
蚕的资料急!急!急!
蚕不会咬人。
养蚕注意事项:
1、温度
蚕它是一种很怕冷的生物,所以在养蚕的时候要注意养殖的温度,通常是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是最好的养蚕时间,这时的温度基本上是在二十到二十五度左右,不需要费很大的心思去调节养殖室的温度,所以后来通过对温度的调节也慢慢的出现了其它时节养蚕的事情。
2、桑叶
在养蚕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桑叶最好是新鲜的,最多也就是在家中放了一晚上的桑叶还可以用来喂蚕,但是时间过长桑叶不新鲜了,蚕处理之后就会拉肚子或者根本就不会吃吃。
其次要注意的就是桑叶必须要清洗干净,不能有灰尘,同时不能给蚕为有露水或清洗之后是还没干的桑叶,因为蚕吃了会拉肚子然后死亡,最后就是喷了农业不久的桑叶也不能采摘回来喂蚕,蚕对毒素是特别敏感的。
3、卫生
蚕的生活习性就和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但是蚕它比猪要脆弱得多,所以对养殖室的卫生环境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很多的养殖户在养殖的时候要隔好几天采取清理卫生,其实这是不对的。
通常最好就是每天都要进行清理,尽管蚕屎它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对方在养殖室中就会产生细菌并且引发一些病害。还有就是蚕脱下的皮以及吃剩的桑叶我们都要及时的清理出来,尤其是食物残渣。
4、管理
养蚕的管理其实注意是表现在饲养、日常以及结茧期的一个管理,饲养要注意的就是不能一次性将桑叶全部投喂,一般至少要分成早晚两次进行投喂。
其次日常管理主要要注意的就是养殖室内不能熏香以及平时不放蚊香、香水等气味比较大的东西,这样蚕会受不了而死亡。最靠后就是结茧期要给蚕准备好可以结茧的地方,这样它们在结茧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费力,如果我们不进行辅助,它们很有可能茧还没结好就已经成蛹了。
扩展资料:
蚕的种类
1、木薯蚕
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实际就是蓖麻蚕。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2、马桑蚕
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
因称马桑蚕。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3、惠利蚕
即蓖麻蚕。是蓖麻蚕的音译名。蓖麻蚕原产地是印度东北部的阿隆姆,当地人称蓖麻△",日本人将eri-silkworm的"eri"音译为"惠利"中国人引进蓖麻蚕时.也称过"惠利蚕",因"惠利"含义饲养实惠,有利可图,便于推广。当时,中国也有人把eri--silkworm译为"爱丽蚕"、"伊利蚕"的。
-蚕
-养蚕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表演剧本
基本概述
蚕蛾科昆虫的一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551年,有两个外国修道士把蚕茧带到欧洲。蛾体中型,雌、雄触角皆为栉齿状,雄性栉齿略长;喙退化,下唇须短小,无单眼,体翅灰白色,翅脉灰褐色。蚕吐丝结茧时,头不停摆动,将丝织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字形丝圈。每织20多个丝圈(称一个丝列)便动一下身体的位置,然后继续吐织下面的丝列。一头织好后再织另外的一头,因此,家蚕的茧总是两头粗中间细。家蚕每结一个茧,需变换250~500次位置,编织出6万多个8字形的丝圈,每个丝圈平均有092厘米长,一个茧的丝长可达1500~3000米。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方化蛹变蛾。
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五次,成为六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六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公里长!蚕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蚕的一生 下面介绍一下蚕卵、蚕蛹、蚕蛾的形态及桑蚕的生长特点。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或**,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
蚁蚕: 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象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 :蚕宝宝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 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蚕蛾(成虫):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编辑本段]品种分类
