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养鸡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有:
1、养鸡行业生命周期。通过对养鸡行业的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产品品种、竞争者数量、进入壁垒及退出壁垒、技术变革、用户购买行为等研判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2、养鸡行业市场供需平衡。通过对养鸡行业的供给状况、需求状况以及进出口状况研判行业的供需平衡状况,以期掌握行业市场饱和程度;
3、养鸡行业竞争格局。通过对养鸡行业的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的分析,掌握决定行业利润水平的五种力量;
4、养鸡行业经济运行。主要为数据分析,包括养鸡行业的竞争企业个数、从业人数、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出口值、产成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负债、行业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
扩展资料:
近年来,我国肉鸡行业维持高景气发展。从供给端来看,我国肉鸡养殖场量少质升,趋于规模化养殖;肉鸡出栏量保持稳定。从需求端来看,肉鸡消费量逐年增长,人均消费量也有所提高。
近几年我国的鸡肉价格波动上涨,2019年最高涨到了1507元/斤,再加之肉鸡消费量的连年增长,量价齐升必将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中国肉鸡市场规模将达到36036亿元。
中研网-2021肉鸡养殖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分析
如何加强家禽养殖环境管理
畜禽养殖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和废水,如果不加管理和控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以下是预防和控制畜禽污染的方法和建议:
畜禽场建设方面
畜禽场的建设应当远离人口密集区、饮用水水源,寻找低洼地或要求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及质量可靠的生态环境。建设前应制定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合理规划养殖密度,控制动物数量,严格按要求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疫病预防、动物粪便回收利用。
畜禽饲养方面
合理饲喂管理不仅能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用科学饲养技术,采取合理的喂养方法和配方,控制集约化养殖数量,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避免畜禽饲料、底料和粪便污染环境。
废水处理方面
为了预防畜禽污染,应建立适当的废水处理设施,可以采用多种废水处理方式,比如生物处理、物理和化学处理、滤过处理等,以确保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同时可利用处理后的废水作为植物灌溉用水。
粪便回收重利用
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可供农业生产等领域利用,应该充分回收和利用。可以通过堆肥化、沼气化、生物降解等方式对粪便进行处理,并能制成有机肥,充分利用农田、园林、花卉、草坪等领域。
预防动物疫病
动物疫病在畜禽场污染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畜禽饲养中应按照规定采取疫苗接种、化学预防、隔离治疗等措施,保障动物健康安全,减少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减少畜禽污染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措施,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同时严格监管和管理养殖行业,推动合理可持续发展。
合理安排养殖用地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
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的好与否,事关畜产品的安全、质量和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为此,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让畜禽养殖场不成为周围环境
的污染源,引起畜产公害,主要是指动物粪尿垫料、污水和病畜尸体的妥善处理;二是要让畜禽养殖场本身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在场址的选择时要避开周围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农业上的化肥、农药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1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的来源
1.1空气污染
工业“三废”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畜禽一旦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就可使畜禽致病。
1.2土壤的污染
农药、水中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都会污染土壤,畜禽一旦采食了受污染土地上的饲草料,就可使畜禽引起食物中毒和有害微生物感染而发病。
1.3水源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大气污染物是水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水受到污染不能饮用;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可引起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有
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可引起动物中毒等。
1.4生产中废弃物的污染
畜禽的粪尿排泄物、垫料、污水、病死畜禽的尸体等不能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
2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直接危害动物的健康,可使畜禽的生长、发育、繁殖、生产力受阻,并发生各种疾病以致死亡。污染物质在动物体内积累或进入畜产品中,可
直接危害人的健康。
3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的措施
3.1科学规划。规范建设
3.1.1科学选址场址要选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向阳背风、平坦而稍有坡度的场地上;地形要开阔整齐,以利于全面规划与布局。土壤以沙壤土为宜,有利于保持较干燥状态,可防止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的生存和繁殖;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受周围环境污染,取用方便,设备投资少;畜牧场应设在居民点的下风向处,距离在300~500 m以上,距交通主干线不少于100~300 m;要远离加工业的污染源;必须有可靠地动力供应。
3.1.2合理布局
完备的畜禽养殖场应由管理区、生活区、饲草料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畜禽观察区、病畜隔离观察治疗区、尸体无害化处理区等功能区构成。各功能区之间应相对独立而协调。管理区、生活区、饲草料区要设在场区的上风口;畜禽观察区、粪污处理区、病畜隔离观察治疗区要设在场区的下风口;尸体无害化处理区要设在场区常年主风向的下风口,且远离场区4 O∞m。
3.1.3标准建设畜舍建造构架、采光、通风、保温及降温等设施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和建造,以满足畜禽生长发育、生产的最佳环境条件。
3.2妥善处理生产废弃物。保持环境质量良好
3。2.1
及时处理畜禽粪尿、垫料等排泄废弃物畜禽产生的粪尿、垫料等排泄废弃物应定期清理出畜禽圈舍,并堆放在粪污处理区,及时将其处理,并加以利用。可以将动物的粪尿和垫料通过堆肥,使其腐熟,其产生的生物热可杀死细菌和寄生虫卵,可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因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有用的
