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公司经过多年生产实践,体会到要饲养好水花鱼苗,饲养者操作要精心,工作要勤奋细致。现将高密度饲养鱼苗至乌仔阶段,提高成活率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仅供饲养者参考。
清理池塘,施药消毒
凡准备用作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应做好及时严格彻底的清整、消毒。采用退水清塘法及干塘后立即施药法。所用药物要因塘而异(一般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施药及时,突出重点,洒药均匀,操作细致,在施药的同时,用拉耙翻动池底淤泥,把药物混合于淤泥之中,以达到彻底灭菌除害的目的。在早春对第一次清整的池塘,施药后需经4天~5天的通风晾晒即可注水。
适时注水,及时施肥
在鱼苗(水花)发塘前的6天~7天就应往饲养池注水,在注水时要用80目以上的筛绢网布严格过滤,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注入池中。饲养池注水应在鱼苗发塘前5天~6天,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施确实经过彻底发酵的自制混合粪汁10担~12担(折合鲜粪80千克~96千克)作为饲养池的基肥。
浅水发塘,分期注水
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尤其是在饲养早期,水温还处在低值的时节,饲养池的水位注水要浅,应将水位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为宜。浅水发塘既容易使饲养池水温升高,又能促使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繁殖速率加快,浮游生物密度加大,有利于鱼苗摄食和生长。随着施肥和投饵,饲养池的水质逐渐转肥,加之鱼苗的个体日渐长大,饲养池的鱼苗需要扩大活动空间,需要调节饲养池水质。因此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必须适时地加注新水。每次加注新水的间隔时间在通常情况下应掌握在4天~6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要看水、看鱼、看天、看氧,适时注水。每次加注新水的水位在8厘米~15厘米为宜。使饲养池的水质始终保持在既清新又肥、活、嫩、爽,溶氧值良好的状态,要始终保持饲养池水体中拥有适宜池鱼摄食和生长所需要的幼、嫩、足的浮游生物量,使池鱼随时都能吃到适宜的生物食料。
定时发塘,掌握密度
鱼苗(水花)发塘应掌握在饲养池施肥后的5天~7天进行为好。在此时间内发塘正是轮虫繁生达到高峰值并向枝角类转化与鱼苗同步生长的时间。鱼苗发塘时应注意:①鱼苗(水花)发塘时要尽量避开阴雨天气,阴雨天气鱼苗发塘极易使鱼苗染病;②在鱼苗发塘时要尽量避开高温,高温时发塘极易使鱼苗窒息;③鱼苗(水花)发塘时温差不可过大,应控制在2℃以内。鱼苗(水花)发塘密度,依据养殖场的设施、设备和人员操作技能现状而定,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鱼巢180米~200米,鱼苗(水花)280万尾~300万尾。
把握食量,及时投喂
鱼苗(水花)发塘第一次投喂的时间,从鱼苗水花入池时算起,两小时即可泼浆喂鱼。投喂量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每天用干黄豆4千克~5千克,并按每1千克黄豆制成18千克浆水的剂量向全池均匀细致的泼洒。对上午放苗的池塘当天要喂2遍~3遍浆,下午放苗的池塘当天要喂1遍~2遍浆。此后以鱼苗放入饲养池的第二天起,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日投喂干黄豆4千克~5千克的剂量日投喂3次,将每次投喂的时间安排在:上午8:00~9:00,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4:00~5:00。向全池均匀细致的泼洒,要连续泼洒3天。3天后要视池水肥瘦、生物量多寡(尤其是轮虫多寡)、池鱼的生长等具体情况,将日投喂量作适量的增减,日投喂量调整与否主要是看水质,看水位,看鱼生长方可确定。如果饲养池水质已经转肥,可将日喂浆量作适当减少或改为日2次。日投喂2次的时间应安排在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鱼苗(水花)放入饲养池经10天~15天的饲养管理,鱼体全长已长至9毫米~12毫米的乌仔应及时组织销售。
需要提示的是,施肥及日投喂量,就精料而言: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日投喂为4千克~5千克,比理论数据的亩有效水面日投喂量2千克~3千克多3334%~100%,或6667%~150%;饲养池注水后的基肥施肥量(折合鲜粪重)为80千克~96千克,比资料数据的300千克~400千克少275倍~317倍~4倍。这就是说在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细心观察池水肥度与变化;耐心看护池鱼的长势与异常;精心了解饲养池水体中的溶氧是否达标与缺氧;诚心掌握投喂与追肥。
酌情注水,适时追肥
鱼苗发塘经饲养至4天~6天,应酌情加注一次新水,加水量在10厘米以下为宜。此后依据饲养池水质情况每间隔5天~6天都应往池内适量的加一次新水。每次往饲养池加注新水后要注意观察水质情况,一旦发现水质变瘦,都应及时地往池内追施一次有机肥或无机肥。每次追肥量多少要以饲养池水质的实际情况来定。通常情况,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每次追施经发酵的混合粪汁6担~8担或尿素15千克~25千克。当鱼苗饲养10天后也可以根据池鱼的生长情况,酌情往饲养池增投用豆粕制成的粕糊浆2千克~3千克。
掌握溶氧,应对变化
饲养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优劣是池养鱼类能否生存、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条件。要想使高密度鱼苗发塘取得高产高效,在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把饲养池水体中溶氧量放在与水同等重要的位置。具体方法是:看水施肥,适时调水,掌握溶氧及时开机。使饲养池水体中的溶氧值始终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
加强巡塘,务实管理
不论饲养何种鱼类,巡塘是饲养者全程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事情。鱼苗发塘后每天都必须坚持早、中、晚至少3次巡塘。观察池鱼活动,密度与生长情况,池水水质有无变化、溶氧值数如何、水位是否适宜,及时打掉岸边及池内杂草、清理敌害生物及池水中的污物、保护饲养池环境卫生。在观察中一经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给予解决,要及时写好池塘日记。
泥鳅水花苗引进之后可以直接放入池塘养殖吗?
