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冬至的时候吃带鱼啦,有句谚语说得好啊“冬至过,年末过,带鱼成柴片”,也就是说冬至直到春节前,带鱼就会像柴片一样肥厚,味道最为鲜美,口感也最佳。
简单介绍一下,带鱼属于海鱼,营养价值比较高,每百克带鱼含177克蛋白质、49克脂肪、29微克维生素a,并且带鱼价格亲民,性价比高,以舟山一带带鱼最为出名。
带鱼的烹饪方式也多种多样,常见的做法有清蒸、干煎、红烧,废话不多说,下面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干煎带鱼的做法吧,其实这次干煎,主要参照意式做法,就是在煎熟的带鱼上,淋上厚厚的一层蒜蓉洋葱酱,美味到爆。
我国实行伏季休渔政策,每年的五月一日至八月底是禁止渔船出海捕捞的,但是市场上依然有新鲜带鱼,只不过存量很少,这些带鱼主要是出海海钓的带鱼,虽然禁止渔船捕捞,但是并不禁止海钓,另外就是一些渔船非法在禁渔期出海捕捞,也会有少量带鱼流向市场。
其实带鱼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和大小黄鱼、鲳鱼、乌贼并称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即使在水产种类不多的内陆城市,带鱼也不少见,当然是冰冻的。带鱼别看身形扁长,像一条皮带,但是出肉率极高,而且除了中间一根脊骨几乎都是肉,煎炸、清蒸、烧红适合各种烹饪手法,物美价廉。
带鱼现在有研究,浙江舟山水产研究所人工养殖初步获得成功,但是离大规模普及化养殖的路还很长。目前市场上主要是野生的东海带鱼和外海带鱼,东海带鱼更好吃,外海带鱼腥一下,肉质也粗糙些,而且肉中含有类似石灰石的骨结核。
哪位懂池塘养鱼实用技术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06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305 划鳟养殖技术规范 池塘饲养食用鱼技术
SC/T 10307 划鳟养殖技术规范 配合颗粒饲料 (1) 养殖池构造
哲罗鱼食用鱼养殖宜采用有流水条件的水泥池,以长方形为宜,长宽比为8:1~10:1。每个池塘面积不宜超过200㎡,水深06m~08m。池塘以并联排列为宜。养殖池上方应搭设棚架。
(2) 水温要求
适宜水温13℃~20℃,最适水温13℃~16℃,最高水温不得超过23℃。
(3) 池水调节
池水交换率应在2次/h以上,流速保持002m/s~016m/s。 (1) 鱼种质量
放养鱼种的质量和规格按SC/T 10305执行。
(2) 鱼种放养
放养量应根据注水量、池水交换率和饲养面积确定。放养量为:规格20g~50g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80尾/㎡~100尾/㎡;规格100g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40尾/㎡~50尾/㎡;规格150g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20尾/㎡~30尾/㎡;规格200g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5尾/㎡~25尾/㎡。 1、饲料
(1)饮料质量
应符合SC/T 10307 和GB13078的规定。
(2)饮料安全限量的规定。
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3)不同饲料对哲罗鲑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实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分别投喂野生鲫鱼和人工饲料对哲罗鲑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每组养殖实验鱼50尾,每个实验组设3个重复,试验水温 108~165,pH 值 72~75,溶氧>60mg/L,试验共进行 56d。试验结果:野生鲫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水分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 野生鲫组粗脂肪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 两试验组鱼体粗蛋白、粗灰分、肌肉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 野生鲫组与人工饲料组相比,野生鲫组哲罗鲑生长性能较好,鱼体成分发生改变,而肌肉氨基酸营养价值未发生变化。
2、投饲
采取驯化投饲法,投喂应防止饱食或过量,投喂方法可参照SC/T 10305的规定。
3、 水的调控
(1)水温的调控
在养殖期内,采用两种方法调控不温:在冬季、早春和晚秋气温较低时,在棚架上加盖塑料棚布来提高池水的温度;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撤掉棚布,用增加池水的交换量来降低池水的温度。
温度对哲罗鲑幼鱼的影响:温度对哲罗鲑幼鱼体长生长率、体重增长率和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哲罗鲑幼鱼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 15 ~ 18℃, 上限温度为24℃。Quadratic 和 Boltzmann 模型能很好估计不同温度下的哲罗鲑幼鱼的体长和体重生长过程,可以用来估计哲罗鲑的养殖产量。
