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珍珠 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做奇珍,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珍珠按照成因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贝、蚌的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习惯上人们把珍珠又分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种类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产出的珍珠。我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华南各省的湖泊,浙江诸暨是有名的珍珠之乡。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珍珠的形态以正圆形为最好,古时候人们把天然正圆形的珍珠称为走盘珠。珍珠与玛瑙、水晶、玉石一起并称我国古代传统“四宝”。 目前我国的珍珠养殖技术已非常成熟,珍珠价格也相应大众化。皇翔珠宝力所能及把珍珠项链推广给我们全国的妇女同胞们,最大限度发挥珍珠的价值。 珍珠的历史 最新的科学考察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珍珠,大约出现在距今2亿多年远古时代,圆润晶莹的珍珠是贝蚌生命的结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使用珍珠的国家之一。海史后记有“禹帝弟定南海鱼草、珠玑大贝”为贡品的记载,这或许就是4000年前我国使用珍珠的佐证。春秋时期的吕氏春秋,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梁朝刘騦的文心雕龙,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典籍有关珍珠的记载,反映了古人对珍珠的认识。尚书禹贡中记载“淮夷嫔珠”。尔雅吧珠与玉并誉为“西方之美着也”楚国屈原离骚、汉乐府陌上桑等典籍中有关珍珠的记载反映先民对珍珠佩戴的习俗。本草纲目中写道珍珠“治目润肌”、“安魂魄、定惊悸”等功效,神农本草经、海药本草等著名医书中均有珍珠的药用论述。 [编辑本段]来源 珍珠的英文名称为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来的。它的另一个名字Margarite,则由古代波斯梵语衍生而来,意为“大海之子”。 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在海边觅食时,就发现了具有彩色晕光的洁白珍珠,并被它的晶莹瑰丽所吸引,从那时起珍珠就成了人们喜爱的饰物,并流传至今。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珍珠的化学组成为: CaCO3916%、H2O和有机质各4%、其04%。 珍珠形成的原理: 1.外围 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以异物为核称为“有核珍珠”。 2.内因 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后,一部分进行细胞分裂,发生分离,随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机物质,同时逐渐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形成珍珠。由于没有异物为核,称为“无核珍珠”。 现在人工养殖的珍珠,就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简称细胞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细胞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从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人工无核珍珠,是对外套膜施术时,仅植入细胞小片,经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生成的珍珠。 主要产珠的贝类: 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等双壳类动物。 1 珠贝母 别名:真珠贝。 暖海底栖贝类,壳左右大小不等,常左壳比右壳大,壳之长宽略相等。