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青鱼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之一,也属于肉食行鱼类,生长快,他能适应一些溶氧差的水塘。青鱼生一般长到5、6公斤以上才能产卵繁殖,青鱼在人工繁殖条件下进行,但是有点难度要在产卵期单独养护,增氧、人工注射催情、因为鱼类都是体外受精 还要在一定时间观察受精卵的变化、胚胎发育等等过程你可以去买些资料看看,我就不说那么多了祝你成功!
养殖青鱼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养殖水深。水深对于鱼类而言是很重要的,鱼按水深分深水鱼和浅水鱼,而青鱼就偏向于浅水鱼,所以养殖青鱼的池塘一般不需要很深。青鱼日常活跃在水深15-25米左右的深度,水再深青鱼基本也不会下水,其次这个深度的水温也会比较适合青鱼生存,既不会被冻到,也不容易被晒到。搭建养殖池的时候深度按这个深度就差不多,不少养殖户养殖池水深度不够的,最后青鱼长势基本都不理想。
2、养殖密度。青鱼养殖的密度很重要,一般来说养殖青鱼都是需要进行混养的,因为纯粹的养殖青鱼利润不够,青鱼本身属于比较能长的鱼种,所以其密度不是很大。一般来说一亩池塘的青鱼苗控制在200-300尾左右,然后在混养一些白鲢、鲤鱼、鳙鱼等鱼种,数量在几百尾不等。另外一定混养的鱼一定要比青鱼小,以免出现青鱼受到混养鱼种的伤害。
3、养殖时间。养殖青鱼的时间比较长,它不像其它的鱼种,几个月最多一年就可以出栏,青鱼是走体重优势的,长到十几二十斤是比较轻松的。一般养殖青鱼需要2-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出售,这个是养殖户要多在意的,不少人都习惯性把青鱼当其它品种的鱼来养殖,提前出售。重量小的青鱼优势不大,因为很多鱼都比小青鱼受欢迎,所以养殖时间要足够,别忽略了。
4、水生环境。一些人习惯性的会忽略鱼的生长环境,这点在青鱼这里行不通,青鱼是需要注意水生环境的,因为它要在这里生长几年,水生环境差的情况下青鱼基本不怎么会长。除了水质要好,水要具有流通性以外,池塘的消毒卫生也要合格才行的,不然青鱼会比较容易发病。水生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青鱼会选择偏向上层的水面生存,最后会因为不适应上面的生长环境而出现死亡的情况。
养殖青鱼需要什么饲料?
中国历来将青鱼与鲢、鳙和草鱼等混养,成为中国池塘养鱼的主要方式。由于主要摄食螺类,有限的饵料资源影响了青鱼养殖的发展。现采用人工配合饵料已获初步成效。饵料中蛋白质应含28~41%,视生长的不同阶段增减。当年青鱼易患出血症,2龄鱼多发肠炎,孢子虫病和烂鳃病也很常见。自然生长的青鱼在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也有较重要经济价值。
青鱼池塘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通风向阳,交通便利为好。水质良好,透明度30-40cm。
鱼池要求:
鱼池类别 面积m2 水 深m 底 质 淤泥厚度 清 塘
鱼苗池 667-2500 1-15 平坦土壤<20cm 15天前清塘
1龄池 2000-4000 15-2<30cm
2龄池 3500-5000 18-22<40cm
成鱼池 5000-10000 2-25<40cm
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池中,应划定食场(或搭建食台),食场要求平坦,无淤泥,并常年保持清洁卫生。
二、鱼苗培育
放苗前5-7天施绿肥6000-7000kg/公顷或粪肥3000-4000kg/公顷,有机肥应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施肥2-3天后将水加深至05米,5天后加深至06-07米,进水时要用密网过滤。
三、鱼苗放养
选择晴好天气的上风处,投放出膜5-7天的水花,放养密度100-150万尾/公顷,注意温差不超过2℃。
四、饲养管理
第1-10天豆浆,其中前5天30kg/公顷,后5天40kg/公顷,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每隔5-7天加水15-20cm,到夏花出池加至13-15米水深。根据培育池的水质,适量施用追肥。鱼苗经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为夏花鱼种就应稀疏分池,出池前要进行2-3次密集锻炼。