桑蚕
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 Li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生菜叶、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中幼虫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条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蚕砂枕有祛风降湿、健脑明目等功效。
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主要分布在中国。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经四次眠和蜕皮。每蜕皮1次,递增1龄。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蓖麻蚕
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木薯蚕
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实际就是蓖麻蚕。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马桑蚕
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因称马桑蚕。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惠利蚕
即蓖麻蚕。是蓖麻蚕的音译名。蓖麻蚕原产地是印度东北部的阿隆姆,当地人称蓖麻△", 日本人将eri-silkworm的"eri"音译为"惠利"中国人引进蓖麻蚕时.也称过"惠利蚕",因"惠利"含义饲养实惠,有利可图,便于推广。当时,中国也有人把eri--silkworm译为"爱丽蚕"、"伊利蚕"的。
天蚕
以壳斗科柞属植物的叶如辽东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又名山蚕,学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天蚕是一化性完全变态昆虫,卵期经过270d左右。幼虫期从孵化到结茧4眠5龄需要50-60d左右,结茧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虫需要20-30d,暖卵的适温为18℃,相对湿度为75%--85%;羽化时最适温度为22--26℃。至生长极度时,体重17-20g约比蚁蚕增加4000倍。
天蚕茧色为绿色,能缫丝,丝质优美、轻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绿色,并具有独特的光泽。织成丝绸色泽艳丽、美观,是高级的丝织品。
琥珀蚕
以楠木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阿萨姆或姆珈蚕。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aea Assama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适宜生长条件4--25℃,相对湿度为75%-80%,温度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65%,幼虫就难以成活。琥珀蚕能食数种植物的叶子,主食楠木叶,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绿树叶子,以及含笑属、樟属等植物的叶子。属多化性,一年可收获4-5次。幼虫期一般从孵化到结茧需要25-35d,结茧需2-3d,产卵需3-4d,卵期夏季为7-8d,冬季为14-15d。
茧色呈金**,能缫丝。丝质坚韧带琥珀光泽,因此称之为"琥珀蚕",其织品供制作贵重服饰。
樟蚕
以樟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天蚕、枫蚕、渔丝蚕等。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Eriogyna(Saturnia)pyretoum Westwood。樟蚕主要食樟树叶,丝质较优,也蛾食枫树叶、柜柳叶、野蔷薇、沙梨、蕃石榴、紫壳木及柯树叶等,但丝质较差。主要区是中国、越南、印度等国,产量最多的是中国的海南岛。樟蚕每年一代,蛹态滞育。成虫羽化最适温度为16--17℃樟蚕共经8个龄期,全龄约经80d。成熟时雌蚕体重16g,雄蚕10g。饲养樟蚕者一般不让其结茧,而是在其成熟期时,先将熟蚕浸死在水中,然后用手工将其第2-3腹脚间撕破蚕腹,取出两条丝腺浸入冰醋酸(浓度25%)中,5-7min后,即进行拉丝,可拉长至200cm左右,经水洗后光滑透明,坚韧耐水,在水中透明无影,是最佳的钓鱼台。约1000条可拉丝500g,除供钓鱼台外,还可精制成外科用的优质缝合线。樟蚕茧也可缫丝,但数量很少,世界上只有中国生产樟蚕丝。