前耳突大而短,后耳突长 Erosari(Ravitrona) caputserpentis (L)-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假瓣腮目Pseudolamellibranchia,真珠贝科Pteriidae 为暖海底栖贝类,具二枚介壳,左右不等,左壳比右壳略大,且凹陷较右壳为深。壳之长度与高度差不多相等,通常长高为6~7厘米左右,大者可大于10厘米。前耳突大而短,后耳突长。壳面黄褐色,具黑色放射条纹。生长级明显。具有密生鳞片,易碎断,近壳顶处较为平滑。壳内白色或带淡**,富有珍珠光泽。壳缘较薄,呈黄褐色,铰合处平直有1~2个主齿。韧带细长,褐色。闭壳肌痕大,略呈耳形,几乎位于壳之中央。壳顶位于前端,距离近。足小,能生足丝线,于右壳前面之小孔伸出。附着于岩礁砂 。当珍珠母贝和蚌贝在水中生长时,若偶然遇有细微的砂粒或较硬质的生物窜入壳中外套膜内,外套膜受到刺激后,殊感不适,遂分泌真珠质逐渐包围由外窜入之砂粒或生物,并日益增大成为珍珠。 养珠亦系利用此原理,一般选用3龄左右个体,施行插核手术,有意识地放入砂粒,让外套膜感觉不适而分泌许多真珠质来包被这些进入的砂粒,因而形成了人工珍珠,甚至人为地将投入物作成各种形状,结果所得的养珠也是各式各样的。产于暖海1~10米深处。幼体栖息地区较浅,长大后渐向深海区移动。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及广东其他沿海地区。 2 褶纹冠蚌 淡水底栖贝类。壳近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状突不明显,后背缘向上斜伸出为大形的冠。壳顶有数条肋脉 Cristaria plicata Leach--蚌科Unionidae 淡水底栖贝类。壳厚大,外形略似不等边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壳的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后缘圆。腹缘长近直线。壳顶位于距前端壳长约1/6处,壳顶有数条肋脉。成体的冠常仅留残痕,幼体的贝壳一般完整。壳表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失去表层颜色。铰合部强大,韧带粗壮,位于冠的基部。左右两壳各具有一高大的后侧齿。前侧齿细弱,后侧齿下方与外面相应有纵突和凹沟数个。前闭壳肌痕大呈楔状,伸足肌痕圆形,前缩足肌痕小而深,后闭壳肌痕大而浅,外套肌痕宽,真珠层有光泽。生活在江河、湖沼的泥底,行动缓慢。 分布于全国各地,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和松花江,安徽省的宁国,江苏省的武进,北京等地,都有发现。此种蚌可用来产生真珠,贝壳为制造纽扣的原料。 注: 构成珍珠和贝壳的物质,大部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随结晶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构成的,而贝壳是由方解石构成的棱柱层。因此,它们虽然同是碳酸钙结晶,但由于结晶系的不同,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物质-珍珠和贝壳。 中国珍珠业 (1)汉朝时,根据珍珠的地域性被分为南珠,北珠 (2)明代是中国采珠业的鼎盛时期,弘治年间(1488~1505年)珍珠年产量最高达28万两,输出到国际市场。 (3)由于人们的滥采,珍珠在清朝后期最终枯竭。 (4)清代到国民党时期,珍珠自然资源日渐破坏,珍珠业每况愈下,几乎濒临灭绝。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在合浦白龙建立了珍珠养殖场。 (6)1985年浙江诸暨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市场 。 (7)目前,中国淡水珠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5%以上,养殖珍珠向优质方向发展。 历史沿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珍珠的国家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珍珠就是我国宫廷中的珍品。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把珍珠列为治疗疾病的重要药材,并阐明了珍珠的药效。在《日华子本草》载,珍珠“安心、明目。”《本草衍义》曰:“除小儿惊热。”《本草汇言》曰:“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刘安《淮南子》中记载:“明月之珠,螺蚌之病而我之利也。”说明我国此时已认识到珍珠的成因。十三世纪,我国以铅制核,植入乌贝,成功地育成了有核珍珠。 [编辑本段]生态环境 马氏珍珠贝生活在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多、水质肥沃的海水中。