含氮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可将其用作牛、羊、鱼、猪等的饲料,但必须在饲喂前经过加工处理和控制用量;动物的粪尿和垫料作为产生沼气的原料用来生产沼气,变废为宝,节约能源,沼夜、沼渣用于肥田,并达到改善畜牧场的环境卫生的目的
3.2.2严格控制生产中污水的产生,并及时的进行处理再利用
要严加控制畜禽场污水的产生量,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费。一般畜禽场产生的污水可采用沉淀(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过滤、分解等方法使其净化后作为生产用水,循环使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可大量节约用水。混凝沉淀是畜禽养殖场常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指往水中投加具有凝聚能力的混凝剂,如明矾、硫酸铝、硫酸亚铁等,使水中极小的悬浮物及胶体微粒凝聚成絮状物而加快沉淀。畜禽养殖场的生产污水如重作饮用就必须进一步处理。
3.3搞好畜禽养殖场环境绿化。净化美化场区环境绿化不仅可改变畜牧场的自然面貌,改变环境,还有利于减少场内臭味外逸,减少空气微粒和微生
物,减轻外界噪音,减少有害气体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绿化对改善场区小气候,净化空气作用。
3.3.1栽植行道树,植绿草坪为了营造一个安逸舒适的场区小气候环境,应在畜禽养殖场的四周、道路两旁栽植一些杨树、柳树等树形搞、树冠比较大的树木,也可在场区空闲地段植绿草坪,这样既可以美化绿化环境,也可以很好地净化场区及周围环境的空气,减少有害气体的污染。
3.4控制噪音危害
畜禽生产需要安静的环境,应保持场区及周围环境无噪音污染,减少噪音对动物的危害。
3.5建立养殖场环境保护监督检查评价机制
为了增强生产者的生产安全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确保畜禽产品安全生产,周围环境不受污染,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一定要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环境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建立完善的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监督检查评价约束机制,以确保畜禽养殖场的安全健康发展。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出现明显上涨,特别是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连续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和《国务院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7]1号),要求稳定市场,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鼓励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引导农民建立养殖小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精神,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以下简称《通知》),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作出安排。
一、我国畜禽养殖用地的状况
我国畜禽养殖一直以农村家庭养殖和农村集体养殖为主,属于分散经营,在农村仅作为副业生产,用地矛盾并不突出。随着养殖业迅速发展,我国畜禽业规模由小变大,特别是以提高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菜篮子工程”实施后,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农业科技人员的精心培育和企业的科学管理,我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由家庭副业发展为农村支柱产业。据统计,1999年我国共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14755个,其中,1000~5000头的猪场7592个, 5000头以上的猪场1569个;100~400头的牛场2088个,400以上的牛场405个;10万~30万只鸡场2677个,30万以上的鸡场424个。养殖规模增大,附属设施增多,“用地难”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规模化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在用地上都给予了支持。1999年,为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国土资源部与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搞好农用地管理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11号),明确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包括养殖业用地等有关政策,明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农民可以将生产能力低、生产条件差的一般耕地建造临时性畜牧场,发展畜牧业,可以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农用地挖塘发展水产养殖和种植多年生木本果树等经济作物”,在促进和发展养殖业用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7年8月10日实施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将养殖用地划归农用地。目前,各地规模化养殖取得土地的方式,除管理和生活用房等永久性建(构)筑物外,大都是将养殖业用地作为农业用地,按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进行管理,无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的手续,体现对养殖业的支持。
二、《通知》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支持政策
(一)规模化养殖业用地实行规划、计划管理
《通知》要求,县级畜牧主管部门要依据上级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畜牧业生产基础、农业资源条件等,编制好县级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其用地的数量、布局和规模要求。在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修编的情况下,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实行一事一议,依据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做好用地论证等工作,提供用地保障。对于管理和生活用房、饲料储藏用房等作为附属设施的永久性建(构)筑物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所需的用地计划指标,2007年从已下达的计划指标中调剂解决,以后要在年度计划中予以安排。
(二)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持政策
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其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三)政府可以对补偿耕地进行扶持
规模化养殖生产设施占用耕地的,只需签订复耕协议书,届时按要求恢复成耕地。附属设施占用耕地的,原则上谁占用谁补充,但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由县级政府实施的投资项目增加的耕地来给予支持,进一步减少了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个人的负担。