栗蚕
以核桃叶、板栗叶为主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Dicty-opoea japonica Moore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地。主要食核桃、板栗、杏树、枫杨、桷、枥、樟、榆等树叶。食核桃叶的茧重,茧层厚,食棣及板栗叶者较差。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等省,每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有野生情况下,幼虫在5月是下旬孵化,4眠或5眠,于6月下旬成熟,经50d左右老熟结茧,茧外观呈灯笼状,有大小不等的网眼。结成茧需时2d左右,经3-5d后化蛹,茧可缫丝,也可作绢纺原料,丝质优良。栗蚕也可以从熟蚕腹中取出丝腺,浸酸后拉长作钓鱼丝或医疗用丝。
樗蚕
主食樗树叶(臭椿),兼食乌桕、蓖麻、冬青、含笑、泡桐、梧桐、樟树叶等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 samia cyntia Walker et Fdlker。又名椿蚕、小乌桕蚕。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中国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化性有1化性、2化性以至4化性的。寒冷地区为1化性、台湾为4化性。蚕期30-40d。熟蚕集结2-3片叶吐丝结茧。茧灰褐色、纺锤形、顶端有孔,有细长茧柄,茧重约3g,茧层重约03g,茧层率10%--12%。农村一般均缫土丝,织成的绸称椿绸。
乌桕蚕
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ttacus a tlas Linnaeus。又名大山蚕、大乌桕蚕。分布于中国、印度、日本、越南等国。中国主要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2化或3化,蛹态越冬。4-11月为饲养季节。食珊瑚树叶,也食乌桕叶,、牛耳枫、冬青叶等。幼虫期6龄或7龄,春夏蚕全龄35d左右,秋蚕40d左右。全茧重65-10g,茧层重09-11g,茧层率约10%,。茧可纺绢丝,强伸力好,织绸称"水紬"绢绸。
柳蚕
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ctias selene Hubner。又称大青天蛾蚕、中桕蚕。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中国各地都有。柳蚕1年2-3代(很少4代),以蛹越冬。主要食柳、枫杨、乌桕、樟、泡桐等树叶。熟蚕在叶片间结茧,茧形大,暗褐色,能缫丝300m以上。
老虎蚕
蚕的一种,其蚕长大后,身上会布满黑色条纹。老虎蚕通常称为“虎蚕”具有攻击倾向,会攻击家蚕(蚁蚕),部分虎蚕会将家蚕吃掉,切记务将蚁蚕家蚕与虎蚕一起养,一般应该将蚁蚕家蚕与虎蚕分开养。
[编辑本段]人工养殖
养蚕前的准备:
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
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收蚁:
感光3-4小时后,春蚕在上午9时,夏秋蚕在早上7-8时即可收蚁。收蚁的方法:用桑树第一展开叶切成0。5厘米小方块,用叶量为蚁量的5倍左右,撒在垫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蚕种纸,一手拿蚕筷,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即可。
小蚕的饲养:
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26-27度,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采用全防干育,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度,相对湿度85%。
2、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公斤;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一张蚕用叶3公斤;3龄用自顶芽数下第5-6叶,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公斤;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眠前处理:(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5、眠中保护:眠中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对湿度80%;见有起蚕时,室内宜湿,保持相对湿度85%;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6、眠起饷食:当95%以上的眠蚕已脱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幼蚕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饷食的桑叶应稍偏嫩,给桑量宜偏少。