五、1龄鱼种培育
放养时间是夏至以前,青鱼8-10万尾/公顷,鳙鱼18-2万尾/公顷,鲫鱼05万尾/公顷。
先用少量精料引诱青鱼到食台,然后每天喂豆饼浆2次,2-3kg/次万尾,5cm后混投菜饼,7cm后改投浸泡的菜饼或豆饼,10cm后混投轧碎的螺蚬,开始30kg/万尾,后逐步增多。
投饵时实行“四定”。定点:投喂场食台或食场;定时:每天2次,上午8-9时,下午2-3时;定质: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给予优质新鲜的饵料;定量:每次投喂以15小时吃完为准,每月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比例:6月4%,7月15%,8月23%,9月25%,10月15%,11月10%,12月4%,1-3月4%。食场经常清扫、消毒,保持卫生。经常注水,控制肥度适度,溶氧充足。每天早晚巡塘2次,仔细观测,根据情况安排生产,发现病害及时治疗。做好生产记录。当温度降至10-5℃时,就应出池、并塘、重新放养。冬放密度25g/m3,定期换水,少量投喂,保持安静,保持水深18-2米。
六、2、3龄鱼种的培育
2龄青鱼种:15-18/万尾/公顷,鲢鳙鱼03万尾/公顷,草鱼300尾/公顷,鲫鱼3000尾/公顷。
3龄青鱼种:5800-6200尾/公顷, 鲢鳙鱼03万尾/公顷,草鱼300尾/公顷,鲫鱼3000尾/公顷。
投喂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也可投喂配合饵料,饵料要新鲜。在春、秋高发病季节适当增加易消化食物,食场面积应大些。保持水质清新,常用药物消毒食场或用药饵防治肠炎。
七、成鱼养殖
1.养殖方式:青鱼过池1500-1700尾/kg,鲢、鲫、草放养同过池培育。
2.饲养管理:每10天注水一次,保持水深2m。
3.其它生产措施参照鱼种培育。
八、鱼病防治
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下塘后用1g/m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后定期用生石灰25ppm、漂白粉1ppm等消毒,定期投喂预防肠炎的药物;饵料新鲜、适口;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土中,所用渔具要浸洗消毒。
青鱼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害:
主要病害是肠炎,用氟哌酸30-50mg/kg鱼体重/天,大蒜头5-10 g/kg鱼体重天,大蒜素05 g/kg鱼体重天。磺胺胍第一天50 mg/kg鱼体重天(首次加倍),连用6天。
九、术语
水花 刚出膜至7日龄的稚鱼(仔鱼)。
夏花 仔鱼经一个月左右的培育长至3cm以上的鱼苗。
1龄鱼种 夏花鱼苗经3个多月的培育,当年长成的鱼种,规格25-50g/尾。
2龄鱼种 1龄鱼种经第二年的养殖而成的大规格鱼种,规格250-500g/尾。
3龄鱼种 2龄鱼种再养一年(即第三年)而成的小青鱼,规格1250-1750g/尾。
成鱼 过池鱼种鱼再养一年(第四年冬)而成的食用鱼,规格5kg/尾。
疾病防治
食盐有较强的杀虫灭菌作用,是防治多种鱼病的常用药物,特别是防治细菌、真菌、多种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用3%的盐水浸洗3寸以上的鱼种10~15分钟,或全池遍洒食盐水,浓度11~225毫克/升,水深1米,每亩用食盐75~15公斤,可防治青鱼烂鳃病、赤皮病。在配合饲料中,掺入25%的食盐,可防治青鱼肠炎病。用敌百虫和食盐配合使用,对青鱼上述三病的预防有效率可达100%,早期治愈率90%以上,中期治愈率也有80%左右。其方法是在全池遍洒生石灰块,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量20公斤,再立即用取去筛片的喷雾器全池遍喷90%晶体敌百虫和食盐合剂,敌百虫05~07毫克/升、食盐5~7毫克/升。早期一次可愈;中期连续2~3次,每隔一天一次可愈;预防,30~50天一次。防治肠炎病,可将合剂少量喷洒在草架内的青饲料上,效果更好。
2、水霉病的防治
越冬鱼种或成鱼,常因人工操作受伤易患水霉病,可用30%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治愈。