三、促进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养殖业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基本农田保护是耕地保护的重中之重。《土地管理法》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上升为法律制度要求,明确规定 “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的通知》(国发[2004]28号)重申,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有,或者擅自改变用途。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规模化畜牧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将用地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防止借规模化养殖之机圈占土地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不能改变养殖用地的用途,规模化养殖用地确定后,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擅自将养殖用地改为非农业建设用地。
(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为规模化养殖业发展服务
规模化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共同促进。不能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 对现有规模化养殖业用地,因建设确需占用的,应重新落实新的养殖业用地,保障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养殖项目经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要积极帮助选址,落实用地位置。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养殖用地和其他企业或个人兴办规模化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无需办理审批手续,只需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
环境污染和养殖规模大小有关系吗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xx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在xx市畜牧局、环保局的统一部署下,张庄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研究制定《xx镇畜禽养殖及加工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致全镇畜禽养殖户的一封信》等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规范性文件。镇政府与村委会、规模养殖户、鸭苗供应商分别签订责任书。按照《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及《邹城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区域划分标准》要求科学划定禁养区、控养区。现将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整治内容,采取分类治理原则
1、在禁养区内,鼓励引导现有养殖场户停养、搬迁、转产或拆除。肉鸭养殖场户,于20xx年12月底前拆除完毕;生猪养殖户于20xx年6月底前完成拆除。同时,禁养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规模畜禽养殖场。
2、控养区内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必须有所在村委会出具证明,报镇政府审查批准后方可建设,否则按违章建筑予以拆除;在控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场户必须按养殖污染整治技术标准于20xx年年底前改造完毕,实现环保达标,改造后环保不达标的予以停养、拆除。
二、全面排查,搞好试点
对全镇畜禽养殖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着重了对各养殖户养殖规模、污染情况、处理办法进行统计造表,建立台账,为污染整治工作提供依据。xx村xxx等6户进行肉鸭养殖发酵床改造试点、xx村xxx进行生猪养殖场软体沼气池、沉淀池建设试点。镇驻地片区(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为禁养区,对于xxx、xxx等8户肉鸭养殖场实行停养,10月20日下发书面停养通知,禁养区所有肉鸭养殖户必须关停养殖场。对20xx年12月31日前自行拆除鸭棚,不能按时间节点自行拆除的,组织执法部门强行拆除。
三、强化措施,全面推进
1、加强宣传,外出学习。采取新闻媒体宣传、制作宣传资料,召集养殖场代表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明确整治要求、目标、完成时限及整治方式等。
2、落实责任,实行包保。各畜禽养殖场要投入资金,严格按环保要求完善治污设施,按期完成整治。落实科级干部包管区、“第一书记”包村、村干部包养殖户责任制,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列入对包保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3、督导调度,严格执法。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协同搞好专项整治工作,对逾期未完成者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4、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对按时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的养殖场给予适当资金扶持(禁养区内不予支持)。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镇党委、政府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列入“一票否决”内容,设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奖励资金,按照各管区、村完成任务数、完成时限、完成标准对整治工作进行以奖代补。
同时实行保证金制度,有整治任务的管区和村,管区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交纳2000元保证金,按时完成任务的退还保证金的同时,再奖励2000元,不能完成任务的村扣除所交保证金,并对管区、村给予经济处罚并限期治理。
对本辖区内监管不力,违规新建、改建、扩建养殖场的,给予所在管区、村负责人通报批评。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今年前期生猪、肉鸭价价行情不好,大多数养殖户负债经营,养殖户观望心理强,整治工作难度大。
二是镇政府财力有限,整治资金压力大。
三是全市没有明确的拆除、转产、整治补偿奖励标准,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中不好宣传和落实。
xx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领导小组
20xx年10月22日
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规模大污染自然大些但是也不一定要做到科学养殖。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不同规模的养殖场不断涌现,原本潜在的由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而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可以导致国民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又是我国今后发展畜牧业的方向,因此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控制关系到畜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中,必须掌握生态平衡原理,加强畜牧业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环保型畜牧经济,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产品的附加值,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畜牧业生产、农牧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出门前做好防护美国进口普卫欣天猫
一、畜牧业环境污染途径