锦鲤水花鱼苗培育 :
根据鱼苗的生物学特性,务必采取以下措施:
一、彻底清塘;
二、合理放养;
三、供足饵料
四、细心管理;
五、适时分塘(箱)
一、池塘培育
(一)、池塘的选择
①、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不含泥沙和有毒物质,以利于鱼苗成长在鱼苗培育过程
中,常要根据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的变化加注新水或换掉老水,并保证池塘水位,增加鱼苗的活
动空间和调节水的肥度,改善水的理化性状
②、池形整齐,最好是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667-2001平方米,水深15米左右,以便控制水质
长方形、东西走向的鱼池采光足、日照时间长,溶氧丰富,水温上升快,有利于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物
的分解利用,也便于拉网操作面积太大,水质肥度等理化因子不易掌控,并易受风力和影响形成波浪
拍击池岸使水质变浑,不利于鱼苗生长和浮生物繁殖;面积太小,放养数量有限,池中理化因子变化频
繁,生产效率低下
③、池埂要坚固不漏水,坡比以1:25为宜,池底平坦,无砖瓦石砾和丛生水草,便于拉网操作
鱼池漏水,不易保肥,且裂缝漏水形成暗流,易造成鱼苗集群顶流消耗体力
具备上述条件的池塘是比较理想的,但农村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的小坑塘,只要有水源、池底平
坦,能保持一定水位都可用来培育鱼苗
(二)、池塘的清整
池塘清整是养鱼生产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池塘是一个开放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养鱼生产,鱼
的残饵和粪便沉积池底,病害生物大量孳生,敌害生物也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池塘,池塘环境逐步恶化
,再加上堤基被风浪常年冲刷易有破损,因此必须加以清整
1、清整池塘的目的
①、消灭病害生物,提供安全环境 池底富含有机物的底泥是很多鱼类致病菌和寄生虫生存的温床
,池边丛生的杂草也是各种昆虫孳生的场所,还有水中的野杂鱼、底栖生物不仅与鱼类争夺有限的生存
空间,有的还会残食鱼苗、传播病害药物清塘可清除和杀灭野杂鱼、底栖生物、水生植物、水生昆虫
和致病微生物,给鱼苗创造一个安全、适宜的环境,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和成活
②、改良生态环境,增加池水肥度 长期养鱼的池塘,池底淤泥较厚,泥中有机物分解时耗氧量巨
大,极易造成池底缺氧,龙其在夏季水温增高时容易使鱼苗缺氧浮头,甚至泛塘死亡另外,池底有机
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产物,如硫化氢、氨氮和有机酸等,使池水PH值下降,抑制鱼
苗生长,甚至毒害鱼类同时,过厚的底泥会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盐类,对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不利清整
池塘不仅可以挖去过多的淤泥,可用于修整池埂堤脚或作为种植肥料
2、清整池塘的步骤
①、修整池塘 首先,将池水排干,最好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冰冻或日晒,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加
速底泥中有机物的分解,提高池塘肥力然后,推平池底,将过多的淤泥敷贴在池壁和池堤上,为种植
青饲料提供肥料同时,堵漏填缝,检修进、排水口,清除池底和池边的杂草
②、药物清塘 利用药物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杀灭野杂鱼以及影响鱼苗生长的种生物
,以保障鱼苗安全下塘药物清塘分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2种方法
⑴、干法清塘:即将池水排至仅余5-10厘米深,用溶化好的药物均匀泼洒球也中和池埂,必要时,
翌日再用铁耙将池底推耙一遍,以提高药物作用效果干法清塘的优点是对底泥中的底栖生物和病原微
生物杀灭彻底,但加注的池水中仍可带进敌害生物及其卵和幼虫
⑵、带水清塘:即直接将溶化好的药物均匀泼洒到池水中,不必排干池水优点是对池水病害生物
杀灭彻底,但对底栖生物、泥鳅、黄鳝等杀灭不彻底
第一,泥鳅水花和寸苗该放多少,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根据个人池塘的养殖条件而定的,数据上没有一个定论。常规方式下,水花的放养密度在每平方米约1000~1200尾左右,折合每亩放约50万左右,这要根据个人的养殖经验以及池塘环境决定。
第二个就是泥鳅寸片的放养密度,基本上而言放养寸片的成活率相对于水花而言会要高一些,每平方米放养3厘米以上的泥鳅苗约60~100尾不等,折合每亩放4到6万尾泥鳅寸苗。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