3、多种寄生虫病的防治
用3%的食盐水浸洗患寄生虫病的夏花鱼种,1分钟斜管虫全部死亡;5分钟鳃隐鞭虫全部死亡;10分钟车轮虫、根体虫、口丝虫全部死亡。1寸以上的鱼种,浸洗时间可适当延长。用17%~2%食盐水浸洗患寄生虫病的夏花鱼种30分钟,三代虫、指环虫全部死亡,鱼虱全部脱落。鱼种的气泡病,可将原有的池水排出三分之一,再注入新鲜清水,然后全池遍洒食盐水,浓度5~7毫克/升,即可治愈。
鱼病防治
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下塘后用1g/m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后定期用生石灰25ppm、漂白粉1ppm等消毒,定期投喂预防肠炎的药物;饵料新鲜、适口;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土中,所用渔具要浸洗消毒。
青鱼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害:
主要病害是肠炎,用氟哌酸30~50mg/kg鱼体重/天,大蒜头 5~10 g/kg鱼体重。天,大蒜素05 g/kg鱼体重。天。磺胺胍第一天50 mg/kg鱼体重天(首次加倍),连用6天。
相关术语
水花 刚出膜至7日龄的稚鱼(仔鱼)。
夏花 仔鱼经一个月左右的培育长至3cm以上的鱼苗。
1龄鱼种 夏花鱼苗经3个多月的培育,当年长成的鱼种,规格25~50g/尾。
2龄鱼种 1龄鱼种经第二年的养殖而成的大规格鱼种,规格250~500g/尾。
3龄鱼种 2龄鱼种再养一年(即第三年)而成的小青鱼,规格1250~1750g/尾。
成鱼 过池鱼种鱼再养一年(第四年冬)而成的食用鱼,规格5kg/尾。
青鱼石
又称黑魭石。来源于青鱼体内,其色为黄,其形如心,坚硬如石,晶莹体透,如翠似玉,在客家地区奉为珍希物品。可串绳系于小孩手腕之上,据闻有趋凶避邪,防小孩惊吓,纳福纳禄之作用。常见于神话小说寻宝章节及网络游戏中避邪解毒道具。如小说《鬼吹灯》、网游《剑侠情缘3》中均有记载。青鱼石疑似鱼咽喉部一用来协助压碎螺蛳等硬质食物的骨质增生。
巧用食盐防治青鱼病
食盐有较强的杀虫灭菌作用,是防治多种鱼病的常用药物,特别是防治细菌、真菌、多种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细菌性鱼病
用3%的盐水浸洗3寸以上的鱼种10~15分钟,或全池遍洒食盐水,浓度11~225毫克/升,水深1米,每亩用食盐75~15公斤,可防治青鱼烂鳃病、赤皮病。在配合饲料中,掺入25%的食盐,可防治青鱼肠炎病。用敌百虫和食盐配合使用,对青鱼上述三病的预防有效率可达100%,早期治愈率90%以上,中期治愈率也有80%左右。其方法是在全池遍洒生石灰块,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量20公斤,再立即用取去筛片的喷雾器全池遍喷90%晶体敌百虫和食盐合剂,敌百虫05~07毫克/升、食盐5~7毫克/升。早期一次可愈;中期连续2~3次,每隔一天一次可愈;预防,30~50天一次。防治肠炎病,可将合剂少量喷洒在草架内的青饲料上,效果更好。
水霉病防治
越冬鱼种或成鱼,常因人工操作受伤易患水霉病,可用30%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治愈。
寄生虫病
用3%的食盐水浸洗患寄生虫病的夏花鱼种,1分钟斜管虫全部死亡;5分钟鳃隐鞭虫全部死亡;10分钟车轮虫、根体虫、口丝虫全部死亡。1寸以上的鱼种,浸洗时间可适当延长。用17%~2%食盐水浸洗患寄生虫病的夏花鱼种30分钟,三代虫、指环虫全部死亡,鱼虱全部脱落。鱼种的气泡病,可将原有的池水排出三分之一,再注入新鲜清水,然后全池遍洒食盐水,浓度5~7毫克/升,即可治愈。
池养方法
池塘准备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之间,面积5亩~10亩,池埂坚实,不漏水渗水,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鱼种放养前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经冰冻曝晒数日,加水30厘米,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隔2日~3日经过滤注水后,再用茶籽饼每亩50公斤浸泡一昼夜后泼洒。同时要求具备动力电源,每3亩~5亩水面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投饵机1台。