1、粪便污染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造成牧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产生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粪便量约为17.3亿吨,而我国工业行业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34亿吨,畜禽粪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7倍,如果这些畜禽粪便随意堆放,不做适当处理,势必对周围环境的水体、土壤、空气和作物造成污染,成为公害,成为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染源。
畜禽粪便直接还田如使用不当或连续过量使用,还会导致硝酸盐、磷及重金属的沉积,从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污染。污水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各种毒素,严重污染水体。畜禽粪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极难治理恢复,将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
2、水质污染
畜禽尿液、冲洗场地的污水、雨水冲刷粪堆、畜牧场和加工厂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高浓度的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将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污水中的高浓度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它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
3、恶臭污染
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粪便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则养殖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会严重地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4、药物残留潜在污染
药物残留对畜产品及环境造成潜在污染。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有兽药、人药、消毒药、农药及其它化学物质,目前最突出的是使用违禁的盐酸克仑特罗(β-兴奋剂的一种)的残留问题。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会造成药物残留。
二、畜牧业环境污染成因
1、 畜牧业由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
我国传统畜牧业规模小,仅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经营,所以污染影响不大。近年来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要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畜牧业逐渐转为集约化,饲养规模较大。产生的粪尿等排泄物数量大,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畜牧场地由农牧区向城郊区转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奶、肉等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为了便于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的配套,畜牧业由农区、牧区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造成了农牧脱节,家畜粪肥大量积压,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污染。
3、 农业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
农业上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有机肥使用减少,造成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形成公害。
4、 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
二、畜牧业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畜牧业生态保护的领导
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要吸取国外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止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按照国际惯例组织畜牧生产,加强畜禽及其产品的安全管理与质量认证。
2、加强畜禽污染环境监测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进行污染监测,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的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3、 建立人工生态型畜牧场
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畜牧场生产,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采取以“中心畜牧场+粪便处理生态系统+废水净化处理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畜牧场模式,利用粪便处理生态系统产生沼气,并对产生沼气过程中的产物直接或直接再利用。利用废水净化处理生态系统,将畜牧场的废水及尿水集中控制起来,进行土地外流灌溉净化,使废水变成清水循环利用,从而达到畜牧场的最大产出,又保持了环境无污染无公害处于生态平衡中。
4、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
(1)合理配制饲料
准确测定畜禽营养需要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更准确地配制出符合不同生产阶段和目的的畜禽饲料,减少养分的过得供给,降低畜禽养分的排泄量,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2)使用环保型饲料
应用环保型饲料,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量,提高饲料的品质及养分的利用率,降低猪、禽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减少排泄物的数量。
(3)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大多数植物性饲料及副产品尤其是豆类及饼粕、麸糠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这些因子可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增加排泄量,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如膨化、制粒等,可降低日粮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4)采用多阶段饲养法
多阶段饲养法是指将畜禽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再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量进行饲养的方法。畜禽随着时间和体重的增加,其营养需要也发生了变化,经过调整饲料配方,可有效地满足其营养需要,减少其对氨基酸和磷等的过量摄入,从而减少其过量排泄。
5、搞好生态草原建设
在食草动物集约化发展、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的同时,加强草原的保护与建设,把发展畜牧业同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草原生态建设为重点,提高草原的生态效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6、控制畜禽排泄物
加强畜禽粪便管理,控制粪便的产生、播撒和处置,防止畜禽粪便造成大量积压,消除污染隐患。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效率,杀灭病原菌,增加养殖业的收入。降低饲料中的矿物质及粗蛋白含量,从而降低粪便中的氮和矿物质含量,减少环境的污染。