大蚕饲养:
1、饲养方式:4-5龄蚕为大蚕期,生长适宜温度为25度,蚕儿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采用室内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蚕下地:将蚕室清洗干净,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将蚕饷食喂一餐叶后,移至地面饲养。
3、合理给桑: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渡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采顶芽下7-15片叶喂养,达到良桑饱食的目的;5龄蚕用桑量占总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时期;采用两头紧中间松的饲养方法:5龄的第1-2天或第5-7天,给叶量要严格控制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完为宜;第3-6天要让蚕充分良桑饱食;每次喂叶时进行移蚕扩座,保持蚕头均匀。
4 、搞好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风干爽。
5、上簇采茧: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呈蜡**,头部左右摆动,这时,选用3-4块方格簇交替重叠水平放好,把熟蚕均匀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维持簇中温度24度,湿度85%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6天,夏秋蚕上簇后4-5天即可采茧出售。
春蚕饲养技术
抓好养蚕前消毒,降低蚕儿发病率
养蚕前的清洗消毒是整个防病消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夺取蚕茧高产的先决条件。为提高消毒效果,在消毒步骤上要做到“一扫、二洗、三刮、四消、五刷白”;消毒过程中要求做到六个要:蚕室要打扫净,蚕具要洗得净,药剂要配得准,药液要喷得匀,室具要消得全,消后要保管好。
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补催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广大蚕农应重视补催青工作,主要抓好温湿度的控制及遮暗工作等措施。蚕种到室后,要及时摊卵,并控制温度78-79℉,湿度差2℉,到收蚁前日傍晚,将温度升至80-81℉,湿度差1℉,同时在补催青时要严格遮暗,以达到孵化齐一之目的。
杜绝明火加温,确保人蚕安全
明火加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是易造成饲养员一氧化碳等废气中毒,我市每年均有蚕农因明火加温造成中毒送医院抢救甚至死亡事件发生;二是温度控制难,温度过高时影响蚕儿体质,甚至把蚕儿烘死;三是易发生火灾事故。同时,今年春蚕蚕种紧张,各地已均没有预备种,如造成蚕种中毒、烘死等损失的,将无法弥补。因此,为确保人蚕安全,应大力推广暗火加温,实行地火龙、天火龙、电炉、靠壁灶等暗火加温形式,或将明火加温设施进行改造,增加通室外的烟道,杜绝明火加温;进蚕室饲蚕时要两人以上,以便发生中毒时,相互照应、及时抢救;没有小蚕饲养设施或条件较差的以及饲养量比较少的蚕农,提倡联户共育,实行小蚕集中饲养,或交由小蚕公司饲养;小蚕室要经常进行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密切注意天气和蚕讯,合力做好防氟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五月份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最长连晴可达7—8天,属氟污染较重的气候年型。因此必须依靠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强春蚕防氟工作。一是要贯彻落实市府关于春蚕期防氟停火措施;二是密切注意蚕期的天气情况和蚕讯变化,一旦出现氟化物中毒苗头及时采取分批饲养、调整叶位、石灰水洗叶等农业防氟措施,减少损失。
提倡采用摘芯技术,提高桑叶产质量
摘芯就是将桑树新梢的嫩头摘去,可促进嫩叶加速成熟,提高桑叶产质量。方法是:在用叶前10天左右进行,根据桑园的用叶计划,划片分批摘芯。摘芯程度:一般摘去鹊口状的嫩头为度。
重抓防病防毒,减少蚕病和中毒损失