鱼种放养
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过滤注水,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鱼种宜在2月底前后放养结束,因此时水温较低,鱼的鳞片较紧,拉网、搬运等操作鱼种不易受伤。每亩放养尾重1公斤的二龄青鱼种200尾~250尾,搭配尾重03公斤的鲢鱼种100尾、鳙鱼种50尾和尾重005公斤的乌鳢鱼种20尾。鱼种入池前用硫酸铜(用量8克/平方米)和漂白粉(用量1克/平方米)合剂浸浴20分钟~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消毒15分钟。
饲料投喂
选用粗蛋白质含量为30%以上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颗径为4毫米,长度为颗径的15倍~2倍。可用木、竹板搭建一向池中心延伸3米~4米的投饵台,以驯化方式使青鱼集群上浮抢食,逐渐归结到投饵台用投饵机定点投喂。日投饵率可按3月15%、4月20%、5月30%、6月45%、7月55%、8月65%、9月50%、10月30%、11月20%执行,并视水温、水质、鱼病、鱼的吃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喂3次~4次[5]。
日常管理
⒈巡塘 每天必须早晚巡塘,检查水质,观察鱼情。6月~9月,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2小时,阴雨天半夜开机,浮头较重时必须开机到天明。2水质管理 定期加注新水,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6月每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每亩15公斤~20公斤)。3鱼病防治 用含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在饵料中添加药物制成药饵投喂。
饲料配方
⑴干草粉40%、蚕蛹30%、菜饼10%、大麦20%,饵料系数为3,该配方由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提供。
⑵青干草40%、棉饼30%、豆饼10%、菜籽饼5%、蚕蛹5%、鱼粉5%、元麦5%,饵料系数为3,本配方由上海水产学院提供。
⑶豆饼475%、鱼粉35%、酵母1%、无机盐等165%,饵料系数为226,该配方由上海市水产科研所提供。
鲤鱼混养青鱼与鲤鱼混养,池塘面积10亩左右,水深2~3米,池底平坦,最好为壤土底质,淤泥厚20~30厘米。水源、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能排能灌。有条件池埂筑煤灰砖护坡。
放养模式 净产750千克级主养青鱼、鲤鱼,亩放养量150千克,其中(重量)青鱼42%、鲤鱼18%、鲫8 5%、草鱼1%、团头鲂195%、鲢鳙11%。鱼种池与成鱼池的面积比例为2:8。鱼种主要靠成鱼池套养,青鱼、鳊鱼种以专塘培育为主,成鱼池鱼种自给率占95%以上。放养时间在12月至翌年1月,放养前2周用生石灰清塘,干水清塘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带水清塘亩用生石灰150千克,挖除过多的淤泥和螺蛳壳。淤泥作青绿饲料作物的肥料。鱼种放养前1周,池塘进水1米深,后逐步加水。鱼种放养时用10ppm漂白粉浸浴消毒,青鱼、草鱼种实行免疫注射防病。此模式生态效率也较高,氮素转换效率为303%,能量(辅助能)净转换效率达123%。具有低氧耗、低种量、高增重、高效益等优点。
饲料配比 以1亩池塘净产750千克计算,需精料1125千克(麦类90%、饼类10%)、螺蚬7050千克(净螺蚬4935千克)、青饲料300公千克、水草5700千克。3月份投适量鸡粪,培肥水质。4~11月各月投饵比例为:麦类2%、7%、13%、21%、21%、20%、14%、2%;菜饼7%、13%、15%、21%、21%、17%、6%、0;螺蚬:0、7%、8%、19%、20%、20%、19%、7%;草料9%、14%、14%、17%、17%、14%、11%、4%。
