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蝗虫具有很极强的繁殖力,不适合人工养殖;若养殖不慎,很容易诱发生态灾难。
蝗虫,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有很多,世界上大约有1万余种,中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均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蝗虫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产卵数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它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可孵化成虫。蝗虫具有多食性,也就是说它能吃很多种植物。飞翔能力很强,难于防治。故不可以人为养殖。
例如:2014 年,中国河南地区出现大量蝗虫蚕食玉米,对当地农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飞机出动喷洒农药;人工捉捕、把"蝗虫"当做过"美食",但这只能是防灾的辅助手段,在浩浩荡荡的蝗灾面前,再多的吃货也是没用的!人们是否想到,单凭人吃能击退蝗灾吗?蝗虫怎么能吃呢?!把蝗虫当作美食,这种想法也真是太天真了。故不可以人为养殖。
问问您,这是什么虫子
草蜢又叫蚂蚱,一般使用大棚保温。蚂蚱有飞翔习性,必须采用棚养。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以便排水。土壤最好采用不易结块的沙壤土便于拾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内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供蚂蚱食用。每1万只蚂蚱需15平方米的面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场地,用角铁或木棍、竹竿、竹片等建造棚的支架,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1个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设拉锁,以防止蚂蚱逃逸。棚高15米~2米,棚外可罩塑料膜防雨保温。须在4月底前完成建棚。
蚂蚱的起点发育温度为15℃,最高发育温度40℃,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空气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分15%~18%。低于14℃或高于40℃,蚂蚱就停食、死亡。气温28℃~30℃时,蚂蚱卵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与锯末按1:2拌匀,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将蚂蚱卵均布于土上,盖1厘米厚的混合土。器皿罩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拨到棚内的食物上。10~15天孵化完毕。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食量很小。1~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27~35日龄长为成虫。这期间每5~7天蜕1次皮,共蜕5次。每只蚂蚱产卵70~100粒。蚂蚱有喜群居和迁飞的习性,群居和迁飞是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人工干扰,令其在棚内迁飞,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加盖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成年蚂蚱如果不做种用要及时出售。初养户可从养殖场(户)购进种用蚂蚱或卵。蚂蚱属特种养殖,如没有定单和可靠销路,养殖须慎重。
市场上卖的很火的炸蚂蚱,养殖前景如何?
您好,这是:棉蝗,又叫大青蝗。棉蝗属于直翅目、蝗亚目、斑腿蝗亚科、棉蝗属,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特点是体型大、飞行能力强,生长迅速、食性杂。棉蝗曾是造成蝗灾的主要蝗虫种类之一,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蝗灾已不可能发生,而棉蝗由于生长迅速、体型大、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一跃成为了新资源食品,被人工养殖起来,现在卖的油炸昆虫当中的蝗虫,就是人工养殖的棉蝗。
蝗虫的外形特点