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用新鲜石灰粉、防病一号、抗菌素和灭蚕蝇等药剂进行蚕体蚕座的消毒防病,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蚕病损失,同时对新鲜石灰粉、防病一号等易变性挥发的药剂,要密封存放,用后袋口扎紧;在采摘毗邻其它农作物桑园的桑叶时,要做到先试后吃,严防因其它农作物喷药治虫引起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加强通风换气,稀放饱食养大蚕
由于大蚕期蚕儿食桑量大,排泄物多,且又不耐高温湿闷,因此,在大蚕期应特别重视通风换气工作,做到开门开窗养蚕,并达到稀放饱食,大蚕三昼时每张种放足蚕座面积40平方米以上,并给足桑叶使蚕饱食。
抓好上山关,提高春茧产质量
抓好蚕儿上山关,是提高蚕茧产质量的重要措拖。一是在选用上山蔟具时要有安全意识。近年来少数地区曾发生过因蔟草残留农药影响而产生大量不结茧蚕的事故。由于去年稻飞虱暴发,晚稻大面积治虫造成春蚕用作上蔟的稻草带毒增加,如不重视对蔟草的选择和处理,很可能发生类似事故。上蔟时建议选用方格蔟、塑料折蔟等优良蔟具;选用稻草蔟具时要尽量选用农药污染少的稻草制作,并利用养蚕前期较空暇时间,充分曝晒干燥,尽量排出残留农药。二是加强蔟中通风换气,在熟蚕全部上山茧网形成后,蔟室开门窗通气,使蚕儿吐尽茧丝物质,增加茧层量,提高茧质。
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关,离开了动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
(1)动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丰富的动物资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物质宝库。时至今日,仍有靠猎取动物为生的民族,如巴西东南部游牧的高楚人。有许多国家,动物资源是维持国计民生的支柱。澳大利亚一向以“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而著称。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多少世纪来一直是阿拉伯人赖以取得衣食的重要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食物的选择性越来越强。从祖先的茹毛饮血、饥不择食,到后来变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今天又转向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并从含脂肪较多的肉食转向含蛋白质较多的肉食。
我国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多数地区以猪肉为主,部分地区以牛、羊肉为主。另外,家禽的肉、蛋也是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在动物蛋白质中,鱼肉的比例仅次于上述肉类。鱼肉是最好的动物蛋白质食物。目前,全世界每年的捕鱼量为7000万~7500万吨,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1/5。
动物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人口又在不断增长,人类需要更多的动物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目前,海洋捕捞活动主要集中在水深约200米的近海水域,占海洋水域的7%~8%。有人估计,海洋为全人类储备了可用1000年的资源。因此,开发海洋,向海洋要食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出路。
近来,不少人提出将昆虫作为食物来源。昆虫种类多,数量大,而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我国食用昆虫有悠久的历史,如3000多年前就有食蚁子酱的记载。据说唐朝时期在山东发生了严重蝗灾,唐明皇亲临灾区,一边帮助农民灭蝗,一边烧起了大油锅,将捉到的蝗虫倒入油锅中炸,还亲自当众尝蝗。以后,尤其在北方,食蝗之风由农户吹到酒楼馆堂,已成为餐席上的美味佳肴。再发展到后来,龙虱、桂花蝉、蚕蛹、蚂蚁、蟋蟀、蝼蛄等都上了宴席。有人认为有3500多种昆虫可供人类食用,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昆虫美食世纪。
人类除了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外,还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养殖业,提高家畜的生产能力,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另外,还可以扩大养殖范围,例如,鸵鸟原来是野生的,经过人工驯养后,现在已可以家养,一股饲养鸵鸟热已在全世界掀起。
2)人类健康与动物的关系