一般栖息在低潮线附近至水深20多米的地方区域,以水深10米为多。 蚌为底栖类软体动物,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沼泽、小溪或水田等淡水环境中。 [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 马氏珍珠贝一般为雌雄异体,但有转性现象,所以有时可见雌雄同体的现象。马氏珍珠贝适宜生活的温度为范围为15~30℃,要求栖息海区海水的比重较高,为10150~10280。第一年出生的马氏珍珠贝到第二年的繁殖期已具有繁殖的能力。繁殖期集中在每年5~10月份。 ①动物 [编辑本段]珍珠其它名称 真朱,真珠,蚌珠,珠子,濂珠 [编辑本段]采制 全年皆产,通常以十二月较多,潜到海底,自水草或石头上取下海蚌,从其中取出珍珠。肉可食用。 [编辑本段]炮制 用布包好,放入豆腐浆中,煮约3小时,取出洗净,研成极细粉即成。 一、净制 洗净(《药典77》)。 二、切制 制粉 1.取净珍珠,加水适量共研细,再加多量水,搅拌,倾出混悬液,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除去杂质,合并混是液,静置后,分取沉淀,干燥,制成最细粉(《药典85》)。 2.取珍珠,洗净泥垢,用布包好,加豆腐与水共煮约2小时,取出,用水洗净,捣碎,加水少许研成极细粉,干燥即得(《药典63》)。3.取净珍珠粉,置乳钵内,加入运量水研细,再加多星的水,搅拌,倾出混悬液,干燥,研散。或取净珍珠,捣碎,研成极细粉(《规范》)。 三、炮炙 1.豆腐制 (1)净取品,装入布袋或纱布包裹,与豆腐或豆浆同煮2-3小时,取出,洗净,捣碎,水飞成极细粉。每珍珠1kg,用豆腐2kg或豆浆5kg(《宁夏》)。 (2)取珍珠用布包好,挟入豆腐块内,蒸约3小时,取出,洗净,晾干,研成极细粉(《内蒙》)。 2煅制 取净珍珠,大小分开,置铁锅内,上面扣一碗,用中火煅至爆炸声尽,取出,晾凉,水飞或研成极细粉,干燥(《山东》)。
北珠的产地
在人们的印象中,珍珠似乎惟有白色。在北部湾的广西北海市,珠农却育出红色、蓝色、紫色、绿色、黑色等海水彩色珍珠。目前,这里的彩色珍珠已出口到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
彩色珍珠的培育者——养殖25年珍珠的石子聪说,与以往染色的珍珠不同,它使用一种“定向繁育”技术,使插入珍珠贝的珠核和细胞片颜色改变。它迥异不同的颜色在珍珠贝蛋白分泌过程中自然形成,不会消褪。北海市是著名的珍珠故乡,已有1000多年产珠史。目前,北海已有13个海水珍珠养殖场加入了彩色珍珠养殖。
专家预估,彩色珍珠可以使广西珍珠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提高80%以上。
目前,全世界只有日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少数国家和地区生产海水珍珠,每年产量不超过100吨。
智识珍珠 02 | 浅谈淡水珍珠
徐兰所说的北珠,由于人们的滥采而最终灭绝。但在大清帝国之前,北珠一直是历代王朝的专享贡品。北珠一度盛产于东北三省,以松花江、嫩江、爱珲河等水域所产的质量最佳。再就是牡丹江,由于珠多物美,历来就有“珍珠河”的美誉。
「清朝康熙年间,《采珠序》中写道:“岭南北海所产珍珠(海水珠),皆不及北珠(淡水珠)之色如淡金者名贵。”」
汉朝时,根据珍珠的地域性被分为南珠、北珠。南珠主要以广西合浦地区海域所产的海水珠为代表;北珠则指淡水珠。
在清朝前约7500年的时间里,北珠(淡水珠)一直是历代诸候大王皇帝的专享贡品。
淡水珍珠在历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现代,提及淡水珍珠,可能联想到的就是旅游区的廉价纪念品了。而有着“小灯泡”之称的日本Akoya珍珠、被称为“珍珠中的皇后”的大溪地黑珍珠等海水珍珠,则成了珍珠品质的代名词。
淡水珍珠产量高,所以质量参差不齐。若仅从这一角度来将淡水珍珠与廉价珍珠划等号,则就过于片面了。
2008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颁布了珍珠分级的国家标准——GB∕T18781—2008,规定了淡水珍珠分级的6个方面: 颜色、大小、形状、光泽、光洁度、匹配性 。
由于相较于海水珍珠,所以我另外增加了一个方面: 珠层厚度 。
下面就从这7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
颜色
导致珍珠颜色多样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数还要归因于起源。湖泊河流中微量元素很多,这是导致淡水珍珠颜色丰富的主要原因。
淡水珍珠最常见的色系是白色(占比80%左右)、粉色(橙色)和紫色,另外还有少量的金色、褐色等“怪色”。由于体色和伴色(这个后续会单独开一篇来讲述下珍珠的“三色谱”)不同,又衍生出了各种异色。
因此淡水珍珠是所有珍珠里面色域最广的了。
特别介绍下紫色。