找到养殖蝗虫的销路并不困难。现在国内外很多地方都有吃蝗虫和其他昆虫的习惯。由于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重视,蝗虫市场将越来越广阔。蝗虫养殖效果很高,可以说投资少,风险小,利润高。人工养殖蝗虫的条件很简单。食物充足的话,养的蝗虫很大,存活率很高。蝗虫适合在我国任何地方养殖,东亚飞蝗在北方一年可以生产2台,在南方一年可以生产3台,有些地区可以每年养殖。养殖面积要根据养殖数量来决定,养殖1亩的东亚飞蝗要种2亩牧草,1亩牧草也要喂1亩牧草。
养殖蝗虫的利益是否好取决于产量和销售。产量是技术问题,只有掌握全面的养殖技术才能提高产量。销售是另一个重要问题,养殖前必须联系收购者,只有及时的收购才能转化为利润。否则只能自己去餐厅销售,销售量和价格都不稳定。另一个是自己建有特色的餐厅,自己加工,自己销售。
养蝗虫很辛苦,每天喂食的草很多。当然,小规模培养一两个仓库会比较方便,但规模太小不会有好处,收购商也不会开门。养蝗虫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蝗虫对土质、温室、饲料有特殊要求,产卵期需要更加细心地饲养,因此劳动量仍然很大。
最经济实惠的是买种虫或幼虫。种虫和幼虫的价格比商品虫贵一些,但比买虫卵便宜得多。刚入门的新养殖户通常心不在焉,不知道这个项目到底怎么样了。事实上,目前人工养殖的蝗虫品种基本上是棉蝗、东亚飞蝗和欧亚杂交蝗虫,东亚飞蝗比较普遍,价格也最便宜。人工养殖蝗虫最重要的是喂食。食物要充足,才能健康,存活率高,增长快。东亚飞蝗每天至少要喂4次以上。有时间的话,最好随时观察他们的饮食情况,吃完再喂食。蝗虫属于直肠子,所以没有时间边吃边排队边吃饱。
蝗虫经济价值高,前景好,但销路仍然是重要问题。蝗虫是近年来比较热的野味,很多人难以接受,甚至害怕,蚱蜢很小,但养殖的话,大学会问。其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南方蝗虫养殖规模很小,北方蝗虫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张秀春认为掌握所学的技能就可以了。由于南北气候和湿度不同,移动北方的技术完全行不通,没想到蝗虫的死亡率数字会很高。后来张秀春仔细研究了蝗虫的生活习性,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激活了塑料大棚养殖。从此以后,蝗虫的存活率不断提高。
昆虫散记:“油大撸”的美味
蝗虫后腿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为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后翅为半透明。一些种类的蝗虫翅膀退化变小,一些种类如菱蝗已丧失飞行能力。
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种类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白茅、垂盆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虫种类是杂食性,也吃昆虫尸体,甚至连同类的尸体都吃。
一些种类的雄虫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虫,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后腿发出声音,与蟋蟀用前翅的发音器官发音结构不同。
扩展资料: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其俗称基本上有蚱蜢、短角蚱蜢、草蜢、蚂蚱等数种,但因为蝗虫和螽斯的外型相近,所以不同地区的人士对此两种昆虫常有各种相异的俗称,例如“把蝗虫称为蚱蜢,把螽斯称为草蜢”,或是“把蝗虫称为短角蚱蜢,把螽斯称为长角蚱蜢”,以及“把散居的蝗虫称为蚱蜢或草蜢,把群居的蝗虫才称为蝗虫或飞蝗”等等。
在生物学分类上,“蚱蜢”一词可分指“菱蝗科”和“短角蝗科”的蝗虫;“菱蝗科”又称之为“蚱科”,而“短角蝗科”则又称之为“蜢科”。蝗虫的起源,以及其某些种(有些可以长达十五公分)的灭绝,至今仍不明了。
参考资料:
各位大哥大姐谁知道在那可以找到养殖知了和蚱蜢的资料啊。
前两天,朋友说能不能写点大的,想了想,见过的大个儿昆虫中,油大撸应该算个头不小的了!
“油大撸”是我们这里的叫法,或者直接简称“大撸”,别想歪了,一种昆虫而已。这种通体绿色的大个蝗虫,学名叫“棉蝗”,我们这里种棉花的少,倒是豆子地旁边这东西最多!
“大撸”体长大约七八厘米,食量大,食性杂,与其它昆虫类似,雌的个大,雄的个小。大撸绿色的身体上,还有**条纹,后腿粗大有力,特别是小腿部分长着两排小刺,抓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捏住它的脖子时,他会用后腿的刺翻过来扎你。最佳的办法就是抓住它双腿后部带刺的部分,任由它挣扎。
秋天,庄稼成熟的时候,油大撸也长大了,或双双对对,雌的背着雄的秀恩爱。即使有独立行动的,周边也能抓到它的伴侣。
割豆子的时候,雌大撸肚子里就有籽了。油大撸后腿强壮,能蹦很远,有的还会飞一段距离,但比个头小小的土蚂蚱还是好抓的。捉住以后,用谷谷莠子沿着脖颈串起来,半天能抓一大串。大撸可以油炸,也可以放火里直接烧了吃,尤其是肚子里长满籽的雌大撸,最香!