保持身体健康、防病治病、延缓衰老是人们的愿望。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很多疾病可用各种各样的动物来治疗,例如古人早就知道用医蛭吸瘀血,治疗肿毒疖疮等顽症。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动物药有461种。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广泛使用的动物药材很多,例如牛黄、鹿茸、麝香、龟板等等。外形丑陋的蟾蜍的耳后腺可制成蟾酥,哈士蟆、海马、水蛭、蜈蚣、土鳖虫等,也都是有药用价值的宝贵资源。
“牛黄解毒丸”、“六神丸”是著名的中成药,牛黄是这些药的主要成分。你知道牛黄是从哪里来的吗?原来牛黄就是牛的胆结石,因为牛的胆结石为**,所以称为牛黄。牛黄一般多生在10岁以上老牛的胆囊中,而牛患胆结石的机会只有千分之几,因为天然牛黄十分难得,所以,1克牛黄的价格要比1克黄金的价格高出几倍。不过科学家已能通过手术的方法,人为地在牛的胆囊中生产牛黄,现在牛黄的产量已大大增加了。
在动物园中,我们见过梅花鹿或马鹿等动物,它们的头上常常长着形状各异的角。它们每年都换新角,生长中的鹿角在骨心外包有带茸毛的皮肤。我们称它为鹿茸。鹿茸是一件宝贝,它可提高人体的活力,促进新陈代谢,特别是能增强大脑的机能,历代医书都把鹿茸称为“药中之上品”。此外,鹿肾、鹿血、鹿骨、鹿尾和鹿鞭等都可入药,真是“鹿身百宝”。但是,野生的梅花鹿已不足1000头,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此,要多产鹿茸和鹿肉,唯有发展人工养鹿。
麝是一种小型鹿类。麝香是雄麝的麝香腺分泌的一种物质,在中药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六神丸”、“麝香蟾酥丸”、“麝香膏”等均用它作原料。麝香有浓厚的香味,所以,它又是高级香水和香料的原料。
熊胆是珍贵的中药材,它具有消肝、润肺、健胃、镇静和解毒等功效。以往多为猎杀黑熊而取其胆囊,因而熊的数量急剧减少。为了保护野生资源,近几年,我国已有一些省份建立了人工养熊场,能在活体上取其胆汁。
穿山甲又叫鲮鲤,它是一种昼伏夜出的穴居动物。它打洞的本领很大。它先用前肢锐爪挖土,当洞穴中堆满挖松的土需要搬运时,它就竖起全身的鳞片,使土落到鳞片间的空隙中,然后身体向后倒退,把鳞片间的土推出去,这样反复进行,就好像一台凿洞穿山的机器,由此得名“穿山甲”。它还有一个绝招就是:最到强敌就把身体卷成球状,仅外露坚硬的鳞甲,使强敌无法下口。穿山甲以白蚁和蚂蚁为食,觅食时,它先用爪抓破蚁巢,再把长舌伸进蚁穴,许多白蚁就像糯米团粘芝麻一样粘在了舌上,成为它口中的美食。穿山甲的鳞片是很好的中药,有通经络、下乳汁、消肿止痛等功效。
不要以为海马是海里的马,其实它是一种鱼类,因为它的头形像马,所以称为海马。它的繁殖方式很奇特,每当生殖期到来时,雄海马的腹部充血,皮褶愈合形成一个育儿袋,雌海马将成熟的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中,卵就在里边孵化成小海马。小海马发育成熟后,雄海马就像不倒翁似地前俯后仰,一条条小海马就从育儿袋中被逐渐喷了出来。海马可供药用,素有“南马北参”之称,意思是海马与吉林人参齐名,有健身、强心、止痛和催产等功效。
哈士蟆是东北地区产的中国林蛙。干制的雌性林蛙整体称为哈士蟆,晒干的输卵管称为哈士蟆油,是中药里名贵的补品,用于补虚、退热。因为中药对它的需要量很大,近来已有不少地方进行人工养殖。
蝎子是蜘蛛的近亲。因为它会螫刺人,所以常遭人们的憎恶和厌弃。其实蝎子以小虫为食,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了许多危害人类的小虫,它的功大于过。而且,蝎子可做中药,称为全蝎,去毒的尾部称为蝎梢。它们可治疗小儿惊风抽搐、大人半身不遂等10多种疾病。蝎毒还能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蜈蚣既是毒物又是宝物。它有毒螯和毒腺,会伤人,但它又是宝贵的动物药材之一,有抗肿瘤、止痉和抗惊厥等功效。
癌症是使人不寒而栗的恶疾,人们谈癌色变。为了减弱和终止癌症对人类的威胁,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在各个领域中日以继夜地探索着,海洋药物资源是他们研究的热点。科学家们已用海洋生物制取了很多药物。杂色蛤的提取物对肺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海绵动物体内提取的一种物质可治疗口腔癌和宫颈癌,对白血病也有疗效;从加勒比海的柳珊瑚和软珊瑚中也提取到了抗癌物质。科学家发现鲨鱼很少得癌症,似乎对癌有天然的免疫力,将一些病菌和癌细胞接种于鲨鱼体内,也不能使其患病和致癌。这些发现,导致了人们对鲨鱼研究的兴趣。近年来,已从双髻鲨体表分泌物中分离出一种超强抗癌药物,从深海鲨鱼的肝脏中得到有抗癌作用的角鲨烯,还发现鲨鱼的软骨中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科学家还从牡蛎、蛤、鲍鱼、海蜗牛、乌贼等动物体中找到了许多抗病毒的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我们平时吃剩的蟹壳和虾壳都被看成垃圾扔掉了,可是这些壳中有一种物质,叫甲壳质,也叫几丁质,它对人类非常有用。甲壳质广泛存在于昆虫和甲壳动物的硬壳及真菌、藻类植物的细胞壁中,自然界每年由生物合成的甲壳质约有数十亿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之一。目前,一股甲壳质的开发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甲壳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就医药领域来说,甲壳质可用作手术缝合线、人造皮肤、人造血管、伤口敷料、止血海绵、药物的载体及研制抗癌药等等。不起眼的甲壳质已变废为宝了。所以,海洋动物的甲壳质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自然资源。
