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混养是指在同-水体内饲养多个养殖品种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潜力和提高产量为目标的养殖方式。下面将鱼虾鳅鳝蟹混养技术介绍一下:
一、选塘。池塘为近正方形(约46亩),四周沟宽8米,深O6一O8米,滩面可提水至l2米。池底为沙质土壤,淤泥较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设施齐全。塘内可设小木船-条,用于投饵、施肥和管理。池塘内侧用密眼聚乙烯网布埋入土中,以防鳝、鳅、克氏螯虾、蟹等钻洞。池埂牢固,不漏不渗,用石棉瓦作防逃墙。一个养殖周期开始时,池塘要清淤修补,用生石灰、茶籽饼等药物严格消毒,经过滤注水后,施足基肥,培养天然饵料,并栽种蒿草、苦草等水生植物,“清明”前后大量投入活螺蛳,让其自然繁殖。
二、种苗
鱼种:清塘后放养每千克2O尾左右的异育银鲫鱼种2OO千克,折合每亩43千克。中后期由于水生植物生长过于茂盛,放养草鱼控制水草,共放4OO千克,平均每亩86千克。
青虾:清塘后即可放养幼虾,每亩3一5千克,或4月份前后放养每千克8O尾左右的抱卵亲虾25千克,平均每亩O5千克。
河蟹:5月份前放养每千克lOOO只左右早繁大眼幼体培育的“豆蟹”8一9万只,折合每亩l8OO只左右。
其它品种:常年养殖虾、蟹的池塘,由于极少使用农药,保护了池塘中的黄鳝、泥鳅和克氏螯虾等天然资源,一般不需另放苗种,可让其在池塘中自然繁殖和生长。
三、饲管。采取模拟自然生态养殖方式,以廉价的肥料(鸡粪)和繁殖天然饵料(浮游动物、底栖生物、螺蛳、水生植物等)供养殖品种自由觅食,人工投饵仅作为补充,全期共投喂豆饼l5OO千克、麸皮lOOO千克、米糠lOOO千克、小杂草等饲料2OOO 千克。投饵、施肥可根据天气、水质、天然饵料数量、养殖品种存塘量和生长季节灵活掌握。每天早晚巡塘一次,根据水质、天气、浮头情况随时加注水来增氧。正常情况每周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池塘蚀水情况,一般注水2O一3O公分,保持溶氧充足,水位相对稳定,透明度在35公分左右,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每个月全池泼酒1次生石灰,以起到调节池水ph值的作用。
四、防病。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鱼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洗lO分钟,虾蟹种放养时用5O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2一3分钟。生长季节每半个月加喂1次药饵(5O千克饲料加土霉素25克,每日两次,连喂3日)。另外,对饵料台、工具等经常用漂白粉消毒。
五、捕捞。黄鳝、泥鳅、青虾、克氏螯虾常年用地笼张捕,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只要达到上巿规格,都要捕出销售。成蟹在“重阳”节后,傍晚在塘边池埂上徒手捕捉,并结合地笼张捕,直至l1月底干塘捕鱼,腾塘作下一个周期使用。
在家里有螃蜞怎么养
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地双收、种养结合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具体条件如下:
一、稻田选择与工程建设:养蟹稻田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的田块。
二、蟹苗的放养:生产上应采用肥水下塘方式为宜。
(1)蟹苗必须要过到四日龄蚤状幼体变为大眼幼体(即蟹苗)已达四天以上。
(2)蟹苗在3‰~4‰盐度情况下淡化达24小时以上。
三、购买蟹苗时,对蟹苗的质量要进行鉴别,鉴别方法如下:
(1)大眼幼体个体规格要整齐。
(2)蟹苗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质量好的蟹苗,把水沥干后,用手抓一把,轻轻一捏,放在平坦的地方,蟹苗迅速向四周散开。
(3)蟹苗放养当蟹种达到Ⅴ期要求,即可放入大田养殖。放入大田前,要在稻田中种植水草,水草品种要多样化,尽量让田中长着各种类型水草;各种水草要稀疏、匀称、相互混杂分布在田边浅水处,保证蟹沟内水草覆盖率达30%左右。
养殖蟛蜞的池塘,要求近离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上游无污染源,土质以粘土或粘砂土为适宜。池塘的模式有四种:
1、池塘式:其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如养鱼池塘,面积1-10亩左右,池水深1.2-1.5m;也有的池塘中间剩1/3的浅水平台,平台水深0.2-0.3m;池塘两端建有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均要安装60目网纱的过滤网,防止敌害鱼虾入池和蟛蜞的逃逸。池塘坡比为1∶3。池塘式养殖蟛蜞投放苗量为每亩放大眼幼体1kg,或豆蟹3万只。