小时候最早吃,也是吃的最多的昆虫,应该就是它了。孩子们常常是等不到回家,在野外找个地方就生起火来,烧焦的大撸香香脆脆的,尤其雌大撸最香,趁热剥开肚子,那一排排金黄的籽,香气扑鼻,面面的,比栗子还好吃!当然,这种美味不是谁都能享受的,有的人对它天生过敏,不用说吃,就是摸它几下,就会浑身长满大疙瘩。
秋草黄,冷风吹,秋后的蚂蚱就蹦哒不了几天了。这时候,向阳的山坡坝台儿上,油大撸最多,行动也最迟缓。那些没有来得及产卵的大撸,成了放羊人扫荡的对象,美味的盘中餐。更多产完卵的油大撸,耗尽了力气,翅膀残破,在冷风中死去。
如今,农药无处不在,野外油大撸越来越少,带着孩子在山坡上寻了很久,也没见几只。倒是一些景区的农家乐里,养殖的油大撸逐渐多了起来,高级点儿的当宠物卖,更多的端上了餐桌,成为“下酒菜”。带籽的油大撸要比普通的油炸蚂蚱贵,我还专门点了一盘,似乎少了小时候的味道,那种豆子味儿和香味儿都差的远。
蹬倒山的生活习性
知了学名蝉,营养丰富,味道或口,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采用人工养殖蝉猴技术简单、投资极少,见效较快。
蝉卵的采集: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雌蝉多集中在枝叶葱绿繁茂的杨柳树和苹果树的当年枝条上产卵,又特别喜欢在白柳条上产卵。产卵后的树枝3天至10天便会自行枯萎,仔细观察便会看到有颗粒状的卵粒附着在枯萎的树枝上。用手采下枯萎的枝条即可做种苗孵化出蝉的小若虫。一根卵枝内大约有蝉卵50粒至100粒不等。每平方米可埋殖2枝至3枝卵枝。
选择场地:埋殖卵枝的场地应选择在杨柳树林、老苹果园和白柳条丛生的河滩地带。土质要求不沙化、不板结,无蚂蚁、鼹鼠的,疏松湿润壤土地带,还可选择上年出蝉猴较多的地方做埋殖卵枝的场地为宜。
埋植卵枝:可在河边或润泽地里采挖白柳条苗,栽在疏松的壤土地里,株距为35厘米,行距为90厘米,亩栽2300株。在白柳条两行之间,搂泡3厘米深,埋入卵枝覆土3厘米;也可在杨柳树林里、老苹果园里,离主树干2米,开沟3厘米深,埋入卵枝,覆平土踏实即可。
养殖管理:蝉卵埋入地下后,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旱天要给白柳条、杨柳树或苹果树浇水。在浇水的同时还要追施农家肥,以促使繁茂生长,给蝉的幼虫——幼蝉猴提供足够的营养源,使幼蝉猴生长发育旺盛,增大个体,提高产量。要严防人畜践踏和蚂蚁、鼹鼠等天敌的侵害。
采收与加工:埋殖卵枝2年至3年后,蝉猴便开始逐渐生长发育成熟。采收期一般在每年的夏至,如遇透雨,一个个膘肥体壮的暗猴,便于凌晨的4时至5时开始钻出地面,或在雨过天晴后,蝉猴也会随时钻出地面,便很快寻找柳条或杆干往上爬行。2小时至4小时后便会蜕皮,变成蝉(知了)。根据蝉猴的这一点特性,在生年的夏至过后,如无雨干旱,可人工给养殖场地浇透水,引蝉猴出土。在蝉猴出土前,或在蝉猴成熟期前,可在离地30厘米的树干上围捆一圈光滑的塑料薄膜,使蝉猴不能继续往树上爬行,以便采收。
一、蚂蚱的生物学特性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蚂蚱,但能入药供食用的只有两种,即东南亚飞蝗蚂蚱和水稻飞蝗蚂蚱。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蚂蚱雌雄异体,自然交配,卵生,自然条件下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二、蚂蚱养殖棚的建造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于产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地面上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蚂蚱食用。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用角铁、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拉锁,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进出棚之用。棚高以1.5米~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
三、蚂蚱的饲养管理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会逐渐停食死亡。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蚱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粉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厘米~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蚱卵布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刷到棚内的食物上,一般10天~15天孵化出小蚂蚱。刚出土的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叶植物,但食量很小。1龄~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蚂蚱从出土到成虫约需27天~35天,这期间每5天~7天蜕1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蚱逐渐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蚱约产卵70粒~100粒。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蚂蚱有喜欢群居和迁飞性,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干扰,令其迁飞,以便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