3)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衣着原料
当人类对动物的了解越来越多以后,人们发现有些动物的“产品”,动物的毛皮、羽毛等物大有用途,可以成为美化生活的原料。
产丝昆虫的奉献 丝绸早已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人们穿上丝绸衣衫,会感到格外的舒适、凉爽,姑娘们穿上五彩缤纷的丝绸衣裙,更显得靓丽、飘逸。传说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栽桑养蚕。在殷商时代,已能织出精美的丝绸。从此,养蚕、缫丝、织绸就成为我国一项传统的副业生产和出口行业。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就带去了不少丝绸。
柞蚕主要生长在辽宁、山东、河南一带,以栎树、槲树、柞树叶为主要食物。柞蚕椭圆形黄褐色的茧除可缫丝织绸外,它的丝还可制渔网、轮胎内芯、电线包皮等等,用途很广。
蓖麻蚕原来是生活在蓖麻植株上的野蚕,后经人工驯养而成。蓖麻蚕主要吃蓖麻叶,也食木薯叶或臭椿叶等。它的茧呈白色榧子形,茧顶有孔,故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也可与羊毛混纺,制成毛线或哔叽衣料。
天蚕也叫樟蚕,广东、海南岛一带居民常养此蚕。天蚕以樟树或枫树叶等为食。茧为褐色,它的丝质量最好,而且坚韧耐用,可做钓鱼线、外科手术线等。
樗蚕又叫椿蚕,它以臭椿、蓖麻、乌桕等树叶为食,幼虫身体为绿色,外被白色粘粉。茧呈灰褐色,其丝织品称为椿绸。
不论是家蚕,还是蓖麻蚕、柞蚕、天蚕、樗蚕,它们原来都是危害某些林木的害虫。但当人们了解了它们的习性、特点以后,就变害为益,利用它们的蚕茧缫丝织绸,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这就告诉我们,人类必须首先保护好野生动物,才能进一步研究它们,了解它们,以便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华丽毛皮再创辉煌 华贵的毛皮大衣使人雍容尔雅,合体的皮茄克使人英姿飒爽,色彩斑斓的羊毛衫裤使人充满活力,穿上毛料大衣、西服,更让人风度翩翩。
我国毛皮动物资源丰富,约有150种,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貂、水獭、狐、黄鼬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毛皮动物。据估计,我国每年能产毛皮2000万~3000万张。
毛皮动物由于它特有的经济价值,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猎取的对象,甚至成为一小部分人谋生的手段,野生毛皮动物数量锐减,有的已濒临绝灭。痛定思痛,人们理智地选择了人工驯养野生毛皮动物这条道路,人工饲养毛皮动物这一新兴的饲养业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而成为毛皮的主要来源。同时,人类还制定了法律来保护无处藏身的野生动物,猎杀野生保护动物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动物是传播花粉的使者
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为各种动物制造营养物质,并提供栖息场所。但是,植物离开了动物也不行,离开了动物。植物就不能很好的繁殖后代,植物的生存能力就会下降,就有死亡的危险。据估计,在开花植物中,约有84%的植物是通过昆虫来帮助它们授粉的。
达尔文在他的名著《物种起源》中曾写过:“如果没有昆虫在地球表面上发展起来,我们的植物就不会点缀着美丽的花,只会开一些单调的花……”那么花的颜色和昆虫有什么联系呢?
原来花的鲜艳颜色有利于吸引昆虫,使昆虫容易看见面前来拜访,通过昆虫的光临而实现花粉的传递,从而完成植物的杂交,而杂交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花冠的颜色就变得越来越鲜艳了,因而创造出了自然界最美丽的产物——五彩缤纷的花。
同样,通过生存竞争,果实也变得越来越美丽。因为较美丽的果实更容易引起鸟、兽的注意,鸟、兽吃了果实,无意中为植物传播了种子,这种植物就得到了更多的传播机会。
不同种类的昆虫喜欢不同色彩,例如蝴蝶对红色、橙色敏感,蜜蜂偏好**、白色和蓝色,蝇类偏爱绿色、褐色和白色等。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