(2)水质的调控
养殖用水溶解氧应保持在45mg/L以上,氨氮应控制在0075mg/L以下。可应用罗茨鼓风机向池中供氧,并通过曝气降低氨氮含量。一般情况下,鼓风机每kw可满足向300㎡养殖水面供氧。及时排污,保持池水环境卫生。此条件鱼生长较快,不易发病。
4、日常管理
按SC/T 10305的规定执行。 1、预防
(1)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池塘和工具应严格消毒。
(3) 根据哲罗鱼的生活习性,创造良好的养殖条件。
2、治疗
(1)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见附录A。
(2)渔药的使用和休药期按照NY 5071的有关规定。
正常情况养几个月鱼才能 卖
(一)池塘条件池塘养鱼,其水体生态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食用鱼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而,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1.鱼池位置养殖食用鱼的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进行建设。最好利用成片低凹荒滩地、废旧河道进行改造,以便统一规划,实行鱼池、道路、桥梁、进排水系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综合建设,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2.鱼池形状与面积养鱼的池塘,以长方形、东西向为好,这样的鱼池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鱼池面积以10亩左右为宜,过小水体受风面小,水中溶氧少,水质不易稳定;过大,容易产生鱼类栖息、摄食不匀,给投饵、管理、捕捞带来诸多不便。3.水源和水质进行高密度养殖的池塘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及良好的水质。因此鱼池要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周围没有污染,水质符合池塘养鱼用水标准。同时要建设完善的进排水系,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分别建好进水渠道和排水设施,做到灌得进,排得出,水质清新,旱涝保收。4.水深与水色鱼池水深以2.5米左右为宜,有条件的可保持3米。池水过浅,水温、水质不稳定,单位载鱼量过大;超过3米,一方面增加鱼池开挖难度,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水位过深时,底层光线极弱,溶氧极少,不利于底栖生物的繁殖,也会引发有机物缺氧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不利于鱼的生长。鱼池水色是由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决定的,水色间接地反映了鱼池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鱼池的水色通常需保持“肥、活、嫩、爽”状态,透明度保持在25~40厘米,pH值在7~8.5。5.池埂与底质鱼池的土质以粘壤土为好。这种土质保水保肥性能较好。池内坡比以1:2或1:2.5为宜,池底较为平坦,淤泥较少。老的精养鱼池,淤泥深超过10厘米的,每年冬春应结合鱼池整修,清除过多的淤泥,减少池底的有机物。同时池底要向排水口方向倾斜,以便排水捕鱼,拉网操作。6.池塘的改造与清整 池塘的改造是针对低产鱼池而言的,要根据稳产高产的要求,实行“小池改大池、浅水改深水、死水改活水、低埂改高埂”的原则达到鱼池规格化,使其各方面都符合稳产高产的要求。同时,还要结合鱼池改造,搞好鱼池护坡,为发展现代化生态渔业打好基础。而池塘的清整则是指经过一年养殖的池塘,池埂池坡部分倒塌,池底积聚了较多淤泥的鱼池而言。这样的鱼池必须进行整修,否则将会影响下一年的养殖生产。鱼池清整的主要内容有:(1)清除过多的淤泥 一般精养鱼池养鱼一年后,淤泥要增加10厘米以上,这些淤泥含有大量的残饵及鱼的粪便等有机质。因此要在冬季商品鱼起捕后,用机械或人力将过多的淤泥清除掉。清除出的污泥可以用来肥田,种植饲草。(2)整修池埂池坡 结合清淤,整修好池埂池坡,堵塞好漏洞。(3)进排水系的整修 清理进水渠道,维修好进捧水闸门,检修抽水机等机械,为下年的正常生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食用鱼混养模式混养是池塘养鱼稳声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混养包括:①在同一养殖池内混养7~10种不同的养殖鱼类,且可达到共生互利的目的;②同一种养殖鱼类不同年龄、不同规格同池混养;③多种鱼类及其不同年龄、不同规格同池混养。 1混养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养殖水体与饵料资源 我国目前养殖的食用鱼,其栖息生活的水层有所不同,鲢、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而青、鲤、鲫鱼则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将这些鱼类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同池养殖,就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充分发挥池塘养鱼生产潜力。