2、稻田养蟹式:通常采用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环沟的宽为2-2.5m,沟深为0.8-1m,稻田中间每间隔5-10m开一条引水沟,沟宽1.5m,深0.6m,稻沟面积比为6∶4,每块稻田面积为2-5亩为宜,配有进排水设施,每亩稻田养蟹可投放大眼幼体0.8kg,或者豆蟹2-3万只。
3、平田提水式:平田提水培育蟛蜞的池塘面积比较小,池塘长25m,池塘宽4m,池深挖土0.3m,堆高埂岸0.4m,可蓄水0.5m,防止漏水,可以用6m宽幅的农用薄膜全池铺设,并在池底四周设置平瓦作蟹窝,每亩放平瓦2000只,配有进排水设施。平田提水式培育蟛蜞可以密度大一些,每亩可投放大眼幼体1.5kg,或豆蟹5万只。
4、泯沟式:泯沟养殖蟛蜞比较特殊,只有在沿海窕田化的地区才有泯沟,沟长250m,沟宽6-10m,每条泯沟可投放大眼幼体0.2kg,或豆蟹5000只,养殖比较粗放,不需要多少管理,属于充分利用水面的做法,效益比养鱼好。
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池塘消毒:新开挖的池塘要求在3月底前完工,老池塘也要在3月底做好清除淤泥、整修池塘工作。消毒每亩用生石灰80-100kg,选择晴天中午,生石灰化成浆状后全池泼洒,消毒后应晒池7-15天。
2、培养水质:培养水质应该在放苗前15天进行,第一次进水深0.5m,一天后放干,称为"洗池",晒池3天;第2次进水深0.4m,并且当天中午施尿素3kg,过磷酸钙1kg,过4-5天后池水呈黄绿色或茶绿色,再过5天后池水中可见到数量众多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的密度要求取池水一碗,水中有500个左右浮游生物就可以放苗了。如果发现水色偏淡,浮游生物数量很少,可以在第一次施肥后5天左右再施肥1次,用肥量和第1次一样。
3、放苗的注意要点
(1)盐度差:放苗过程中,育苗池的池水盐度和养殖池水盐度上下差不能超过5‰,在有条件的沿海养殖地区,也可以在养殖池中加入一些海水,使池水盐度达到3‰-4‰,这样移苗后可以提高大眼幼体转黑籽苗的成活率。池水通过1个月换水成为淡水。
(2)温度差:放苗过程中,育苗池的水温和养殖池的水温差不能超过2℃。如果养殖户放养前期工厂化苗3月下旬的苗,养殖池自然水温达不到20℃左右时,可以用薄膜大棚进行暂养,暂养时间20-30天,中间暂养还能提高蟹苗成活率10%-20%。
(3)蟹苗的选择:在购苗中不管是工厂苗、土池苗,都要选择老练的蟹苗,一般转大眼幼体后第7天,蟹苗呈米**,蟹苗在手中握成一团,松手就散开,显得很有活力,这样的苗成活率很高;如果蟹苗很嫩白,或者握在手中松手后不易散开,这种嫩苗、病苗成活率很低。在购买海里天然苗时要防止其它苗冒充正宗蟹苗,这里介绍真正蟹苗和类似蟹苗的螃蜞苗之间的区别。
A、天然蟹苗与螃蜞苗在发苗时间上不同,螃蜞苗发苗时间是在5月10日-5月25日,而蟹苗发苗是在5月25日-6月10日,大多的年份发蟹苗在6月6日前后2-3天。
B、蟹苗与螃蜞苗个体大小、形状、颜色有差异,螃蜞苗个体小呈长条形,如同一粒洋仙米,颜色是嫩白色的,每公斤螃蜞苗有20万只。蟹苗个体大呈四方形的,颜色是米白色带一点黄,每公斤苗在15-16万只。
C、蟹苗入池后一般在水草上活动,少数打洞生活,即使有打洞的蟹苗都打洞在水面以下5-15cm,而螃蜞苗多数打洞生活,都把洞打在水面以上5-10cm处。
D、蟹苗行动方式是横行,螃蜞苗既能横行还能竖行,速度比蟹苗快。所以选苗时一定要选真正蟹苗,买了假苗就会造成损失。
二、水质管理
1、水质的要求,养殖蟛蜞的水质要求:水质清新,上游无污染水源,pH值7-85水中溶解氧5mg/L以上,水中氨氮不超过05mg/L,水中硫化氢的含量不超过02mg/L。
2、水质调控
(1)春浅:春季放苗时水深要浅一些,水深40cm,透明度25cm,水色呈黄绿色浓一些,放苗后每天加水5-10cm,随着天气变暖逐步加大水体,至6月下旬水深应达到70cm。
(2)夏满:夏季是长江流域高温季节,养殖池水温超过30℃以上有50多天,养殖池水深应在1.5m,平田提水池应加至50cm,并且每天上午池水换水20%-30%,使高温季节养殖池水一直在循环,做到夏天微流水养蟹。这样可以降低池水温度,减少"性早熟蟹"产生的比例。夏季池水透明度40cm,水质要清。在炎热的夏天,养殖池里还要移植大量的水草,如水花生,水绿萍等,占水面积的70%-80%,池塘移入水草不仅可以降低水温,还可以净化水质制造氧气提高水中溶氧,还可以作蟹的植物性饵料,还为河蟹蜕壳提供了荫蔽场所,减少自相残杀。据1998年实验观察,移入水草的养殖池和未移水草池塘,水温比较低了4℃;"性早熟蟹"在有水草池塘里占1.2%,在没有水草的池塘里占11.5%。
(3)秋勤:秋季天高气爽,水温适宜,正是蟛蜞蜕壳生长的好时机,养殖水质要求新鲜,池水勤换,2-3天换水30%,池水深70cm,水透明度40cm,勤换水能促进河蟹蜕壳生长。
(4)冬稳:冬季水温在10℃以下,河蟹很少出来活动,池水;深15m,水位、水质相对保持稳定,7-10天加水10%,不因水环境变化大,使河蟹出来活动受冻而损失。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