7、控制药物残留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严格按照用药规程用药,控制畜禽用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药物的滥用,保证畜产品的安全,减少对人畜的污染。
饲养环境对畜禽健康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河东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县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河东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畜禽养殖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有效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求 根据畜禽养殖场养殖规模数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行综合整治。 (一)城区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对水源污染严重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2005年底前停止养殖,其他的应在2006年5月1日前停止养殖。 (二)禁建区内养殖场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在2006年5月1日前全部达标排放。 (三)加强对禁建区内监控,禁建区内不得出现新的养殖场。 三、工作职责 (一)成立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建设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为小组成员单位,具体负责综合整治工作。 (二)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县农业局: (1)负责养殖场污染整治的牵头工作。 (2)推广先进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技术,发展“猪—沼—果”等形式的立体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县环境保护局: (1)积极配合开展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 (2)检查督促禁养区内养殖场按期关停;指导督促禁建区内的养殖场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养殖场污物排放监控,对于超过排放标准的,要求限期达标。 (3)抓好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加强对新建养猪场执行“三同时”制度进行监督检查。 (4)受理、处理养殖场污染事件。 3.县国土资源局: (1)积极协助开展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 (2)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新、扩、改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土地使用手续。 4.县城乡规划建设局: (1)做好违章搭建养殖场所的整治。 (2)积极协助县农业部门开展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 5.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 (1)组织对本辖区内禁养区、禁建区的养殖场情况进行摸底。 (2)开展有关污染整治法规宣传教育。 (3)做好本辖区内禁养区、禁建区养殖户的思想工作。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5年6~8月) 1.召开养殖业主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关于规模化养殖畜禽的有关法律法规,传达县政府关于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的会议精神(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 2.利用县有线电视台播放《河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河东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的通告》(责任单位:县广电局)。 3.按照整治对象责任划分情况,分别入户调查宣传,掌握全县畜禽养殖业生产现状和污染防治设施现状,摸清养殖企业的'规模、法人、养殖数量、建成年份等,确定禁养区内第一批和第二批停止养殖的养殖户名单,以及禁建区内养殖户的名单,并发放《河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河东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的通告》(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 (二)综合整治阶段(2005年8月~2006年5月1日) 1.由县环保局、县农业局根据调查摸底情况,通知禁养区内第一批禁止养殖的专业户在2005年12月31日前停止养殖,第二批在2006年5月1日前停止养殖;通知禁建区内养殖场禁止改、扩建,并于2006年5月1日前完成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做到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 2.协助需搬迁的养殖场做好选址工作(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建设局、环保局、农业局)。 (三)检查验收阶段(2006年6月) 检查禁养区内是否按要求停止养殖,禁建区内养场是否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和排放污水,以及禁建区内禁止建设新的养殖场等
饲养环境对家禽健康的危害及调控论文 动物的生命环境,生长于环境,回归于环境,可见动物的健康和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及地理生态环境都会对动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动物机体生态平衡,危害动物的健康,其中饲养环境位居主要位置。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动物,同时对人类也有较大影响,日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人民的极大关注,通过阐述舍内格局、有害气体、噪音等对动物的影响,综述环境污染物对动物健康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__已步入家禽生产大国行列,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向集约化工厂化发展,疾病也给养禽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环境中低浓度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常年累月在机体富集,导致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养殖场容易爆发大规模疫病,严重者造成大面积死亡。尤其是人禽共患病危害很大,如高致病性的 __、新城疫、结核、衣原体支原体病等。管控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是畜禽疫病防控的重要研究课题,已经广泛被人们关注。 11 畜禽舍外环境 畜禽场址的选择与疫病防控有着密切的关系,禽舍应选择远离城镇村屯,适宜建在城市的远郊,远离地下水饮用水源,距离公路要有2~3 km,并综合考虑交通运输、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病原传播等影响因素。地势较低、潮湿的地方容易滋生细菌等,容易感染畜禽,因此应选择地势高、向阳背风的地方,朝南及东南方式最佳。为满足畜禽生产中采光、通风和排水等要求,场址应有适当的坡度。 12 畜禽舍内部环境的布局 在养禽舍生产区和其他设施设备区域及舍内栏、笼、圈之间,均应采用围墙或绿化带等隔离设施进行有效隔离,形成有效的封闭单元,在净道、脏道的设计上避免交叉污染。按照防疫要求,畜禽场四周应建立围墙或者壕沟提高防疫水平。在畜禽舍出入门口的设计上,遵循越少越好的原则,而且应在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消毒池应与门等宽,确保车辆、行人进出都能进行有效的消毒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