无核养殖的淡水珍珠也会有紫色,不过是浅浅的紫色;而近些年来有着海水珍珠的外表、实质却是淡水珍珠的“爱迪生珍珠”,其紫色是那种非常浓烈的深紫色,若是同时也有极强的光泽和晕彩,则是顶级的淡水珍珠了。品相丝毫不输海水珍珠,还兼具性价比。
对于颜色,只有喜好之分、没有高下之别。
选择适合自己肤色、气质的颜色即可,购买的同时需要注意不要买到人工染色珠哦。
2
大小
如今淡水珍珠的母贝一般多采用三角帆蚌——俗称河蚌、珍珠蚌;养殖方式(只说无核养殖)也不尽相同,因此影响珍珠大小的主要因素还是养殖时间和母贝的大小。
淡水珍珠的直径范围从2mm~12mm不等。所谓“七分为珠,八分为宝”,一般6mm以下的珍珠不会被列入珠宝级珍珠的范畴,7~9mm受众较多,10mm就已经很难得了。越往上,数量越稀少,而价格也是成倍增长。
这里科普下——国标规定,正圆、圆、近圆形的珍珠的大小以 最小直径 来表示。
珍珠不似黄金、钻石,以克重、克拉来判断价值,珍珠是看等级。
因此,不存在珍珠越大越值钱的说法,再大的珍珠,如果形状不好、皮层不光洁,同样卖不出价钱来。
3
形状
这大概是为什么大多数淡水珍珠价值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了。
淡水珍珠多是无核养殖,形状靠珍珠层在蚌内的自然包裹,正圆的就比较难得了。而自古就有“珠圆玉润”的说法;在珍珠评级中,同等条件下,越圆的等级才越高。
淡水珍珠常见的形状有:圆形类、椭圆形类、扁圆形类和巴洛克。
圆形比较常见;一些水滴形的或梨形的椭圆形类珍珠,也独有美感。
水滴形的适合做成吊坠,有一种下坠的力量感;馒头形的适合做耳钉,一改耳钉小巧的风格,令人眼前一亮。
巴洛克珍珠也非常具有文艺复兴的气息。未经修饰的自然外形,透着最纯粹的魅力。
4
光泽
根据国标规定,所有品类的珍珠,光泽度有四个级别:极强A、强B、中C、弱D。一般行业的说法是极强光、强光、中光、弱光。
有个比较简易的分辨方法:将珍珠脱离强光源(一般柜台处都是强光源啦,所以可以拿到别处观察下),看人脸的在珍珠表层的倒映,四个级别分别对应五官清晰、五官可见、人脸可见、人脸模糊不可见。
上述方式只是简易判断,不做准确判断。要准确判断光泽的级别其实还是比较难的,需要多看,才有感觉。
一般普遍认为淡水珍珠的光泽会弱于海水珍珠,其实这里存在着非等价物相比较而带来的误解。
品质上乘的淡水珍珠与海水珍珠相比,并不逊色。以至于一些商家拿着淡水珠当成Akoya来卖。因为同样品质大小的Akoya要比淡水珍珠贵4~5倍左右。
(你能看出这是Akoya还是淡水珍珠么?)
5
光洁度
珍珠的光洁度就好比姑娘的脸蛋儿。脸蛋儿要是有了瑕疵、斑点、皱纹,要是还没人要,恐怕就只能“贱卖”了。
咳咳~这个比喻不太恰当,毕竟姑娘不仅看脸,还看内心嘛。
回到珍珠上。淡水珍珠在表层容易出现“腰线”。
国标将光洁度级别分为五级。
级别A:无暇。
肉眼观察表面光滑细腻,极难观察到表面有瑕疵。珍珠虽有人工干预,但是生长过程是自然的,因此不存在绝对无暇的珍珠,毕竟“无暇不成珠”嘛,肉眼观察光滑细腻即可。
级别B:微瑕。表面有非常少的瑕疵,似针点状,肉眼较难观察到。
级别C:小瑕。较小的瑕疵,肉眼易观察到。
级别D:瑕疵。瑕疵明显,占表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下。
级别E:重瑕。瑕疵很明显,严重的占据表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
6
匹配性
我们对美感有两种感受:一种是对称美,一种是不对称美。
而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追求对称美。
一对珍珠耳环或一串珍珠串链,需要2颗及以上的珍珠相匹配。从大小、形状、颜色、光泽、光洁度都需要看起来一致。
但是因为要找到看起来完全一致的很难,所以有时候也会看到渐变的匹配,也是别有一番创意。
7
珠层厚度
虽然放在最后,但这是我认为淡水珍珠最显著的优点了——淡水珍珠无核养殖的特点,带来的就是珍珠有多大,珍珠层就有多厚。
(左侧是淡水无核养殖珍珠,右侧是海水珍珠)
通常来讲,珠层越厚,珍珠的光泽就越强。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珠层包裹的致密性——这也是为什么海水珍珠珠层厚度不如淡水珍珠,但是光泽却较好的原因。
会听到这样一些故事——某**姐买回来一颗光彩夺目的海水珍珠,但是时间不久却脱皮了……而买淡水珍珠就没有这样的困扰。
整体上来看,海水珍珠的品质高于淡水珍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没必要因此而认为淡水珍珠就是廉价的珍珠。
对于把玩珍珠的新手而言,淡水珍珠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首先,鉴别真假较容易;其次,也不用像买海水珍珠那样担心是淡水珍珠染色冒充的。
淡水珍珠等级不同,各有千秋,选择余地也比较多,就看你动不动心啦。
以上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