蚂蚱学名蝗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 养殖特点 1投资2000千元即可生产,回报稳定。 2占地只需要40平方米即可,占用劳动力少,妇女老人均可养。养殖一亩蝗虫收入 万元。 3饲料来源广,只要单子叶食物均可做饲料。 4回收有保障可以签订回收合同。 效益分析 1、购种只一次,可多年繁殖,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从不变异。 2、饲料来源广,蝗虫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以及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等,可以不用投资,饲养一万至五万只,每人每天用两个小时即可完成饲养与管理全过程。 3、蝗虫的生命力极强,从来没有得病的现象。用自然条件养殖蝗虫,北方一年产夏秋两代,南方可常年饲养,周期短,见效快,繁殖率高,每只蝗虫一次产卵六十至一百二十粒。 4、养殖一万只东亚飞蝗成虫可达36—40斤。按我们最低的回收价格8元/斤计算,夏蝗的计算公式为:1万只×36斤×8元=288元,如夏蝗留4000只雌蝗产卵,每只最低产卵60个,成活率90%,到下半年秋蝗就是4000只×60粒×90%=216万只,金额为216万只×36斤×8元=6220元。饲养第一年毛收入为6220+288=6508元,以后年份视蝗虫产卵的多少,收入成倍增长。 食用的方法和药用价值 蝗虫含有丰富的被誉为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的甲壳素,甲壳素能使体内毒素得以排除,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日本将甲壳素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制剂)。蝗虫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多种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E维生素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是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还可以作为鱼粉、骨粉的替代品,是优质昆虫饲料。可鲜用或干用。蝗虫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具有止咳平喘、解毒、透疹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疹出不畅等,外用可治疗中耳炎。霜打过的蚂蚱治菌痢、肠炎等。能入药供食用的蝗虫有东亚飞蝗。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哮喘、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蝗虫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比畜、禽类更合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低,生产全程不用化学药物、添加剂等,是二十一世纪最流行食品,也将成为最有潜力的绿色食品。
蹬倒山棉蝗成虫时力大无比,有人形容说能把山蹬倒,所以俗称叫蹬倒山或蹬山倒。自然界里蹬倒山一年繁殖一代,是一种食植性昆虫。蹬倒山是一种非常懒惰不爱活动的蝗虫品种,在一棵植物上能停留多日,食量很小,虽然个体很大,是东亚飞蝗的2-3倍,但食量只是东亚飞蝗的三分之一,非常适合人工家庭或大规模养殖。他与东亚飞蝗最大的区别就是,飞蝗是飞翔式自由产卵,活动范围和消耗体力大,砌嚼式口器直肠消化,吃东西非常多,并且它的主要食物是禾本科植物,以玉米、小麦、谷子、高粱、水稻等农作物为主,是农业生产的大敌。相比之下蹬倒山有以下优点:它个体大分量重,不爱活动,食物不以禾本科植物为主,不会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并且食量又特别小,产卵多。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中成活率高,现在养殖蹬道山的人也非常少,好多人还不了解它的生物学特性,不掌握它的生物链,养殖的人少它的产量就低,物以稀为贵。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