管理措施 每天黎明前和傍晚各巡塘1次,记录水温、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6~9月份夜晚对池水测氧进行浮头预测预报。汛期加强防汛工作。初春池水深度在1米左右,以后逐渐加深水位至2米以上。根据水质决定注水或换水。一般7~8月每半月注水1次,9月后可少注水。合理投饵,每天上、下午各1次,一般上午投草料和螺蚬,下午投精料,螺蛳轧碎投喂,遇到恶劣天气(闷热、雷雨等)及鱼病服药前减少或停止投饵。池水磷浓度在20微克/升以下时,一般每亩施过磷酸钙2千克。水体透明度掌握在25~40厘米。4~10月份每月1~2次用生石灰轻度消毒,每亩每次用量20千克。调节pH稳定在73~78,每亩配备03千瓦动力的增氧机,增氧改善水质。饲养期间做到鱼种、工具、食场、饲料消毒。4月底进行一次外用内服药物防病,外用90%晶体敌百虫泼洒全池,浓度02~05ppm,内服肠炎灵或鱼服康,拌饵投喂,5月后每月1~2次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或硫酸铜等药物。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对症下药。
青鱼怎么养殖 青鱼养殖方法介绍
选用粗蛋白质含量为30%以上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颗径为4毫米,长度为颗径的15~2倍。可用木、竹板搭建一向池中心延伸3~4米的投饵台,以驯化方式使青鱼集群上浮抢食,逐渐归结到投饵台用投饵机定点投喂。日投饵率可按3月15%、4月20%、5月30%、6月45%、7月55%、8月65%、9月50%、10月30%、11月20%执行,并视水温、水质、鱼病、鱼的吃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喂3~4次。
1、青鱼养殖之亲鱼来源,江河流域中的天然苗种或持有国家原种场生产苗种,或者从天然种资源库、或江河、水库、湖荡等未经人工放养的天然水域择优收集的青鱼成体,再经过培育作为了亲鱼。不能使用近亲繁殖后代作为亲鱼的来源。
2、青鱼养殖之亲鱼培育,亲鱼要求6龄以上,体重超过15千克,按雌雄比为1:15放养,亩放15~20千克的青鱼10尾左右。亲鱼池池底平坦,以沙壤土为好、保持水质清新,以投喂螺蛳、蚬、蚌肉为主,辅投少量豆饼、麦芽,定期加注新水及冲水,一般冬季每月冲水一次并保持水深2米以上。开春后,降低水位便于提高池水温度,每星期冲水一次,4月中旬开始增加冲水次数,可2~3天冲水一次,以促进性腺成熟。
3、 效应时间的长短随水温的高低而变化,。据观察,水温26~28度时效应时间为6~7小时。亲鱼发情到预定时间并结合实际发情状况,把亲鱼捕起进行人工授精,授精时注意做到动作轻而快,精卵混合时,适当加注06%的生理盐水,延长授精时间,同时授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溅入,提高受精率,正常受精率达 90%以上。
4、 青鱼养殖中,将吸水后的受精卵投入孵化环道或孵化缸中孵化,水的流速以能把受精卵冲起翻滚为度,孵化用水应进排分开,不宜循环使用。鱼苗出膜后,水流应适当加大,以防鱼苗下沉窒息死亡,鱼种孵化24小时后,水流应适当减小,避免水流过大消耗鱼苗体力。
1、养殖池:一般来说青鱼都是大面积饲养的,可以作为一种经济鱼类养殖。因此需要一个养殖池,在放入青鱼前要做好消毒的工作。养殖池的地点也需要注意,尽量选择在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的地方养殖。而且,最好是在上风向以及水源的上游。
2、喂食:养殖青鱼,要定期给它们投喂食物。一般来说可以每天两次,在上午8-9点一次,下午2-3点一次。可以喂食它们一些鱼类、虾类等肉食,也可以喂专门的饲料。每次喂食都要定量,最好让它们在15小时之内吃完,不要投喂太多。
3、水质:养殖青鱼的时候,水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水的透明度最好保持在25-40厘米之间。若是水质比较浑浊的话,可以适当换水。
4、增氧:青鱼对水中的溶氧量也是有要求的。若是水中含氧量不足的话,可以采用人工打氧的方式来补充一部分氧气。
5、疾病防治:青鱼有时候比较容易生病。尤其是在青鱼年龄还比较小的时候,比较容易得“出血症”,2龄鱼则比较容易得“烂鳃病”等疾病。需要根据这些疾病的种类来对症下药,及时防治,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