我国池塘养鱼使用的饵料,既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各种水旱草,还有人工投喂的谷物饲料和各种动物性饵料。这些饵料投下池后,主要为青、草、鲤鱼所摄食,而碎屑及颗粒较小的饵料又可被团头鲂、鲫鱼以及多种幼鱼所摄食,而鱼类粪便又可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供鲢、鳙鱼摄食。因此混养池饵料的利用率较高。(2)可以充分发挥养殖鱼类共生互利的优势 我国的常规养殖鱼类多数都具有共生互利的作用。如青、草、鲂、鲤等吃剩的残饵和排泄的粪便,可以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使水质变肥。而鲢、鳙鱼则以浮游生物为食,控制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又改善了水质条件,可促进青、草、鲂、鲤鱼生长。而鲤、鲫、罗非鱼等,不仅可充分利用池中的饵料,而且通过他们的觅食活动,翻动底泥和搅动水层,可起到增加溶氧的作用,促进池底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盐类的循环作用。(3)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多种鱼、多种规格的鱼同池混养,不仅水体、饵料可以充分利用,而且病害少、产量高,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经济收入。2.混养的原则混养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鱼相互之间的关系,避害趋利。(1)青、草、鲤、鲂鱼(俗称吃食鱼)与鲢、鳙鱼(俗称肥水鱼)可以混养 由于吃食鱼与肥水鱼在食性、生活水层上的不同,同池混养时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不施肥的情况下,每长1千克吃食鱼,可带出0.5千克的肥水鱼。渔谚说“一草养三鲢”就是这个道理。(2)青鱼与草鱼一般不可混养 青鱼较耐肥水,而草鱼则喜欢清水,故青鱼、草鱼是不能同池混养的。即使混养,草鱼的放养量只能占青鱼放养量的25%,以充分缓解青鱼、草鱼在水质要求上的矛盾。(3)鲢鱼与鳙鱼的关系 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饵,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饵。鲢鱼争食性强,大量吞食浮游植物,势必影响浮游动物的生长。因而鲢鱼、鳙鱼同池混养时,鲢、鳙鱼的放养比例一般宜控制在3:1~5:1,即每放3~5尾鲢鱼,顺带放养l尾鳙鱼,以解决它们在饵料上的矛盾,达到都能获得较好产量的目的。(4)鲤、鲫、鲂与青、草鱼的关系 青鱼吃螺蛳,草鱼、鲂鱼吃草,鲤鱼、鲫鱼为杂食性的。这些鱼类同池混养,也能起到共生互利的作用。一般每放1千克青鱼种可配养规格为20克左右的鲤鱼2~4尾;每放1千克草鱼种可放规格为8-20克的团头鲂6~10尾,还可适量搭养一些鲫鱼。(5)罗非鱼与鲢鱼、鳙鱼之间的关系 罗非鱼为杂食性的,也能摄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在食性上与鲢鱼、鳙鱼有一定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在饲养管理上,上半年重点抓好鲢、鳙鱼的饲养,促其加快生长,自7月下旬开始捕捞鲢、鳙鱼陆续上市,腾出水体和饵料,促进下半年罗非鱼加快生长。(6)同种鱼不同放养规格之间的关系 2~3龄的青草鱼,可放占总量的70%~75%,同时搭养20%~25%的2龄以下青草鱼和5%~l0%的1龄青草鱼。鲢、鳙鱼同样也可放3种规格的,即250克/尾、100~150克/尾和13厘米以上的1龄鱼种,放养比例根据轮捕轮放要求确定。大规格的当年养成商品鱼,中小规格留作下一年的鱼种。3.混养的主要模式根据混养原则,目前我国各地形成了多种混养模式。这些混养模式与鱼种、饵料来源、养殖习惯以及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精养鱼塘,一般亩产量都可达500千克以上。主要混养模式有以下几种。(1)以草鱼为主的混养模式 该模式以饲养草鱼为主,草鱼种通常放养三种规格,出池时草鱼产量要占总产量的35%。
买鱼苗养殖的食用鱼,中等规格鱼苗:最快也要3-4个月,一般的6-9个月,长点的一年到年半。
出售的话直接到市场上找卖鱼的联系下就行了,一个不行就多问几个卖鱼的。
养鱼需要注意事项:
1、养水:养鱼前要先养水。普通的自来水并不能直接投入使用。对水进行消毒、除氯处理。消毒可以用相关药物,也可以用专门的盐。除氯可以用暴晒或者静置的方式。也需要向水中加入硝化菌,建立硝化菌系统,处理水中鱼的排泄物。
2、喂食:养鱼时要保证食物充足。要注意适量投喂,每次投喂5-10分钟内能吃完的量。喂食的频率应根据所养鱼的适量决定。尽量不要在夜间、阴天喂食。
3、换水:养鱼时需要保证水的干净,需要定期换水。换水的频率要根据所养品种的习性来决定。一般每7-10天就要换一次。每次换水都不要让水温、水质发生太大的变化。换水除了能够保证水的干净,还能够保证水的氧气含量,很有必要。
4、混养:养鱼时不要轻易混养。有些鱼并不能混养,如果混养它们可能打架或者死亡。建议选择习性相近,性格温顺的鱼混养。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